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推理】油菜花:海棠花
A:水稻田:小米粥
B:玉米油:橄榄油
C:农家院:农家乐
D:青菜园:竹栏杆
正确答案:B
解析:油菜花与海棠花都是花,两者是并列关系。
A项,水稻田产出大米,水稻田与小米粥不是并列关系,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B项,玉米油与橄榄油都是油,两者是并列关系,与题干关系一致。
C项,农家乐是游人到农家院旅游休闲的方式,两者不是并列关系,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D项,用竹栏杆围住青菜园,两者不是并列关系,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4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C类)第9题
2、【判断推理】如果科研和宣传由同一人分管,那么下列哪项是可能的?
A:人事由卫分管
B:科研由王分管
C:教育由丁分管
D:宣传由卫分管
正确答案:A
解析:如果科研和宣传由同一人分管,根据条件(2)可知,宣传、后勤、科研由同一人分管。根据条件(3)可知,此人不可能是卫。根据条件(5)可知,工会由卫分管。根据条件(1)(4)可知,教育、财务由王分管。进而根据条件(3)可知,宣传、后勤、科研只能由丁分管。根据题干条件,人事可由三人中任意一人分管。A项是可能的,B、C、D三项均是不可能的。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21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市地)-考友回忆版第110题
3、【判断推理】社会适应是指个人为与社会环境取得和谐的关系而产生的心理和行为的变化。它是个体与各种社会环境因素连续而不断改变的相互作用过程。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社会适应的是:
A:到海南半年后,小吴已经完全适应了当地湿润的气候
B:出国不到三个月,小黄就基本掌握了当地语言,能够听说和阅读
C:内向的小赵转入销售岗后,与人打交道的机会增多,性格变得活泼起来
D:小周进入大学后,生活、学习甚至语言都不习惯,常常打电话向家人倾诉
正确答案:C
解析:社会适应定义的关键信息:个人为与社会环境取得和谐的关系而产生的心理和行为的变化。
A项,小吴适应了海南的湿润气候,没有体现他的心理和行为发生变化,不符合定义。
B项,小黄掌握了当地语言,没有体现他的心理和行为发生变化,不符合定义。
C项,内向的小赵转入销售岗后与人打交道的机会增多,性格变得活泼起来,体现了小赵为与社会环境取得和谐的关系而产生的心理和行为的变化,符合定义。
D项,小周不适应大学生活,没有体现他的心理和行为发生变化,不符合定义。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9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97题,2019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17题
4、【判断推理】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大量焚烧化石燃料和毁林,排放的温室气体不断增加,导致了20世纪全球明显升温。如果要控制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的长期增长,各国就要进行人为干预,或者从源头上限制化石能源的使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或者增加温室气体的汇,即通过植树造林把排放到大气中的温室气体重新吸收起来。
据此,可以推出:
A:如果从源头上限制化石能源的使用,就能避免全球明显升温
B:如果通过植树造林增加温室气体的汇,就能避免全球明显升温
C:如果各国既不从源头上限制化石能源的使用,又不增加温室气体的汇,就不能控制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的长期增长
D:如果各国从源头上限制化石能源的使用或通过植树造林增加温室气体的汇,就能控制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的长期增长
正确答案:C
解析:题干推理:要控制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的长期增长→或者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或者把温室气体重新吸收起来。
A项,肯定后件不能肯定前件,无法推出。
B项,肯定后件不能肯定前件,无法推出。
C项,否定后件就能否定前件,可以推出。
D项,肯定后件不能肯定前件,无法推出。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0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74题
5、【判断推理】期界问题,是指在现代企业中由于雇佣关系很短导致职工的种种短视行为,以及此类行为对企业造成的危害。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期界问题的是:
A:因为还有一年就要退休了,老赵感觉力不从心,工作效率也越来越差
B:因为不熟悉业务,刚来一个月的小李丢了一个大客户,公司损失巨大
C:因为觉得转正的机会渺茫,还在试用期的小王每天努力工作表现自己
D:因为只签订了半年的劳动合同,小孙使用工作机器设备时就不管不顾
正确答案:D
解析:期界问题的定义要点:由于雇佣关系很短导致职工短视行为。
A项,还有一年就要退休了,老赵感觉力不从心,并没有体现职工的短视行为,不符合定义。
B项,小李刚来一个月,不代表雇佣关系只有一个月,并没有体现雇佣关系很短,不符合定义。
C项,小王还在试用期,并没有体现雇佣关系很短,不符合定义。
D项,只签订了半年的劳动合同,说明雇佣关系很短,使用工作机器设备时不管不顾,体现了职工的短视行为,符合定义。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6、【判断推理】中子:辐射:军事
A:货车:交通:运输
B:电解质:物理:化学
C:薄膜:隔热:大棚
D:干冰:吸热:消防
正确答案:D
解析:中子能够发生辐射反应,可用于军事领域。
A项,货车能够运输,可用于交通领域,但与题干词项顺序不一致。
