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推理】预谋故意:是指行为人产生犯罪故意之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才实施的犯罪行为心理态度。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预谋故意的是:
A:一青年在夜路上看见一个单身女子,遂起歹念,抢了她的皮包后逃走
B:老王出门忘记锁门以至于外人经过时偷走了贵重物品若干
C:某人开快车,将一路人撞伤致死
D:甲某与邻居乙某长期关系不和,趁乙某不注意时,甲某向乙某家里的水井投毒,致使乙某一家中毒死亡
正确答案:D
解析:预谋故意的关键信息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才实施。A、B、C三项的犯罪都不满足这一定义属性,因此都不属于预谋故意;D项甲某与乙某长期关系不和,经过准备实施投毒,符合定义。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2、【判断推理】友谊是获得人生幸福的重要途径。按照古罗马哲学家西塞罗的说法,“友谊只存在于好人之间,终生不渝的友谊是最难的事情”;另一位西班牙哲学家乔洛·商塔亚纳认为,“友谊几乎都是一颗心的一部分与另一颗心的一部分之结合,人们只能是局部的朋友”。
以上陈述如果为真,则下列一定为真的是:
A:终生不渝的友谊是最为宝贵的财富
B:友谊是获得人生幸福的最重要途径
C:好人之间一定存在某种局部的友谊
D:坏人与坏人之间一定不会存在友谊
正确答案:D
解析:A项,题干中说“终生不渝的友谊是最难的事情”,但“最难的事情”并不等同于“最为宝贵的财富”,该项偷换概念,不能由题干推出。
B项,题干中说“友谊是获得人生幸福的重要途径”,而非“最重要途径”,该项过度推断,不能由题干推出。
C项,题干中说“友谊只存在于好人之间”,而非好人之间一定存在友谊,该项说法过于绝对,不能由题干推出。
D项,题干中说“友谊只存在于好人之间”,说明坏人之间不存在友谊,该项说法正确,能够由题干推出。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9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甲)第85题,2019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乙)第76题
3、【判断推理】N中学在进行高考免试学生的推荐时,共有甲、乙、丙、丁、戊、己、庚等7位同学入围。在7人中,有3位同学是女生,4位同学是男生;有4位同学年龄为18岁,而另3位同学年龄则为17岁。已知,甲、丙和戊年龄相同,而乙、庚的年龄则不相同;乙、丁与己的性别相同,而甲与庚的性别则不相同。最后,只有一位17岁的女生得到推荐资格。
据此,可以推出获得推荐资格的是:
A:庚
B:戊
C:乙
D:甲
正确答案:A
解析:由“甲、丙和戊年龄相同”和“乙、庚的年龄则不相同”可知乙或庚的年龄与甲、丙、戊三人相同,可以推出甲、丙、戊三人的年龄为18岁;同理,由“乙、丁与己的性别相同”和“甲与庚的性别则不相同”可以推出乙、丁、己是男生。因此,17岁的女生只能为庚。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0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80题
4、【判断推理】在过去五年中,某地所有家庭所购买衣服的平均价格增长了50%,但在平均家庭消费支出中,购买衣服支出所占比例没发生变化,因此,所有家庭的平均消费支出在这五年中也增长了50%。
以上结论基于的假设是:
A:在这五年中,所有家庭在购买衣服上的平均花费没有变化
B:在这五年中,所有家庭所购衣服的平均数量没有变化
C:在这五年中,该地的家庭数量增加了50%
D:在这五年中,该地所有家庭用于购买衣服的支出总和增长了50%
正确答案:B
解析:题干论点:所有家庭的平均消费支出在这五年中也增长了50%。题干论据:购买衣服的平均价格增长了50%,但在平均家庭消费支出中,购买衣服支出所占比例没发生变化。
A项,根据所有家庭购买衣服的平均花费没有变化和购买衣服支出所占比例没发生变化可知,所有家庭的平均消费支出也没有变化,削弱了题干推理,不是得出题干结论基于的假设。
B项,购买衣服的平均数量没有变化,得出购买衣服的总价增长了50%,才能由此得出题干结论,是题干推理成立基于的假设。
C项,家庭数量增加与题干论述无关,属于无关项。
D项,增加条件“该地所有家庭用于购买衣服的支出总和增长了50%”可推出题干结论,但它不是题干推理必需的前提。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5、【判断推理】以“如果孙强、李超不是优秀共青团员,那么周红是优秀共青团员”为一前提,若要必然推出“李超是优秀共青团员”,则需要增加下列哪项作为前提?
