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言语理解】在照相技术诞生以前,那些已经损坏消失或因种种原因无法收藏的文物,就是依靠墨拓进入研究者的视域的。而且许多文物需要妥善收藏与精心保护,不能反复触碰,通过墨拓,研究者既可以取得研究所需的材料,又能避免多次接触文物,使文物遭受污染或损坏。现代照相技术十分发达,但是细节上的呈现仍然不如墨拓直观清晰。墨拓可以将石刻、古器物上的文字和图案清晰地显现在纸上,供研究者利用。
这段文字主要说明的是:
A:墨拓在文物保存文献研究方面比照相技术更为优越
B:研究者利用墨拓研究石刻与古器物具有悠久历史
C:墨拓对于研究历史文献与保存文物具有重要的价值
D:墨拓对于照相技术在文献研究保护方面具有不同价值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在照相技术诞生之前,墨拓使得那些已经损坏消失或因种种原因无法收藏的文物进入研究者的视域。接着指出墨拓在研究易污染损坏文物方面的优势。最后将墨拓和照相技术对比,指出墨拓在细节呈现上更具有优势。故文段主要说的是墨拓对于研究历史文献与保护文物具有重要的价值,对应C。A项只对应文段部分内容,概括过于片面。文段意在说明墨拓的价值而不是其利用历史,B项“具有悠久历史”偏离文段重点。D项把墨拓和照相技术并列,而文段论述主体为墨拓,照相技术是作为对比出现的。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9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25题
2、【言语理解】书的实用理念正在消解其间最为动人、有趣的部分。然而,在这些动人、有趣而又“无用”的知识和思想里,青年人能够发现心灵缺失的所在,精神便在悠远的光泽里得到沐浴。现在大学里开设古典文学、美学理论等课程,就有这方面的用意。当知识从教条理论中走出的时候,它便会成为有温度的存在。
关于这段文字,以下理解错误的是:
A:一味追求读书的实用理念会使读书变得沉闷、无趣
B:青年人应摒弃只追求知识实用性的理念
C:古典文学、美学理论等大学课程缺乏价值
D:过分追求知识的实用性,会使知识缺少温度
正确答案:C
解析:文中提到大学开设的古典文学、美学理论等课程是作为前句“在这些动人、有趣而又‘无用’的知识和思想里,青年人能够发现心灵缺失的所在,精神便在悠远的光泽里得到沐浴”的例子出现的,由此可知文段对这些课程的价值是持肯定态度的,认为其并非真的“无用”,故C项理解错误。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7年广州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单考区)第16题
3、【言语理解】诗与画,是既异质、又相通的两种艺术形式。诗是语言听觉的艺术。“宣物莫大于言”,说清楚一件事的来龙去脉、曲折道理,非一幅画能表达明白,必须辅以语言文字;画是视觉造型的艺术,“存形莫善于画”,要把一件事物做具体逼真地描述,再多的文字语言不如配以一张画照来得清晰明了。诗与画的运用,是中国画在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一个重要特点,能使艺术效果达到最大化。
作者认为,为使中国画的艺术效果达到最大化,诗与画的关系应是:
A:各行其是
B:唇亡齿寒
C:和而不同
D:珠联璧合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首先介绍诗、画各自不同的功能,“宣物莫大于言”“存形莫善于画”;尾句说“诗与画的运用……能使艺术效果达到最大化”。由此可知,作者认为,为使中国画的艺术效果达到最大化,诗与画应相互配合,即珠联璧合。D项表述正确。
A项“各行其是”指各人按照自己认为正确的去做,与文意内容无关,排除;B项“唇亡齿寒”比喻双方互相依存,利害攸关,关系极为密切,文段并未涉及两者利害相关的话题,排除;C项“和而不同”指和谐相处,但不盲从苟同,与文意无关,排除。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7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兵团)第52题
4、【言语理解】观察,是对现象在自然条件下进行考察,是搜集科学事实获取感性知识的基本途径,也是发展和检验科学理论的基础。什么叫在“自然条件”下呢?这是指人对自然现象不加任何控制,比如考察自然界的动物,而不是动物园中的动物。但这种考察不是盲目的行动,而是把视觉积极调动起来“观”,让思维积极活动起来“察”,观其特点,察其同异,目的是发现其中具普遍性的现象以及现象间的联系,最后为理论研究提供有关的事实基础。
这段文字的主要意思是解释:
A:“观察”的含义
B:“考察”的含义
C:“自然条件”的含义
D:“观察”与“考察”的区别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首先对观察的含义进行了笼统的解释,接着对该含义中的两个要素——“自然条件”和“考察”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故文段主要意思是解释“观察”的含义,A项表述与此相符,当选。
