1、【言语理解】在职称评审过程中,各级评审组织几乎无法看到申报人的艺术实践能力,只能看到表格栏目里的论文和项目。在唯论文是重的标准下,音乐理论的教师还能体现一些真才实学,而表演艺术的教师则只能扬短避长、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滥竽充数
B:削足适履
C:委曲求全
D:弄虚作假
正确答案:B
解析:句中说的是表演艺术的教师的长处在于艺术实践方面,而在唯论文是重的标准下,他们不得不舍弃自己的长处,也在发表论文上下功夫,以适应职称评审的需要。“滥竽充数”和“弄虚作假”都强调作假,而句中主要说的是表演艺术教师对规则的无奈迁就,故排除A、D。“委曲求全”指为了顾全大局而暂时让步;“削足适履”比喻不合理地迁就凑合或不顾具体条件,生搬硬套。句中表演艺术教师的迁就不存在顾全大局的问题,排除C,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1年河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3题,2014年天津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9题,2011年甘肃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9题,2011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23题,2011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秋季)第27题
2、【言语理解】今天,关于传统文化的书写,存在两个极端:要么过于通俗,要么过于玄虚。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国学的弘扬,需要摆脱掉这两个极端,走一条中间道路,做到________、微言大义。虽然,“文化热”“儒学热”“国学热”的浪潮________,但真正将自己的文化看作安身立命之本的人却是________。很多人对待文化,对待国学,仍然没有走出经世致用、急功近利的目的预设。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深入浅出 此起彼伏 少之又少
B:大道至简 前仆后继 凤毛麟角
C:通俗易懂 如火如荼 寥寥无几
D:不温不火 不绝如缕 后继无人
正确答案:A
解析:第一空,空缺词语应体现“中间道路”的特点。“大道至简”的“至”含有极致的意思,与“中间道路”不符,排除B。“通俗易懂”对应“要么过于通俗”,与“摆脱掉这两个极端”不符,排除C。“不温不火”指不冷淡也不火爆,形容平淡适中。多用于描述市场情况、关系等,不能用于形容传统文化的传播、弘扬,排除D。“深入浅出”指文章或言论的内容很深刻,措辞却浅显易懂。其中“深入”对应不过于通俗,“浅出”对应不过于玄虚,填入最合语境。验证A项后两空,“浪潮此起彼伏”“人少之又少”均搭配恰当。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9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4题,2019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7题,2019年广西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3题,2019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0题,2019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3题,2019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7题
3、【言语理解】有两个因素对科学研究的成果产生巨大的不利影响:一个是科学研究中普遍存在的保密气氛,另一个是研究人员缺乏个人自由。
对这段话理解错误的是:
A:科学研究的成果常常遭受人为的干扰
B:科学研究人员需要个人自由
C:科学研究中普遍存在的保密气氛决定了研究人员缺乏个人自由
D:许多科学研究是在保密的气氛中进行的
正确答案:C
解析:本文只简单列举了“对科学研究的成果产生巨大的不利影响”的两个因素,并没有提到二者之间的关系,C项中“普遍存在的保密气氛决定了研究人员缺乏个人自由”属于妄加推测,其他三项均可从文中得出,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4、【言语理解】近年来,遛娃师渐渐多了起来。他们大多拥有幼教或体育专业背景,形象阳光,除了能迅速和孩子们打成一片,还能设计各种游戏桥段,同时具备一定的医护知识。简单来说,一名合格的遛娃师,要懂娃、会遛娃、能护娃。有招聘启事对遛娃师的要求为:让孩子们玩得开心的同时,增强与成年人交际、沟通的能力。作为一个新兴职业,遛娃师的市场状况如何?一家遛娃公司的负责人介绍,一般的遛娃师月收入5000元左右,最高等级过万元不稀奇;但是目前人数较少,人才缺口很大。
从这段文字中无法推出的是:
A:幼儿教育市场日趋成熟
B:遛娃师职业素养很重要
C:幼儿陪玩已走向社会化
D:遛娃师的就业率会很高
正确答案:A
解析:B项可由“他们大多拥有幼教或体育专业背景,形象阳光,除了能迅速和孩子们打成一片,还能设计各种游戏桥段,同时具备一定的医护知识。简单来说,一名合格的遛娃师,要懂娃、会遛娃、能护娃”推出;C项可由“近年来,遛娃师渐渐多了起来”推出;D项可由“目前人数较少,人才缺口很大”推出。文段主要介绍了目前幼教市场中遛娃师这一新兴职业的兴起,由此不能推出整个幼儿教育市场日趋成熟的论断。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7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甲)第42题
5、【言语理解】20年市场经济改革,把中国经济送上了持续增长的快车道,把在现代化道路上艰苦跋涉的中国人推上了一个高峰。然而,________,我们一刻都不曾忘记发展中那些“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风险隐患;________,“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不比不发展时少”。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夕惕若厉 如履薄冰
B:防患未然 戒骄戒躁
C:常备不懈 未雨绸缪
D:居安思危 喜中有忧
正确答案:D
解析:本题从第一空即可得出答案。分析可知,句子强调的是取得成绩的同时不忘警惕风险,“居安思危”中“居安”承接前面说的成绩,“思危”转接后面说的不忘警惕风险隐患,与句意最契合。文段先肯定了发展中取得的成绩,同时“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不比不发展时少”也指出了问题所在,“喜中有忧”填入句中最契合,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3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5题
6、【言语理解】南宋诗人周紫芝在《竹坡诗话》中记载:李氏家族有一人为官廉洁,公私分明。一天,他正在烛光下办理公务,有人送来一封家书。他当即灭掉公家的蜡烛,点燃自家的蜡烛。因为在他看来,公与私之间绝对不容混淆。这在今天看来有点________,但所折射的公与私的严格区分仍然值得深思。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自命清高
B:小题大做
C:沽名钓誉
D:矫枉过正
正确答案:B
解析:由“这在今天看来有点”可知,空缺处所填词语应是对前文故事中行为的评价。看封家信还需要换上自家蜡烛,在今天的人看来,好像是“小题大做”,B项正确。“自命清高”指自以为强大,看不起别人;“沽名钓誉” 指用某种不正当的手段捞取名誉。均与文意不符,排除A、C。“矫枉过正”比喻纠正错误超过了应有的限度。文段中不存在纠正错误的问题,排除D。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7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公检法)第21题,2017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16题