A:周红不是优秀共青团员
B:孙强是优秀共青团员
C:周红是优秀共青团员,而孙强不是优秀共青团员
D:孙强和周红都不是优秀共青团员
正确答案:D
解析:题干由“孙强、李超不是优秀共青团员”推出“周红是优秀共青团员”。要推出“李超是优秀共青团员”,则需否定后件,即“周红不是优秀共青团员”,得到否定的前件“孙强或李超是优秀共青团员”。“孙强或李超是优秀共青团员”是个选言命题,要想肯定一个选言肢,则须否定另一个选言肢,即“孙强不是优秀共青团员”。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2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8题
6、【判断推理】国民经济核算中的经济领土是指由政府管理的地理领土组成,在这个地理领土内,人员、商品、资本可以自由流动。
根据以上定义,试判断下列不属于中国经济领土的是:
A:中国海南岛
B:中国南极长城科学考察站
C:中国在美国华盛顿的大使馆
D:拥有大量华人聚居的美国纽约唐人街
正确答案:D
解析:定义的要点是:由政府管理的地理领土组成。D项唐人街,显然不是中国政府管理的,不属于经济领土,A、B、C三项均符合该定义。
考题出处:待更新
7、【判断推理】身份证:身份
A:毕业证:学位
B:房产证:房屋
C:结婚证:配偶
D:执业证:资格
正确答案:D
解析:身份证是对身份的证明。
A项,学位由学位证来证明,而非毕业证,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B项,房产证可以证明房屋的所有权,但房屋是实物,而题干的身份是抽象概念,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C项,结婚证是对婚姻关系的证明,配偶双方都持有结婚证,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D项,执业证是对资格的证明,与题干关系一致。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0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5题
8、【判断推理】趋同感应指在社会交往过程中,一方能够把握另一方的心理状态,并且能够设身处地体验对方心理。
下列属于趋同感应的是:
A:天下谁人不识君
B:天生我材必有用
C:同是天涯沦落人
D:一片冰心在玉壶
正确答案:C
解析:趋同感应定义的关键信息:一方能够把握、体验另一方的心理状态。
A项,“天下谁人不识君”是劝慰朋友不要担心遇不到知己,天下哪个人不认识你。并未体现一方把握、体验另一方的心理状态,不符合定义。
B项,“天生我材必有用”是指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和意义。并未体现一方把握、体验另一方的心理状态,不符合定义。
C项,“同是天涯沦落人”表达了同病相怜,能互相理解的含义。体现了一方能够把握、体验另一方的心理状态,符合定义。
D项,“一片冰心在玉壶”意在说明自己光明磊落,清廉自守。并未体现一方把握、体验另一方的心理状态,不符合定义。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6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114题,2016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C类)第105题
9、【判断推理】甲、乙、丙、丁、戊5支足球队进行小组单循环赛。比赛规定,每队胜一场得3分,平一场得1分,负一场得0分;积分前两名出线。比赛结束后发现,没有积分相同的球队,乙队胜了3场,另一场负于甲队。
根据以上信息,可以得出以下哪项?
A:甲队一定出线
B:乙队一定出线
C:丙队一定出线
D:戊队一定出线
正确答案:B
解析:5支球队进行小组单循环赛,每支球队比赛4场,由乙队胜了3场、负于甲队一场可知,丙、丁、戊三队均负于乙队,则这三支球队都至少输了一场,再由“没有积分相同的球队”,可知这三支球队的积分必然少于乙队,即乙队至少排名第二,一定能出线。其他几队的具体排名无法确定。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6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104题
10、【判断推理】国会:议员
A:论坛:网民
B:监狱:犯人
C:法院:法官
D:企业:工会
正确答案:A
解析:议员在国会发表自己的意见,但国会并非议员的工作地点。
A项,网民在论坛发表自己的意见,但论坛并非网民的工作地点。
B项,犯人在监狱服刑,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C项,法官在法院工作,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D项,企业和工会均属于机构,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4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92题,2014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2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