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判断推理专项常考题集合719

发布时间:2022-11-24 18:26     浏览量:7

1、【判断推理】隐性饥饿是指机体由于营养不平衡或者缺乏某种维生素及人体必需的矿物质,同时又存在其他营养成分过度摄入,从而产生隐蔽性营养需求的饥饿症状。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隐性饥饿的是:

A:陈大爷下定决心节食,以青菜和苹果代替主食,不沾油荤,最后因饥饿难耐晕倒在地

B:小白为了健美,坚持每日六餐,每餐分量很少,分别含有主食、蔬果、蛋奶等,但高强度的健身训练还是使他浑身酸痛、疲惫不堪

C:小李喜欢高盐、高糖分、高热量的垃圾食品,对医生的劝说无动于衷,在数年后的体检中发现自己存在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等问题

D:王大爷因为肠胃虚弱,以清粥热汤作为主要饮食养生,不常吃大鱼大肉和生冷瓜果,后来因饮食缺少蛋白质和维生素而导致记忆力减退

正确答案:D

解析:隐性饥饿的定义要点:①机体由于营养不平衡或者缺乏某种维生素及人体必需的矿物质;②存在其他营养成分过度摄入。
A项,陈大爷晕倒在地是因为以青菜和苹果代替主食,不沾油荤,从而饥饿难耐,未体现出营养过度摄入,不符合要点②。
B项,小白浑身酸痛、疲惫不堪是因为高强度的健身训练,未体现出营养过度摄入,不符合要点②。
C项,小李存在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等问题,是因为喜欢高盐、高糖分、高热量的垃圾食品,但没有体现其营养不平衡或缺乏维生素或必需矿物质,不符合要点①。
D项,王大爷因饮食缺少蛋白质和维生素导致记忆力减退,说明其机体营养不平衡且缺乏必需矿物质,记忆力减退属于隐蔽性饥饿症状,符合定义。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7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6题,2017年甘肃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6题,2017年广西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1题,2017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1题,2017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6题,2017年青海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6题,2017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6题

2、【判断推理】无边落木:不尽长江

A: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B:晴川历历:芳草萋萋

C:映阶碧草:隔叶黄鹂

D:山重水复:柳暗花明

正确答案:C

解析:无边落木和不尽长江都是偏正结构。
A项,千里冰封和万里雪飘都是偏正结构,保留。
B项,晴川历历和芳草萋萋都是主谓结构,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C项,映阶碧草和隔叶黄鹂都是偏正结构,保留。
D项,山重水复和柳暗花明都是并列结构,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比较A、C两项,发现C项的碧草、黄鹂和题干的落木、长江均为名词,而A项的冰封、雪飘则不是名词,因此C项与题干的联系更紧密。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3、【判断推理】某学院今年继续执行出国资助计划,拟从刘老师、张老师、王老师、马老师、牛老师、周老师6位教师中选派几位出国访学。由于受到资助经费、学院学科发展需要、课程安排、各人访学地和访学时间等诸多因素限制,选拔时要符合如下条件:
(1)刘老师是学院的后备学科带头人,此次必须得派出去。
(2)如果选刘老师,那么周老师也要选,但不能选张老师。
(3)只有牛老师选不上,王老师和马老师中才至少有1人能选上。
(4)如果不选王老师,那么也不选周老师。
若以上陈述为真,下面哪项一定为真?

A:牛老师没选上,周老师选上了

B:刘老师选上了,马老师没选上

C:王老师和马老师都选上了

D:王老师和牛老师都没选上

正确答案:A

解析:题干已知信息:①刘老师一定选上;②选刘老师→选周老师、不选张老师;③王老师和马老师至少选一个→不选牛老师;④不选王老师→不选周老师。根据①②④可知,选刘老师、周老师、王老师,不选张老师;根据③可知,选王老师就一定不选牛老师,而是否选马老师不确定,排除B、C、D。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9年北京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05题

