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判断推理专项常考题集合367

发布时间:2022-09-16 15:50     浏览量:24

1、【判断推理】在一项关于商业广告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将被试人员分成两组,均为他们提供相同的零食。其中一组被试人员先观看10分钟的热门喜剧短片,然后再观看5分钟关于食品的商业广告;另外一组被试人员则充当参照小组,他们一直观看15分钟的热门喜剧短片。研究发现,观看食品商业广告的被试人员消耗的零食量显著高于另外一组被试人员。研究认为,食品商业广告能有效提升人们对零食的消耗。
下面如果哪项为真,最能削弱以上研究的推论?

A:当被试人员观看与食品无关的广告时,零食消耗量与观看食品广告时无显著差别

B:当研究人员将播放的热门喜剧短片改为悲剧短片时,观看食品广告的小组被试人员的零食消耗量仍然高于参照小组

C:食品广告的播放时间越长,该小组的零食消耗量就越大

D:当研究人员将播放的热门喜剧短片改为悲剧短片时,两个小组的零食消耗量都下降了

正确答案:A

解析:题干根据两组人员的不同实验结果,对比得出食品商业广告能有效提升人们对零食的消耗。
A项,指出观看与食品无关的广告也能提高零食消耗量,说明零食消耗量可能与食品商业广告没有关联,削弱了题干推论。
B项,将喜剧短片改为悲剧短片,并未涉及食品商业广告与零食消耗量之间的关系,无法削弱题干推论。
C项,指出食品广告播放时间越长零食消耗量越大,说明食品商业广告确实与零食消耗量存在关联,支持了题干推论。
D项,将喜剧短片改为悲剧短片,并未涉及食品商业广告与零食消耗量之间的关系,无法削弱题干推论。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5年广州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6题

2、【判断推理】择一的因果关系是指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行为人都实施了可能对他人造成损害的危险行为,并且已经造成了损害结果,但是无法确定其中谁是加害人。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存在择一的因果关系的是:

A:甲、乙两人在搬卸货物过程中因操作不当,造成货物损坏

B:甲在乙的饮水中下毒,乙喝下后在毒发前又因琐事与丙发生争吵,丙一怒之下用刀刺死了乙

C:甲、乙共同绑架了丙,甲负责向丙的家人索要赎金,乙为避免被丙认出,将丙残忍杀害

D:甲、乙、丙三人带着相同的猎枪和子弹外出狩猎,甲、乙看到一只猎物出现在丙附近,二人同时开枪,结果其中一枪打中了丙

正确答案:D

解析:择一的因果关系的定义要点:①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行为人;②可能对他人造成损害;③无法确定谁是加害人。
A项,造成货物损坏,并非对他人造成损害,不符合要点②。
B项,乙是在毒发前被丙刺死,能够确定加害人,不符合要点③。
C项,丙是被乙杀害的,能够确定加害人,不符合要点③。
D项,甲、乙同时开枪,其中一枪打中了丙,无法确定谁是加害人,符合定义。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6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8题,2016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省市类)第20题,2016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9题,2016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22题,2016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18题,2016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12题,2016年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0题,2016年甘肃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9题,2016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8题,2016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3题,2016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9题,2016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9题,2016年内蒙古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0题,2016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0题,2016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0题,2016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19题,2016年广西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8题,2016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9题,2016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8题,2016年青海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0题

3、【判断推理】轮胎:汽车

A:玻璃:房屋

B:电脑:操作台

C:操纵杆:飞机

D:果实:树

正确答案:C

解析:轮胎是汽车的必要组成部分。
A项,房屋不一定有玻璃,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B项,操作台不一定有电脑,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C项,操纵杆是飞机的必要组成部分,与题干关系一致。
D项,树不一定有果实,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0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9题

4、【判断推理】甲、乙、丙、丁四人的车分别为白色、银色、蓝色和红色。在问到他们各自车的颜色时,甲说:“乙的车不是白色。”乙说:“丙的车是红色的。”丙说:“丁的车不是蓝色的。”丁说:“甲、乙、丙三人中有一个人的车是红色的,而且只有这个人说的是实话。”
如果丁说的是实话,那么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甲的车是白色的,乙的车是银色的

B:乙的车是蓝色的,丙的车是红色的

C:丙的车是白色的,丁的车是蓝色的

D:丁的车是银色的,甲的车是红色的

正确答案:C

解析:本题要求根据四人所说的话来判断车的颜色与人的对应关系,根据说实话的人的车是红色的,且甲、乙、丙三人中只有一人说实话,可用乙的话“丙的车是红色的”作为突破口。
乙不可能说实话,否则乙和丙的车都是红色的,不符合题意,则根据乙的话为假,可知丙的车不是红色的,那么丙说的也不是实话。根据甲、乙、丙三人中有一个人说实话,可知说实话的是甲,则甲的车是红色的。进而根据丙的话为假可知丁的车是蓝色的。又甲的话“乙的车不是白色”是实话,可知乙的车是银色,则丙的车是白色的。对照选项,可知C项正确。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0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2题

