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常识判断专项常考题集合705

发布时间:2022-11-22 3:04     浏览量:7

1、【常识判断】下列文艺作品与其著作者对应正确的是:

A:卢梭——《忏悔录》

B:达·芬奇——《物种起源》

C:肖邦——《命运交响曲》

D:狄更斯——《悲惨世界》

正确答案:A

解析:A项正确。《忏悔录》是法国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卢梭在其晚年写成的自传。《忏悔录》记载了卢梭从出生到1766年被迫离开圣皮埃尔岛之间50多年的生活经历。
B项错误。《物种起源》是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系统阐述生物进化理论基础的生物学著作。《物种起源》在世界历史进程中有着广泛和深远的影响。而达·芬奇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天才科学家、发明家、画家,生物学家。其代表作为《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等。
C项错误。《命运交响曲》是德国作曲家贝多芬最为著名的作品之一,完成于1807年末至1808年初。此曲声望之高,演出次数之多,可谓“交响曲之冠”。而肖邦是波兰著名作曲家,其代表作有《钢琴协奏曲》《叙事曲》《夜曲》《革命练习曲》等。
D项错误。《悲惨世界》是由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在1862年发表的一部长篇小说,其内容涵盖了拿破仑战争和之后的十几年的时间。而狄更斯是英国著名作家,其代表作有《雾都孤儿》《双城记》《远大前程》《大卫·科波菲尔》等。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5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省直及公检法)第10题,2015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边远地区)第9题

2、【常识判断】下列关于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事件,表述不正确的是:

A:圆明园曾前后分别在1860年、1900年遭到损毁和劫难

B:公车上书拉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C:一二九运动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反对内战的学生爱国运动

D:1936年红军三大主力会师于甘肃,标志着长征胜利结束

正确答案:C

解析:A项说法正确,1860年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使圆明园最终毁灭。
B项说法正确,公车上书被认为是维新派登上历史舞台的标志,也被认为是中国群众的政治运动的开端。
C项说法错误,1935年一二九运动,北平数千名大中学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举行的抗日救国示威游行,并迅速席卷全国,由此掀起全国抗日民主运动的新高潮。C错误,不是反对内战是抗日。
D项说法正确,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同红一方面军在甘肃会宁地区成功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万里长征的胜利结束。
故本题答案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3、【常识判断】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第三产业?

A:教育

B:社会福利

C:邮电通信

D:航天

正确答案:D

解析:根据国家统计局的《三次产业划分规定》,第三产业即服务业,是指除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第三产业包括: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国际组织,以及农、林、牧、渔业中的农、林、牧、渔服务业,采矿业中的开采辅助活动,制造业中的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航天不属于第三产业。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0年河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题,2010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春季)第4题,2010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题,2010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4题,2010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4题,2010年青海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题,2010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4题,2010年西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题,2010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4题,2010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秋季)第4题,2010年内蒙古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4题,2010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4题

4、【常识判断】望向大海,很多时间我们会发现海水呈现蓝、绿色,这是因为:

A:海水本身就是绿色和蓝色的

B:只有绿光才能被海水吸收并反射

C:只有蓝光才能被海水吸收并反射

D:蓝光和绿光都不能被海水吸收

正确答案:D

解析:太阳光照射到海面时,一部分光被反射回来,另一部分光折射进入水中。进入水中的光线在传播过程中会被水吸收。水对光的吸收与光的波长有关,即水具有选择吸收性。水对波长较长的光吸收显著,对波长较短的吸收不明显。红光、橙光和黄光在不同的深度时均被吸收了。而波长较短的绿光、蓝光和紫光遇到水分子或其他微粒会四面散开,或反射回来。所以当海水明净清澈时,目光中被海水吸收最少的绿光、蓝光和紫光就反射和散射到我们眼里,我们看见的大海就呈现出蓝绿色。实验表明,人眼对紫光很不敏感,因此对海水反射的紫光视而不见。

考题出处:2010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甲类)第72题

5、【常识判断】关于生物净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植物净化大气主要是通过叶片的作用实现的

B:海洋中降解石油烃的微生物主要是酵母

C:淡水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净化,细菌起主导作用

D:生物净化能力都有一定的限度

正确答案:B

解析:A项说法正确。植物叶片背面有大量的微小气孔,植物通过这些气孔进行呼吸,因此可以净化大气中的污染物。
B项说法错误。海洋中降解石油烃的微生物主要是细菌,此外,还有酵母、放线菌和丝状真菌。
C项说法正确。淡水生物净化中起主导作用的是细菌,但许多水生植物和沼生植物也有较强的净化作用。
D项说法正确。生物净化现象在陆地、淡水和海洋生态系统中是普遍存在的,但净化能力都有一定的限度。
本题为选非题,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7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0题

