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推理】以下能驳倒“他既会弹钢琴,也会弹吉他”的有:
①他会弹吉他,但不会弹钢琴
②他会弹钢琴,但不会弹吉他
③他既不会弹钢琴也不会弹吉他
④他或者不会弹钢琴或者不会弹吉他
⑤如果他不会弹钢琴那么他也不会弹吉他
A:2项
B:3项
C:4项
D:5项
正确答案:C
解析:考查复言命题推理。题干是一个联言命题,只要有一个联言肢为假则为假。①②③④都能保证题干的其中一个联言肢为假,因此都能驳倒题干;⑤等值于“他会弹钢琴或者不会弹吉他”,当“他会弹钢琴”为真时该命题为真,但不能驳倒题干,故⑤不能驳倒题干。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2、【判断推理】对某受害人的五位朋友进行侦查分析后,四个警员各自做出了如下推测:
甲说:“这五个人都有嫌疑。”
乙说:“老陈不能逃脱干系,他有嫌疑。”
丙说:“这五个人不都是有嫌疑的。”
丁说:“五人中肯定有人作案。”
如果四个人中只有一个人推测正确,那么以下哪项为真?
A:甲推测正确,老陈最有嫌疑
B:丙推测正确,老陈没有嫌疑
C:丙推测正确,但老陈可能作案
D:丁推测正确,老陈有嫌疑
正确答案:B
解析:甲的话和丙的话矛盾,必有一真一假,由只有一真可知乙和丁的话均为假,由乙的话为假可知老陈没有嫌疑,进而可以推出丙的话为真,甲的话为假。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2北京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4题
3、【判断推理】( ) 之于 钢琴 相当于 马褂 之于 ( )
A:羌笛 长袍
B:胡琴 西服
C:京剧 长裙
D:琴键 唐装
正确答案:B
解析:代入A项,羌笛和钢琴都属于乐器,马褂和长袍都属于服饰,保留。
代入B项,胡琴和钢琴都属于乐器,马褂和西服都属于服饰,保留。
代入C项,京剧属于戏曲剧种,钢琴属于乐器,两者并无必然联系。马褂和长裙都属于服饰。前后关系不一致,排除。
代入D项,琴键是钢琴的组成部分,马褂和唐装都是服饰,唐装是根据马褂为雏形,加入立领和西式立体裁剪所设计的服饰。前后关系不一致,排除。
比较A、B两项,发现填入B项后构成的两组词项存在纵向联系,即胡琴和马褂都源于中国,钢琴和西服都源于西方国家。而A项则不具有这类关系,因此B项的两组词项间联系更紧密。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4、【判断推理】农药:污染
A:太阳:温度
B:运动:健康
C:噩耗:悲痛
D:电脑:辐射
正确答案:D
解析:农药产生污染。农药是一个具体的实物,且污染对人体有害。
A项,太阳带来温度。太阳是一个具体的实物,但温度对人体不一定有害,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B项,运动带来健康。运动不是一个具体的实物,且健康对人体有益,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C项,噩耗导致悲痛。噩耗不是一个具体的实物,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D项,电脑产生辐射。电脑是一个具体的实物,且辐射对人体有害,与题干关系一致。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1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1题
5、【判断推理】行政法律关系是指由行政法律规范所调整的国家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活动中所发生的国家行政机关同其他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是由行政机关行使国家行政权力而与其管理对象所发生的社会关系。其中积极行政法律关系是指为实现国家行政职能,兴办各种事业、管理各种行政事务而与有关方面发生的各种关系。消极行政法律关系是指为保障行政秩序,制裁行政违法行为而与有关方面或公民个人发生的各种关系。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消极行政法律关系的是:
A:某行政机关发现采购的电脑质量不合格,要求厂商退赔
B:某市为规范市民养犬行为,于近日出台了《养犬管理条例》
C:市中小企业局依法给予刚在本市落户的某高新技术企业以融资指导
D:某税务机关对存在偷税漏税行为的某单位罚款2万元,并责令补缴税款
正确答案:D
解析:消极行政法律关系的定义要点:①在行政管理活动中;②为保障行政秩序,制裁行政违法行为;③国家行政机关同其他主体发生的各种关系。
A项,某行政机关采购的电脑质量不合格,要求厂家退赔,并非行政管理活动,也不是为了保障行政秩序,不符合要点①②。
B项,某市出台相关规定是为了规范市民养犬行为,而非为保障行政秩序,制裁行政违法行为,也未体现同其他主体发生的关系,不符合要点②③。
C项,给予某高新技术企业以融资指导,并非为保障行政秩序,制裁行政违法行为,不符合要点②。
D项,税务机关对存在偷税偷税行为的单位进行罚款,是在行政管理活动中制裁行政违法行为,符合定义。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6、【判断推理】执行回转:指执行完毕后,因据以执行的法律文书被撤销,执行人员采取措施,将被执行人的财产恢复到执行前的状况。
下列属于执行回转的是:
A:人民法院制作的先予执行的裁定,在执行完毕后,被本院的生效判决或者二审法院的终审判决所撤销,因先予执行而取得财物的一方当事人应将执行所得返还给对方当事人
B:作为一方当事人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终止,尚未确定权利义务承受人
