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专项常考题集合399

发布时间:2022-09-23 6:34     浏览量:25

1、【言语理解】在照相技术诞生以前,那些已经损坏消失或因种种原因无法收藏的文物,就是依靠墨拓进入研究者的视域的。而且许多文物需要妥善收藏与精心保护,不能反复触碰,通过墨拓,研究者既可以取得研究所需的材料,又能避免多次接触文物,使文物遭受污染或损坏。现代照相技术十分发达,但是细节上的呈现仍然不如墨拓直观清晰。墨拓可以将石刻、古器物上的文字和图案清晰地显现在纸上,供研究者利用。
这段文字主要说明的是:

A:墨拓在文物保存文献研究方面比照相技术更为优越

B:研究者利用墨拓研究石刻与古器物具有悠久历史

C:墨拓对于研究历史文献与保存文物具有重要的价值

D:墨拓对于照相技术在文献研究保护方面具有不同价值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在照相技术诞生之前,墨拓使得那些已经损坏消失或因种种原因无法收藏的文物进入研究者的视域。接着指出墨拓在研究易污染损坏文物方面的优势。最后将墨拓和照相技术对比,指出墨拓在细节呈现上更具有优势。故文段主要说的是墨拓对于研究历史文献与保护文物具有重要的价值,对应C。A项只对应文段部分内容,概括过于片面。文段意在说明墨拓的价值而不是其利用历史,B项“具有悠久历史”偏离文段重点。D项把墨拓和照相技术并列,而文段论述主体为墨拓,照相技术是作为对比出现的。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9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25题

2、【言语理解】远古时代,人类一天平均要移动16~22公里,他们走路、奔跑、冲刺、攀爬、游泳,跳跃、举重……他们不得不如此,否则就难以生存。在50万年的进化中,现代人所拥有的思考型的大脑,正是从运动技能的磨炼中进化而来的,人类渐渐有了梦想、计划以及创造的能力,从而创造了现代文明。但讽刺的是,文明的前进速度如此之快,人类的身体和基因却来不及跟上——就基因而言,我们仍然是50万年前的那些狩猎采集者,我们仍然渴望最高热量的食物,但却不再需要运动。最终,久坐不动的现代生活方式成了人类长期生存的重大威胁之一。
这段文字接下来最可能讲的是:

A:热量对人体的重要意义

B:运动对人类进化的好处

C:基因与人类健康的关系

D:运动量少对人类的危害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首先说远古时代,人类的运动量非常大;接着指出在50万年的进化中,人类文明的前进速度非常快,但人类的身体和基因却来不及跟上;最后,尾句得出一个结论,即久坐不动的现代生活方式成了人类长期生存的重大威胁之一。根据行文逻辑,尾句得出一个结论,下文将继续围绕这一结论展开论述,即论述不运动或运动量少将会给人们带来的危害,选项中与此相符的只有D。
A项的主语是“热量”,其与尾句的结论无关,排除。
B项的落脚点为“运动对人类进化的好处”,本段开头已有介绍,属于本文内容,排除。
C项讨论的是“基因”与“人类健康”的关系,而文段讨论的是“运动量少”与“人类健康”的关系,该项为无关项。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20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35题

3、【言语理解】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括号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①西湖南线开放,作为原居住于此的居民旧地重游,(       )想起往事。
②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个“人人”,(       )包括所有的人,任何人也不得例外。

A:难免 诚然

B:难免 当然

C:不免 当然

D:不免 诚然

正确答案:C

解析:本题属于近义词辨析。“不免”即免不了、禁不住、不由得,后面一般不能跟否定式;“难免”即难以避免,后面可以跟否定式也可以跟肯定式,一般要带“会”或“不会”。根据①句句意,应选“不免”。“当然”指应当这样、合乎事理或情理;“诚然”是指固然,引起下文的转折。②句没有转折的意思,故应选“当然”。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4、【言语理解】茶饮料近年受到市场的追捧,根源正是消费者对健康饮食的追求。中国人对茶情有独钟,认为茶有很多保健功效,茶饮料也因沾了“茶”的光,而被消费者认为是更加健康的饮料。研究表明,茶的保健功能主要归功于茶多酚,也就是说,消费者选择茶饮料,其实是选择这种含有茶多酚元素的饮品。但这一个最为重要的指标,却并未被要求向公众公开,一瓶茶饮料中到底有多少茶多酚,消费者无法知道。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茶饮料需标明具体保健功能的成分含量

B:公众对茶饮料营养价值的认识存在误区

C: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应强化知情意识

D:国家应加强对茶饮料的质量监控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围绕茶饮料中的茶多酚展开议论,尾句“但这一个最为重要的指标……消费者无法知道”是主旨句,即虽然消费者选择了茶饮料,但对饮料中具有保健功能的茶多酚含量却并不清楚。故文段强调的是茶饮料需标明具体保健功能的成分含量,A项当选。B项说法错误,公众并未对茶饮料营养价值的认识存在误区。C项属于过度推断,D项为无关项。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1年内蒙古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2题

5、【言语理解】鸦片战争结束后,当得知英军已经撤出长江,道光皇帝的第一个________就是下令沿海各省撤军,清政府的军政大员________。有人形容当时文恬武嬉的状态:“大有雨过忘雷之意。”中国的一切仿佛又回到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反映 额手称庆 起点