4、【判断推理】刻舟:求剑

A:里应:外合

B:掩耳:盗铃

C:打草:惊蛇

D:指桑:骂槐

正确答案:B

解析:刻舟求剑比喻拘泥成例,不知道跟着情势的变化而改变看法或办法。刻舟是求剑的方式,求剑是刻舟的目的。
A项,里应外合指外面攻打,里面接应。里应与外合是并列关系,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B项,掩耳盗铃指把耳朵捂住去偷铃铛,比喻自己欺骗自己,明明掩盖不了的事偏要设法掩盖。掩耳是盗铃的方式,盗铃是掩耳的目的,与题干关系一致。
C项,打草惊蛇比喻采取机密行动时,不慎惊动了对方。打草是惊蛇的原因,惊蛇是打草的结果,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D项,指桑骂槐比喻表面上骂这个人,实际上骂那个人。指桑不是骂槐的方式,骂槐不是指桑的目的,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9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副省级)第97题,2019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市地级)第92题

5、【判断推理】小李、小张、小马、小王在一起讨论N地区的廉租房建设情况,小李说:“N地区的廉租房建设得都不错。”小张说:“N地区没有廉租房建设得好。”小马说:“N地区有的廉租房建设得不好。”小王说:“N地区还是有廉租房建设得不错的。”
假如小张和小马都说错了,那么,可以推出:

A:小李说错了

B:小李和小王说错了

C:小王说错了

D:小王说对了

正确答案:D

解析:根据小张的话“N地区没有廉租房建设得好”为假可推出“有的廉租房建设得好”,即小王的话为真;再根据小马的话“N地区有的廉租房建设得不好”为假可以推出“N地区所有的廉租房都建设得好”,即小李的话为真。则小李和小王的话都是对的。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1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63题,2011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C类)第39题

6、【判断推理】在群体中,“搭便车”指的是个体在没有做任何事情的情况下,还从群体其他成员那里获益的现象。吸管效应指的是当个体发现群体有些成员享受“搭便车”的时候,个体就会减少努力的现象,即个体宁愿降低努力程度,同时承受回报降低的后果,也不愿意成为“吸管”被别人“搭便车”。
根据上述定义,以下属于吸管效应的是:

A:小张爱干净,经常主动打扫宿舍卫生。不久后,他发现其他室友都不再打扫宿舍卫生。此后,即使觉得宿舍卫生状况令他不舒服,他也不再打扫了

B:小刘所在公司以团队方式完成任务,完成任务后全体团队成员都会受到同等的奖励。小刘觉得即使再努力也不会得到更多奖励,所以工作不那么努力

C:团队比赛规则规定,团体最后一名的成绩就是团体的成绩,小方发现自己所在团队中有一名成员完成任务很慢,觉得自己的团队肯定赢不了,于是不再全力以赴

D:小江是学生会宣传部成员,学生会组织全校学术论坛时,宣传部负责海报和画册设计,小江并不积极,他知道最后这些成果都会署名“学生会”,没有个人署名

正确答案:A

解析:吸管效应定义的关键信息:个体发现成员中有人享受“搭便车”时,就会减少努力,即使获得回报降低,也不愿成为“吸管”被别人“搭便车”。
A项,小张经常打扫卫生,不久后其室友都不打扫了,即室友享受“搭便车”,因此小张即使觉得宿舍脏乱令他不舒服,也不打扫卫生了,即不愿成为“吸管”被别人“搭便车”,符合定义。
B项,小刘减少努力是因为觉得不会得到更多奖励,而非团队成员中有人“搭便车”,不符合定义。
C项,小方不全力以赴是因为觉得团队中一名队员完成任务很慢,赢不了比赛,并未体现这名队员是“搭便车”,不符合定义。
D项,小江不积极参与设计是因为最后设计成果的署名是学生会,而不是他个人,并未体现团队成员中有人“搭便车”,不符合定义。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9年北京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15题

7、【判断推理】劳动碰瓷指个别劳动者利用企业的管理漏洞,促使企业发生违法行为,进而索要双倍工资或经济补偿等经济利益。
下列属于劳动碰瓷的是:

A:林某应聘到某公司后,以种种借口未与公司签订劳动合同。三个月后,林某以公司拒绝与他订立劳动合同为由向劳动仲裁部门提出申请,要求公司赔偿未签订合同期间的双倍工资

B:工作满一年后,丁女士发现公司没有为她交纳养老保险,经过多次交涉都没有得到满意的结果,她向劳动仲裁部门提出申请,要求公司为她补交养老保险

C:洪女士生下二胎后,厂里把她怀孕期间的工资扣掉了一半,并劝她辞职,洪女士最终决定告上法庭,要求厂里补足她的工资奖金,并给予赔偿

D:某公司招聘的10余名工人均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因为不断要求增加工资被集体辞退,几天后,他们以公司拒签劳动合同,过错在先为由申请劳动仲裁,要求同意他们回公司继续工作

