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推理】在人一生当中,人脑会不断对脑神经连接进行“优化重组”,“修剪”掉多余的连接,以保证有用的连接更加快速通畅。研究人员选取了121名年龄在4~20岁的健康志愿者,利用磁共振技术,分析了这一年龄段神经连接随着大脑发育和成熟而发生的变化。结果发现,女性对脑神经连接开始“修剪”的时间普遍早于男性。因此研究人员认为,女性的大脑相比男性大脑更高效。
以下陈述如果为真,哪项无法支持上述结论?
A:学龄期女孩往往表现出比同龄男孩更好的理解能力和语言能力
B:脑神经连接“修剪”出错会导致自闭症,患病率性别差异显著
C:男孩只能专注于一件工作的时候,女孩可以同时处理多项工作
D:大脑“修剪”和“重组”之后使得各种认知活动效率提升很多
正确答案:B
解析:题干论点为“女性的大脑比男性更高效”,其论据是女性对脑神经的“修剪”早于男性。
A项,理解和语言能力强,可加强题干观点。
B项,强调“修剪”可能会导致危害,无法加强论证。
C项,处理工作效率高,也能加强题干观点。
D项,直接加强了题干观点。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 2016年北京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4题
2、【判断推理】分粥效应是哲学家罗尔斯在《正义论》中讨论社会财富时做的一个比喻,说明只要把制度建立在对每一个人都不信任的基础上,就可以导出合理、具有监管力度的制度。这种制度不但要科学,而且其制定一定要有所依据、简单明了,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便于执行。
根据上述定义,假设“M”是某团队一项小福利,下列选项最能体现该定义的是:
A:通过选举,由品德高尚的小李主持分“M”,基本公平公正
B:拟定一人负责分“M”工作,并成立董事会,及时处理问题
C:选举产生分“M”委员会和监督委员会,有效落实执行和监督
D:参与者轮流值日分“M”,但主持分“M”者每次必须最后领取
正确答案:D
解析:分粥效应定义的关键信息:把制度建立在对每一个人都不信任的基础上。
A项,由品德高尚的小李主持分“M”,把制度建立在对小李信任的基础上,不符合定义。
B项,拟定一人负责分“M”工作,同时成立董事会,把制度建立在对负责分“M”的人和董事会成员信任的基础上,不符合定义。
C项,选举产生分“M”委员会和监督委员会,把制度建立在对分“M”委员会成员和监督委员会成员信任的基础上,不符合定义。
D项,参与者轮流值日分“M”,每个人都有机会主持分“M”, 但主持分“M”的人每次必须最后领取,主持者为了保证领到更多的“M”,会将“M”均分,该项制度是建立在对每一个人都不信任的基础上的,符合定义。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21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85题,2021年河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90题,2021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80题,2021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84题,2021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89题,2021年天津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76题,2021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69题,2021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62题,2021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80题
3、【判断推理】财政专家指出,公共风险不仅产生于因政府政策不当导致的国有资产流失。而且由于政府直接积极参与经济生活,如政府直接参与国有企业,调控金融机构,这些重要经济领域一旦发生大面积损失,将会直接酿成公共风险,从而造成财政赤字、债务偿还压力。因此,如果要想实施稳健的财政和货币政策,仅仅调整财政政策是不够的。
从这段文字可以推出:
A:只要政府保证国有资产不流失,即使决策失误,也不会产生公共风险
B:只要政府不直接参与经济生活,或者国有企业、金融机构这些重要的经济领域不发生大面积损失,就不会产生公共风险
C:如果能够防范公共风险的产生,就可以实施稳健的财政和货币政策
D:由于重要经济领域发生大面积损失,所以即使政府决策正确,仍有可能产生公共风险
正确答案:D
解析:公共风险的产生有两方面原因:国有资产流失和经济领域的大面积损失,因此D项正确。即使国有资产不流失,还可能是经济领域的大面积损失引起公共风险,因此A项错误;同理,B项错误;由题干可知,防范公共风险的产生是实施稳健的财政和货币政策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因此C项错误。
考题出处:待更新
4、【判断推理】主观唯心主义把个人的某种主观精神如感觉、经验、心灵、意识、观念、意志等看作是世界上一切事物产生和存在的根源与基础,而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则是由这些主观精神所派生的,是这些主观精神的显现。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观点不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是:
A: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B:对象和感觉是同一个东西
C:有条件要上,没条件也要上
D:万物森然于方寸之间,满心而发,充塞宇宙
正确答案:A
解析:主观唯心主义定义的关键信息:把个人的某种主观精神看作世界上一切事物产生和存在的根源与基础。
