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常识判断】下列与中国古代政府机构相关的说法,错误的是:
A:军机处始设于清代雍正帝统治时期
B:隋唐时期中央政府采用三省六部制
C:宋代的枢密院是主管财政的专门机构
D:明太祖为加强中央集权废除丞相一职
正确答案:C
解析:军机处,也称“军机房”“总理处”,于雍正七年(1729年)设立,是清朝时期的中枢权力机关,A项说法正确。三省六部制确立于隋朝,唐朝继承并不断完善,B项说法正确。宋代分割宰相权力设参知政事掌管行政权,枢密使掌管军事权,三司使掌管财政权,C项说法错误。明太祖朱元璋即位后废除中书省,不再设丞相,D项说法正确。故本题答案为C。
考题出处:待更新
2、【常识判断】关于犯罪主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5岁的小李绑架了一个“富二代”,小李应对其绑架行为承担刑事责任
B:17岁的小涛不务正业,从事黑社会活动,对其罪行,可从轻或减轻处罚
C:14岁的小峰醉酒后开其父的车不小心撞死一路人,小峰无须承担刑事责任
D:76岁的老罗因赌博缺钱,趁邻居家没人时,入户盗窃,对其罪行,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正确答案:C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7条规定,“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对依照前三款规定追究刑事责任的不满十八周岁的人,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依法进行专门矫治教育。”A、B项错误,C项正确。
第17条之1规定,“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故意犯罪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过失犯罪的,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D项错误。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9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兵团)第7题
3、【常识判断】成语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很多都来源于历史生活。下列成语、主要人物及时期对应错误的是:
A:窃符救赵——魏无忌——战国
B:封狼居胥——霍去病——汉朝
C:目不窥园——范仲淹——宋朝
D:东床坦腹——王羲之——东晋
正确答案:C
解析:A项对应正确。“窃符救赵”出自司马迁的《史记·魏公子列传》,记叙了战国时期秦国派兵围攻赵国的都城邯郸,赵国向魏国求救,而魏国因惧怕秦国不敢救赵。情急之下,信陵君魏无忌听取侯嬴之计,借魏王姬妾之手窃得兵符,夺取魏国兵权,从而成功击败秦军、救援了赵国的故事。
B项对应正确。“封狼居胥”出自司马迁的《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指的是汉朝大将霍去病登狼居山筑坛祭天以告成功之事。
C项对应错误。“目不窥园”出自《汉书·董仲舒传》,指的是汉朝董仲舒专心读书,三年无暇观赏花园中的景致。
D项对应正确。“东床坦腹”出自《晋书·王羲之传》,记叙了东晋书法家王羲之成为太傅郗鉴女婿的经过。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4、【常识判断】下列哪种情形最可能发生在诗句“绿槐高柳咽新蝉”描写的季节?
A:华北地区开始播种水稻
B:黄河的刘家峡到包头段出现凌汛
C:中山站上方出现极光现象
D:陕西富平地区开始制作柿饼
正确答案:C
解析:“绿槐高柳咽新蝉”出自苏轼的《阮郎归·初夏》,描述了窗外槐树翠绿而又茂密,高高的柳树随风轻动,蝉鸣声戛然而止的初夏场景。
A项不选。华北地区种植的是单季稻,清明之前开始播种水稻,发生在春季。
B项不选。黄河的刘家峡到包头段由低纬度流向高纬度,在冬末春初和秋末冬初时,高纬度地区因为气温低、封冻早,一旦阻挡上游来水就可能形成凌汛。
C项当选。极光是由于太阳带电粒子(太阳风)进入地球磁场,在地球南北两极附近地区的高层大气中引发的自然现象,常年都可能出现。在北半球夏季时,南极出现极夜现象,在位于南极的中山站更能明显地看到极光。
D项不选。陕西富平地区通常在秋季收获柿子,然后在10月、11月开始制作柿饼。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9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兵团)第17题
5、【常识判断】很多时候自然灾害会不可预期地发生。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应学习掌握一些灾害自救常识。下列关于灾害自救常识的说法,错误的是:
A:地震发生时,在室外应尽量去空旷的地方
B:泥石流发生若来不及逃跑,可就地抱住高大结实的树木
C:洪水来临时,要向高处转移
D:森林火灾发生时,应判明火势大小,顺风逃生
正确答案:D
解析:地震发生时,在室外应尽量去空旷的地方,避开高大建筑物、立交桥等设施。选项A说法正确。
泥石流发生时,要马上与泥石流成垂直方向向两边的山坡上面爬,若来不及逃跑,可就地抱住高大结实的树木。选项B说法正确。
洪水到来时,应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迅速向屋顶、山坡和大树等高处转移,转移过程中应沉着冷静,切忌惊慌失措。选项C说法正确。
在森林中,一旦发现自己身处森林着火区域,应判明火势大小、燃烧方向,逆风逃生。选项D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为D。
考题出处:待更新
6、【常识判断】下列关于古代历史上著名改革的说法,不符合史实的是:
A: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我国的民族大融合
B:发生在西汉末年的王莽改制激化了社会矛盾
C:商鞅变法推行“废井田,开阡陌”的经济措施
D:北宋“王安石变法”最终实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
正确答案:D
