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专项常考题集合375

发布时间:2022-09-18 6:44     浏览量:25

1、【言语理解】在智能化无人超市,客人从进门到出门,一举一动都会被数字化,并且被捕捉记录。这些信息回流到云端后,通过算法模型,可以得到许多非常有价值的信息,比如男性顾客和女性顾客各自进店最集中的时间段是什么,哪些商品被拿起又放回去的频率最高等。甚至还能做出预测,比如,传感器感应到进店的女客人很多是穿高跟鞋的,敏锐的老板便会在女鞋区多放些半跟鞋垫和脚踝磨损修复霜。可见,数字化最终的目的是实现商品供应链的优化以及店内货架与商品摆放的人性化。
这段文字主要介绍:

A:智能无人零售让超市变得更加聪明、更加善解人意

B:智能无人零售给线下实体商店的发展前景增添亮色

C:智能无人零售能够对用户购买行为进行记录与描画

D:智能无人零售给消费者所带来的更良好的购物体验

正确答案:A

解析:本段语料介绍了智能化无人超市对客人的大数据统计,可以据此收集到很多有价值的信息,对用户的购买行为进行记录与描画,因此C选项正确。A、B、D选项都是由C选项推测、演绎出的,而非这段文字主要介绍的内容,所以排除。故正确答案为C。

考题出处:2019年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9题,2019年天津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2题,2019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4题,2019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6题,2019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7题,2019年重庆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考友回忆版第47题,2019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公检法)第42题,2019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省直)第45题,2019年内蒙古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9题,2019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区考)第36题,2019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乡镇)第49题,2019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县级)第50题

2、【言语理解】给红十字会抹黑的不是某个人,而是不够透明的运行机制。任何一个公益组织都需要建立在信任的基础上,失去了公众信任,还有何公益可言?对爱心的亵渎,是对公信最大的贬损。完善中国公益慈善机构的制度建设和规范管理,进一步加强资金的透明度,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而质疑的种子一旦播下,很快就会生根,看来中国红十字会要重塑公信力,不是走个过场的调查审计所能办到的。
通过这段文字可以看出作者的意图是:

A:指出红十字会正面临着严重的信任危机

B:呼吁人们重新树立对红十字会的信心

C:解释红十字会出现信任危机的原因

D:呼吁红十字会等公益慈善机构规范管理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先指出给红十字会抹黑的是不够透明的运行机制,公益组织失去了公信力,就无公益可言。接着强调,完善慈善机构的制度建设和规范管理,才能重塑中国红十字会的公信力。D项表述正确。A、C两项均是对红十字会出现问题的表述,非重点。B项未指出具体的解决对策。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3、【言语理解】长期以来,我们把加班加点作为员工爱岗敬业的体现。一个同志加班加点工作,超额完成任务,甚至一个人干三个人的活儿,当然值得肯定,其精神和热情不容亵渎。我们国家发展快,经济高速增长,与各行各业加班加点“蔚然成风”分不开;说中国的发展成就是中国人勤奋努力、辛辛苦苦干出来的,一点都不为过,这应该是加班加点“利”的一面。
根据以上文段,我们可以得知作者对加班加点的看法不包括:

A:加班加点是员工爱岗敬业的体现,应大力提倡

B:员工加班加点的精神和热情值得肯定

C:加班加点也可能存在着“弊”的一面

D:加班加点已经成为各行各业的普遍风气

正确答案:A

解析:通过“……当然值得肯定,其精神和热情不容亵渎”可知B项正确。通过“与各行各业加班加点‘蔚然成风’分不开”可知D项正确。由“这应该是加班加点‘利’的一面”可知加班加点也可能存在“弊”的一面,C项正确。由此也可知作者对“加班加点”这种行为并不完全赞同,A项中的“应大力提倡”显然与作者的观点不符。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3年广州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4题

4、【言语理解】对于市场经济刺激而引发的物质欲望、金钱欲望,以及由此产生的利益冲突和纠纷,固然需要诚信道德规范来引导和调节,但首要的、管用的恐怕还是法律信用规范的引导和调节。在法律信用制度的强制规范下,诚实守信的道德自律约束力会越来越强,社会的外在他律会逐渐变成内在的道德自律,从而使诚信原则植根于人们的心中。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在市场经济中:

A:自律与他律的关系

B:道德自律的重要性

C:法律信用制度的意义

D:诚信原则建立的途径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为总分结构,首先提出观点,然后具体论述。由首句的关键词“固然……,但……”可知,文段强调的是“但”之后的内容,即法律信用规范的引导和调节作用,然后下文对此展开具体论述,强调法律规范对于诚信原则的作用。选项中突出了“法律”的只有C,当选。
A项“他律”可以对应法律,但“自律”文段没有涉及。B项是转折前的内容,不是论述重点。D项“建立的途径”文段没有提及。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6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县乡类)第100题

5、【言语理解】在经过一段急速的发展后,三维动画技术在最近两年进入一个________期。不是因为技术本身无法再________,而是技术前进的脚步太快,人们需要停下来思考一下,应该如何________这些技术。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平台 革新 应用

