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言语理解】在中国,约有百分之七十的人为了工作将孩子交给父母帮带,但付给父母帮带费还是个比较生疏的概念。有专家认为,从法律上讲,父母确无给子女带孩子的义务。________并无义务,________有收取一定报酬的权利。反对者则认为,________亲情账都一笔笔算清,变现为金钱,________父母与子女之间就会沦为最肤浅、最可怕的市场关系。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虽然 但是 因为 所以
B:虽然 但是 如果 那么
C:既然 就 因为 所以
D:既然 就 如果 那么
正确答案:D
解析:前两空,分析文段可知,“无义务”是“有收取报酬的权利”的原因,此处应填表因果关系的关联词,“虽然……但是……”表示转折关系,与文段逻辑不符,排除A、B。根据文段可知,后两空,“亲情账都一笔笔算清”是假设的情况,此处应填表假设的关联词“如果……那么……”,排除C。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5年广州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题
2、【言语理解】机械损伤、化学物质的腐蚀或人体本身自有的基因缺陷等因素可能会造成牙釉质永久性的缺损和牙齿内部结构的损伤,严重时还会造成牙齿缺失。目前修复牙齿的方法主要是利用非生物材料或人造的填充物修补牙齿,以及直接将种植义齿插入上下颌骨以替代缺少的牙齿,但这些方法都容易使口腔产生异物感,并且由于人体自身的主要组织相容性等原因,可能会引起免疫排斥。随着干细胞生物学、发育生物学和组织工程学的迅猛发展,学者们开始从器官发育的角度出发,根据目前已知的与牙齿发育相关的分子机制,探索将干细胞技术与组织工程学技术相结合应用于牙齿的修复和再生研究。
近年来,干细胞治疗的研究成果为牙齿的修复和再生研究奠定了有力的理论基础。根据牙齿的发育特征,牙齿再生需要牙源性的上皮干细胞和牙源性的间充质干细胞。目前研究表明,牙源性的间充质干细胞可应用于牙齿再生,例如牙髓干细胞和牙周韧带干细胞。但是,人牙源性上皮干细胞仅存在于胚胎期,萌发后的牙齿并不含有牙源性上皮干细胞,因此学者们开始探索将非牙源性干细胞替代牙源性上皮干细胞应用于牙齿再生研究。
根据上述文章,以下选项中正确的是:
A:目前修复牙齿主要是利用非生物材料或人造的填充物,或直接使用种植义齿,因此易使口腔产生异物感,从而引起免疫排斥
B:学者们从器官发育的角度进行的探索将干细胞技术与组织工程学技术相结合应用于牙齿的修复和再生的研究随着干细胞生物学、发育生物学和组织工程学的迅猛发展而取得成果
C:研究已经表明,牙源性的间充质干细胞例如牙髓干细胞和牙周韧带干细胞可应用于牙齿再生,但根据牙齿的发育特征,牙齿再生还需要牙源性的上皮干细胞
D:牙齿再生所需要的牙源性上皮干细胞因为在萌发后的牙齿中并不含有,所以学者们使用非牙源性干细胞替代牙源性上皮干细胞应用于牙齿再生
正确答案:C
解析:由“由于人体自身的主要组织相容性等原因,可能会引起免疫排斥”可知A项“从而引起免疫排斥”错误。
B项“取得成果”表述太绝对,无法从文段中推出。
由“牙齿再生需要牙源性的上皮干细胞和牙源性的间充质干细胞。目前研究表明,牙源性的间充质干细胞可应用于牙齿再生,例如牙髓干细胞和牙周韧带干细胞”可知,C项正确。
D项“所以学者们使用”描述与文中“学者们开始探索”相矛盾。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4年深圳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8题
3、【言语理解】谁都不会否认小顾这次未被评为区先进不是他平时没有努力的结果。
小顾平时作努力了吗?
