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专项常考题集合603

发布时间:2022-11-01 15:55     浏览量:7

1、【言语理解】在大数据时代之前,人们做出决策和构建制度,大多建立在匮乏的数据基础上。简单地说,在过去网络还不甚普及的时候,人们在做出一些决策行为和数据分析的过程中,更多的是凭借个人经验和直觉。而现在,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通过大量的数据分析得出的结果将更加现实和准确。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过去,我们手头上仅有的一些数据都是相对准确的,有参考价值的。而大数据由于信息量更多更大,信息品质参差不齐,并非所有数据都有参考价值,相对过去来说,这些数据更加杂乱。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大数据使得科学研究更加便捷和准确

B:大数据时代人们的决策过程更加科学

C:不同时期数据的准确性存在着巨大差别

D:应注意信息品质对数据分析结果的影响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为转折结构,首先通过与大数据时代之前的对比,说明大数据时代通过大量数据分析得出的结果更加现实和准确,然后以“但是”转折指出,大数据的信息品质参差不齐,并非所有数据都有参考价值。转折后为文段重点,即文段强调的是要注意大数据时代信息品质的差异对数据分析结果的影响。A、B两项为转折前的内容,C项文段没有提及,D项是对转折后内容的概括。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6年河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8题

2、【言语理解】我国荒漠化总体扩张的趋势还在延续,不断________原本有限的生存空间,直接制约着国家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侵蚀

B:占据

C:损害

D:蚕食

正确答案:D

解析:“侵蚀”是指逐渐侵害使之毁坏。“占据”指用强力取得或保持。“损害”指使蒙受损失。“蚕食”指像蚕吃桑叶一样逐步侵占。根据词义和搭配习惯,可以首先排除B、C。相比“侵蚀”,用“蚕食”一词可以形象地说明荒漠化扩张使原本有限的生存空间不断减少的状况。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0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3题

3、【言语理解】①员工一般通过深层扮演和表层扮演这两种方式来实现情绪劳动
②情绪劳动是指员工为了给顾客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而表达出组织所需情绪的行为
③此时员工的情绪体验并没有改变,改变的只是对其服务对象的情绪表达
④从本质上来说,深层扮演是员工改变自己情绪体验的过程
⑤情绪劳动对组织而言有更多的积极效应,对员工个人来说则消极影响更多
⑥表层扮演是员工通过掩饰、夸大或抑制等方式来调整自己的情绪表达
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A:②③①④⑥⑤

B:②①④⑥③⑤

C:⑤②③①④⑥

D:⑤①④⑥②③

正确答案:B

解析:文段主要围绕“情绪劳动”展开,“是什么”一般放在段首,故关于“情绪劳动”定义的②应为首句,排除C、D。③由“此时”开头,前文应有相关内容,放在②后则无法衔接,排除A。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5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00题,2015年福建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5题,2015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5题,2015年青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0题,2015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43题,2015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43题,2015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0题,2015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0题,2015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0题,2015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0题,2015年内蒙古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5题,2015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30题,2015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30题,2015年广西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0题,2015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0题,2015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40题

4、【言语理解】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废弃物污染等问题一般都比较直观。而土壤污染往往要通过对土壤样品进行分析化验和农作物的残留检测,甚至通过研究对人畜健康状况的影响才能确定。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土壤污染的可逆性

B:土壤检测的艰难性

C:土壤污染的隐蔽性

D:土壤污染的欺骗性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先指出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废弃物污染等问题很直观,接着用“而”作转折,指出土壤污染需要通过一系列的化验与检测才能确定。故文段主要说明的是与具有直观性的大气污染、水污染等相比,土壤污染具有隐蔽性,C项正确。
B项脱离“土壤污染”这一主题,排除。“可逆性”“欺骗性”无中生有,排除A、D。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5年甘肃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1题

5、【言语理解】加拿大研究人员选取757名3~4个月大的婴儿,对他们的体重增长情况追踪调查了3年,结果显示:3岁时已经面临超重甚至肥胖问题的孩子,肠道菌群与体重正常的孩子不同。研究人员对参试婴儿的生活环境进一步考察后发现,在消毒剂用量最多的家庭中成长的婴儿,肠道中所含毛螺菌比平均水平高出了两倍。毛螺菌科细菌以人体内未被消化的碳水化合物纤维为食,使之分解后为身体提供额外的热量。这种细菌的增多导致孩子体内产生过多热量,小小年纪就开始发胖。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揭示家庭消毒与婴儿体重的关系

B:指出婴幼儿时期控制热量摄入的必要性

C:指出维持肠道菌群正常对健康的重要意义

D:说明碳水化合物是婴儿时期的重要来源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研究发现肥胖儿童的肠道菌群与正常孩子的不同;然后进一步考察发现,在消毒剂用量最多的家庭中成长的婴儿,其肠道中的毛螺菌超标,进而导致孩子体内产生过多热量,开始发胖。由此可知,文段意在强调婴儿体重增加与家庭过多使用消毒剂有关。A项表述与此一致。
B项错误,文段意在强调婴儿体重增加与家庭过多使用消毒剂之间的关系,“控制热量摄入的必要性”文段未涉及,排除。
C项错误,“健康”扩大了范围,文段主要说的是对婴儿体重的影响,排除。
D项错误,文段并没有提到婴儿时期的重要来源是碳水化合物,无中生有,排除。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20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32题

