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言语理解】有句鸡汤说:“世界上最可怕的事是比你聪明的人还比你勤奋。”这句话的目的虽然是鼓励人勤奋,但它包含的隐秘信息——________________,或者把别人的成功当成自己的失败,并不是健康的视角。聪明的人比你勤奋,对你来说,是福音,而不是“可怕的事”。比如,乔布斯比你勤奋,但他的勤奋用在什么方面?是用在为你服务上。正是因为他勤奋,你才有更好的手机用——即便你用的不是苹果手机,你也从乔布斯推动的手机进步中受益。手机帮助你提高了效率,因而乔布斯其实在帮助你成功。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认为天赋是成败的关键
B:否定他人对社会的贡献
C:把竞争看成零和游戏
D:暗示笨鸟就必须先飞
正确答案:C
解析:由破折号可知,横线部分所填的内容是“它包含的隐秘信息”,即“世界上最可怕的事是比你聪明的人还比你勤奋”这句话所包含的隐秘信息。下文论述了聪明人努力给你带来的好处,即强调了他们努力并不可怕。
B项与文意明显完全无关,可首先排除。由“并不是健康的视角”可知D项不合文意,排除。A项的“天赋”在后文没有相关内容,排除。C项,“零和游戏”指参与博弈的各方在严格竞争下,一方的收益必然意味着另一方的损失,与后文的“把别人的成功当成自己的失败”对应。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2、【言语理解】有人说,探寻家园之美,应自乡愁深处________;建设美丽中国,当从乡村田野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体验 开端
B:体味 开端
C:体验 起步
D:体味 起步
正确答案:D
解析:第一空,“体验”侧重于在实践中获得的感受,“体味”侧重于从抽象事物中体会,“乡愁”是一种情感,应用“体味”,排除A、C。第二空,分析可知,此处应填入一个动词,“开端”为名词,填入不合语法,排除B。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 2015年广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乡镇)第16题
3、【言语理解】一本好书出了,不过如此,大奖拿上了,响动甚巨。原因是大奖调动了社会资源,与国家、权力、财力结合在一起,堂堂皇皇地闯入文学的象牙塔,以世俗之力去干预有脱俗之心的语言艺术。这样,各种奖被传媒与大众所十分关注,而单枪匹马的作家,没有这样的实力。
这段话的主要意思是:
A:大奖比被奖的文学作品和作家更牛
B:大奖能调动各种社会资源
C:获奖的作品更有轰动效应
D:世俗的力量会干预脱俗的语言艺术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一本好书拿了大奖才会影响大。接着由“原因是”引出原因,强调大奖调动了社会资源由此影响了语言艺术。最后指出结果:大奖比作家更被关注。故文段说的是大奖的受关注度、影响度要远远高于被奖的文学作品和作家本身,A项符合这层意思,当选。
根据“一本好书”“语言艺术”“作家”可知,文段主要针对文学作品而言,B、C两项都没准确体现这个主体,D项则没体现“大奖”这个关键词,排除。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3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0题
4、【言语理解】每天早上,小王都要躺在床上浏览700多位微信好友的朋友圈动态、100多个公众号的订阅文章、50多个群聊的闲言碎语,再加上微博、QQ等其他社交工具,全部浏览完要花掉他1个多小时的时间。不仅起床前,连上厕所、吃饭、等车、坐车的一切零碎时间,小王都在看手机,直到这一天结束,最后再看一眼朋友圈,他才能安心睡觉。不断浏览让他觉得充实,但到底读到了什么,他还真的回答不上来。
这段文字所针对的现象是:
A:沉迷网络社交工具带来的困惑
B:很多网络文章阅读价值都不大
C:阅读速度跟不上网络更新速度
D:对于年轻人来说读书有些奢侈
正确答案:A
解析:末句的“不断浏览让他觉得充实,但到底读到了什么,他还真的回答不上来”为文段的主旨句,即文段主要论述的是现代人沉迷于网络社交工具,表面上很忙碌充实,实际上却又不尽然,A项的“困惑”对此概括恰当。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7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甲)第48题
5、【言语理解】国际金融经济危机与主权债务危机相继爆发,使西方标榜的资本主义制度优越性黯然失色,迫使国际社会反思其弊端。目前无论是欧洲推崇的高福利“莱茵模式”,还是美英推崇的完全自由“盎格鲁-撒克逊模式”,均因其固有的缺陷而陷入困境。过度放纵的西方经济社会制度导致的种种弊端暴露无遗,引发全球范围内反思。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西方发展模式开始走下“神坛”
B:西方两种主流发展模式都已过时
C:全球应反思西方发展模式的失败
D:西方发展模式的弊端是过度放纵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西方资本主义制度显现弊端。然后指出欧洲和美英都因制度的固有缺陷陷入困境。最后再次强调西方经济制度的弊端应引起全球反思。故文段说的是西方主流发展模式因其弊端而使经济陷入困境,全球应反思其弊端。A项是文段意在强调的内容,当选。
B项说法错误,文段并未说明这两种发展模式已过时。西方发展模式有其弊端,但不能由此推出其模式是失败的,C项说法错误,排除。文段说的是“过度放纵的西方经济社会制度”导致了种种弊端,而非西方发展模式的弊端是过度放纵,D项说法错误,排除。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2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春季)第28题,2012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8题,2012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5题,2012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1题,2012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3题,2012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1题,2012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8题,2012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9题,2012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9题,2012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28题,2012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9题,2012年青海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6题,2012年西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5题,2012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9题