A:作了努力
B:未作努力
C:不清楚
D:无法认定
正确答案:A
解析:“谁都不会否认”意为:大家都承认。“不是他平时没有努力的结果”中,“不是”和“没有”双重否定表示肯定,本句意为:平时努力了。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4、【言语理解】数学作为一种文化,对全社会的成员起着________的作用。一个民族数学________的高低,与这个民族的文明程度有很大的关系。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耳濡目染 能力
B:润物无声 水平
C:循序渐进 素质
D:潜移默化 修养
正确答案:D
解析:第一空,“耳濡目染”和“循序渐进”都不能用来修饰“作用”,排除A、C。
第二空,“水平”侧重于能力层面,“修养”侧重于素质层面,对应于“文明程度”,选“修养”恰当。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4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C类)第53题
5、【言语理解】目前,不少企业在市场营销活动中因缺乏对顾客消费心理的研究,常常因方法不当或举止不妥失去成交机会,致使长时间的业务洽谈________。因此,掌握顾客的消费心理,促成顾客的购买行为已经成为企业提高营销水平的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毁于一旦 必由之路
B:功亏一篑 当务之急
C:前功尽弃 长久之计
D:功败垂成 万全之策
正确答案:B
解析:第二空,句中强调了掌握顾客消费心理对企业提高营销水平的必要性。“万全之策”指最好的解决办法,填入句中程度过重,排除D。“长久之计”意为长远的打算,与句中“目前”所表达的解决当下问题的意思不相符,排除C。“当务之急”与“必由之路”相比,“当务之急”与“目前”更对应,且更能突出掌握顾客消费心理这一问题的紧迫性,
第一空,“功亏一篑”符合洽谈失败的语境。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2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春季)第4题,2012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题,2012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题,2012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题,2012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题,2012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题,2012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题,2012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题,2012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4题,2012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题,2012年青海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题,2012年广西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题,2012年西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题,2012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2题
6、【言语理解】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为国家富强而________、为民族振兴而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前赴后继 殚精竭力
B:
运筹决胜 呕心沥血
C:
奋不顾身 煞费苦心
D:
勇往直前 绞尽脑汁
正确答案:A
解析:
第一空,所填词语应表示仁人志士为国家富强而做出的努力。“运筹决胜”指拟订作战策略以获取战斗胜利。其填入不符合语境,排除B。“奋不顾身”指奋勇直前,不顾生命。文段强调仁人志士为国家富强而努力,该词填入语义程度过重,排除C。
第二空,所填词语应表示仁人志士为民族振兴而付出努力。“殚精竭力”指尽心竭力,体现了竭尽心力为民族振兴努力之意,符合句意。“绞尽脑汁”指费尽心思。其侧重于思考,多用于解决具体问题的语境,不能用于为民族振兴而用尽精力的语境,排除D。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21年广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县级试卷-考友回忆版第5题
7、【言语理解】周总理正亲切地注视着我们,目光充满了 。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关心
B:关注
C:关切
D:关爱
正确答案:D
解析:关心:把……放在心上。关注:关心重视。关切:亲切地关心。关爱:关心爱护。D项正确。
考题出处:待更新
8、【言语理解】①鲁迅那一篇篇如匕首般的杂文至今仍显露着________的思想锋芒。
②________是可以杀人的。中国有句老话叫“人言可畏”。
③这件事已经过去多年了,但是,现在想起来,他内心深处还感到________。
④他心烦意乱,意志消沉,经常独自________街头。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锋利 流言 内疚 流连
B:锋利 谎言 歉疚 踯躅
C:犀利 流言 歉疚 踯躅
D:犀利 谎言 内疚 流连
正确答案:C
解析:①句,“犀利”和“锋利”都可形容文笔的锐利,较难排除。②句,“人言可畏”的意思是人们的流言蜚语是很可怕的。可知“可以杀人的”是“流言”而非“谎言”,据此排除B、D。③句,“内疚”的意思是内心感觉惭愧不安,与前文“内心深处还感觉”重复,排除A。验证C项,④句,“踯躅”指徘徊,填入符合句意。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1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3题
9、【言语理解】下列选项中,没有错别字的是:
A:他躺在床上,翻来复去睡不着。
B:每到周末,这条街道便人来人往,穿流不息。
C:多年来他刻苦自学、勇于探索,并能吸取各家所长,融汇贯通,形成自己的风格。
D:有的书法家在书写时采用方折瘦硬的笔法以追求“铜铸气”,以颤抖生涩求“铜蚀斑锈气”。
正确答案:D
解析:选项A中“翻来复去”应为“翻来覆去”;选项B中“穿流不息”应为“川流不息”;选项C中“融汇贯通”应为“融会贯通”。
考题出处:待更新
10、【言语理解】①精神不集中,就容易出________。
②这座城市的许多道路还________着新中国成立前的街名。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差错 延用
B:差错 沿用
C:差池 沿用
D:差池 延用
正确答案:B
解析:“①句,差错”侧重于错误,“差池”侧重于意外。分析可知,此处强调的是容易出错,应填“差错”,排除C、D。
②句,汉语中无“延用”一词。“沿用”指继续使用(过去的方法、制度、法令等)。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3年深圳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6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