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专项常考题集合510

发布时间:2022-10-14 8:39     浏览量:7

1、【言语理解】在评价改革开放30年历史的时候,如果抽象地论证改革开放的历史必然性,或者具体地罗列改革开放的成就,都难以统一思想。因为有人同样可以罗列许多存在的问题,并同改革开放前做简单对比,________甚至否定客观结论。因此,要从大处着眼,用历史的眼光来________,把这“30年”放到“两个100年”的历史大背景中去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怀疑 衡量 探讨

B:质疑 评判 考察

C:反思 评价 考量

D:猜疑 分析 研究

正确答案:B

解析:第一空,由“甚至”可知,应填入表示不认可但程度比“否定”一词轻的词语,而“反思”并不具有不认可的意思,排除C。“猜疑”指猜测怀疑,对于改革开放这一客观存在的事实,不需要猜疑,排除D。
第三空,“探讨”指探索研讨,多用于抽象的命题。“考察”指实地观察调查或细致深刻地观察,多用于具体的事件。在“两个100年”的历史背景中评价“30年”的事实,“考察”的客观性更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1年河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3题,2011年甘肃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7题,2011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33题,2011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秋季)第34题

2、【言语理解】与之相比,国际游客在中国的消费行为多是到餐饮店享受中国美食,或到小商品市场买些小商品,一般不会到百货店和大型超市去买东西。国际游客来了,却带动不了中国商业的发展,为什么?因为中国没有品牌商品的定价权,零售业的经营方式带有相当大的“食利”性质,导致中国虽已成为制造业大国,却还不是国际游客的购物天堂。因此,不能简单地将旅游作为平衡国际贸易顺差、减少贸易摩擦的一种手段,而应从国家利益的高度,限制欧美品牌在中国市场实行最高价格定位的做法,从法律角度理清欧美品牌在中国市场的价格政策是否形成了价格垄断。
这段文字上一段谈论的内容最可能是:

A:中国餐饮业在欧美国家的发展状况

B:中国本土消费者对市场的巨大带动

C:品牌商品定价权的形成机制

D:国际游客在欧美的消费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首先通过国际游客在中国的消费表现,分析了国际游客的到来不能带动中国商业发展的原因——中国没有品牌商品的定价权,最后得出结论,应限制欧美品牌在中国市场实行最高价格定位的做法,从法律角度理清欧美品牌这种定价政策是否形成价格垄断。读完整个文段就会发现,文段并没有说明品牌商品定价权是什么?为什么会影响中国的利益?故上一段文字最可能谈论的就是这些内容,与此相符的为C。如从D项的思路出发,前文应该论述中国游客在欧美的消费情况,而不是国际游客在欧美的消费,因此排除D。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3、【言语理解】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A:本届民族运动会选择在广州举办,不仅在该赛事的办赛途径和方向上体现了新意,而且在促进不同地区的相互交流学习上起到积极作用。

B:人类文化史上的大浩劫——秦始皇的焚书、中世纪的精神桎梏、各个王朝的文字狱、法西斯对文化的杀戮——并不曾使任何一个时代、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真正中断、灭亡。

C:滥用外来语所造成的支离破碎的语境,既破坏了汉语文字的严谨与和谐,影响了汉语表意功能的发挥,也消解了中国文化精深而丰富的内涵。

D:摄影家们把自己对山川、草木、城市、乡野的感受与作家不同,没有倾注于笔下,而是直接聚焦于镜头。

正确答案:D

解析:D项语序不当,可改为:摄影家与作家不同,他们没有把自己对山川、草木、城市、乡野的感受倾注于笔下,而是直接聚焦于镜头。

考题出处:待更新

4、【言语理解】中国学术历来轻“术”。经济学、金融学都是太低级的“术”,所以,它们往往被忽略。遗憾的是,时下的儒家研究学者还是不能走出用文化来谈文化的圈圈,特别是以儒家文化来评价儒家文化,其结论当然不会是别的,用“四书五经”来看“四书五经”,只能是越看越美。如果脱离传统儒家社会的实践现实,不去研究特定文化背后的成因(特别是经济成因),那么得出“以中华文明整合世界”这样的认识就不奇怪了。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中国文化研究缺少经济成因分析