7、【言语理解】从我国古代文献看,商代甲骨文中已有“稻”字出现,在《诗经》中已将黍、稻并提。春秋以前,因我国北方种稻量少,水稻被列为五谷之末,如“禾、稷、菽、麦、稻”;而至宋代,便因种植数量多而升至五谷之首了,民间更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说法;到了明代,更有天下谷类“稻居什七”之说,稻米成为我国的主要粮食。
下列说法与原文相符的是:
A:水稻从商代开始种植
B:春秋时期北方不产水稻
C:宋代人以稻米为主要粮食
D:水稻在我国古代长期为五谷之一
正确答案:D
解析:A项,文段只是提到“商代甲骨文中已有‘稻’字出现”,由此不能推出“水稻从商代开始种植”,错误。
B项,文段提到春秋前,我国北方种稻少,“不产水稻”的说法有误。
C项,文段讲“到宋代,稻因种植数量多而升至五谷之首”,但并不能推出“宋代人以稻米为主要粮食”这一结论,错误。
D项,由文段对各时期“水稻”的描述可推出。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1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春季)第32题,2011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2题,2011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2题,2011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2题,2011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2题,2011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32题,2011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2题,2011年青海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2题, 2011年天津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2题,2011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2题,2011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2题,2011年广西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2题,2011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2题,2011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2题,2011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2题,2011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2题,2011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2题
8、【言语理解】没有什么是________的。生活就像自然,有阳春,也有金秋;有酷夏,也有寒冬。走运和倒霉都不可能持续很久。对于________情况,如果没有充分的思想准备,那么厄运就会像大海的波涛一样,在你生活的海岸上忽起忽落拍打不停。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一成不变 突发
B:循规蹈矩 特殊
C:按部就班 意外
D:千篇一律 临时
正确答案:A
解析:第一空,由“有阳春,也有金秋;有酷夏,也有寒冬……不可能持续很久”可知,此处说的是生活是变化的,不会一直走运,也不会一直倒霉。“循规蹈矩”强调按照规则行事,“按部就班”强调依照道理和顺序做事。二者均不含不变之意,排除B、C。“一成不变”指固定不变;“千篇一律”泛指事物形式单调,毫无变化。A、D两项符合题意。
第二空,由“没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可知,此处所说的“情况”是一种意想不到的情形。“突发”指出人意料地发生;“临时”指暂时的,非正式的。结合句意可知,“突发”用在此处更恰当。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8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99题,2018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34题
9、【言语理解】按照马歇尔的定义,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通过商品交换取得的净收益。具体来讲就是消费者购买某商品的意愿价格与实际成交价格之间的差额。这就是说,消费者剩余的大小取决于两个因素:买方意愿价与实际成交价。我们知道,实际成交价就是市价,单个买家或卖家均无法左右市价,它要由市场决定。如果成交价是市价,则消费者剩余大小就要看买方的意愿价格。买方意愿价格越高,消费者剩余则会越大。
与这段文字的意思相符的一项是:
A:消费者剩余受卖家定价行为影响
B:消费者剩余会根据市价的变化而增减
C:消费者剩余的大小取决于买方的意愿价格
D:消费者剩余的大小受市场变动的影响较小
正确答案:B
解析:由“消费者剩余的大小取决于两个因素:买方意愿价与实际成交价”可知,A项说法错误。C项忽略了“实际成交价”,排除。由“消费者剩余的大小取决于两个因素:买方意愿价与实际成交价”“实际成交价就是市价”可知,消费者剩余的大小受市场变动的影响很大,D项错误。
由“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购买某商品的意愿价格与实际成交价格之间的差额”“实际成交价就是市价”可知,B项说法正确。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8年广西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6题
10、【言语理解】桂林的山主要由石灰岩构成,在地质学上属喀斯特地形,这在中国南方是很多的,如果仅就其地质学意义来讲,桂林的山水比之别的地方的山水未必有什么优势,但如若从审美意义上讲,它们的审美潜能是大不一样的。桂林的山远优于其他的同样由石灰岩构成的山,桂林的水远胜于其他地方的水。有诗咏桂林的山水,云:“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这如青罗带的漓江与像碧玉簪的青山才是桂林山水优于别处山水的地方。正因如此,人们才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下列对这段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别的地方的山水也很美,只是没有桂林的山水那么有名
B:人们之所以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是因为有诗人写诗赞美了它们美丽的景色
C:桂林的山水有着别的地方的山水所不具有的审美潜能
D:桂林山水之美源于它独特的地质结构和人文蕴涵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没有对比桂林山水与别的地方的山水的知名度,A项属无中生有,排除。人们之所以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是缘于桂林如青罗带的漓江和像碧玉簪的青山优于别处山水,而非诗人写的诗,B项表述有误,排除。文段明确指出“仅就其地质学意义来讲,桂林的山水比之别的地方的山水未必有什么优势,但如若从审美意义上讲,它们的审美潜能是大不一样的”,就是说,桂林山水之美主要源于其审美潜能,而不是地质结构,并且文段没有提到人文蕴涵,故排除D项。C项理解正确,当选。
考题出处:待更新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