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常识判断专项常考题集合622

发布时间:2022-11-05 9:43     浏览量:7

1、【常识判断】下列谚语不涉及二十四节气的是:

A: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

B:秋分早霜降迟,寒露种麦正当时

C:花木管时令,鸟鸣报农时

D: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

正确答案:A

解析:二十四节气分别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A项不涉及。“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是指白天出现日晕现象时,夜半三更可能会下雨,而晚上出现月晕现象时,第二天中午可能会刮风。日晕和月晕均为大气光学现象。该谚语涉及的是天气现象,不涉及二十四节气。

B项涉及。“秋分早霜降迟,寒露种麦正当时”是指秋分时种麦早了,霜降时种麦迟了,而寒露时种麦是最好的。其涉及二十四节气中的秋分、霜降、寒露。

C项涉及。“花木管时令,鸟鸣报农时”表明花草树木、鸟兽飞禽均是按照一定的季节时令活动的,因此它们有规律性的行动也可以被看作区分时令节气的重要标志。二十四节气将天文、农事、物候和民俗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衍生了大量与之相关的岁时节令文化,进而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该谚语涉及二十四节气。

D项涉及。“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是指进入白露时节,天气转凉,不宜赤膊露体;而到了寒露时节,天气更冷,应注重足部保暖。其涉及二十四节气中的白露、寒露。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21年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15题,2021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12题,2021年河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44题,2021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12题,2021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16题,2021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16题,2021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18题,2021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18题,2021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12题,2021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13题,2021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14题

2、【常识判断】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把好干部标准落到实处。关于好干部标准,下列理解正确的有几项?
①把专业素质放在第一位,要做到勇于作为、善于谋事
②突出政治标准,要做到信念坚定、为民服务
③力戒空谈,要做到勤政务实、敢于担当
④把纪律作为底线,要做到清正廉洁

A:1项

B:2项

C:3项

D:4项

正确答案:C

解析:2013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指出,好干部要做到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2018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指出,坚持好干部标准,把政治标准放在第一位。
①错误,好干部标准应把政治标准放在第一位,“把专业素质放在第一位”的理解错误。
②③④正确,“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为20字好干部标准,对新时期好干部提出了明确要求,为精准、科学选人用人树立了鲜明的导向。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21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省级)-考友回忆版第4题,2021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市地)-考友回忆版第3题

3、【常识判断】下列现象中,其本质与其他三个现象的本质不同的现象是:

A:在水平操场上滚动的足球,最终要停下来

B:人走路被石头绊倒会向前倾倒

C:锤头松了,把锤柄的一端在物体上撞击几下,锤头就能紧套在锤柄上

D:子弹从枪膛里射出后,虽然不再受到火药的推力,但是仍然向前运动

正确答案:A

解析:A项足球最终要停下来,是因为足球受到了与运动方向相反的摩擦力;B项人向前倾倒是由于惯性的作用人会向前倾斜;C项锤柄的一端在物体上撞击时,锤头也跟着一起运动,当锤柄撞击停止运动时,向下的惯性会使锤头继续向下运动进而与锤柄套紧。D项子弹脱离子弹壳的瞬间,受到火药爆炸产生的向前推力做加速运动,脱离枪膛后由于惯性作用,仍然会向前运动。B、C、D三项都是物体惯性的表现,故本题答案为A。

考题出处:待更新

4、【常识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老残游记》的作者是刘鹗

B:“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是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的诗句

C:贝多芬创作了《田园交响曲》

D:钱钟书《围城》一书中主人公的名字是张鸿渐

正确答案:D

解析:A项说法正确。《老残游记》是清末刘鹗所作的中篇小说。
B项说法正确。“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出自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C项说法正确。贝多芬的《第六交响曲(田园)》作于1807—1808年。
D项说法错误。钱钟书的《围城》一书的主人公的名字是方鸿渐。
本题为选非题,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7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6题

5、【常识判断】下列历史事件时间排序正确的一组是:

A:戊戌变法——马关条约——五四运动

B: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击倭寇——郑成功收复台湾

C:张衡发明地动仪——诸葛亮写《出师表》——张骞出使西域

D:虎门销烟——中日甲午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

正确答案:B

解析:戊戌变法,1898年;马关条约,1895年;五四运动,1919年。A错。郑和下西洋,1405年开始;戚继光抗击倭寇,1560年左右;郑成功收复台湾,1662年初。B对。张衡发明地动仪,公元132年;诸葛亮写《出师表》,建兴五年,227年春天;张骞出使西域,公元前138年。C错。虎门销烟,1839年;甲午中日战争,1894年~1895年;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年~1842年。D也错。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6、【常识判断】名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作者是:

A:朱熹

B:顾炎武

C:黄宗羲

D:顾宪成

正确答案:D

解析:“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此联为明东林党领袖顾宪成所撰。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6年深圳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题

7、【常识判断】按照我国现行法律规定,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法对土地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

B:宅基地、自留地、自留山属于集体所有

C: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侵占、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土地的所有权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转让

D:城市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集体所有

正确答案:C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018年)第十条规定:“城市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集体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也属于集体所有。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占、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土地的使用权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转让。一切使用土地的组织和个人必须合理地利用土地。”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0年河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7题,2010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春季)第17题,2010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7题,2010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17题,2010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17题,2010年青海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7题,2010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17题,2010年西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7题,2010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17题,2010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秋季)第17题,2010年内蒙古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17题,2010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17题

8、【常识判断】下列企业的行为,违背法律规定的是:

A:某印染企业排污前依照法律规定上缴环境保护税,不缴排污费

B:某石化企业取得排污许可证,只按照许可证的要求排放污染物

C:某橡胶厂排污导致突发环境事件,未通报可能受到危害的居民

D:某家禽屠宰场属一般排污企业,未向社会公开其污染物的名称

正确答案:C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四十三条规定,“排放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缴纳排污费。排污费应当全部专项用于环境污染防治,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挤占或者挪作他用。依照法律规定征收环境保护税的,不再征收排污费”。故A选项符合法律规定。
第四十五条规定,“国家依照法律规定实行排污许可管理制度。实行排污许可管理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按照排污许可证的要求排放污染物;未取得排污许可证的,不得排放污染物。”故B选项符合法律规定。
第四十七条规定,“企业事业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制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报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备案。在发生或者可能发生突发环境事件时,企业事业单位应当立即采取措施处理,及时通报可能受到危害的单位和居民,并向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故C项违背法律规定。
第五十五条规定,“重点排污单位应当如实向社会公开其主要污染物的名称、排放方式、排放浓度和总量、超标排放情况,以及防治污染设施的建设和运行情况,接受社会监督”。故D选项符合法律规定。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9、【常识判断】

下列属于我国分配制度中的第三次分配手段的是:

A:

慈善事业

B:

社会保障

C:

转移支付

D:

税收

正确答案:A

解析:

A项属于。第三次分配是对再分配的有益补充,是在道德、文化、习惯等影响下,社会力量自愿通过民间捐赠、慈善事业、志愿行动等方式济困扶弱的行为。《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重视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发展慈善等社会公益事业。鼓励勤劳致富,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调节过高收入,清理规范隐性收入,取缔非法收入”。这是党中央首次明确以第三次分配为收入分配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

B项不属于。社会保障是以国家或政府为主体,依据法律,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对公民在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以及由于各种原因生活发生困难时给予物质帮助,保障其基本生活的制度,是再分配的一种方式。

C项不属于。转移支付是指各级政府之间为解决财政失衡而通过一定的形式和途径转移财政资金的活动,是一种收入再分配的形式。

D项不属于。税收是政府用来改变收入分配状况的一个重要手段,属于再分配。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21年北京市公务员《行测》试卷(区级及以上)-考友回忆版第7题,2021年北京市公务员《行测》试卷(乡镇)-考友回忆版第9题

10、【常识判断】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蔗糖受潮后结成糖块变成多晶体

B:由于表面张力的作用会使液体表面伸张

C:用粉笔吸干桌上的一滩墨水属于毛细现象

D:人们对干爽和潮湿的感受与空气中的水蒸气的压强有关

正确答案:B

解析:蔗糖受潮后会粘在一起形成糖块,粘在一起的糖块是多晶体。A项说法正确。液体与气体相接触时,会形成一个表面层,在这液体表面层内存在着的相互吸引力就是表面张力,它使液面自动收缩。B项说法错误。毛细现象是在一些线度小到足以与液体弯月面的曲率半径相比较的毛细管中发生的现象。毛细管中整个液体表面都将变得弯曲,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可扩展到整个液体。砖块吸水、毛巾吸汗、粉笔吸墨水都是常见的毛细现象。C项说法正确。影响人们对干爽和潮湿感受的因素,并不是空气中水蒸气的绝对数量,而是空气中水蒸气的压强与同一温度下水的饱和气压之间的关系。D项说法正确。故本题答案为B。

考题出处:待更新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公考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公考“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公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公考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