B、C项都只是文段的一个方面,D项在文中没有提及。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3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21题
5、【言语理解】棉花花俗称草花,是棉花形成棉桃前所开的花朵,一直作为棉花产业的副产物被废弃。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院的科技人员在对棉花花进行系统的化学成分分析研究时发现,棉花花含有丰富的黄酮类物质,具有良好的治疗老年痴呆的功效。他们采用现代工艺技术,将棉花花中的黄酮类物质提取出来,制成剂量小、药效明显、服用方便的“棉花花总黄酮片”,用于治疗轻中度老年痴呆症。2014年6月获批新疆首个中国中药5类新药临床试验。
对这段文字概括最准确的是:
A:黄酮类物质有助于治疗轻中度老年痴呆症
B:中国科学家变废为宝,发现棉花花新的价值
C:“棉花花总黄酮片”获批新疆首个中国中药5类新药临床试验
D:我国科学家从棉花花中提取治疗轻中度老年痴呆药并成功转让药企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棉花花一直被废弃。接着指出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院对棉花花研究的新进展——发现其含有黄酮类物质,具有良好的治疗老年痴呆的功效。然后进一步介绍研究院对此的研发。最后介绍研究成果——2014年6月获批新疆首个中国中药5类新药临床试验。由此可知,对棉花花研究的最新成果是文段论述的重点。
A项没有体现黄酮类物质与棉花花的关系,排除;C项没有提到中国科学家的发现以及“棉花花总黄酮片”的作用,不全面;B项仅概括了前半段科学家在棉花花研究上的成果,未涉及后半段提到的将这一发现转化为“棉花花总黄酮片”用于临床试验的内容,故不如D项概括准确。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7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8题
6、【言语理解】反思世界文明史,从来没有一种文明或一个文明体可以长期孤立地存在和发展自身,长期单边地处于领先地位并保持发展优势。如果一种文明、一个文明体长久地比其他文明、文明体发达,它总会由于各种内外部原因导致冲突和衰落。在历史长河中,文明在总体上是以文明群、多极文明的方式存在和发展的,正如城市是以城市群的方式、人是以人群或社会的方式发展一样。在追求自身发展时,兼顾其他文明、文明体的利益,保持不同的文明、文明体之间的总体均衡,日益成为追求与推进发展的自觉选择。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应意识到:
A:总体均衡是文明演进的规律
B:世界文明总体呈现多样性态势
C:文明以集群方式存在和发展
D:不同文明共同发展是必然趋势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前两句从正反两方面强调了一种文明、一个文明体不可能长久地比其他文明、文明体发达,第三句指出文明总体上是以文明群、多极文明的方式存在和发展的,末句由此得出结论:保持不同的文明、文明体之间的总体均衡,日益成为自觉选择。B项强调“多样性”、C项强调“集群方式”,均与文段强调不同文明、文明体间总体均衡发展的重点不符;D项的“共同发展”表述不准确。A项是末句观点句的同义转述,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7年北京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9题
7、【言语理解】低碳消费方式体现人们的一种心境、一种价值和一种行为,其实质是消费者对消费对象的选择、决策和实际购买与消费的活动。消费者在消费品的选择过程中按照自己的心态,根据一定时期、一定地区低碳消费的价值观,在决策过程中把低碳消费的指标作为重要的考量依据和影响因素,在实际购买活动中青睐低碳产品。低碳消费方式代表着人与自然、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生式发展。低碳消费方式的实现程度与社会经济发展阶段、社会消费文化和习惯等诸多因素有关。因此,推行低碳消费方式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根据文意,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低碳消费方式是以“低碳”为导向,着力解决人类生存环境危机的一种共生型消费方式
B:推行低碳的消费方式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其根本原因在于低碳消费方式代表着人与自然、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生式发展