B:决定 欣喜若狂 初始

C:反应 弹冠相庆 原点

D:旨意 欢欣鼓舞 平静

正确答案:C

解析:第一空,修饰的对象是“道光皇帝”,“反映”比喻把客观事物的实质表现出来或把情况、意见等告诉上级或有关部门。明显不合文意,排除A。
第二空,“文恬武嬉”指文武官员都贪图安逸享乐,不关心国家大事,由词义可知,文段对道光皇帝和清政府的军政大员在鸦片战争后的表现持批判态度,故此处所填词语应为贬义词。“欣喜若狂”“欢欣鼓舞”均为褒义词,排除B、D。“弹冠相庆”含贬义,填入最恰当。
第三空,“回到原点”搭配恰当。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7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招警类)第13题

6、【言语理解】我国每年因为泥石流和滑坡损失达数十亿元,特别是公路和铁路附近的泥石流和滑坡,每年造成几百乃至上千人伤亡,损坏农田、铁路和公路等设施,造成严重的后果,而这一问题与路边、山坡上的植被破坏有直接关系。“________”,我们应该避免哪怕是很小的破坏行为,同时提倡植树种草、护路护坡,美化我们的生存空间。
下列选项与空缺处语意不相符合的是:

A:有备无患

B:祸患常积于忽微

C:防微杜渐

D: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正确答案:A

解析:分析可知,“我们应该避免哪怕是很小的破坏行为”是对空缺处内容的解释说明,即强调的是对微小的破坏行为的控制,B、C、D三项均与此对应恰当。而“有备无患”强调的是事前的准备,不含从小处预防的意思。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6年深圳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7题

7、【言语理解】在当代,发展的竞争归根到底取决于人口素质。谁人口素质高、人力资本      ,谁就占据先机,谁就会走在发展的      ;谁人口素质低、人力资本      不够,谁就会丧失发展的机遇,跟不上时代前进的步伐。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丰富 前沿 累积

B:充足 前锋 积累

C:强大 前端 聚集

D:雄厚 前列 积聚

正确答案:D

解析:第一空“人力资本”和“丰富”、“强大”搭配不当,排除A、C。而“前锋”主要有两层含义,一是指作战时处在最前面的部队;二是指足球、篮球等球类比赛中以进攻为主要任务的队员。“前锋”一般指一类人,而第二空所填的词语应是用来描述发展的状态,不指人。所以“前锋”和“发展”不搭配,排除B。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8、【言语理解】近日,以“中科院之声”抖音引领的“抖抖”爆红,这些以传播知识、普及科学为主的小视频,累计发布量超过300万,累计播放量已超过3388亿次;西安交大二院的一位医生弹唱“心电图之歌”,将急救知识唱给更多人,视频上传后,短时间内点击量超过26万次;北京林业大学的师生,利用新媒体技术传播植物知识,努力让公众读懂每一抹绿色……正是这些科普力量,架起了一座座连接公众与知识的桥梁,催生了科普的春天。
这段文字蕴含的道理是:

A:功夫不负有心人

B:是金子总会发光

C:打铁还需自身硬

D:众人拾柴火焰高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为分总结构。最后一句为主旨句,强调众人传播科普知识对科普的作用,而前三个并列分句分别说明的是:“中科院之声”创造了巨大的播放量,传播知识、普及科学;“心电图之歌”点击量过26万次,将急救知识唱给更多人;北京林业大学的师生传播植物知识。由此可见,众人一起传播、转发使得科普知识被人们广泛获知。“众人拾柴火焰高”侧重指人多力量大,符合文意。A项意为事情的成功在于付出辛勤的劳动。B项意为只要有真才实学,总有被赏识的一天。C项强调做事需要自身有实力。三项均不能体现文段蕴含的道理。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9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甲)第48题

9、【言语理解】酒主要以液态形式存在,在古代缺乏严密容器的条件下是很难________保存的,因此出土的古酒就十分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长期 罕见

B:完好 珍贵

C:妥善 难得

D:大量 稀少

正确答案:A

解析:第一空,根据句意较难排除,需要结合酒“液态、易挥发”的特性来排除错误选项。在容器不“严密”的情况下,酒易挥发,因此难以“长期”保存。结合这个特性,A项填入最恰当。
第二空,“罕见”填入亦符合句意。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1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春季)第2题,2011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题,2011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题,2011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题,2011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2题,2011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题,2011年青海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题, 2011年天津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题,2011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题,2011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题,2011年广西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题,2011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题,2011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题,2011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题,2011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题,2011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题

10、【言语理解】有一次,就在一架民航客机即将着陆时,乘务员突然通知机上的乘客说“由于机场拥挤,无法降落,预计到达时间要推迟1个小时”,机舱里顿时一片抱怨之声,乘客们都在焦急等待着度过这段难熬的时间。几分钟后,乘务员又宣布“再过30分钟,飞机可以安全降落”,乘客们如释重负地松了口气。又过了5分钟,广播里又说“现在飞机就要降落了”,尽管晚了十几分钟,乘客们还是喜出望外。
这段文字传达的道理是:

A:既来之,则安之

B:退一步海阔天空

C:道歉更易获得别人的谅解

D:适当的言语有利于稳定情绪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中,乘务员通过不断给人惊喜的语言巧妙地化解了乘客们因飞机误点而引起的不稳定情绪,传达了“适当的言语有利于稳定情绪”的道理。只有D项突出了“言语”的作用,当选。

考题出处:2010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5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教育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教育“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教育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教育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