B项,物理和化学是并列关系,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C项,薄膜能够隔热,薄膜是大棚的一部分,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D项,干冰能够发生吸热反应,可用于消防领域,与题干关系一致。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7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省市)第96题,2017年天津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87题,2017年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5题,2017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8题,2017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2题,2017年内蒙古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2题,2017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1题,2017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区考)第99题,2017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76题
7、【判断推理】雾霾 对于 ( ) 相当于 害虫 对于 ( )
A:天气 农田
B:防范 防治
C:污染 作物
D:防尘 昆虫
正确答案:B
解析:A项,雾霾是一种天气,农田中有害虫,前后关系不一致。
B项,防范雾霾,防治害虫,均为动宾关系。
C项,雾霾是一种污染,害虫危害作物,前后关系不同。
D项,显然也不存在对应关系。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7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88题,2017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73题
8、【判断推理】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在有关报告中强调:在解决未来温室气体减排和气候变化的问题上,技术进步是最重要的决定因素,其作用超过其他所有驱动因素之和。技术进步对改进能源消费方式、提高能源效率、减轻环境压力、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减缓全球气候变化将起到无可替代的作用。
下列各项为上述论断的前提假设的是:
A: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技术进步未来是可能实现的
B: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问题将会越来越严重
C:未来气候变化问题终究是可以解决的
D:各国政府都有自觉减排的意识
正确答案:A
解析:题干观点是技术进步对解决温室效应有无可替代的作用。
A项,指出技术进步在未来是可能实现的,如果技术进步不可实现,则题干结论将失去意义,因此该项是题干论断的前提假设。
B项,指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问题将越来越严重,但无法说明技术进步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题干结论不能必然成立,因此该项不是题干论断的前提假设。
C项,指出未来气候变化问题是可以解决的,但无法说明技术进步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题干结论不能必然成立,因此该项不是题干论断的前提假设。
D项,指出各国政府都有自觉减排的意识,但无法说明技术进步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题干结论不能必然成立,因此该项不是题干论断的前提假设。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3年青海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5题
9、【判断推理】文化例外是指在国际自由贸易体制下,基于文化商品和服务的双重属性,而将其排除在贸易自由的谈判之外,不适用有关的自由贸易法律规则。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文化例外的是:
A:某国在与外国谈判过程中,将“文化产业豁免”写进正式的国际贸易协定中
B:不管是文化商品还是文化服务贸易都体现了国家文化产业高层次竞争力,成为很多国家战略政策的焦点
C:世界文化贸易主要发生在少数发达国家之间,这些国家通过文化产品向其他国家渗透其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
D:一些国家之间可以通过电影配额的形式设立或维持对进口电影的数量上的限制
正确答案:D
解析:文化例外的定义要点:①基于文化商品和服务的双重属性;②不适用有关的自由贸易法律规则。
A、C两项,不符合要点②。
B项,没有提到交易,不符合要点②。
D项,电影属于文化产品,配额限制了自由贸易,符合定义要点。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5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96题
10、【判断推理】天然孳息是指按照物质的自然生长规律而产生的果实与动物的出产物,与原物分离前,是原物的一部分。天然孳息由所有权人取得;既有所有权人又有用益物权人的,由用益物权人取得。当事人另有约定的,按照约定。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天然孳息的是:
A:小沈在地铁上捡到的手机
B:陈大爷家老宅地下挖出的古董
C:长风公园里的桃树结的桃子
D:张阿姨送给邻居王大妈的猫崽
正确答案:C
解析:天然孳息的定义要点:①按照物质的自然生长规律而产生的果实与动物的出产物;②与原物分离前是原物的一部分。
A项,手机并非果实或动物的出产物,不符合要点①,排除。
B项,古董并非果实或动物的出产物,不符合要点①,排除。
C项,桃树结的桃子,是果实的出产物,且与原物分离前是原物的一部分,符合所有要点,保留。
D项,猫崽是张阿姨赠送的原物,不存在猫崽的出产物,不符合要点①②,排除。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3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30题,2013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28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