6、【常识判断】张某是某服装公司的法人代表,与担任出纳职务的妹夫合谋将100万元公司资金挪到股市炒股,并将赢利的20万元平分。张某的行为构成:

A:职务侵占罪

B:贪污罪

C:挪用公款罪

D:挪用资金罪

正确答案:D

解析:A项错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一条规定,职务侵占罪是指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行为。
B项错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八十二条规定,贪污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和受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行为。
C项错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条规定,挪用公款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行为。本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即国家工作人员,这里所说的国家工作人员与前述贪污罪中国家工作人员的内涵、外延基本相同。
D项正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二条规定,挪用资金罪是指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或者虽未超过三个月,但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进行非法活动的行为。本题中张某属于普通主体,其挪用公司资金的行为符合挪用资金罪的构成要件。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4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题

7、【常识判断】个体户崔某为使自己的劣质酱油能在某超市上柜,为超市部门主管汤某安排了一次全家境外游,并为汤某的儿子入学缴纳了3万元的赞助费。在《反不正当竞争法》中,这一行为属于:

A:混淆行为

B:虚假宣传行为

C:独占排挤行为

D:商业贿赂行为

正确答案:D

解析:《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七条规定:“经营者不得采用财物或者其他手段贿赂下列单位或者个人,以谋取交易机会或者竞争优势:(一)交易相对方的工作人员;(二)受交易相对方委托办理相关事务的单位或者个人;(三)利用职权或者影响力影响交易的单位或者个人。经营者在交易活动中,可以以明示方式向交易相对方支付折扣,或者向中间人支付佣金。经营者向交易相对方支付折扣、向中间人支付佣金的,应当如实入账。接受折扣、佣金的经营者也应当如实入账。经营者的工作人员进行贿赂的,应当认定为经营者的行为;但是,经营者有证据证明该工作人员的行为与为经营者谋取交易机会或者竞争优势无关的除外。”据此可知本题属于商业贿赂行为。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8、【常识判断】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的罚金,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王某因犯危险驾驶罪被判处拘役一个月,可以并处罚金

B:罚金数额的主要决定因素为犯罪情节

C:对未成年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判处罚金

D:因对部分犯罪行为可单处罚金,所以罚金为主刑的一种

正确答案:D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十三条规定,“主刑的种类如下:(一)管制;(二)拘役;(三)有期徒刑;(四)无期徒刑;(五)死刑。第三十四条规定,附加刑的种类如下:(一)罚金;(二)剥夺政治权利;(三)没收财产。附加刑也可以独立适用”。D项说法错误,当选。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6年河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05题

9、【常识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古文观止》成书于清代康熙年间

B:《尚书》是我国最早的历史文献总集

C:《史记》是司马迁编纂的叙事历史著作

D:《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编的编年体史书

正确答案:C

解析:《史记》是由司马迁撰写的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纪传体史书的突出特点是以大量人物传记为中心内容,是记言、记事的进一步结合。所以,C项中的叙事历史著作说法不准确。

考题出处:待更新

10、【常识判断】当人们站在北京颐和园昆明湖南岸的垂柳下观赏万寿山远景时,万寿山因为有倒挂的柳丝作为装饰而生动起来。这种构景手段称为:

A:抑景

B:添景

C:对景

D:借景

正确答案:B

解析:四个选项都是我国古代常用的园林构景手段。
A项错误。抑景:中国传统艺术历来讲究含蓄,所以园林造景也决不会让人一走进门口就看到最好的景色,最好的景色往往藏在后面,这叫做“先藏后露”,“欲扬先抑”。
B项正确。添景:远方自然景观或人文景观,如果中间或近处没有过渡景观,眺望时就缺乏空间层次。如果在中间或近处有乔木或花卉作中间或近处的过渡景,这乔木或花卉便是添景。本题便属于这种手段。
C项错误。对景:在园林中,或登上亭、台、楼、阁、榭,可观赏堂、山、桥、树木……或在堂桥廊等处可观赏亭、台、楼、阁、榭,这种从甲观赏点观赏乙观赏点,从乙观赏点观赏甲观赏点的方法,叫对景。
D项错误。借景:有意识地把园外的景物“借”到园内视景范围中来。如颐和园的“湖山真意”远借西山为背景,近借玉泉山,在夕阳西下、落霞满天的时候赏景,景象曼妙。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公考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公考“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公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公考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