5、【判断推理】税收:调节:差距

A:政府:宏观:管理

B:企业:利润:工资

C:市场:计划:资源

D:篝火:驱逐:寒冷

正确答案:D

解析:税收调节差距,篝火驱逐寒冷。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6、【判断推理】法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美食家有一个有趣的观点:天生的美食家一般都是中等身材、方圆脸、眼睛明亮、额头小、鼻子低,嘴唇丰满、四方下巴;而天生没有口福的人一般是瘦长脸型,眼睛和鼻子都较大,不管他身高如何,他总是给人一种瘦长的感觉。这一关于“美食家面相”的观点也是如今大多数人对“美食家”的直观印象。可是,贪食与肥胖虽然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却不是必然的因果关系,懂吃又善吃的瘦子比比皆是。
根据以上陈述,可以推出的是:

A:美食家一般都很肥胖

B:肥胖的人一般都很贪食

C:有的瘦子既不懂吃又不善吃

D:有些瘦子既懂吃又善吃

正确答案:D

解析:A项,由题干中对天生的美食家的身材和相貌的描述,不能推出美食家一般都很肥胖,排除。
B项,题干中说贪食与肥胖并不是必然的因果关系,该项无法推出,排除。
C项,题干中说懂吃又善吃的瘦子比比皆是,即有些瘦子既懂吃又善吃,但无法推出有些瘦子既不懂吃又不善吃,排除。
D项,可以由题干最后一句话推出,正确。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5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C类)第52题

7、【判断推理】幻觉是指在没有客观刺激作用于相应感官的条件下,而产生的一种真实生动的知觉,幻觉是知觉障碍的一种,主要有幻听、幻视、幻触等,它多出现在精神病状态下,正常人有时在紧张、疲劳、高烧等条件下也可能出现。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幻觉的是:

A:病人把天上的云彩,通过想象感知为飞舞的仙女

B:太阳早上看起来往往比中午的时候大一些

C:胆小的小陆在走夜路时,看到远处的树木以为是劫匪

D:妈妈上班一走,小峰就在家看起了电视,但总觉得不时听到妈妈的脚步声

正确答案:D

解析:幻觉的定义要点:①没有客观刺激;②产生的一种真实生动的知觉;③知觉障碍。
A项,病人把云彩想象为仙女,属于想象,不符合要点①。
B项,太阳早上看起来比中午的时候大,只是一种感觉,不符合要点③。
C项,小陆走夜路以为远处的树木是劫匪,存在客观刺激,不符合要点①。
D项,小峰偷偷看电视,紧张之下总觉得听到妈妈的脚步声,符合定义。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1年内蒙古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5题

8、【判断推理】餐后打包 对于 ( ) 相当于 ( ) 对于 疫情防护

A:珍惜粮食 不传谣

B:勤俭节约 多锻炼

C:光盘行动 少聚餐

D:传统美德 勤洗手

正确答案:C

解析:代入A项,餐后打包是珍惜粮食的一种表现,不传谣与疫情防护没有明显关系,前后关系不一致。
代入B项,餐后打包是勤俭节约的一种表现,多锻炼有助于疫情防护,前后关系不一致。
代入C项,餐后打包是践行光盘行动的一种方式,少聚餐是疫情防护的一种方式,前后关系一致。
代入D项,餐后打包体现了节约,是一种传统美德,勤洗手有助于疫情防护,前后关系不一致。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21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99题

9、【判断推理】本科:学历

A:品德:教育

B:家庭:婚姻

C:校长:职务

D:恋人:爱情

正确答案:C

解析:本科是一种学历。
A项,品德是教育的内容,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B项,通过婚姻组成家庭,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C项,校长是一种职务,与题干关系一致。
D项,恋人靠爱情结合在一起,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5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边远地区)第86题

10、【判断推理】

单质是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是由两种以上元素的原子(不同元素的原子种类)组成的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多种不同的单质或化合物机械混合而成的物质,无固定的化学式,混合物的各种成分之间没有发生化学反应,混合物可以用物理的方法将所含物质分离。

根据以上定义,下列选项同时具有以上三类物质的是:

A:

食盐水、盐酸、氨水、蒸馏水

B:

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空气

C:

二氧化碳、水蒸气、矿泉水、天然气

D:

氢气、氖气、水蒸气、汞蒸气

正确答案:B

解析:

单质定义的关键信息: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定义的关键信息:由两种以上元素的原子组成的纯净物。混合物定义的关键信息:由两种或多种不同的单质或化合物机械混合而成的物质。

A项,食盐水是主要成分是氯化钠的水溶液,盐酸是氯化氢气体的水溶液,氨水是氨的水溶液,三者均属于混合物;蒸馏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该项中没有单质,排除。

B项,氮气是由氮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二者均属于单质;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其属于化合物;空气是由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以及其他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其属于混合物。该项中同时具有三类物质,当选。

C项,水蒸气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其与二氧化碳均属于化合物;矿泉水是由水和多种矿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天然气是由地层中的烃类和非烃类气体混合而成的物质,二者均属于混合物。该项中没有单质,排除。

D项,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氖气是由氖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汞蒸气是由汞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三者均属于单质;水蒸气属于化合物。该项中没有混合物,排除。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21年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80题,2021年河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89题,2021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79题,2021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70题,2021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88题,2021年天津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75题,2021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79题,2021年内蒙古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84题,2021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68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教育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教育“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教育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教育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