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专项常考题集合365

发布时间:2022-09-16 3:34     浏览量:22

1、【言语理解】在中国古代,盖天、浑天之说,圭表、浑仪等器,以及天文历法操作规则,都是为着一个实用的目的,即服务于王权。然而赋予这个致用目的以神秘、庄严、威严之感,以致人人相信其有效的,是古代深入人心的“天人合一”思想。这里的“天”是指整个自然界,在古代中国人心目中,是一个有意志、有感情、无法彻底认识、只能顺应其道、与之和睦共处的庞大而神秘的活物。
这段文字主要介绍了:

A:中国古人心目中“天”的含义

B:中国古代天学的实用目的及其背后的思想

C:大自然在中国古代天学中的权威地位

D:中国古代天学与近代科学的区别

正确答案:B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中国古代天学都是为着一个实用的目的,即服务于王权。然后转而说明,为什么人们会接受这一这些——源自深入人心“天人合一”思想,然后具体介绍古代人们对于“天”的认识。B项的“实用目的及其背后的思想”对此概括准确。
A、C两项只涉及最后一句话,概括不全面;D项“区别”文段未涉及,属无中生有。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6年河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3题

2、【言语理解】公众是环境最大的利益相关人,拥有保护环境的最大动机,只要有合适的渠道,就能释放出巨大能量。中国公众目前的环保参与程度还很低,原因不是公众环保意识淡漠,而是缺乏参与渠道。在中国目前的国情下,良性的公众参与不仅能弥补政府力量之不足,还能大大提高公众对政府政策的认同度,更能提升国民的公共道德素质。
这段话的中心意思是:

A:中国公众参与环保的驱动力大

B:中国公众目前环保参与程度不高

C:公众参与环保的积极作用明显

D:目前公众参与环保的渠道不畅通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共三句话,第一句首先表明只要有合适的渠道,公众在环保问题上就能释放出巨大的力量;第二句指出问题的关键所在,即公众“缺乏参与渠道”;第三句说明公众的良性参与会产生什么作用,意在说明的还是公众参与渠道的重要性。故整个文段都是围绕公众参与环保的渠道展开。四个选项中与之相符的只有D,故为正确答案。

考题出处:待更新

3、【言语理解】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农业基础依然薄弱,最需要  ;农村发展依然滞后,最需要  ;农民增收依然困难,最需要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强化 带动 扶助

B:加固 支持 提高

C:加强 扶持 加快

D:夯实 加快 扶持

正确答案:C

解析:由第一空前面的“薄弱”,可知后面应填与“弱”对应的“强”,故可首先排除B、D。带动:引导使之前进。扶持:支援,帮助。第二空农村发展滞后,需要的是“扶持”而不是“带动”。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09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0题

4、【言语理解】文化应该是多元共生的,中国文化要走向国际社会,首先要了解国外社会的文化________。为此,中国电影需要开拓更加宽广的________,寻找更加多元的表达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需求 领域 方式

B:品位 范围 手段

C:动态 视野 形式

D:价值 题材 手法

正确答案:A

解析:第二空,“开拓”与“范围”“题材”不搭配,排除B、D。
第一空,靠了解国外的文化动态,中国文化并不能走向国际社会,而根据市场供求定律,要走向国际,中国文化应立足于国际市场需求。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2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题

5、【言语理解】研究人员让志愿者在一个黑暗的屋子里长时间盯着屏幕上的一个小圆点,同时用红外照相机实时追踪志愿者的眼球运动和眨眼。志愿者每眨一次眼睛,小圆点就向右移动一厘米。志愿者事后表示并没有察觉到这细微的变化。经过大约30次眨眼,志愿者的视线适应了小圆点的同步移动,可以在眨眼之后自动偏向新的小圆点位移。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眨眼可以稳定视线

B:眼球活动受噪音等因素的影响,不会引起视线的不稳定

C:眨眼时眼球转动,眼球总能回到在眼睛重新睁开时的那个位置

D:大脑无法判断人们眨眼前后所见物体的差异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主要介绍了一个关于眨眼的实验过程。实验开始,志愿者眨眼次数少,视线不稳定,不能察觉小圆点的位置变化。实验后期,随着眨眼次数的增加,志愿者可以持续注视要看的物体。由此可知,眨眼可以稳定视线。A项表述与此相符。
B项“受噪音等因素的影响”无中生有。C项无中生有,文段并未提及眼球在眨眼前后的位置。D项“大脑无法判断”无法从文段推出。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7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5题

6、【言语理解】一个城市的建设发展,如果说建筑是她的脊梁,环境是她的容貌,那市民的文明素质就是她的________。而文化作为承载文明的基石,特别是当跨越时空的优秀传统文化理念、价值标准、审美风范被重新________,转化为现代人们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养成时,那她________的不仅是一个城市的文明,也增强了作为一名中国人立足世界的文化底气和骨气。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佩饰 演绎 赋予

B:神采 弘扬 荡涤

C:灵魂 唤起 涵育

D:冠冕 阐释 秉承

正确答案:C

解析:第一空,句子将城市拟人化,把建筑和环境比喻为人外在的“脊梁”“容貌”,则市民的文明素质应是人内在的特质,“佩饰”“冠冕”均属于外在的装饰,与精神范畴的文明素质不相符,排除A、D。第三空,“荡涤”指清除,除去,其对象多为不好的东西,如“浮躁之气”,不能是“城市的文明”,排除B。“涵育”指涵养化育。用来描述优秀传统文化对城市文明的涵养作用恰当。验证第二空,传统文化被重新唤起,符合文意。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9年天津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2题,2019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0题,2019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1题,2019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题,2019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边远地区)第25题,2019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省直)第30题,2019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乡镇)第31题

