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专项常考题集合758

发布时间:2022-12-02 12:57     浏览量:7

1、【言语理解】由中国歌剧舞剧院推出的舞蹈剧《英雄儿女》以宏伟壮阔的叙事风格、史诗般的影像________、沉浸式的体验,带领观众走进抗美援朝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该剧汇集多种舞蹈形态,舞美运用高科技手段,为观众营造身临其境之感,并以油画的美术风格力图________那个时代的真实色彩。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艺术 描摹

B:质感 还原

C:效果 表现

D:元素 展示

正确答案:B

解析:本题从第一空不易排除,先看第二空。由“为观众营造身临其境之感”可知,《英雄儿女》用油画的美术风格给观众带来置身其中的感受,仿佛回到了那个时代。“描摹”指照着底样写和画;用语言文字表现人或事物的形象、情状、特性。“表现”指表示出来。“展示”指清楚地摆出来;明显地表现出来。三项均无法与“为观众营造身临其境之感”相呼应,排除A、C、D。“还原”指事物恢复原状,填入符合句意,正确。
验证第一空,“质感”指人对某种物质的真实的感受,也指艺术品所表现的物体特质的真实感。其填入符合句意。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2、【言语理解】无论是一个民族还是一个国家,它的文化永远不可能是静止的,而是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变化。这种变化有时很慢,几乎让人感觉不到;但在我们这个时代,任何事情都在飞速发展,全世界的文化也正经历着快速而巨大的转变。在这样的时刻,我们面临的最重大问题仍然是:地区或国家的个性和特征是否能抵得住全球化、现代化的侵蚀?回答可以是两种:能或者不能。有的文化可能会被削弱甚至被同化,但是如果我们对这个问题保持警惕,就会减少文化的变化进而得以保存下来。
根据这段文字,作者认为:

A:文化转变的趋势是不可逆转的

B:全球化的侵蚀使文化同化越来越严重

C:变化中的文化应保持自己的个性

D:文化应该跟随世界的脚步快速转变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文化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变化,在我们这个时代尤甚。然后提出疑问,地区和国家的个性和特征是否能抵得住全球化、现代化的侵蚀?末句给出回答,即如果我们有所作为,是可以减少文化的变化从而使文化的个性得以保留的。文段围绕“保留文化的个性”展开,文化的变化非文段重点,选项中与此最相符的为C。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4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9题

3、【言语理解】脱离国情和实际的立法,即使搞出来,也只是________、纸上谈兵,解决不了我国发展面临的实际问题。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镜花水月

B:空中楼阁

C:雾里看花

D:空话连篇

正确答案:B

解析:“镜花水月”比喻虚无缥缈的东西或者不切实际的幻想;“空中楼阁”比喻虚构的事物或不现实的理论、方案等;“雾里看花”比喻对事情看得不清楚;“空话连篇”指说话冗长、空洞、毫无实质内容。描述“脱离国情和实际的立法”,“空中楼阁”最恰当,排除A、C、D。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5年广州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题

4、【言语理解】温湿度的控制是美术馆展陈、藏品库房环境管理的最重要环节。改革开放前,我国的美术馆很难做到恒温恒湿;改革开放以来,展陈区全场域恒温恒湿的新建美术馆则越来越多。但许多美术馆还是严格局限于画库和固定陈列室,临展厅温湿度的控制措施和设备配置显得相对薄弱。一些美术馆采用封闭式玻璃画框,将作品置于玻璃框内或展墙外加置玻璃空间。这些与展陈功能合一的装置虽然让作品得到一定保护,但也只是防尘、防污和防触摸。虽然有些美术馆在展墙外加建的玻璃空间确实能够保持标准温湿度,但因空间高度和宽度的限制,大作品和超大作品无法置于其中。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美术馆温湿度控制尚存在一些问题

B:我国美术馆普遍缺乏专业展陈设备

C:标准展陈设备的普及不应局限于部分区域

D:我国美术馆设备的标准化水平仍有待提高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首句指出温湿度的控制对美术馆来说很重要,接着通过改革开放前后的对比,说明我国恒温恒湿的新建美术馆增多了;然后以转折词“但”引出“许多美术馆还是严格局限于画库和固定陈列室,临展厅温湿度的控制措施和设备配置显得相对薄弱”的问题,最后以“一些美术馆”和“有些馆”为例,对美术馆温湿度控制存在的问题进行具体介绍。故文段的重点是说明美术馆温湿度控制尚存在一些问题,对应A。B、C、D三项均未涉及“温湿度”这一主题词,排除。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9年甘肃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汇编)第47题

5、【言语理解】12.注释仅仅扫除了读者在一定处所遇到的阅读障碍,它并不接触读音、不讲字词的其他意义和用法,更不接触褒贬等语感、情味,给予读者的不是这字或词的全部内容,仅是词汇的片面。长期囫囵吞枣地在脑中增加词汇,容易养成学生不求甚解的习气。
这段文字的主要意思是:

A:强调注释的弊病

B:批评注释不全面

C:读书忌囫囵吞枣

D:学习词汇要全面

正确答案:A

解析:整个文段用客观的语气描述了注释的弊病:注释“给予读者的……仅是词的片面”而非该词的全部内容;若学生因为有了注释而不去了解词的全部含义,囫囵吞枣地在脑中增加词汇,容易使其养成不求甚解的习气。因而,该文段意在强调注释的弊端,故选A。B项是干扰项,但若考生能仔细揣摩一下就会发现,文段只是在描述一种客观的事实即注释的弊端,而并无“批评”之意,因而排除B项。

考题出处:待更新

6、【言语理解】在“地球村”形势下,21世纪的人类需要面对的共同问题远远超过各民族________的利益。我们不应把东方文化同西方文化________起来。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狭隘 对立

B:各自 混淆

C:有限 统一

D:根本 联系

正确答案:A

解析:第一空,“各自”填入与“各民族”有语义重复之嫌,排除B。其他三项不好判断,跳过。
第二空,分析可知,文段强调的是“地球村”形势下各民族联系紧密,东西方文化不应割裂、对立。“对立”填入恰当,“统一”“联系”填入均与句意相悖,排除C、D。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7年河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题

7、【言语理解】下列空缺处句子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无论是读者还是作者,我们在接触文字时,常常由我们的个性、人生经历、生长环境这三个因素来决定我们的审美趣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三点功夫就是我们常说的学问修养,而纯正的趣味必定是学问修养的结果。
①它们的影响有好有坏
②我们应该根据固有的个性而加以磨砺陶冶
③不易也不必完全摆脱
④这三点都是很自然地套在一个人身上的
⑤接收多方的传统习尚而融会贯通
⑥扩充身世经历而加以细心体验

A:②⑤⑥④①③

B:②⑥⑤④③①

C:④①③②⑥⑤

D:④③①②⑤⑥

正确答案:C

解析:首先比较②、④两句,④中含有指代词“这”,所指的是前文的决定审美趣味的三个因素,故④应该与前文紧密相连,排除A、B。再判断②⑤⑥的排列顺序,②对应前文的“个性”,⑤对应前文的“生长环境”,⑥对应前文的“人生经历”,因此应按照前文“个性、人生经历、生长环境”的顺序排列,三句顺序为②⑥⑤,排除D。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9年青海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8题

8、【言语理解】黄河下游原来是绕山东丘陵之南注入黄海的。后来,由于中游的黄土高原不断________,下游的广大平原又不断沉降,黄土不断受到侵蚀,________泥沙滚滚流入黄河。到了下游,水中的泥沙逐渐淤积,河床不断抬高,遇到汛期,便会漫溢泛滥,出现改道的现象。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降低 含有

B:抬升 挟带

C:下降 大量

D:升高 掺杂

正确答案:B

解析:第一空,由“下游的广大平原又不断沉降”可知,第一空所填词语应与“沉降”意思相反,据此排除A、C。“抬升”与“升高”相比,前者与“沉降”结构一致,填入第一空更恰当。
第二空,“挟带”指夹杂,带有,填入也符合黄土和泥沙一起被卷着流入黄河的语境。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6年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4题,2016年甘肃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4题,2016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9题,2016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招警类)第89题,2016年内蒙古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4题,2016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9题,2016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89题,2016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5题,2016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9题,2016年青海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4题,2016年河南省选调生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8题

9、【言语理解】但丁说过:“道德常常能够填补人们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却不能同样填补道德的缺陷。”
对这句话理解无误的是:

A:在某种意义上,道德比智慧对人更重要

B:一个人可以缺乏智慧,但是不能缺乏道德

C:智慧的缺陷可以填补,而道德的缺陷却不能填补

D:道德的缺陷,往往会带来智慧上无可弥补的缺陷

正确答案:A

解析:“常常能够填补”与“不能同样填补”两相对比,表明在生活中,道德比智慧更重要,故答案为A。但丁的话并没有包含“一个人可以缺乏智慧”的意思,B理解错误;C项“智慧的缺陷可以填补”,原文说的是智慧的缺陷常常可以用道德来填补,强调的是道德与智慧间的互补性,故C理解与原文有偏差。D项意为道德的缺陷会造成智慧的缺陷,明显与原文不符。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10、【言语理解】文物价值观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持久性,但也会随着社会环境、个人人生观、世界观的改变而发生变化。由于社会地位、文化差异、利益关系等原因,使得人们的文物价值观在不同的时间、地点、场合都会表现出很大的不同。政府的文物价值观可能取决于决策人员,文物工作者的文物价值观,通常会表现出相对的先进性、积极性和稳定性,一般民众的文物价值观则依赖于国家政策、社会舆论导向、个人文化素质等因素。
这段文字主要谈论的是:

A:文物价值观变迁的原因

B:不同文物价值观的优缺点

C:文物价值观差异性的表现形式

D:文物价值观存在差异的原因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首句指出了文物价值观具有变化性,这为文物价值观的不同提供了可能;接着说明文物价值观存在差异的原因;第三句通过列举三类不同主体,对文物价值观存在差异的原因作了进一步阐述。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公考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公考“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公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公考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