6、【言语理解】14.人的尊严就在于思想。由于有了思想,人就比摧毁他的任何东西甚至整个宇宙都高贵得多;因此,人就能吞掉一个世界。
这段文字直接支持的观点是:
A:人类是需要有思想的
B:人类的思想是无处不在的
C:人的尊严就在于人的思想
D:无论哪种人都能改变整个世界
正确答案:C
解析:第一句话就是本段中心句,人的尊严就在于思想。后面论述了人类有了思想后的巨大威力。A项是通过推理才能得出的结论,而题干要求直接支持的观点,所以排除。B项在文中没有体现,D项太绝对、片面化,与文意不符。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7、【言语理解】让国宝开口说话的新颖角度、适应网络传播的“微纪录”样式、贴近年轻人的“萌言萌语”、各路高科技齐上阵的视觉奇效,都是________这部文物纪录片成功的要素。但真实记录才是纪录片的生命,一切的创新和包装都是为“真实”服务的。如果________,单纯地去追求视觉冲击、画面质感等表现元素而令内容失真,反而是________,丢掉了纪录片的本位特征。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促使 南辕北辙 移花接木
B:助力 本末倒置 削足适履
C:推动 喧宾夺主 生搬硬套
D:成就 因小失大 舍近求远
正确答案:B
解析:第一空,“成就”已含有成功的意思,不能与横线后的“成功”搭配,排除D。第二空,句意为真实记录是纪录片的使命,创新和包装都是为追求真实服务的,不能把两者的关系颠倒了。“南辕北辙”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填入与句意不符,排除A。“本末倒置”比喻把主要的和次要的、本质和非本质的关系弄颠倒了。“喧宾夺主”比喻客人占了主人的地位或外来的、次要的事物侵占了原有的、主要的事物的地位。两者相比,“本末倒置”更符合句意,排除C。验证第三空,句意为过于追求视觉冲击等表现元素而使纪录片失去真实。“削足适履”比喻不合理地迁就现成条件,或不顾现成条件,生搬硬套。填入符合句意。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9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38题
8、【言语理解】在传统单位制社区中,社区居民彼此熟悉,整个社区类似于社会学家所言的“熟人社区”。但伴随改革开放尤其是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推进,社区尤其是商品房社区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社会空间,其业主多是因产权而成为邻居。与过去的单位制熟人社区相比,陌生人社区在成员构成、空间结构以及社会秩序维系机制等方面呈现出诸多不同。
这段文字接下来最可能讨论的问题是:
A:传统单位制社区的新发展
B:陌生人社区的建设治理
C:商品房社区的社会空间拓展
D:熟人社区的改造与优化
正确答案:B
解析:文段末句指出,与过去的单位制熟人社区相比,陌生人社区在成员构成、空间结构以及社会秩序维系机制等方面呈现出诸多不同,由此可知,文段论述的落脚点在“陌生人社区”上,选项中与此相关的只有B。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6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C类)第39题
9、【言语理解】不受( )的行政( )极易产生腐败。政府( )不仅有党的监督和司法监督,还有社会监督。
A:制约 权利 行为
B:制约 权力 行政
C:约束 权利 行政
D:约束 权力 行为
正确答案:B
解析:政府与党和司法机构之间存在相互制约的关系,第一空应选“制约”,排除C、D。第二空中,“权利”与“权力”的区别在于前者一般指法律赋予人们的权力和利益,与义务相对应;后者一般是指政治上的强制力量或职责范围内的支配力量,它总是和服从相联系。政府具有的是“行政权力”。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10、【言语理解】两汉时,监察官大多由地方官察举推荐入选,为了保证御史不受牵制地行使弹劾权,隋唐时期改变了北魏以来由御史台长官选任御史的制度,而由吏部选任,但是唐代的吏部选拔实际上由宰相控制。到宋代,中央一级监察官多由“帝王亲擢”,而地方监察官则实行“台官自选制”,由中央监察官直接任命,监察权摆脱了相权的控制。为防止裙带关系,还会有一些关于任职资格的限制,实行回避,比如魏晋南北朝时规定大士族不得担任御史中丞,宋代规定凡经宰相荐举为官者或宰相的亲戚故旧,均不得为御史,明代规定巡回监察官应当回避原籍,或曾任官、寓居处所等地。
这段文字主要介绍的是:
A:我国古代监察官的选任程序
B:古代监察官与其他官职的区别
C:历代监察官制度的沿袭与变革
D:监察官任职回避制度的历史由来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首先介绍了两汉时期、隋唐时期、宋代等不同时期的监察官由谁选任;然后介绍了监察官选任时对任职资格的限制。文段为并列结构,主要介绍了我国古代监察官的选任程序。
A项是对文段的准确概括,当选。
B项的“与其他官职的区别”无中生有,排除。
C项的“沿袭”文段未涉及,且文段强调的是监察官是由谁选、怎么选的问题,该项“监察官制度”表述过于宽泛,没有突出文段强调内容。
D项的“监察官任职回避制度”仅能对应文段后半部分内容,概括不全面。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20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35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