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专项常考题集合429

发布时间:2022-09-28 22:28     浏览量:7

1、【言语理解】在一般商品生产和交换领域,价值规律的调节功能日臻完善。在此背景下,一些求富者纷纷将________的目光盯上资金、土地等“生产要素”领域,意图从这些高度垄断的领域之中,________尽可能更多的金子。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攫取 挖掘

B:拜金 收获

C:贪婪 赚取

D:觊觎 掘取

正确答案:D

解析:第一空,“攫取”是一种动作,“拜金”指把金钱作为崇拜对象的观念。二者修饰“目光”均不恰当,排除A、B。
第二空,“赚取”的对象多为“钱财”,一般通过做生意获得。此处与埋在地下的“金子”搭配,含挖取义的“掘取”更恰当。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2、【言语理解】下列选项中,语病与其他三项语病不同的是:

A:学校通过并研究了新的规章制度。

B:校党委讨论了发动全校师生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C:通过学习雷锋的感人事迹,使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D:看到他的照片,我便想起了当年我们一起玩耍、同桌共读。

正确答案:A

解析:A项语序不当,应改为“研究并通过”。B、C、D三项均属于成分残缺。B项缺宾语,应在句尾加“的倡议”;C项缺主语,应删掉“使”;D项缺宾语,应在句尾加“的时光”。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6年深圳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3题

3、【言语理解】了解钞票制作过程的人都知道,随处可见的纸币有着艺术品般的制作过程。首先需要艺术家们设计出图稿,或手绘或剪贴,这些手稿需要经过有关部门详细地审查才能获得通过。印刷之前的选纸工作也十分考究,纸张最基本的特征是耐磨、耐折、耐腐蚀、耐酸碱性等。防伪技术也是钞票重点关注的内容,这需要大量的高新技术,安全线、彩色线、蓝纤维等技术的完美融合,才能最大限度地与伪钞做区分。此外,数字、花卉等图案需要具有一定的艺术性,因为钱币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形象,至少让人看着舒畅,且兼具“收藏”的潜力。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钞票制作的流程烦琐而复杂

B:钞票是多种高新技术的融合

C:钞票蕴含着丰富的艺术价值

D:钞票对各项工艺流程要求严格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为总分结构,首句总说钞票有着艺术品般的制作过程,后文从设计图稿、选纸的考究、防伪技术的融合、图案的艺术性等角度进行具体说明。“艺术品般的制作过程”强调的是像制作艺术品一样制作钞票,即D项的“对各项工艺流程要求严格”。
A项的“烦琐”指繁杂琐碎,含有消极色彩,未体现出“艺术品般的制作过程”暗含的严谨考究的特点,排除。B项对应防伪技术、C项对应图案的艺术性,均属于文段部分内容,概括不全面,排除。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8年广西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8题

4、【言语理解】在经济全球化时代,面对多元文化思潮的交流与交锋,人们常常有精神迷失的困惑。如何________西方文化思潮的渗透,始终保持本民族的文化特色?如何实现精神富有,________起源源不断的精神力量?这些都是当代文化发展需要深入思考的命题。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抵挡 集聚

B:抵触 汇集

C:抵御 汇聚

D:抵制 积累

正确答案:C

解析:第一空,“抵触”指跟另一方有矛盾,如抵触情绪、相互抵触等。用在表达阻止西方文化思潮渗透的语境中不恰当,排除B。“抵挡”侧重于“挡”,即被动应对;“抵御”侧重于“御”,即主动防御;“抵制”侧重于“制”,即控制、制衡。综合分析三个词语, “抵御”填入更能体现出面对西方文化思潮渗透应具有的积极防备态度。
第二空,“汇聚力量”搭配亦恰当。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8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C类)第35题

5、【言语理解】24.一些法学者缺乏对(       )在技术层面展开的研究,只是从表面上对儒家传统治理方式的批判,喜欢大的宏观理论而厌恶所谓的雕虫小技,这是对法律人集体经验和智慧的(       )。

A:法制 漠视

B:法制 敌视

C:法治 漠视

D:法治 敌视

正确答案:C

解析:“法制”指通过国家政权建立起来的法律制度和根据这些法律制度建立的社会秩序。“法治”指依照法律治理国家的政治主张和治国方式。与其后“儒家传统治理方式”相对应,第一空应选“法治”;“敌视”词意过重,用在此处不恰当,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6、【言语理解】应当看到,农业调结构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不可能一调到位、________。农业也是慢热型产业,培育一个成熟品牌,要三五年、十多年,甚至更长时间,靠政府部门________不行,必须尊重农业发展规律和市场规律,扎扎实实、________、一步一步走。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一挥而就 大刀阔斧 锲而不舍