B:瓶颈 创新 驾驭

C:停滞 突破 消化

D:平稳 发展 适应

正确答案:C

解析:第一空,由“经过一段急速的发展”“停下来思考一下”可知,最近两年三维动画技术的发展停下来了。“平台”“平稳”与此不符,排除A、D。
第三空,与“脚步太快”相对应,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是“消化不良”。因此选“消化”比“适应”更贴切。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1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春季)第25题,2011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5题,2011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5题,2011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5题,2011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5题,2011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25题,2011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5题,2011年青海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5题, 2011年天津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5题,2011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5题,2011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5题,2011年广西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5题,2011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5题,2011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5题,2011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5题,2011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5题,2011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5题

6、【言语理解】①《四库全书》与《四库全书总目》________,构成一个巨大的研究空间,潜藏着重大的学术价值。
②这个老头大冷的天还在早晨打着赤膊跑步,让人________。
③一个时期以来,歌剧《图兰朵》的上演,成了许多人________的话题。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珠联璧合 匪夷所思 津津乐道

B:交相辉映 不可思议 津津乐道

C:交相辉映 匪夷所思 口口相传

D:珠联璧合 不可思议 口口相传

正确答案:A

解析:①,“珠联璧合”比喻杰出的人才或美好的事物结合在一起。“交相辉映”指各种光亮、色彩等互相映照。“珠联璧合”的“联”“合”与后文的“构成一个巨大的研究空间”更对应,故应选“珠联璧合”,排除B、C。
②,“不可思议”指对事物、言行、情况等难以想象,不能理解。“匪夷所思”指事情、思想、行为等非常离奇,超乎常情。从词义上较难排除。
③题意为歌剧《图兰朵》成为人们讨论的话题。“津津乐道”指很有兴趣地说个不停;“口口相传”指不著文字,口头相传,多用于形容文化的传承。根据句意,应选“津津乐道”,排除D。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4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5题

7、【言语理解】人们喜欢从半封闭、安全的住宅中,往外眺望心目中理想的景色。如果能自由选择,他们选择的居家环境总是两者兼顾,一方面是安全的避难所,另一方面则视野辽阔,以便向外发展和觅食。不同性别的人,选择可能稍有差异,至少在西方风景画家中是如此:女性画家强调安全的居所,前景通常不大;男性画家则强调开阔的前景。此外,女画家似乎比较喜欢把人物的位置安排在居所内或附近;反观男画家,常常把人物安排到一望无际的空间中。
对这段文字理解错误的是:

A:人们的择居倾向是主要话题,性别比较是衍生话题

B:人们在选择住宅时首先考虑安全,也渴望亲近自然

C:可以看出作者更赞赏男画家对住宅开阔前景的喜好

D:可以推断作者认为的理想住宅的前景不可能是森林

正确答案:C

解析:A项说法正确, 这段文字的主要话题是人们的择居倾向,性别比较是衍生话题。
B项说法正确,可由“人们喜欢从半封闭、安全的住宅中,往外眺望心目中理想的景色”推知。
C项说法错误,文段仅客观介绍了男画家和女画家的择居倾向,作者未表明更赞赏男画家或女画家的择居倾向。“更赞赏”属无中生有。
D项说法正确,由“如果能自由选择,他们选择的居家环境总是两者兼顾,一方面是安全的避难所,另一方面则视野辽阔”可知,森林并非安全的避难所,所以森林不可能是理想的住宅。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20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考友回忆版第38题,2020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考友回忆版第33题

8、【言语理解】由于近年来黄河水资源过度开发利用,1972年以来,黄河有21个年份出现断流;1997年,黄河断流226天,断流河段一直延伸到开封,长达704公里。一方面黄河“闹水荒”,另一方面流域内用水有增无减。专家预计,到2010年,遇到正常来水年份,黄河用水缺口将达40亿立方米;遇到缺水年份,黄河用水缺口将达100亿立方米。黄河流域支持社会经济发展的功能已到极限。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黄河水资源利用已突破河流承载的极限

B:开发利用黄河水资源已造成河流长年干涸断流

C:黄河“生命”将很快终结

D:黄河自身平衡的“生态水量”已一去不复返

正确答案:A

解析:“黄河流域支持社会经济发展的功能已到极限”是主旨句,所以正确答案是A。文段反对的是“过度开发利用”,而非“开发利用”,所以B不可选。C表述绝对化,不能准确说明文意。文段没有提及黄河自身平衡的问题,排除D项。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9、【言语理解】根据第四次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报告,我国结核菌感染率为44.5%,估算全国感染人口5.5亿,结核病的防治已经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不容忽视

B:迫在眉睫

C:任重道远

D:时不我待

正确答案:B

解析:由句意可知,结核病感染率高,感染人数庞大,故这里强调的是结核病防治工作的紧迫性,据此可首先排除A、C。“时不我待”针对的一般是具有重大意义的、积极性的事件,强调的是责任感与使命感,“迫在眉睫”针对的是消极性事件,强调的是紧迫感。故“迫在眉睫”更契合句意。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10、【言语理解】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在高等教育规模迅速扩大的新形势下,对高校的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B:这些经验值得广大管理干部,特别是各企业主要领导的重视。

C:在客观事实面前,谁也无法否认他的确完成了常人难以完成的工作。

D:小赵看到了领导的批示,才使他心里的一块石头落了地。

正确答案:C

解析:A项缺少主语,可将“在”和“下”去掉,使本句的主语变为“新形势”。B项成分赘余,提取句子主干为“经验值得重视”,可把“的”删除。D项偷换主语,前半句的主语是小赵,后半句的主语换成了批示,可将“才使”去掉。

考题出处:待更新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教育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教育“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教育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教育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