B:传统中国学术历来看轻经济学科的价值

C:“以中华文明整合世界”的想法轻率荒谬

D:当代儒家研究学者依然没有走出轻“术”的窠臼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中国学术历来轻“术”,所以经济学、金融学被忽略。接着由“遗憾的是”引出这一问题到了时下仍未解决,儒家研究学者仍然用文化来谈文化。最后用“如果”进行假设论证,强调这一问题。故文段重点说明的是儒家研究学者仍然没有走出轻“术”的圈圈。与此相符的只有D。
A项对应“遗憾的是”之前的内容,不是文段论述的重点。B项“经济学科”范围太小,文段讲的是文化产生的经济背景,而非经济这个“学科”,排除。C项,文段说的是为何会得出“以中华文明整合世界”的认识,而非批判这一认识的轻率荒谬,排除。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2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1题

5、【言语理解】①汹涌的水流,自北向南,在火星表面“雕刻”出2公里宽、200米深的河谷
②欧洲航天局分析,火星上的流水可能来自雨水、地面水和融化的冰川,但究竟来自何方仍是个谜
③在卫星照片上惊人地发现,火星东部的南部高地附近,有大片古河流留下的无数干涸河谷和沟渠痕迹
④据估计,35亿至40亿年之前,火星曾有大量河流
⑤火星河谷至今仍清晰可见,且河流呈树枝状,四通八达,留下过去明显水流活动痕迹,形成了新的火星地貌
将以上5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A:③④①⑤②

B:④③①⑤②

C:③①⑤②④

D:④②③①⑤

正确答案:A

解析:首先观察选项首句,分别为③、④,分析两句,根据逻辑发展顺序可以判断,先看到大片古河流留下的无数干涸河谷和沟渠痕迹,然后推断出曾经有大量河流,③应该在④之前,排除B、D。然后分析可知,①开头的“汹涌的水流”承接④末尾的“大量河流”,④①应前后相连,排除C。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9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1题

6、【言语理解】循环经济与生态经济在考虑自然资源时,不仅视其为可利用的资源,而且是需要维持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在考虑科学技术时,不仅考虑其对自然的开发能力,而且充分考虑到它对生态系统的维系和修复能力,使之成为有益于环境的技术;在考虑人自身发展时,不仅考虑人对自然的改造能力,而且更重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这段文字表达了循环经济和生态经济理念中的:

A:系统观

B:价值观

C:生产观

D:环保观

正确答案:B

解析:文段主要讲述的是循环经济和生态经济怎样看待自然资源,看待科学技术的作用,看待人自身的发展。而“怎样看待”本身就是一个价值观选择层面的问题。因此“价值观”与此最相符。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7、【言语理解】中国传统诗的历史表明,文学吟诵乃是伴随着近体律诗的成熟而成熟起来的。当最好的近体诗人出现时,真正意义上的文学吟诵才得以诞生。清人方世举《兰丛诗话》评说杜律云:“唐之创律诗也,五言犹承齐、梁格诗,而整饬其音调。七言则沈、宋新裁,其体最时,其格最下,然却最难,尺幅窄而束缚紧也。能不受其画地湿薪者,惟有老杜,法度整严而又宽舒,音容郁丽而又大雅,律之全体大用,金科玉律也。”杜甫是公认的唐代最好的律诗作者,他不仅“吟”出了人间最好的律诗,同时也给后人提供了一把量尺,帮助我们从良莠不齐的诗歌遗产当中,选择出最好的诗来承传文学的吟诵。
这段文字主要说明:

A: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文学吟诵

B:如何从良莠不齐的诗歌中选出最好的诗

C:文学吟诵的发展与近体律诗有紧密关系

D:杜甫是公认的唐代最好的律诗作者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为总分结构,前两句提出观点——文学吟诵是伴随着近体律诗的成熟而成熟起来的,最好的近体诗人出现时,真正意义上的文学吟诵才得以诞生。然后通过引用《兰丛诗话》对杜诗的评说,说明杜甫是唐代最好的律诗作者,他不仅“吟”出了最好的律诗,而且促进了文学吟诵的发展。由此可知,文段主要论述的是文学吟诵与近体律诗发展的关系。C项是观点句的同义转述。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6年河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7题

