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推理】在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中,服务业占了很高的比重。根据他们的经验,提高服务业占比就可以促进就业。但是,服务业具有较高的进入壁垒,这也是我国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我国可以通过打破服务业的行业壁垒进一步促进就业。
以下最可能是上述论证潜在假设的是:
A:服务业促进就业的规律适用于我国
B:我国创造就业的能力弱于发达国家
C:发达国家的服务业也存在行业壁垒
D:其他行业对促进就业没有显著作用
正确答案:A
解析:题干论据: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提高服务业占比可以促进就业,而服务业具有较高的进入壁垒。题干论点:我国可以通过打破服务业的行业壁垒进一步促进就业。
A项,如果服务业促进就业的规律不适用于我国,则题干论点无法得出,因此该项是题干论证的潜在假设。
B项,我国创造就业的能力是否比发达国家弱,与题干论证的“打破服务业壁垒可促进我国就业”无关,排除。
C项,发达国家是否存在行业壁垒,与题干论证的“打破服务业壁垒可促进我国就业”无关,排除。
D项,其他行业对促进就业是否有作用,与题干论证的“打破服务业壁垒可促进我国就业”无关,排除。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9年广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乡镇)第43题,2019年广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县级)第48题
2、【判断推理】学前儿童低估有意识的人的思维,而高估无意识的人的思维,甚至一个成年人显然在进行思考时,他们也认为这个人并非在思考着;他们似乎对自己或其他人可能在思考什么,没有多少认识。同时,他们却高估某个沉睡中的人所具有的自我知觉和决断能力。
上述论断的前提假设是:
A:成年人对人类思维的判断是比较合理的
B:学前儿童的判断能力不太成熟和稳定
C:沉睡中的人所具有的思维能力并不容易为人所了解
D:学前儿童也是在积极主动地做出心理判断
正确答案:A
解析:题干认为学前儿童在思维判断方面存在问题,而题干论断是以成年人的角度对学前儿童的思维做出判断,那么要保证题干论断成立,就必须假设成年人对思维的判断是正确的,才能说明学前儿童的判断确实存在问题,A项就表达了这层意思,是题干论断所需的前提假设。其他三项均不能确保题干结论必然成立,不是题干论断所需的前提假设。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4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9题
3、【判断推理】旁观者效应又称责任分散效应,是指在紧急事件中由于有他人在场而产生的对救助行为的抑制作用。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情形符合旁观者效应的是:
A:公路上发生货车侧翻,大家纷纷帮助货车司机小杨保护货物防止哄抢
B:路上偶遇行人跌倒,小李见周围无人见证怕承担责任不敢帮助
C:超市附近突发火灾,小张催促其妻报警,其妻回答别人肯定已经报警了
D:海边有人落水,救生员小王边跑边喊,提醒围观群众不要随意下水施救
正确答案:C
解析:旁观者效应定义的关键信息:由于有他人在场而产生的对救助行为的抑制作用。
A项,大家帮助货车司机保护货物防止哄抢,并没有产生对救助行为的抑制作用,不符合定义,排除。
B项,小李见周围无人而不敢帮助,并没有他人在场,不符合定义,排除。
C项,小张妻子回答别人肯定已经报警了,是由于有他人在场而产生的对救助行为的抑制作用,符合定义,当选。
D项,救生员小王提醒围观群众不要随意下水施救,原因是担心群众自身的安全,而不是因为有他人在场而产生对救助行为的抑制作用,不符合定义,排除。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9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7题
4、【判断推理】电动汽车因为节能、环保,被誉为是未来汽车发展的方向,许多国家都在大力发展电动汽车产业。然而,某国对此并不热衷,没有出台相关的产业扶持政策。
以下不能支持该国做法的一项是:
A:石油产业是该国的支柱产业
B:该国的电能较为紧张
C:电动汽车技术已经成熟
D:该国燃油发动机制造水平世界领先
正确答案:C
解析:该国的做法是没有出台发展电动汽车产业的扶持政策。
A项,石油业是该国的支柱产业,支持电动汽车发展,会影响石油业的发展,支持了该国的做法。
B项,该国电能紧张,发展电动汽车会加剧电能紧张,支持了该国的做法。
C项,电动汽车技术已经成熟,不能解释其不热衷、不扶持的态度和做法。
D项,该国汽车产业以其他动力为主,所以不需要发展电动汽车,支持了该国的做法。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5、【判断推理】通常情况下,伤害行为的受害者会通过法律渠道表达利益诉求。但是,如果制度不公或失效,就会引发更多的社会伤害行为:不但强势者可能会进一步伤害弱势者,而且他们也可能受到弱势者的伤害;弱势者也可能对其他弱势者造成伤害,造成“弱势对弱者的欺凌”。这样一来,整个社会就会弥漫着一股戾气,给日常生活带来严重的不安与不快。
