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专项常考题集合497

发布时间:2022-10-12 6:13     浏览量:7

1、【言语理解】在任何以创新驱动经济增长的国家里,政府从来都没有成为私营企业的掣肘,相反,它一直是私营企业最重要的合作伙伴,因为只有政府才能让创新企业获得更好的发展,才能让创新成为企业的唯一选项。在关系到国家战略和未来竞争力的关键领域,政府经常表现得比企业更为大胆,有时甚至堪称激进。正是政府与企业合作奠定了技术基础,才能不断出现经济结构的转变和升级。
这段文字主要说明了:

A:创新能力是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B:经济结构转型能释放企业的创新力

C:企业是政府实现创新的载体

D:政府应为企业创新保驾护航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首句即指出在所有以创新驱动经济增长的国家里,政府从不是企业的掣肘,相反,只有政府能让创新企业得到更好发展;接着指出在某些关键领域,政府常比企业更大胆。可见,文段主要说明的是政府对企业创新的保障作用。与此最接近的为D。A、B项都没有提及政府,C项强调的是企业,均可排除。

考题出处:2016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县乡类)第99题

2、【言语理解】关于日常对话的争论模式如何影响人们对客观真理的感知,几位认知心理学和实验哲学领域的专家用实验的方法进行了研究。通过实验发现,我们越是为了胜出而争论,我们就越是感觉到存在着唯一正确答案且所有其他的回答均为错误;相反的,我们越是为了学习而争论,我们就越是感觉到,并不存在唯一的客观真理,不同的回答可能同样都是正确的。
这段文字意在表明:

A:越是为了学习而争论,我们看待问题就越是偏于相对性

B:越是为了胜出而争论,我们看待问题就越是偏于主观性

C:两种争论的模式影响人们对客观真理的感知存在差异性

D:日常对话有“为了胜出而争论”和“为了学习而争论”两种争论模式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首句指出专家用实验的方法对“争论模式如何影响人们对客观真理的感知”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后文具体介绍了实验结果,即为胜出而争论,会感觉到存在唯一的正确答案;为学习而争论,会感觉到不存在唯一的客观真理。故文段意在强调两种争论模式影响人们对客观真理的感知。C项是对文段主旨的准确概括。
A、B两项仅涉及实验结果的一方面,概括不全面,排除;D项表述宽泛,未涉及两种争论模式的区别,排除。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8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2题

3、【言语理解】如果把一些中国象征都只是当作“元素”,就有点儿像把文化和传统当作装饰性的小挂件,看上去________,但“如七宝楼台,炫人眼目,碎拆下来,不成片断”。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五彩缤纷

B:富丽堂皇

C:林林总总

D:包罗万象

正确答案:A

解析:分析可知,此处所填词语应用来修饰“小挂件”。“五彩缤纷”指颜色繁多,色彩绚丽,十分好看的样子。“富丽堂皇”形容宏伟华丽,气势盛大。“林林总总”指众多而杂乱的样子,形容众多。“包罗万象”形容内容丰富,应有尽有。与其他三项相比,“五彩缤纷”最符合小挂件的特征。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0年河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5题,2010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5题,2010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25题,2010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25题,2010年青海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5题,2010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25题,2010年西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5题,2010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25题,2010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秋季)第25题,2010年内蒙古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25题,2010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25题

4、【言语理解】古时,驾车有“五驭”,《礼记》中有“入国不驰,入里必式”等要求,说的是古人的行车之德。今天,高速公路四通八达,私家车司空见惯,国人正加速驶入汽车社会,让观念和素养追上时代的车轮,显得日益迫切。
这段文字是一篇文章的结尾,文章最可能讲的是:

A:行车中的不文明行为

B:中国古代的行车礼仪

C:交通规则的演变过程

D:汽车社会的基本特征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通过古人的行车之德,引出“要迫切改变当今国人观念和素养跟不上时代车轮”的情况,由此推出“要让国人的观念和素养追上时代的车轮”是文段意在表明的观点。由此可知,这篇文章前文论述的应该是现代社会国人的观念和素养跟不上时代车轮的具体表现,故文章主要是讲现代社会中国人行车的不文明行为。文段落脚点在“今天”,B项的“中国古代”非文段重点,排除;C、D两项与“观念和素养”无关,排除。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8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106题,2018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41题

5、【言语理解】不管你是贪甜还是厌酸,对味道的感觉——酸、甜、苦、咸人皆有之,它是由食物中味的成分决定,并由我们舌头表面乳头味蕾的味细胞来感知的。人类每个味细胞膜上有两个以上的基本味(甜、酸、苦、咸)接受体,90%以上的味细胞能同时接受两种以上基本味的刺激,产生相应的反应。另外,味细胞对各种味的敏感程度是不同的,其顺序为苦、酸、咸、甜,因此人们对甜的耐受性大,而对苦的耐受性小。
下列说法与文意相符的是:

A:味细胞的敏感程度因人而异

B:“苦”是味细胞最先感知到的味道

C:人类一般来说是耐甜怕苦的

D:10%的味细胞只能接受一种基本味的刺激

正确答案:C

解析:A项,文段说的是“味细胞对各种味的敏感程度是不同的”,“因人而异”文段未涉及。
B项,文段说的是“味细胞对各种味的敏感程度是不同的,其顺序为苦、酸、咸、甜”,即味细胞对苦最敏感,而非味细胞最先感知到苦,B项理解有误。
C项,由文段最后一句“因此人们对甜的耐受性大,而对苦的耐受性小”可知,“人类一般来说是耐甜怕苦的”表述正确。
D项,由“90%以上的味细胞能同时接受两种以上基本味的刺激”,不能推出D项的“10%的味细胞只能接受一种基本味的刺激”。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7年河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9题

6、【言语理解】设计师让新的梦想世界有了创建的可能,在这个世界中,商品被视为唾手可得的魔法物品,而不是工厂生产出来的产品。也正是这些设计师们,赋予这些商品流线造型的一体化塑料外壳,将它们各不相同、不规整的零部件隐藏了起来。无数技术复杂的产品被强烈统一的视觉特征转化为艺术品,产品的操作流程也全都被掩盖了,成为一种具有鲜明个性的产品。由于利用模塑制造成型,塑料产品往往呈曲线形态,殊不知竟然因此助长了流线型风格的热潮,并使之成为现代时尚的同义词。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设计师利用塑料使产品成为艺术

B:时尚和工业化共同催生塑料产品

C:产品实用性与审美性应有机结合

D:工业化产品需靠设计获得生命力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主要说的是,设计师赋予商品流线造型的一体化塑料外壳,使其成为一种具有鲜明个性的艺术品,因此助长了流线型风格的热潮。“设计师”“塑料”“艺术品”是文段的关键词,对此概括最准确的是A。
B项未提到“设计师”,C、D两项未提到“塑料”,均可排除。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3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9题,2016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20题,2016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90题,2016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93题,2012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题,2010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甲类)第33题

7、【言语理解】(1)上帝此刻或许________了这个小生命,在马志恭被丢弃在乱石岗的第二天,一位老农意外发现了他。
(2)20世纪90年代,随着电视的普及,农村电影市场日渐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垂青 萎靡

B:青睐 萎缩

C:垂青 萎缩

D:青睐 萎靡

正确答案:C

解析:(1)句,“垂青”表示重视,为敬辞,多用于长辈或上级;“青睐”意为喜爱或重视。此处对象为“上帝”,选“垂青”更恰当,且受到命运、上帝的垂青为习惯表述,排除B、D。(2)句,“萎靡”常用来形容精神不振,此处形容市场的减小,应用“萎缩”。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7年深圳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2题

8、【言语理解】作为互联网革命的产物,网络文化已经成为________80后一代青年人的主流文化。我们这些印刷文化的过来人,对这一新崛起的网络文化,不管喜欢还是不喜欢,都________认真对待。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影响 不得不  

B:支撑 不能不

C:控制 应该   

D:支持 必须

正确答案:A

解析:第一空,分析可知,此处所填词语用来形容网络文化对80后一代青年人的作用。“支撑”“控制”程度过重,排除B、C。“支持”用来形容作用亦不恰当,排除D。
第二空,“不得不”表被动语态,填入也与前句的“不管喜欢还是不喜欢”的句式相符。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9、【言语理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学会________“献身、创新、求实、协作”的宗旨,始终不渝地坚持以推动农业科技进步、促进农村发展为己任,大力开展学术交流和科技普及,积极________和举荐人才,为提高广大农民科技素质、加快农业科技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继承 出谋划策

B:继承 建言献策

C:秉承 建言献策

D:秉承 出谋划策

正确答案:C

解析:第一空,“继承”指继续做前人未完成的事业,通常与“传统”“遗志”“财产”等搭配。“秉承”指接受、承接,通常与“理念”“宗旨”“原则”搭配。结合词意可知应填“秉承”,排除A、B。
第二空,“建言”就是提出自己的建议,“献策”就是指出谋划策。“出谋划策”指制定计谋策略。由词义可知,“建言献策”包含“出谋划策”,且更正式,应填“建言献策”。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10、【言语理解】一座森林,物种越丰富越自然,其生态功能就越强大越持久。人类也如森林,置身其中的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都有自己的活法。父母素质、出生环境、教育环境、生活环境等,决定了人们的能力高低、眼界宽窄,也就决定了人们在社会中定位的千差万别。最终的定位是千百种微量因素不断变化,不断施加作用的结果。而人们拿来与自己比的,往往只是他人今天的总构成,却不去比、也无法比那形成过程中的千差万别。
这段文字主要说的是:

A:人不应该盲目地与他人比较

B:人类社会只有多元才能持久

C: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个人的成长

D:个体社会地位的差别是不可避免的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以森林作比喻,首先说明之所以人们在社会中有千差万别的定位,是因为“父母素质、出生环境、教育环境、生活环境”的不同决定了人们的能力高低、眼界宽窄,且这些不同又在不断变化、不断施加作用。然后在文段末尾表明观点,即人不应该与他人进行不必要的比较。A项表述与此一致,当选。

考题出处:待更新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公考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公考“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公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公考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