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专项常考题集合591

发布时间:2022-10-30 7:34     浏览量:7

1、【言语理解】在读书时,围绕着某个问题、某种原有优势进行拓展,既可以在纵向上涉及古今,又可以在不同层面上涉及中外以及诸种学科。知今不知古,就罕能清理出事物的原委;知古不知今,就罕能悟透事物的意义;知中不知外,就容易使自己的知识封闭起来;知外不知中,就容易使自己的知识失去根,变得虚浮空泛。古今中外在某一问题上进行互参,是读书深入以后应该追求的通则。
这段文字强调了读书的真谛是:

A:日积月累

B:融会贯通

C:博古通今

D:博采众长

正确答案:B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读书时围绕某个问题进行拓展既可以在纵向上涉及古今,又可以在不同层面上涉及中外以及诸种学科;接着阐述了只知古、今、中、外其中之一的弊端;最后进行总结,古今中外在某一个问题上进行互参,是读书深入以后应追求的通则。可见,文段意在说明的是读书不能囿于一隅,对某一问题应结合多方面的知识进行考量、理解。
A项“日积月累”文中未提及,C项“博古通今”比较片面,B、D两项相比,B项“融会贯通”指把各方面的知识和道理融化汇合,得到全面透彻的理解;“博采众长”指从多方面吸取各家的长处。比较而言,“融会贯通”与文段尾句的“进行互参”更对应。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题

2、【言语理解】从给出的几句话中选出有语病的一句:

A:现在,我们的城市到处可见摩天大楼,从远处看和国外的大都市没什么两样,但近看就差强人意了,在许多细节设计和创意上差距非常大。

B:庙会的研究也引发了他对更大问题的思考:在历史上,道德说教与民众实践之间到底有多大差距。

C:细想历史,王充之后,唯李贽、鲁迅有些逆俗的风骨,然而红尘蔽世,智者的文字,仿佛是孤寂的文本,只在俗世里散着奇异的光。

D:有些人本来很有造诣本事,但就是见不得人家超越自己,否则,就下暗绊使阴坏,干出嫉贤妒能的蠢事来。

正确答案:A

解析:A项句子意为:我们的城市从远处看和国外的大城市没什么两样,但近看在细节设计和创意上却差距非常大。“差强人意”指大体上能使人满意,勉强还行。填入句中与“近看差距非常大”的语境不相符。A项成语断词取义,存在语病,故当选。

考题出处:待更新

3、【言语理解】在美国,自2008年以来,大学毕业生的失业率从未超过5%,而高中辍学者的失业率在2009年和2010年的高峰期却增至15%以上。在所有经合组织成员中,这一趋势已经很明显:新增的工作越来越需要拥有高学历和高技能的工人。因此,很多工人正在被抛弃。麦肯锡全球研究所预计,到2020年,美国对大学学历工人的需求缺口将达到150万人——而未完成高中学业的工人将出现近600万人的剩余。
这段文字所揭示的突出问题是:

A:低学历工人的失业率呈上升趋势

B:永久性失业的人群将持续增长

C:高学历工人与低学历工人的就业前景差别越来越大

D:高学历工人的需求缺口将持续增长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首先说明了美国大学毕业生和高中辍学者两者失业率的巨大差距,然后又指出经合组织中呈现出对高学历和高技能工人需求增加的趋势,最后以麦肯锡研究所的预测结尾——美国对大学学历工人的需求缺口将达到150万人,而未完成高中学业的工人将剩余600万人。故文段说明的是高学历工人与低学历工人的就业前景差别会越来越大。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3年天津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4题

4、【言语理解】婚姻,就是为了和一个人相濡以沫、共度终生,任何以钱财为目的的爱情和婚姻,都是不正确的。诚然,爱情也是要有块地方来承载的,而婚姻显然也要有个房子来遮风挡雨的,尤其是作为家庭最大财富的房子,还在不断增值的情况下。但是,现在不少人总是抱着某种目的去找对象,而忽视了感情本身。毕竟,婚姻不是为了结束单身生活,而是为了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家庭,享受承担责任、被人需要的快乐。
下列最适合做这段文字标题的是:

A:蜗居年代:寻找婚姻的避风港

B:裸婚时代:我们拿什么去结婚

C:悲剧:今天结婚,明天就离婚

D:婚姻:算房产账,更算感情账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主要说明的是当下存在的一种选择婚姻时过于看重物质尤其是房子的倾向,其意在呼吁人们要真诚对待婚姻,不要忽视感情因素。D项“婚姻:算房产账,更算感情账”一语中的,准确地体现了文段的主旨,适合做标题。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5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题,2015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题

5、【言语理解】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体现公平原则。但公平与效率之间存在矛盾。公平只能是相对的,特别是对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发展水平还比较低,发展生产力,提高效率应放在第一位。只有生产力和生产效率提高了,才能更好地实现社会公平。
这段话主要支持的观点是:

A:生产力决定社会公平原则的实现程度

B:公平在任何国家都只能是相对的

C: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不应片面追求公平

D:只要经济发展水平上不去,就不能实现社会公平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建立社会保障制度是为了更好地体现公平原则,接着阐述了公平与效率之间存在矛盾,最后以我国的现状为基础说明只有生产力和生产效率提高了,才能更好地实现社会公平。由此可知,C项为文段的主要观点所在。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6、【言语理解】“质疑”其实是最基本的科学精神。以前的结果、结论甚至得到广泛证实和接受的理论体系,都需要以怀疑的眼光进行审视。但是“质疑”并不等同于“怀疑”,更不是全面否定。“质疑”实际上是评判地学习和批评地接受,其目的是发现以前工作的漏洞、缺陷、不完善、没有经过检验或者不能完全适用的地方。比如爱因斯坦对牛顿力学和牛顿引力理论质疑的结果,使其发现牛顿力学和牛顿引力理论只有在低速和弱引力场的情况下才是正确的,否则就需要使用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
这段文字主要介绍“质疑”:

A:作为科学基本精神的原因

B:与怀疑的内在联系和区别

C:对科学理论发展的重要性

D:具有的内涵及其实践价值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首句指出“质疑”是最基本的科学精神,并强调质疑的重要性;然后通过转折指出“质疑”与“怀疑”的区别;最后明确了“质疑”的内涵,指出“质疑”的目的是发现以前工作的漏洞等,并以爱因斯坦对牛顿力学和牛顿引力理论的质疑为例说明了“质疑”对科学发展的作用。分析可知,文段主要介绍了“质疑”的内涵及其作用,对应D。
A项,文段并未介绍“质疑”作为科学基本精神的原因是什么,排除。
B、C两项是文段的部分内容,对文段概括不全面,均可排除。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20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29题

7、【言语理解】在地面装备中,锂离子电池主要应用于军用无人地面车辆、机器人、混合电动战车等。对使用油电混合驱动的地面战车来说,采用锂离子电池作为动力源不仅可以降低油耗,减少后勤负担,还可以提高战术车辆的机动力和生存能力。目前,多国军队都加大了混合电驱动战车、无人地面车辆、地面机器人的锂离子电池模块的研发力度。不过,对大型地面装备来说,锂离子电池功率偏弱是制约其进一步应用的主要因素。因此,未来还需要继续研发高比功率、低成本的锂离子电池,满足地面装备的任务需求。
根据这段文字,锂离子电池:

A:

在军事应用中具有广泛适用性

B:

在大型装备应用方面存在不足

C:

被各国作为新型电池大力发展

D:

是未来战场动力源的发展方向

正确答案:B

解析:

A项无中生有,文段说的是“锂离子电池主要应用于军用无人地面车辆、机器人、混合电动战车等”,并未说明锂离子电池在军事应用中具有广泛适用性。B项说法正确,可由“不过,对大型地面装备来说,锂离子电池功率偏弱是制约其进一步应用的主要因素”推断出来。C项说法错误,文段说的是“多国军队都加大了混合电驱动战车、无人地面车辆、地面机器人的锂离子电池模块的研发力度”,而非“被各国作为新型电池大力发展”。D项无中生有,文段并未说明锂离子电池是未来战场动力源的发展方向。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20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省级)第45题,2020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市地)第50题

8、【言语理解】①为生态环境利益设置核心的法律原则,构建生态环境保护的核心制度体系
②在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规范中,生态环境保护是其核心的价值诉求
③生态文明的理论要求法律对具有公共性的、体现未来时代人的利益和自然生态本身价值的生态环境利益进行系统性、整体性的保护
④这决定了仅仅依托传统的法律部门不能为生态环境提供有效的保护
⑤这些法律规范为生态环境提供直接的保护
⑥生态文明需要一个以生态环境价值为核心价值,以生态环境公共利益保护为核心诉求的法律体系
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A:⑥②⑤①③④

B:⑥②③⑤④①

C:③④⑥②⑤①

D:③②⑤④①⑥

正确答案:C

解析:快速浏览题干句子,发现④和⑤都含有指代词“这”,考虑从指代词入手确定句子关系。先看④,④指出“这决定了……依托传统的法律部门不能为生态环境提供有效的保护”,按照行文逻辑,其前应论述的是为什么传统的法律部门不能提供保护。选项中④前分别为③和⑤,③说的是“生态文明的理论要求法律对……体现未来时代人的利益和自然生态本身价值的生态环境利益进行……保护”,也就是说,生态文明理论要求的法律与传统法律不一致,所以传统法律不能对生态环境提供有效的保护,③置于④之前,作为④的原因恰当,而⑤说这些法律规范可以为生态环境提供直接保护,与④句意相悖,两句相连不恰当,由此排除B、D。
再分析A、C两项,两个选项最明显的区别为③④与⑥的位置。由上文分析可知,③④说的是为什么传统的法律不能对生态环境提供有效的保护,⑥说的是生态文明需要一个以生态环境价值为核心价值的法律体系,由此可知,⑥是作为③④的结果来做进一步说明的,故三句的顺序为③④⑥,排除A。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20年江苏省公务员《行测》试卷(A类)-考友回忆版第23题

9、【言语理解】有人说,探寻家园之美,应自乡愁深处________;建设美丽中国,当从乡村田野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体验 开端

B:体味 开端

C:体验 起步

D:体味 起步

正确答案:D

解析:第一空,“体验”侧重于在实践中获得的感受,“体味”侧重于从抽象事物中体会,“乡愁”是一种情感,应用“体味”,排除A、C。第二空,分析可知,此处应填入一个动词,“开端”为名词,填入不合语法,排除B。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 2015年广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乡镇)第16题

10、【言语理解】有挑战,必然有失败,有远大目标的人一定会有失败。可是,惧怕失败就不是年轻人了。惧怕失败的人,可以说他已经是一个老人了。人年纪大了,自然而然就变得保守谨慎,也不去尝试进行种种挑战了。比如经营者,年龄大了就不敢挑战新事物,所以常被赶下第一线。时代在进步,但他们不敢挑战,到了一定年龄,就被说上一句“老而成害,请回家吧”,赶出公司。
这段话主要支持的观点是:

A:惧怕失败不是年轻人应该有的

B:怀揣远大理想的人都是年轻人

C:不敢挑战失败是人衰老的标志

D:年纪大不是坏处,反而是好事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首先提出失败是必然会存在的,接着指出“惧怕失败就不是年轻人了,惧怕失败的人,可以说他已经是一个老人了”。然后,具体说明为什么惧怕失败的人可以说已经是一个老人了。文段的主旨句是“惧怕失败就不是年轻人了”。故答案应选A。B、C两项说法过于绝对,D项明显与文意不符。

考题出处:待更新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公考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公考“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公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公考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