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专项常考题集合747

发布时间:2022-11-30 11:16     浏览量:26

1、【言语理解】有科学实验表明,大多数人并没有同时处理多项任务的能力。只要一上网,人们的工作记忆就会严重超载,导致大脑额叶难以聚精会神地关注任何一件小事。同时,由于神经通路具有可塑性,上网越多,对大脑适应精力分散状态的训练就越多。这也是为什么习惯上网的人,只要离开互联网,就会感到无所适从。大脑的全面发展要求我们既能迅速解析各种信息,又能无拘无束地沉思冥想;既要能在互联网数字世界中积极工作,又要能隐退到田园中静思遐想。今天的问题在于,我们正在丧失在两种截然不同的思想状态之间保持平衡的能力。
根据上述文字,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网络限制了人类大脑的全面发展能力

B:网络使人们处理多项任务的能力衰退

C:上网会使人的记忆力下降,精力分散

D:人类原本具备自由转换思想状态的能力

正确答案:A

解析:A项,由“大脑的全面发展要求我们既能迅速解析各种信息,又能无拘无束地沉思冥想;既要能在互联网数字世界中积极工作,又要能隐退到田园中静思遐想”可得出。
B项,由“大多数人并没有同时处理多项任务的能力”可知,本来没有这种能力,更谈不上能力衰退。
C项,文段说的是“工作记忆就会严重超载”,而不是“记忆力下降”。
D项,由“我们正在丧失在两种截然不同的思想状态之间保持平衡的能力”,可知我们原来具备的是保持平衡的能力,而不是自由转换的能力。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1年河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4题,2011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54题

2、【言语理解】堵车会延长人们的预期出行时间,造成心理上的不满和体能上的疲乏。但在美国以及欧洲等发达国家,堵车已经连带产生了一系列“堵车经济”,比如汽车餐厅、车内方便食品、车内有声读物、车内免提电话、车载视频等。濒临式微的广播业也因汽车业的发展和堵车现象的增加,得以在交通广播领域施展拳脚。
由上述文字可以得出:

A:堵车可以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

B:广播业因堵车而重新焕发生机

C:发达国家的人们并不在意堵车

D:堵车经济可以减轻出行的疲乏

正确答案:A

解析:A项,由第二句“但在美国以及欧洲等发达国家,堵车已经连带产生了一系列‘堵车经济’”可知,文段重点谈论的是堵车带来的新的经济增长点。
B项扩大范围,文段说的是广播业在交通广播领域施展拳脚,而B项扩大到整个广播业,错误。
C项“并不在意堵车”无中生有。
D项“减轻出行的疲乏”无中生有。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2年河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0题,2012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33题,2012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秋季)第89题

3、【言语理解】纪录片也要注重挖掘人的情感和历史,因为一部好的纪录片不仅是对人和事物的简单________,更是对世界的________发现。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记录 独特

B:记叙 独到

C:记述 独立

D:记载 独创

正确答案:A

解析:第一空,根据句意,强调的是纪录片的作用,纪录片的特点是影像声音文字的结合体,可以排除强调文字叙述的“记叙”“记载”,即B、D。
第二空,“独立”与“发现”不搭配,排除C。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4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4题

4、【言语理解】科学家认为,未来的仿生机器人并非要完全模仿人类的所有功能,而是模仿某项功能。这些智能机器人有望成为“超人”,有的具有超强的记忆力,有的具有超强的学习能力,有的听觉功能特强,有的嗅觉功能特强……,________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智能机器将超越人类

B:不同功能的智能机器人可以用于不同的领域

C:但它并不具备人类的情感,也不具备人脑的灵活性

D:人类受限于缓慢的生物学进化速度,无法与之竞争和对抗

正确答案:B

解析:横线处位于文末,可考虑是对前文的总结概括。由“有的具有超强的记忆力,有的具有超强的学习能力,有的听觉功能特强……”可知,智能机器人的功能是不同的,可以根据其不同功能应用于不同的领域。B项填入总结恰当。A项偷换概念,文段的主语是智能机器人而非智能机器,且A项表述本身错误。文段并未将智能机器人与人类进行比较,排除C、D,且D项本身表述错误。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9年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5题,2019年天津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9题,2019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9题,2019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2题,2019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省直)第51题,2019年内蒙古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3题,2019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区考)第42题,2019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乡镇)第53题

5、【言语理解】越来越多的人成了互联网追新潮的盲从者,他们生怕自己惯用的虚拟身份在某个网络社区被别人抢先占据。这种场面似乎与1999年前后免费电子邮箱热潮有些相似,当时的统计显示,每个互联网用户平均注册了8.6个电子邮箱。可到2005年,这些邮箱只有18%还在使用,每个互联网自然人平均使用的电子邮箱仅为1.73个。同样,只有少数社区注册者将成为存活下来的网络自然人。每个人有限的精力和时间,决定了未来网络社区的天花板高度。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同时在多个网络社区注册是没有必要的