C:消费者对消费对象的选择、决策和实际购买与消费的活动会受到心境与价值观的影响
D:消费者在消费中把低碳消费的指标作为重要的考量就会更多地青睐低碳产品
正确答案:B
解析:推行低碳的消费方式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其根本原因在于“低碳消费方式的实现程度与社会经济发展阶段、社会消费文化和习惯等诸多因素有关”。B项表述错误,当选。
考题出处:2011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乙类)第35题
8、【言语理解】化石能源制氢和工业副产制氢工艺成熟、成本较低,短期仍将是主要氢源。但化石能源储量有限,且制氢过程仍存在碳排放问题,工业副产制氢的产量有限且供应辐射路程短。从清洁低碳角度看,大规模电气化是我国多个领域实现降碳的有力抓手,如电动汽车替代燃油汽车、电采暖取代传统锅炉采暖等。然而,仍有部分行业难以通过直接电气化实现降碳,最为困难的行业包括钢铁、化工、航运航空等。氢能具有能源燃料和工业原料双重属性,可在这些难以深度脱碳的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这段文字重在强调:
A:化石能源制氢和工业副产制氢是主要氢源
B:电动汽车、电采暖等通过直接电气化实现降碳
C:氢能在部分难以深度脱碳的领域有重要的运用前景
D:大规模电气化是我国多个领域实现降碳的有力抓手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首先介绍了我国主要制氢的两种方式及其优缺点;然后指出大规模电气化可在我国多领域实现降碳;接着以“然而”转折指出仍有部分行业难以通过电气化实现降碳的问题;最后尾句针对问题,提出氢能在难以深度脱碳的领域可发挥重要作用。尾句对策内容是文段意在强调的重点,即氢能可以在难以深度脱碳的领域有所作为,C项说法符合文意。
A项对应文段首句,是引出话题的内容,非文段重点,排除。B项,由“大规模电气化是我国多个领域实现降碳的有力抓手,如电动汽车替代燃油汽车、电采暖取代传统锅炉采暖等”可知,电动汽车、电采暖降碳的方式属于举例说明内容,非文段重点,排除。D项属于转折前内容,非文段重点,排除。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9、【言语理解】①同一,是因为所有的现代人都是大约二十万年前从同一个人群繁衍下来的。
②分布各地的各个所谓种族也彼此杂居、通婚。
③遗传学家们早就意识到,人类的生物学特征是既同一又多样的。
④因此,将人类划分为几个种族,只有社会、文化意义,没有生物学意义。
⑤处于这个连续谱带两端的群体,比如东亚人、北欧人、南非人,他们的特征差异是明显的,但是中间还存在着大量的难以划分的族群。
⑥因此人类身体特征的变异,并不具有明显的界限,而是一条连续的谱带。
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A:③①②⑥⑤④
B:③①⑥②④⑤
C:⑥⑤②①③④
D:⑥①②④⑤③
正确答案:A
解析:⑥句以“因此”开头,属结论性表述,不能作为首句,排除C、D。⑤句开头的“这个连续谱带”指的是⑥句末尾的“一条连续的谱带”,故两句应相连,顺序为⑥⑤,排除B。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6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37题
10、【言语理解】词语如同一面镜子,客观地呈现世界,也呈现出语言的使用者对世界的认知。面对世界________的变化,新语汇也如雨后春笋般萌生。从“限行”到“限购”,从“蚁族”到“高富帅”,这些语言长河最前端的浪花,或是________,消失在生活的沙滩中;或是________,进入长久的思想潮汐,形塑整个时代的思维。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一日千里 昙花一现 润物无声
B:日新月异 惊鸿一瞥 万古长青
C:瞬息万变 一花独放 万紫千红
D:白驹过隙 稍纵即逝 旷日持久
正确答案:A
解析:第一空,“瞬息万变”形容变化很多很快。与“变化”语义重复,排除C。“白驹过隙”形容时间过得极快。用来修饰“世界的变化”不恰当,排除D。“一日千里”形容进步发展得很快。“日新月异”形容新事物、新现象不断涌现。填入均符合题意。
第二空,由“或是……消失在生活的沙滩中”可知所填词语应体现时间短之意。“惊鸿一瞥”多形容女性轻盈如雁之身姿。不合句意,排除B。“昙花一现”比喻人或事物存在的时间很短,刚一出现就迅速消失了。符合题意。将A项代入第三空验证,“润物无声”表示新语汇对时代思维的影响,契合句意。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4年青海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0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