解析: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中迁都洛阳;实行汉化政策:改官制、穿汉服、学汉语、通婚姻、改姓氏等促进了我国的民族大融合;王莽改制的措施严重脱离实际,既触动了豪强地主、富商大贾乃至一部分官僚的既得利益,也给广大下层百姓带来了巨大的干扰,进一步激化了西汉后期以来日益尖锐的社会矛盾;商鞅变法经济上,改变了旧有的生产关系,废井田开阡陌,从根本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政治上,打击并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使封建国家机制更加健全,中央集权制度的建设从此开始。王安石变法在推行过程中由于部分举措的不合时宜和实际执行中的不良运作,也造成了百姓利益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如保马法和青苗法),加之新法触动了大地主阶级的根本利益,所以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最终变法失败,北宋没有实现富国强兵。ABC均符合史实,D项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7、【常识判断】下列说法不符合我国法律规定的是:
A:甲带侄子外出游玩,遇地震,甲无需为侄子在地震中所受损害承担责任
B:甲用拳头殴打乙,乙将甲推倒后持刀将其扎死,乙无需为甲的死亡承担责任
C:甲、乙发生口角,对骂过程中甲欲讹诈乙而故意倒地,乙无需为甲因倒地所受损害承担责任
D:甲、乙因言语不和而厮打在一起,丙撞见后趁机殴打与其素来不和的甲,乙无需为丙殴打甲所造成的损害承担责任
正确答案:B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条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甲用拳头殴打乙,乙将甲推倒属于正当防卫,推倒后持刀将其扎死不再属于正当防卫,应为甲的死亡承担责任,说法错误。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8、【常识判断】下列中国古代法律格言与其蕴含的法学理论对应不正确的是:
A:凡法事者,操持不可以不正。——执法必严,执法必公
B:不知亲疏、远近、贵贱、美恶,以度量断之。——法律具有强制性
C:治国使众莫如法,禁淫止暴莫如刑。——依法治国
D: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正确答案:B
解析:“凡法事者,操持不可以不正”出自《管子·版法解》,指凡有关法度之事,掌握起来不能不公正。拿捏不公正,则判断不公正;判断不公正,则治事不完全合乎事理,办事不完全得当。即政法机关必须严格执法、公正司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A项说法正确。“不知亲疏、远近、贵贱、美恶,以度量断之”出自《管子·任法》,意思是“法是衡量一切事物的标准,在法律面前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体现的原则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而非法律具有强制性。B项说法错误。“治国使众莫如法,禁淫止暴莫如刑”出自《管子·明法解》,是指治理国家应当以法为依据,任法而国治,舍法而国乱。C项说法正确。“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出自《韩非子·有度》,是指惩罚过错,不避讳是否权贵大臣;奖赏善行,不遗漏普通百姓。即在运用过程中不因人的主观因素不同而发生变化,对任何人都应当做到一视同仁。D项说法正确。故本题答案为B。
考题出处:待更新
9、【常识判断】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将都城东迁,史称“东周”,分为“春秋”“战国”两个时期。春秋时期,100多个诸侯国林立,互相争夺,胜者称为霸主。下列成语的出处中涉及春秋时期诸侯国争霸的是:
A:否极泰来
B:问鼎之心
C:草木皆兵
D:纸上谈兵
正确答案:B
解析:A项错误。“否极泰来”出自中国典籍《周易·否》和《周易·泰》,在春秋之前。
B项正确。“问鼎之心”中的鼎是国家中央权力的象征,而问鼎则表示对周天子权威的公然挑衅,这一事件表明春秋时期以周天子为中心的分封制度已经瓦解,各个诸侯之间进行争霸。
C项错误。草木皆兵出自《晋书·苻坚载记》,淝水之战中,苻坚与苻融登上城楼,望见晋军队伍严整,士气高昂,再北望八公山上,只见山上一草一木都像晋朝的军士。发生晚于春秋时期。
D项错误。纸上谈兵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的是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的故事,发生在战国而不是春秋。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8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110题
10、【常识判断】从科学认识发展的历程来看,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经历了三个过程:①牛顿对万有引力的证明;②哥白尼提出的“日心说”;③开普勒发现行星运动定律。这三个过程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A:①②③
B:②③①
C:③②①
D:②①③
正确答案:B
解析:日心说是由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在1543年发表的《天体运行论》中提出的。万有引力定律是牛顿于1687年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上发表的。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根据丹麦天文学家第谷·布拉赫等人的观测资料和星表,通过观测和分析后,于1609年在他出版的《新天文学》上发表了关于行星运动的前两条定律,又于1618年,在《宇宙谐和论》提出了第三条定律。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5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3题,2015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8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