8、【言语理解】作为一种依靠界笔、直尺等工具创作的绘画,界画主要表现的是宫室、楼榭等宏伟建筑,而这类建筑的________之处往往在于土木结构的复杂精巧,所以能画得准确细腻已是极为不易,而要在此基础上________出风神气象,就更需洞悉无遗、铢积寸累。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新奇 表现

B:高妙 传达

C:独特 渲染

D:非凡 勾勒

正确答案:B

解析:第一空,由“往往在于”可知,所填词语应能概括“复杂精巧”这一特点。“高妙”指高明巧妙;“独特”指独有的,与众不同的;“非凡”指超过一般,不寻常。三者填入能够体现这类建筑的复杂精巧。“新奇”侧重指新鲜、新颖,不能与“复杂精巧”相对应,排除A。
第二空,所填词语应能与“风神气象”搭配。“勾勒”指用线条描画出轮廓,亦指用简练的文笔叙述大概情况,常与具体事物搭配,如“勾勒图画”,与“风神气象”搭配不当,排除D。“传达”“渲染”均可与抽象事物搭配,但“传达”多搭配精神、命令等,“渲染”多搭配气氛、论调等。与“风神气象”搭配,“传达”更恰当,排除C。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20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17题

9、【言语理解】有时我甚至还看到蝈蝈非常勇敢地纵身追捕蝉,而蝉则惊慌失措地飞起逃窜,就像鹰在天空中追捕云雀一样。但是这种以劫掠为生的鸟比昆虫低劣,它是进攻比它弱的东西,而蝈蝈则相反,它进攻比自己大得多、强壮有力得多的庞然大物,而这种身材大小悬殊的肉搏,其结果是毫无疑问的。蝈蝈有着有力的大颚、锐利的钳子,不能把它的俘虏开膛破肚的情况极少出现。因为蝉没有武器,只能哀鸣踢蹬。
上文“其结果是毫无疑问的”一句中的“结果”,具体是指:

A:蝈蝈战胜了比它强壮的蝉

B:强壮的蝈蝈战胜了弱小的蝉

C:鹰追捕到了柔弱的云雀

D:身材大的战胜身材小的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由鹰捕云雀的例子,说明蝈蝈的情况相反,进攻的是比自己强大的庞然大物。最后通过“其结果是毫无疑问的”引出这场进攻的结果——蝈蝈用它锋利的武器将蝉开膛破肚。因此“结果”指的是蝈蝈战胜了蝉。A项表述正确。这个“结果”与蝈蝈和蝉紧密相关,因此排除与蝈蝈和蝉无关的C、D。由文意知,蝉比蝈蝈强壮,排除B。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9年深圳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8题

10、【言语理解】没有什么是________的。生活就像自然,有阳春,也有金秋;有酷夏,也有寒冬。走运和倒霉都不可能持续很久。对于________情况,如果没有充分的思想准备,那么厄运就会像大海的波涛一样,在你生活的海岸上忽起忽落拍打不停。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一成不变 突发

B:循规蹈矩 特殊

C:按部就班 意外

D:千篇一律 临时

正确答案:A

解析:第一空,由“有阳春,也有金秋;有酷夏,也有寒冬……不可能持续很久”可知,此处说的是生活是变化的,不会一直走运,也不会一直倒霉。“循规蹈矩”强调按照规则行事,“按部就班”强调依照道理和顺序做事。二者均不含不变之意,排除B、C。“一成不变”指固定不变;“千篇一律”泛指事物形式单调,毫无变化。A、D两项符合题意。
第二空,由“没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可知,此处所说的“情况”是一种意想不到的情形。“突发”指出人意料地发生;“临时”指暂时的,非正式的。结合句意可知,“突发”用在此处更恰当。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8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99题,2018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34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公考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公考“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公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公考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