正确答案:A

解析:劳动碰瓷的定义要点:①利用企业的管理漏洞;②促使企业发生违法行为;③索要双倍工资或经济补偿等经济利益。
A项,找借口不与公司签订劳动合同,促使企业发生违法行为,并要求公司赔偿未签订合同期间的双倍工资,符合定义。
B项,公司没有为员工交纳养老保险,是公司本身的违法行为,并非员工利用企业管理漏洞促使企业发生违法行为,不符合要点①②。
C项,公司扣掉员工怀孕期间的一半工资,是公司本身的违法行为,并非员工利用企业管理漏洞促使企业发生违法行为,不符合要点①②。
D项,公司与招聘的工人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是公司本身的违法行为,并非员工利用企业管理漏洞,不符合要点①;工人申请仲裁要求回公司继续工作,而非索要经济利益,不符合要点③。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7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110题,2017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110题

8、【判断推理】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B:“词”在唐代最为繁荣兴盛

C:《左传》相传是春秋时期的左丘明所作

D:“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说的是《史记》

正确答案:B

解析:A项正确。《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分《风》、《雅》、《颂》三部分,《诗经》的表现手法是赋、比、兴。
B项错误。词是一种诗的别体,萌芽于南朝,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到了宋代,经过长期不断地发展,进入到词的全盛时期。
C项正确。《左传》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的左丘明为《春秋》作注解的一部史书,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D项正确。“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是鲁迅先生对《史记》的评价。“史家之绝唱”是指其历史价值,“无韵之离骚”是指其文学价值。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9、【判断推理】深度报道作为传统的新闻形式,指新闻工作者以社会发展现实问题为主要内容,以分析解释的科学方法进行报道,维护公众利益,引导舆论。深度报道不管如何定义,都离不开社会性和深刻性两大关键点。
根据上述定义,以下属于深度报道的是:

A:某记者对雾霾天气进行系列调查,在媒体上发布了一个半小时的新闻报道

B:某电视台晚间新闻中,对某部长到某地视察进行报道

C:多家报纸和网站针对马航MH370坠机事件的家属善后工作进行跟踪报道

D:某报纸刊出了对某市的报道,解释为什么该地值得投资

正确答案:A

解析:深度报道的定义要点:①以社会发展现实问题为主要内容;②社会性和深刻性。
A项,雾霾天气是社会发展的现实问题,且具有社会性和深刻性,符合定义。
B项,某部长到某地视察的报道,并非社会发展现实问题,不符合要点①,排除。
C项,马航MH370坠机事件,并非社会发展现实问题,不符合要点①,排除。
D项,解释某市为什么值得投资,并不是社会发展现实问题,也没有体现社会性和深刻性,不符合要点①②,排除。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7年北京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12题

10、【判断推理】睡眠效应是指信息的传播效果会随时间的推移而发生改变的现象。也就是说,传播结束一段时间后,有的信息带来的正效果在下降,而有的信息带来的负效果却向正效果转化。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现象属于睡眠效应的是:

A:有时一些广告创意平庸,受众反映其乏味甚至反感,但广告产品的销量却在上升

B:很多青少年把娱乐明星视为自己的偶像,行为和思想都受到明星们很大的影响

C:谈判陷入僵局即将破裂时,双方先冷静思考一下再重开谈判,进展会异常顺利

D:教师反复给学生讲解三角形面积的求法,学生还是不能正确求出三角形的面积

正确答案:A

解析:睡眠效应的定义要点:①信息的传播效果会随时间的推移而发生改变;②正效果在下降或负效果却向正效果转化。
A项,广告信息带来的影响从反感到产品销量上升,体现了负效果随时间的推移向正效果转化,符合定义。
B项,很多青少年行为和思想都受到明星们很大的影响,未体现出效果随着时间推移而改变,不符合要点①。
C项,双方先冷静思考一下再重开谈判,进展会异常顺利,没有体现出明显的信息传播,不符合要点①。
D项,虽然老师反复讲解,但学生还是不能学会,未体现出效果随着时间推移而改变,不符合要点①。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公考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公考“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公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公考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