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专项常考题集合612

发布时间:2022-11-03 16:20     浏览量:25

1、【言语理解】在成文法背景下,法官没有主动创造法律的________,但在出现法律模糊、空白等情形时,法官只能通过解释法律来发展和________立法。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责权  补充

B:权利  完成

C:权力  完善

D:授权  促成

正确答案:C

解析:第二空,法律解释是在法律出现模糊、空白等情形下对法律的一种“补充”和“完善”的做法,排除B、D。第一空,句中强调的是法官没有立法权,不涉及责任的内容,故此处应填“权力”。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6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C类)第44题

2、【言语理解】①“广州精神”不是文人________写出来的,它来源于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动实践,是上千年文化、历史精髓的传承。
②贫困是世界各国和国际社会面临的挑战。促进发展,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富裕,是人类________的理想。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闭门造车 孜孜以求

B:纸上谈兵 梦寐以求

C:空口无凭 日思夜想

D:闭耳塞听 矢志不渝

正确答案:A

解析:①句,由“它来源于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动实践,是上千年文化、历史精髓的传承”可知,此处所填词语应表达“广州精神”不是文人自己想出来的,它来源于实践,是对历史的传承。“空口无凭”指只是嘴说而没有真凭实据,侧重于没有书面凭据;“闭耳塞听”形容对外界事物不闻不问或不了解,侧重于封闭。据词义排除C、D。②句,“梦寐以求”意思是睡梦中都想着寻找,形容迫切地希望着,多用于个人对梦想的渴望,不能用于人类对实现共同富裕这一理想的追求,排除B。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2年广州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题

3、【言语理解】《草书千字文》是难得一见的宋徽宗草书长卷,以其用笔、结体的熟稔精妙乃至书写意境而论,与怀素相比,委实      。这卷笔翰飞舞的墨迹,书于全长三丈余的整幅描金云龙笺之上。其底文的精工图案,是由宫中画师就纸面一笔笔描绘而出,与徽宗的墨宝可谓      ,共同成就了这篇空前绝后的旷世杰作!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高下难分 珠联璧合

B:

伯仲难分 相得益彰

C:

不相上下 交相辉映 

D:

莫辨雌雄 同放异彩

正确答案:B

解析:文中将《草书千字文》与怀素的草书对比,意在说明两者都是难得一见的精品,很难分出高下,侧重“很难分辨”。“不相上下”形容水平相当,但有稍作判定之嫌,用在此处不恰当,排除。《草书千字文》之所以能成为空前绝后的旷世杰作得益于宫中画师的精工图案与徽宗墨宝两者的绝佳配合,“相得益彰” 指两个人或两件事物互相配合,使双方的能力、作用和好处能得到充分展示,正合句意。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4、【言语理解】近年来,广州经济正经历一次深刻转型。此前,广州作为全球重要的商贸中心,更多是汇聚全球的货物流、人流。而广州现在对枢纽型网络城市的打造,则旨在汇聚更重要的资金和智力(技术)要素,以形成一个全球性的高端要素配置枢纽。同时广州的产业结构也加速优化。在原有汽车、日化等优势产业的基础上,代表未来产业方向的“两端”产业——“终端产业”和“高端产业”正被引入广州,并实现集群化发展,从而补上了这座城市长期存在的产业短板。
最适合做这段文字标题的是:

A:广州顺应全球产业大势的自我变革

B:广州产业体系的未来发展趋势

C:广州未来经济体系建设

D:广州未来经济发展战略部署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首句即指出广州经济正经历一次深刻转型,接着从城市定位、产业结构两方面论述了广州的转型方向。由此可知,文段主要介绍的是广州的这次经济转型。
A项中的“自我变革”是“转型”的同义转述。
B、C、D三项均概括不全面,与文段主要内容不符,均可排除。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8年广州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3.24)-考友回忆版第19题

5、【言语理解】公共生活中的某些失范行为和无序现象若得不到及时治理,就可能会产生反面的________效应,个体在这种环境中很容易被激发和诱导,随波逐流,助长无序。很多国家的法律在公共场所禁烟、维护环境卫生等方面都有明确规定且有效执行,正是为了________,在微小的失范和无序累积前就加以制止。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连锁 上行下效

B:辐射 惩前毖后

C:示范 防微杜渐

D:扩张 以儆效尤

正确答案:C

解析:第二空,对应“在微小的失范和无序累积前就加以制止”中的“微小”,“防微杜渐”最恰当。
第一空,对应“激发和诱导”,“示范效应”也恰当。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5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省直及公检法)第35题,2015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边远地区)第27题