A项,“天”才是一切产生的根源,属于客观唯心主义,不符合定义。
B项,强调人的感觉的重要性,属于主观唯心主义。
C项,强调无论如何都要上,即以人的主观精神世界为主,属于主观唯心主义。
D项,强调的是心理状态,属于主观唯心主义。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4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73题,2014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63题
5、【判断推理】
胃口:兴趣
A:
心腹:器官
B:
黑马:比赛
C:
桃李:学生
D:
亲人:骨肉
正确答案:C
解析:
胃口可以比喻兴趣。
A项,心腹可以比喻亲信的人,而非器官,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B项,黑马指在某些场合中一鸣惊人者,而非比赛,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C项,桃李可以比喻学生,与题干关系一致。
D项,骨肉可以比喻亲人,但词项顺序颠倒,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21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A类-考友回忆版第97题,2021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B类-考友回忆版第109题
6、【判断推理】网络成瘾:是指个体反复过度使用网络导致的一种精神行为障碍,表现为对使用网络产生强烈欲望,突然停止或减少使用时出现烦躁、注意力不集中、睡眠障碍等。
以下属于网络成瘾的行为症候的是:
A:李小兵高考之后,父母对其上网不再过问,他一不上网就感到精神恍惚
B:学生张某勤工俭学,为某网吧做管理员,全部业余时间都在网吧,经常睡眠不足
C:某公司销售部经理整天泡在网上,联络客户、处理订单、工作压力大,使他有些烦躁
D:某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商务专业的几位学生合伙开了电子购物网站,生意火爆,几乎没时间下线,老师说他们上课都有点心不在焉
正确答案:A
解析:网络成瘾定义的关键信息:对使用网络产生强烈欲望。
A项,一不上网就感到精神恍惚,即表现出对使用网络产生强烈欲望,突然停止或减少使用时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等,符合定义。
B项,做网吧管理员,并未表现出对使用网络产生强烈欲望,不符合定义。
C项,上网的目的是联络客户,并未表现出对使用网络产生强烈欲望,不符合定义。
D项,上网是为了做生意,并未表现出对使用网络产生强烈欲望,不符合定义。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0年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3题
7、【判断推理】设计:张贴:海报
A:购置:发放:清单
B:粘贴:复制:段落
C:订阅:推广:报纸
D:制定:执行:方案
正确答案:D
解析:设计海报、张贴海报均为动宾结构短语,且两者有时间先后顺序。
A项,根据清单去购置,二者不存在动宾关系,排除。
B项,先复制段落,再粘贴段落,选项中粘贴和复制的先后位置颠倒,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C项,先推广报纸,再订阅报纸,选项中订阅和推广的先后位置颠倒,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D项,制定方案、执行方案均为动宾结构短语,且两者有时间先后顺序,与题干关系一致。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8年广州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3.24)-考友回忆版第64题
8、【判断推理】
最新的两项研究成果引起人们关注:一是利用某种细菌来制造人造肉的蛋白质,该细菌靠吸收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生长,每产生1千克蛋白质约需2千克二氧化碳;二是把大气中回收的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乙醇,生产1千克乙醇需要1.5千克二氧化碳。专家预测,这些新技术将有助于21世纪中期实现温室气体零排放的目标。
由此可以推出:
A:
利用二氧化碳生产食品和酒类将成为一项新兴产业
B:
未来可以通过人造食品吃掉二氧化碳来减少其排放
C:
只有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才能实现温室气体零排放
D:
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可能实现温室气体零排放目标
正确答案:D
解析:
A项,题干只提及利用细菌来制造人造肉的蛋白质和把大气中回收的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乙醇,并未提及可以利用二氧化碳生产食品和酒类,不能由题干推出。
B项,题干只提及利用细菌来制造人造肉的蛋白质和把大气中回收的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乙醇,但这二者是否能够制成人造食品无法得知,且题干中的研究成果是利用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非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不能由题干推出。
C项,题干中只体现了两种二氧化碳资源化的技术,但并不意味着想要实现温室气体零排放就只能通过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不能由题干推出。