C:执行的标的物是其他法院或仲裁机构正在审理的案件争议标的物,需要等待该案件审理完毕确定权属
D:作为被执行人的公民因生活困难无力偿还借款,无收入来源,又丧失劳动能力
正确答案:A
解析:执行回转定义的关键信息是:执行完毕后。B、C、D三项都不符合这一关键信息,只有A项符合定义。
考题出处:待更新
7、【判断推理】海拔:等高线
A:设计:作品
B:电阻:电压
C:音量:振幅
D:涨幅:价格
正确答案:C
解析:等高线可以表示海拔高度。
A项,设计作品,构成动宾结构的短语,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B项,电压并不能表示电阻大小,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C项,振幅可以表示音量大小,与题干关系一致。
D项,价格有涨幅,但价格并不能表示涨幅大小,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8、【判断推理】前景理论是指大多数人在面临获得的时候是风险规避的;大多数人在面临损失的时候是风险偏爱的;人们对损失比对获得更敏感的理论。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不符合前景理论的是:
A:选择甲肯定赢500元;选择乙有50%的可能赢1000元,50%的可能什么也得不到。这时大部分人会选择甲
B:采用甲方案,可以救200人;采用乙方案,有三分之一的可能救600人,三分之二的可能一个人也救不了。人们更愿意选择甲方案
C:到达同一目的地,选择熟悉的路将会迟到10小时,选择陌生的路,有三分之二的可能迟到20小时,有三分之一的可能按时到达。人们更愿意选择熟悉的路
D:如果选择甲肯定会损失1000元,选择乙50%的可能损失2000元,50%的可能不会损失。人们更愿意选择乙
正确答案:C
解析:前景理论的定义要点:①大多数人在面临获得的时候是风险规避的;②大多数人在面临损失的时候是风险偏爱的;③人们对损失比对获得更敏感。
A项,选择甲肯定赢500元,选择乙50%的可能损失1000元,50%的可能不会损失,大部分人选择甲,属于大多数人在面临获得的时候是风险规避的,符合定义。
B项,甲方案可以救200人,乙方案有三分之二的概率一个人也救不了,人们更愿意选择甲方案,属于大多数人在面临获得的时候是风险规避的,符合定义。
C项,熟悉路线会迟到10小时,选择陌生的路,有三分之二的可能会迟到20小时,人们更愿意选择熟悉的路线,不属于面临损失的时候是风险偏爱的,不符合要点②。
D项,选择甲方案肯定会损失1000元,选择乙方案有50%的可能损失2000元,人们更愿意选择乙,符合面临损失的时候是风险偏爱的,符合定义。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7年天津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78题
9、【判断推理】A,B,C,D,E,F分别代表六个人,他们围坐一张圆桌,安排座时必须满足下列条件:
①按照英文字母排列顺序,相邻的字母不能成为邻座,如AB不能邻座
②B至少跟CD中的一个相邻
③E和F之间不得少于两人
那么下列各项中,符合上述要求的是:
A:ADBECF
B:EBDFAC
C:FBDEAC
D:BCEADF
正确答案:B
解析:采用排除法。由①可排除C、D两项;由③可排除A项。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10、【判断推理】在《创新管理》课堂上,张教授对学生讲:“企业创新成功与否是以创新绩效来衡量的。一个企业要么创新绩效高,要么创新绩效低。在我看来,一个企业要么创新成功,要么创新失败。由于创新绩效高的企业在我看来都是创新成功的企业,所以创新绩效低的企业在我看来都是创新失败的企业。”
为了使张教授的论证成立,下列假设中必须成立的一项是:
A:由于企业所从事的业务领域不同,其创新绩效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因而很难对企业的创新绩效进行评判
B:在张教授看来,创新绩效高的企业未必是创新成功的企业,创新绩效低的企业也未必是创新失败的企业
C:在张教授看来,创新绩效高的企业就是创新成功的企业,创新绩效低的企业也就是创新失败的企业
D:创新绩效高低具有客观评价标准,且张教授具有区分创新绩效高低的能力
正确答案:C
解析:张教授的论据:企业创新成功与否是以创新绩效来衡量的。一个企业要么创新绩效高,要么创新绩效低。一个企业要么创新成功,要么创新失败。创新绩效高的企业都是创新成功的企业。
张教授的论点:创新绩效低的企业都是创新失败的企业。
A项,指出很难对企业的创新绩效进行评判,则无法根据创新绩效来衡量企业创新是否成功,题干结论无法成立,因此该项不是题干论证的前提假设。
B项,题干中张教授说的是“创新绩效高的企业在我看来都是创新成功的企业”,而该项说的是“创新绩效高的企业未必是创新成功的企业”,与张教授的论据矛盾,有削弱作用,因此该项不是题干论证的前提假设。
C项,正常来说,创新绩效高的企业可能创新成功,也可能创新失败;创新绩效低的企业也一样。题干中张教授只说“创新绩效高的企业是创新成功的企业”,但创新绩效低的企业仍可能有创新成功和创新失败两种结果,因此要得到题干结论,就必须建立起“创新绩效低”和“创新失败”之间的联系,该项就表达了这样的意思,因此该项是题干论证的前提假设。
D项,题干要论述的是企业创新绩效高低与创新成功与否的关系,与张教授是否具有区分创新绩效高低的能力无关,只要创新绩效高低在客观上能够进行评判就可以了,因此该项不是题干论证的前提假设。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3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04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