6、【言语理解】科学家通过基因改造,设计出了能在激光脉冲照射下收缩的肌肉细胞。这种被称为“生物综合设计”的仿生学新理念除了________自然生物进行设计,还直接使用了真正的肌肉组织,不但融合了生物组织的优点并跳过仿生肌肉阶段,将目标专注于寻找新的理论和方法来实现轻量、低耗的肌肉组织控制系统,同时也模糊了自然物和机械装置的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参考 界限

B:对比 概念

C:模仿 功能

D:根据 差异

正确答案:A

解析:第一空,分析可知,仿生学新理念是仿照自然生物进行设计的,填“参考”或“模仿”恰当,排除B、D。
第二空,与“模糊”搭配,“界限”比“功能”恰当。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7、【言语理解】下列语句中有语病的一句为:

A:作为一项脑干细胞免疫功能的测试,研究小组将脑干细胞移植到老鼠体内其他部位。

B:央行负责人表示,可以通过保持存款利率不变而增加贷款利率的方法来缓解外汇储备增长过快而带来的升值负担。

C:鉴于动物有上述特点,我们可以预测,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在未来的战争舞台上,将有越来越多的“动物兵”出现。

D:从新石器时代的半坡遗址看,方形或长方形的土木建筑体制便已开始,它终于成为后世主要建筑形式。

正确答案:D

解析:D项中的“它”指代不明,既可指方形的土木建筑,也可指长方形的土木建筑。另外,“便已”前应加一个时间段,从而使句意表达更清楚。

考题出处:待更新

8、【言语理解】在传统饮食文化中,“如何吃”的仪式和流程比“吃什么”还重要。寻常百姓,至少要做到孔子说的“食不言,寝不语”,招待客人,也要严格按照地位、辈分、官位等主次有序落座。吃个饭还这么累,现代青年人玩不起也玩不转这烦琐的饮食套路。外卖,把“怎么吃”的繁文缛节全部去掉了,直接回归了“吃什么”的本质。从品类来说,外卖的口味相当丰富,不输堂食。
对这段文字的主旨概括最准确的是:

A:重视进餐仪式满足了审美与礼节的需求

B:外卖已成了都市年轻人主流的饮食方式

C:“点外卖”正在改变中国传统饮食文化

D:传统烹饪的精华无法在外卖中得到体现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首先介绍了传统饮食文化的特点——“如何吃”的仪式和流程比“吃什么”还重要,并举例说明;然后引出现代青年人“点外卖”的饮食方式,说明“点外卖”将“怎么吃”的繁文缛节去掉了,直接回归“吃什么”的本质。故文段是在通过对比传统与现代的饮食习惯,重点强调“点外卖”对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改变。C项与此相符。
A项未提到“外卖”,B项“成了……主流的饮食方式”文段未体现,D项“传统烹饪的精华无法在外卖中得到体现”无中生有,均排除。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8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甲)第44题

9、【言语理解】目前,美国和西方各国深陷2008年以来的世界经济萧条中,复苏________;另一方面,中国、印度等金砖国家又呈现出经济增速下行的征兆。在此世界经济格局下,重温哈耶克与凯恩斯之间有关货币、利息、信用、资本形成和商业周期发生机理的大论战,重新________人类进入现代社会后经济危机发生的深层原因和复苏机理,不但具有经济学说史上的理论意义,也显然有着极强的、切实的和巨大的当下意义。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遥遥无期 反思

B:步履维艰 认识

C:旷日持久 审视

D:进退维谷 探讨

正确答案:B

解析:由“深陷2008年以来的世界经济萧条中”可知,第一空只能表示复苏遥远或艰难,排除C、D。
第二空,“反思”的对象应是过去的事,与“复苏机理”搭配不当,排除A。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4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30题,2014年甘肃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0题

10、【言语理解】客观地说,“网红”并不一定是________。这个时代,站在互联网风口,猪都能飞起来,何况是有看点、有炒点的“网红”呢?社会原子化、娱乐疯魔化、价值的多元、舆论的分野……给了“网红”勃兴与风靡的最佳土壤。若三观正,有节操,“网红”也可以“最美”;可一旦陷入眼球经济的“名利场”,这个时候,资本只要稍稍抛个媚眼,“网红”经济就容易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牛鬼蛇神 剑走偏锋

B:洪水猛兽 走火入魔

C:妖魔鬼怪 鬼迷心窍

D:狼烟烽火 趋之若鹜

正确答案:B

解析:第一空,“狼烟烽火”指的是古代边防军事报警信号。不能用来描述人们对“网红”的成见,排除D。
第二空,“剑走偏锋”比喻不按常规、常理思维或行动;“走火入魔”指痴迷于某种事物到了失去理智的地步;“鬼迷心窍”指受迷惑,犯糊涂。句意为“网红”一旦陷入眼球经济的“名利场”,就很难抗拒资本的诱惑,以致走入歧途。“走火入魔”用于描述“网红”偏离正道的语境最恰当。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7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乙)第27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教育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教育“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教育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教育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