D项,由“这些新技术将有助于21世纪中期实现温室气体零排放的目标”可知,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可能实现温室气体零排放目标,可以由题干推出。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21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96题,2021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88题,2021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96题,2021年广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91题,2021年宁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46题
9、【判断推理】谷堆悖论是指一粒谷子不是谷堆,两粒谷子不能形成谷堆,再加一粒谷也不能形成谷堆,如果每次只加一粒谷子,而每粒谷子都不能成为谷堆,以此类推,多少粒谷子都不能形成谷堆。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不属于“谷堆悖论”的是:
A:丢弃一粒米不算浪费,成年累月地丢弃也不算浪费
B:一个人掉了一根头发不会秃头,一根根掉下去也不算秃
C:捐给乞丐一元钱他不会成为富人,每天捐给他一元钱也不会成为富人
D:一滴水滴在石头上,石头没有变化,一滴滴不断滴下去,石头也不会有变化
正确答案:C
解析:谷堆悖论定义的关键信息:错误地认为由量变不会引发质变。
A项,丢弃一粒米不算浪费,但成年累月地丢弃,会由量变引发质变,就会造成浪费,而该项忽略了量变引发质变的过程,符合定义,排除。
B项,掉一根头发不会秃头,但一根根掉下去,会由量变引发质变,就会变成秃头,而该项忽略了量变引发质变的过程,符合定义,排除。
C项,按照人的一般寿命计算,每天捐给乞丐一元钱,乞丐确实不会成为富人,因此不存在量变引发质变,不符合定义,保留。
D项,一滴水滴在石头上没有变化,但一滴滴不断滴下去,会由量变引发质变,石头就会有变化,而该项忽略了量变引发质变的过程,符合定义,排除。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5年甘肃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0题
10、【判断推理】印记学习是指发生在动物生活的早期阶段、由直接印象形成的学习行为,印记学习行为虽发生在早期,但对晚期行为也具有一定影响。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不属于印记学习行为的是:
A:绵羊走近并试图留在喂养过它的主人身边
B:由人喂养大的斑马雀会向主人的手指求偶
C:母羊用舌舐小羊的方式来标记自己的后代
D:刚出生的绿头鸭跟随着一个移动的物体走
正确答案:C
解析:印记学习的定义要点:①发生在动物生活的早期阶段、由直接印象形成的;②虽发生在早期,但对晚期行为也具有一定影响。
A项,走近喂养过它的主人身边,体现了学习行为由直接印象形成的,试图留在喂养过它的主人身边,体现了发生在早期阶段的行为对晚期行为的影响,符合定义。
B项,由人喂养大的斑马雀有对主人的直接印象,向主人的手指求偶属于发生在动物生活的早期阶段的行为对晚期行为也具有一定影响,符合定义。
C项,母羊用舌舐小羊的方式来标记自己的后代,发生在母羊生了小羊之后,不属于发生在母羊生活的早期阶段,不符合定义①。
D项,刚出生的绿头鸭,体现了发生在动物生活的早期阶段,跟随着一个移动的物体走,体现了由直接印象形成的,符合定义。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3年广西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0题,2013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0题,2013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9题,2013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9题,2013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76题,2013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9题,2013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1题,2013年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9题,2013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0题,2013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0题,2013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9题,2013年内蒙古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8题,2013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0题,2013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9题,2013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24题,2013年西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0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