B:一劳永逸 揠苗助长 持之以恒

C:一蹴而就 快马加鞭 孜孜矻矻

D:一步登天 越俎代庖 水滴石穿

正确答案:B

解析:第一空,所填词语应与“一调到位”并列,表达一步做到事情所要求的结果的意思。“一挥而就”形容才思敏捷,一动笔就写成。多指写字、写文章、画画快。不符合语境,排除A。第二空,由横线前后的句子可知培育农业成熟品牌是一个长期过程,要遵循事物发展规律,一步一步来。“快马加鞭”比喻快上加快,加速前进。未体现违背发展规律之意,排除C。“越俎代庖”比喻超过自己的职务范围,去处理别人所管的事。此处并非提醒政府不要插手农业,而是说明不要违背规律,排除D。“揠苗助长”比喻不管事物的发展规律,强求速成,反而把事情弄糟。填入符合题意。验证第三空,“持之以恒”填入也符合句意。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9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39题,2019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39题,2019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C类)第40题

7、【言语理解】外交问题的最终决策不能过于追随网络民意。________关注网上反映出来的“民意”,________重视互联网反映不出来的“沉默的大多数”的“民意”,________兼顾国内、国际局势,以外交大局为重。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既要 也要 更要

B:只要 就要 还要

C:既要 还要 又要

D:只要 只要 就要

正确答案:A

解析:分析句子结构可知,第一、二空为并列关系,“以外交大局为重”表明第三个句子意思比前面的句子更进一层。符合这一关系的只有A。

考题出处:2015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22题

8、【言语理解】①经济结构优化、创新能力提升、区域发展协调、生态环境改善、人民获得感增强等,都是高质量发展时期的新追求
②把好脉、选对路、巧施策,我国经济在实现高质量发展上就能不断取得新成效
③推动高质量发展,应更好兼顾社会效益
④制定宏观政策不仅要善于算好经济账,更要算好生态账、民生账、社会账,看看是否有利于美好生活需要的实现
⑤与过去高速度发展单纯追求经济增长不同,高质量发展是一个“多目标、多任务”的系统工程
将以上5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A:①④②⑤③

B:③⑤①④②

C:④⑤②③①

D:⑤③②④①

正确答案:B

解析:从选项给出的4个首句入手,发现都可做首句,无法破题。继续分析句子,⑤指出“高质量发展是一个‘多目标、多任务’的系统工程”,①说明“经济结构优化、创新能力提升、区域发展协调、生态环境改善、人民获得感增强等”是高质量发展的追求,所以①是对⑤的具体说明,故⑤①应紧密相连,符合这一顺序的只有B。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8年广州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3.25)-考友回忆版第23题

9、【言语理解】最好的和最宝贵的书,读了以后,会把你带入一个崭新的境界:这样的书会在我们心里唤起________意识、________渴望、________感情;这样的书会从沉睡中把我们唤醒,使我们摆脱困惑的泥潭,引我们走上开拓生活之路的人生。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强烈的 崇高的 纯洁的

B:强烈的 纯洁的 崇高的

C:纯洁的 崇高的 强烈的

D:崇高的 强烈的 纯洁的

正确答案:D

解析:本题可从第二空突破。分析可知,三者中唯有“强烈的”能与“渴望”进行搭配,体现了“渴望”的程度和状态。同时,“崇高的”“纯洁的”与“意识”“感情”也搭配得当,符合句意。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1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题,2010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甲类)第38题,2012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8题

10、【言语理解】北宋工笔院体画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挺拔的勾线功夫。工整而不板滞,劲健而有弹性,特别是对线条头尾部分的转折交代和呼应,更是此前的工笔画所________的。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望其项背

B:望尘莫及

C:可望而不可即

D:鞭长莫及

正确答案:B

解析:通读文段,文段的意思是说北宋工笔院体画水平很高,此前的工笔画水平与此是无法相提并论的。“望其项背”的意思是赶得上,一般用于否定句中,排除A。“望尘莫及”比喻远远落在后面,与文意相符,B项正确。“可望而不可即”常比喻目前还不能实现的事情。用在这里表示水平差距大,显然不合适,故排除C。“鞭长莫及”侧重说距离远而无力相助,与文意所说的水平相差甚远不符,故排除D。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公考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公考“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公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公考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