由此可以推出:
A:只有制度不公或失效,强势者才会伤害弱势者
B:如果制度不公或失效,弱势者就会伤害强势者
C:只有制度公正且有效,才能防止引发更多的社会伤害行为
D:如果制度公正且有效,就能给日常生活带来安宁与快乐
正确答案:C
解析:题干中是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制度不公或失效→引发更多的社会伤害行为(强势者可能会进一步伤害弱势者,也可能受到弱势者的伤害;弱势者也可能对其他弱势者造成伤害)→给日常生活带来严重的不安与不快。
A项,混淆了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推不出。
B项,根据题干可知,如果制度不公或失效,弱势者可能会伤害强势者,表述过于绝对,推不出。
C项,否定后件可以否定前件,不引发更多的社会伤害行为→制度公正且有效,C项可以推出。
D项,否前不能否后,无法推出。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7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95题,2017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80题
6、【判断推理】主观镜头是指在影视作品中把摄影机的镜头当作剧中人的眼睛,直接“目击”剧中人所看到的景象。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主观镜头的是:
A:电视剧《红楼梦》描写林黛玉初进贾府时由于看到贾府与别家不同,心情很复杂,于是处处留心,时时在意
B:电视剧《三国演义》在展示蒋干“窃书”过程时,把周瑜帐中的每一个角落都用特写镜头进行放大呈现
C:电视剧《水浒传》中的豹子头林冲一出场就给了特写镜头,凸显了其外貌特征:“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八尺长短身材”
D:电视剧《西游记》中,孙悟空大闹天宫时,镜头详细表现了打斗的过程
正确答案:B
解析:主观镜头定义的关键信息:以镜头作为剧中人的眼睛,描写其所看的景象。
A项,《红楼梦》对林黛玉进贾府的描述,并不是黛玉所看到的景象。
B项,《三国演义》展示“窃书”的过程时用特写镜头进行展示,符合主观镜头的定义。
C项,对林冲外貌的特写,不符合主观镜头的定义。
D项,孙悟空大闹天空的打斗过程也不是孙悟空所看到的景象。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0年河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7题,2010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春季)第77题,2010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7题,2010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77题,2010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77题,2010年青海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7题,2010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77题,2010年西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7题,2010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77题,2010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秋季)第77题,2010年内蒙古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77题,2010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77题
7、【判断推理】党政机关公文是党政机关实施领导、履行职能、处理公务的具有特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文书。其中命令(令)适用于公布行政法规和规章、宣布施行重大强制性措施、批准授予和晋升衔级、嘉奖有关单位和人员。意见适用于对重要问题提出见解和处理办法。批复适用于答复下级机关请示事项。函适用于不相隶属机关之间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请求批准和答复审批事项。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选项中应添加批复的是:
A:《国务院关于同意设立陕西西咸新区的________》
B:《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资本市场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保护工作的________》