7、【言语理解】相较于社会生活的复杂度,灵长类动物的饮食或能更好地预测其脑容量。这项发表于《自然—生态与演化》的研究是同类分析中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并对目前有关人类和一些灵长类动物为什么演化出了比大多数动物更大的脑部的假说提出了质疑。在考虑到每个物种的演化亲缘关系及体型后,作者发现,吃水果的灵长类动物的脑组织比吃植物叶子的灵长类动物多25%左右。虽然作者的分析未能说明为什么吃水果会带来更大的大脑,但他们认为这可能是由认知需求(与记忆水果位置、手工提取果肉有关)和热量奖励(摄入热量丰富的水果,而非热量贫乏的植物叶子)联合驱动的。
与这段文字意思相符的是:

A:饮食或许与灵长类动物脑容量有必然的联系

B:很多灵长类动物为什么演化出了比大多数动物更大的脑部的假说没有价值

C:吃水果的灵长类动物的脑组织比吃植物叶子的灵长类动物多的原因已明了

D:社会生活的复杂度不能预测灵长类动物脑容量

正确答案:A

解析:A项,由文段最后一句可知,饮食或许与灵长类动物脑容量有必然的联系,选项表述正确。
B项,文段只说“对目前有关人类和一些灵长类动物为什么演化出了比大多数动物更大的脑部的假说提出了质疑”,由此不能推出该假说没有价值,排除。
C项,由“作者的分析未能说明为什么吃水果会带来更大的大脑”可知,“原因已明了”说法错误,排除。
D项,由“相较于社会生活的复杂度,灵长类动物的饮食或能更好地预测其脑容量”可知,社会生活的复杂度也可预测脑容量,只是饮食效果更好,排除。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7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1题

8、【言语理解】外企将其机器人总部设在上海,看中的就是上海立足长三角辐射全国的优势。同时上海人均GDP较高,城市居民收入水平在全国居于前列,消费能力较强,并且上海市民对于高科技和新鲜事物具有较高的接纳兴趣,在生活消费领域是中国的领先市场,可以为服务机器人的应用和普及提供市场。而目前在服务机器人领域,市场开拓恰是最重要的。上海本地的产业应用可以为工业机器人的应用提供市场资源,上海的工程机械、汽车、大飞机、轮船、电子制造等优势产业都是良好的产业应用环境。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上海率先形成机器人产业应用环境

B:上海发展机器人产业的优势和资源

C:上海已经形成良好的机器人产业局面

D:上海机器人产业对全国形成强大辐射

正确答案:B

解析:文段主要从上海的地域辐射优势、高消费能力、对新鲜事物接受度高、市场开拓性好、产业应用环境良好等方面说明外企将机器人总部设在上海的原因。B项“优势和资源”全面概括了文段所述,当选。
A项的“率先形成”在文段中未体现;由“上海本地的产业应用可以为工业机器人的应用提供市场资源”可知,C项的“已经形成良好的机器人产业局面”表述错误;D项是对“上海立足长三角辐射全国的优势”的错误理解。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9、【言语理解】尽管大多数时候,人类学家以科学家自居,但不可否认的是,每个人类学家与他们的研究对象都是活生生的个人,各种感受的交织,情感的触动免不了影响研究的结果。不过,不要紧,承认这种“沮丧、尴尬、疲倦和窘迫”并不是一件太糟的事情,而且越来越被看作是田野叙述中,一个有益的维度。
作者对人类学家个人情感往往会渗入研究结果的看法是:

A:不可避免

B:情有可原

C:有利有弊

D:弊大于利

正确答案:B

解析:文段首句提出了人类学家个人情感往往会渗入研究结果的事实,第二句是作者对这一事实的看法。由“不过,不要紧”“并不是一件太糟的事情”可知,作者对此持宽容、理解的态度,即认为这一事实是情有可原的。本题易误选C,但文段并未明确地提出“利弊”,排除。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1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9题,2011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C类)第7题

10、【言语理解】2017年某调查报告显示,超过8成居民家庭认为阅读是孩子认识世界、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超过6成认为阅读对于孩子养成爱学习习惯、养成健康性格具有重要意义。在实际生活中,超过3成的受访居民家庭未成年子女能够做到每天阅读,超6成孩子每次阅读时间为半小时至1小时。但只有3成受访家长经常陪子女阅读,近6成家庭是让孩子自己阅读。有意思的是,虽然父母们自己已经被手机、电脑、电视占据了太多时间,却有13.63%的家长希望借助阅读挤压孩子玩电子产品、看电视的时间。
下列选项最适合做文段标题的是:

A:“中国家长高度认同阅读对于子女成长的价值”

B:“放下手机,才能陪孩子阅读”

C:“你看手机,孩子看书?”

D:“阅读,不只关于书本”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先援引调查数据,说明多数居民家庭认识到阅读对孩子的意义;然后指出实际生活中,能够保持阅读习惯的孩子很少,且多数家庭是让孩子自己阅读,而非家长陪伴阅读;末句以“有意思的是”提出,父母被手机等占据了太多时间,却寄望于让孩子抵抗电子产品的诱惑去读书。“有意思的是”后的内容是作者重点关注、意在强调的。文中这部分内容带给人的反思是,家长不能单方面要求孩子,自己也要放下手机多陪孩子阅读。
首先排除与这一意思无关的A、D。B、C两项都与主旨相符,但C项更加简短扼要,且以问句形式表达,生动、有力,更能吸引读者注意,更适合做文段标题。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8年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1题,2018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2题,2018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省直)第49题,2018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公检法)第40题,2018年内蒙古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5题,2018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5题,2018年青海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7题,2018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33题,2018年天津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2题,2018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区考)第21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教育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教育“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教育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教育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