B:盲目追逐新潮会耗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

C:网络社区应吸取免费电子邮箱热潮的教训

D:对未来网络社区规模的估计不宜盲目乐观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首先介绍“互联网追新潮盲从者”这个群体,接着以免费电子邮箱自1999年到2005年的发展状况为例,指出“每个人有限的精力和时间,决定了未来网络社区的天花板高度”。其中,“天花板高度”指的就是“未来网络社区”发展的态势、规模。因为受个人“精力和时间”的限制,这一态势和规模不会无限制发展,D项符合文意。
A、B、C三项均可从文段推出,但不是文段论述的重点。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0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8题,2010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78题,2010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78题,2010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8题,2010年广西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8题,2010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8题,2010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78题,2010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78题,2010年内蒙古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78题

6、【言语理解】天文探索是为了揭示宇宙的奥秘,而占星术则忙于为某个具体的人卜算吉凶;化学揭示了水是由分子构成的,而厂商炮制出的所谓“小分子水”的概念,则成了典型的商业骗局;在苏联时代,经不起严格推敲的“李森科遗传学”之所以能红极一时,正是“李森科试图消除学术竞争对手”与“苏联当局试图以科学证明意识形态的胜利”二者一拍即合的结果,而并不是它本身正确得无以复加。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伪科学:

A:会对科学发展有消极或负面的影响

B:经不起科学所必须接受的严格检验

C:披着科学的外衣示人,非常有蒙蔽性

D:带有功利性,其传播是有特殊目的的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为并列结构,占星术、“小分子水”以及“李森科遗传学”都属于伪科学的范畴。由“忙于为某个具体的人卜算吉凶”“厂商炮制出……商业骗局”“‘李森科试图……’和‘苏联当局试图……’二者一拍即合的结果”可知,“伪科学”的出现都源于一定的功利动机,而非单纯地揭示世界的奥秘。D项对此概括准确。A项的“消极或负面的影响”、B项的“经不起……严格检验”、C项的“蒙蔽性”文段均未涉及,排除。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7、【言语理解】逆境可以增长人的见解,改善人的心地,锻炼人的体质,使一个青年能够担当起生活的重任,同时能够知道怎样享受人生,这些财富都是一帆风顺者很难获得的。
最能表达这段话意思的是:

A:逆境出人才

B:挫折使人成长

C: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D:历经风雨才能见彩虹

正确答案:B

解析:文段主要阐述的是逆境给人生带来的财富,包括“增长人的见解,改善人的心地,锻炼人的体质,使一个青年能够担当起生活的重任,同时能够知道怎样享受人生”,B项的“成长”概括恰当。A项的“出人才”表述不准确;C项偏离主题,“逆境”并不限于贫穷;D项强调挫折是成功的必经阶段,与文段强调重点不一致。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4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31题,2014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1题

8、【言语理解】实际上雾霾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识别污染源是有效治理大气污染至关重要的环节。对京津冀区域而言,认清区域内污染源的共性及差别,有助于区域内地区________地对污染源进行综合治理。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有的放矢

B:因地制宜

C:齐心协力

D:正本清源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强调的是识别污染源可以使各地区在治理雾霾时更有针对性。“有的放矢”意为放箭要对准箭靶子,比喻说话做事有明确的目的性和针对性。“污染源”恰对应雾霾的“的”,认清了污染源,治霾也就有了针对性,故空缺处填“有的放矢”最恰当。
“因地制宜”指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宜的措施。文段中只是提到京津冀这一区域的污染源,并未提到其他区域,且前文说的是“共性及差别”两方面,排除B。“齐心协力”指思想一致,共同努力,侧重强调共同努力,未体现出针对性,排除C。“正本清源”指从根本上清理整顿。“本”“源”与后文的“污染源”语义重复,排除D。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6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副省级)第23题

9、【言语理解】公共监督如果总是折戟在烂尾新闻的诡异之中,光靠热情与理性又有何用?一些影响恶劣的公共事件,不仅事关民主,更关系到公共利益与权力公信,烂尾的结果,令制度与法律情何以堪?看来公共事件后,当与应急机制同时启动的,还应有公开透明的问责机制——任何时候,都不能因“救火”的真诚而掩饰了“纵火”的责任。烂尾新闻背后,不仅要关注主角的命运,更要追究“被烂尾”的责任。
这段文字批评的是:

A:烂尾新闻

B:公共事件责任追究不力

C:公共事件发生地政府

D:公共事件责任人

正确答案:B

解析:由“还应有公开透明的问责机制”“看来公共事件后……不仅要关注主角的命运,更要追究‘被烂尾’的责任”可知,作者意在批评公共事件的责任追究不到位。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3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甲类)第20题,2013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乙类)第35题

10、【言语理解】旧历二月初二龙抬头。明人刘侗的《帝京景物略》中说:“二月二日曰,龙抬头、煎元旦祭余饼,熏床炕,曰,熏虫儿;谓引龙,虫不出也。”俗话说“龙不抬头天不下雨”,龙是祥瑞之物,和风化雨的主宰。“春雨贵如油”,人们祈望龙抬头兴云作雨,滋润万物。同时,二月二正是惊蛰前后,百虫蠢动,疫病易生,人们祈望龙抬头出来镇住毒虫。
这段话的主要目的是告诉我们:

A:龙抬头的历史记载

B:龙抬头的祭祀活动

C:龙抬头的来历

D:龙抬头的节令

正确答案:C

解析:材料引用刘侗《帝京景物略》的记载说明“龙抬头”的来历。后面几句话是对所引刘侗书中那句话的解释。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教育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教育“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教育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教育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