C:《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黑龙江双鸭山经济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________》
D:《国务院关于在我国统一实行法定计量单位的________》
正确答案:A
解析:批复定义的关键信息:答复下级机关。
A项,“同意”体现出是答复下级机关的文件,符合定义关键信息。
B、C、D三项,均没有体现答复。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6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副省级)第89题
8、【判断推理】组织控制是指组织用各种规章制度和奖惩手段来约束组织成员行为,以保证组织的决策和指令能够有效地贯彻执行,维护组织的各项秩序。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最能体现组织控制的是:
A:某高校不断加强对外交流,派遣访问学者的名额逐年增加
B:某外企实行上班打卡制,如果员工去见客户可以不用打卡,但须在前一天向上级报告
C:某公司每年举办新人入职会,以便让新加入团队的成员尽快熟悉环境
D:某生产厂商为了提高员工生产积极性,薪酬计算由原来的计时绩效改为计件绩效
正确答案:B
解析:组织控制的定义要点:①用制度或奖惩措施约束组织成员行为;②保证组织的决策和指令贯彻执行,维护组织的各项秩序。
A项,加强对外交流,不符合要点①②,不属于组织控制。
B项,通过打卡制度约束员工行为,符合定义,属于组织控制。
C项,举办新人入职会,不符合要点①②,不属于组织控制。
D项,由计时绩效改为计件绩效,不符合要点①,不属于组织控制。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4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8题
9、【判断推理】语言磨蚀,是指某种语言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受该语言的语言因素或非语言因素(情感、动机、年龄、语言使用的减少或停止等)影响而出现的言语行为或言语能力的衰减现象,具有非病理性、渐变性、可逆性和反复性等特征。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语言磨蚀的是:
A:小李高考英语成绩很好,但暑期休息后在开学分班考试中英语成绩不理想
B:八十多岁的老张与年轻时差别较大,常常要别人重复说过的话,且说话缓慢
C:小赵小时候生病导致双耳失聪,成年后别人常常听不懂她说的话
D:中学生小夏到美国参加暑期夏令营后,英语水平提高不少
正确答案:A
解析:语言磨蚀的定义要点:①某种语言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受该语言的语言因素或非语言因素(情感、动机、年龄、语言使用的减少或停止等)影响;②言语行为或言语能力的衰减;③具有非病理性、渐变性、可逆性和反复性等特征。
A项,小李英语成绩下降,是因为在暑假中减少了英语使用,符合定义。
B项,老张说话缓慢,是因为年纪大的原因,是不可逆的,不符合要点③。
C项,别人听不懂小赵说的话,是因为他小时候双耳失聪没学会说话造成的,不存在反复性,不符合要点③。
D项,英语水平提高不少,不符合要点②。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3北京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08题
10、【判断推理】归谬法是指对一错误论题不直接否定,而是先假定其真,然后据此导出荒谬的结果,由结果的荒谬推出该论题的荒谬,从而间接地否定错误论题的论证手法。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不属于归谬法的是:
A:有个病人对住院处的护士说:“请把我安排在三等病房,我很穷。”“没有人能帮助您吗?”“没有,我只有一个姐姐,她是修女,也很穷。”护士听了生气地说:“修女富得很,因为她和上帝结婚。”“好,您就把我安排在一等病房吧,以后把账单寄给我姐夫就行了。”
B:甲向乙解释:“我演奏的是高雅的流行乐曲。”乙反问一句:“流行的乐曲就是高雅的吗?”甲听了很是吃惊:“不高雅的东西怎么能够流行呢?”乙笑着说:“那么,流行性感冒也是高雅的了?”
C:某人坚决反对杀生,他劝告人们说:“你如果在世时杀了一头猪,来生就要变成一头猪;你在世时杀了一头牛,来生就要变成一头牛。”这时一个听众说:“那不如去杀人吧。”
D:有一次,一位英国女记者读了文学大师钱钟书的作品,对钱钟书很仰慕,非要见他,在电话中钱钟书对该女士说:“假如你吃了个鸡蛋,觉得味道不错,就够了,何必非要认识那只下蛋的母鸡呢?”
正确答案:D
解析:归谬法的定义要点是:先假定错误命题为真,然后据此导出荒谬的结果,从而间接地否定错误论题。A、B、C三项均符合定义;D项钱钟书通过类比的方式直接否定了记者的观点,不符合定义。故本题答案选D。
考题出处:2014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37题,2014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32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