6、【言语理解】《中国诗词大会》这档节目真正实现了“有意义”与“有意思”的融合,人们不仅增长了知识,而且增进了感情,实际上,“诗词综艺热”的出现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正如语文教育专家所说,这一热点与当代国人强烈呼唤传统文化回归的时代背景紧密相连,是国人文化自信的体现。在文化自觉、文化自信的背景下,优秀传统文化依然有着自己的受众,其关键就在于有没有人去做传播工作,能不能创新传播形式,做到既有趣味又有内涵。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诗词综艺热”体现了传统文化的回归

B:当代国人的文化需求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

C:中国文化自信有着深远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D: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方式需要加大创新力度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中国诗词大会》这档节目的意义;然后说明“诗词综艺热”的出现与当代国人强烈呼唤传统文化回归的时代背景紧密相连;最后指出文段重点,传统文化本来就有自己的受众,关键在于有没有人去做传播工作,能不能创新传播形式,做到有趣味又有内涵。D项是对文段主旨的同义转述。A项为部分内容,非文段重点。B项“多元化”文段未体现。C项“深远的历史”文段未体现。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9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34题,2019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边远地区)第48题

7、【言语理解】近二十几年来,人类已发现数千颗围绕其他恒星公转的行星,其中绝大多数与地球________。不过,《发现》杂志曾预测,观察大约150个邻近星系,就应该会找到一个类似地球的小型行星。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泾渭分明

B:唇齿相依

C:息息相关

D:大相径庭

正确答案:D

解析:“不过”后说可以找到类似地球的小型行星,故转折前说的应是现在发现的大多数行星与地球是有差别的。“泾渭分明”比喻界限清楚或是非分明;“唇齿相依”比喻双方关系密切,相互依存;“息息相关”形容彼此的关系非常密切。三者均不含有差别之意,排除A、B、C。“大相径庭”比喻相差很远,大不相同。符合句意。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9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22题,2019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82题

8、【言语理解】每次去浯溪,除了看它的碑林和山水之外,最令我________的,是元结当年弹琴的浯台。那里是浯溪的最高点,每到月夜,元结总是执一把琴,坐在那里对江而弹。琴声激活了浯溪山水,浯溪山水________了他的琴声。元结与山水融合在一起,任千古忧愁万古功名顺琴声而去,随水而流,在虚无中________着沉重,在缥缈中偶尔跳出一声叹息。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魂牵梦绕 涵养 夹杂

B:心驰神往 滋养 错杂

C:流连忘返 浸润 掺杂

D:铭心刻骨 滋润 混杂

正确答案:C

解析:第一空,“铭心刻骨”形容记忆极深,永远难忘,用在此处形容作者对浯台的喜爱,语义程度过重,排除D。
第二空,“涵养”指滋润、养育,一般强调的是修身养性或涵养水源,不能用于琴声,排除A。“滋养”指供给养分、补养。“浸润”指沾濡滋润,浸染熏陶。二者填入能够体现山水与琴声的融洽关系。
第三空,“错杂”指两种以上的东西夹杂在一起。“掺杂”指混杂。“错杂”侧重于“错”,强调交错、杂乱。“掺杂”侧重于“掺”,强调混杂。此处用来形容琴声中带有沉重之感,“掺杂”更恰当,排除B。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20年江苏省公务员《行测》试卷(B类)-考友回忆版第40题,2020年江苏省公务员《行测》试卷(C类)-考友回忆版第38题

9、【言语理解】一座城市,究竟该有怎样的形象?宽广的道路,直达云霄的高楼,整齐划一的环境,当然都是目之所及的形象。但这些恐怕还不是全部,还有一个由“目之所及”向“心之所及”的扩展。比如城市成员的精神面貌,城市对外来人的包容之心,良好的政治生态,文化的繁荣,民生的保障……如果说“目之所及”是外在的,“心之所及”就是内在的;如果说外在的形象只是表面,内在的形象则是灵魂。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城市更应注重内在形象的塑造

B:城市发展应遵循由内向外的路线

C:形象是城市对外交流发展的名片

D:民众是城市形象展现的重要力量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由城市的外在形象引出城市的内在形象,并指出“如果说外在的形象只是表面,内在的形象则是灵魂”。由此可知,文段强调的是城市的内在形象,A项与此相符。B、C、D三项在文段中均未体现,可排除。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10、【言语理解】通货膨胀的直接后果之一就是现金的购买力降低。一位俄罗斯的退休女科学家抱怨说,她和家人辛苦一辈子积蓄的钱存在银行里,原先够花几十年,可是通货膨胀使他们存的钱只够买一千克香肠。一个诚实的劳动者遭受如此不公正的损失,自然就会产生愤怒的心情,甚至触犯法律。当社会中这样想的人很多时,社会的道德水平将大大降低,社会的安定性就会被破坏。
这段文字的主要观点是:

A:通货膨胀将会使诚实劳动者的利益受到很大的损害

B:诚实的劳动者遭受不公正的损失就容易触犯法律

C:通货膨胀会大大降低诚实劳动者的生活水平

D:通货膨胀的一个严重后果是破坏社会的安定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首先提出通货膨胀的直接后果之一是现金购买力降低,并举例说明现金购买力下降的后果,然后分析这种后果会使劳动者产生愤怒心情,甚至会做出触犯法律的行为,当有这种想法的人越来越多时,就会破坏社会的安定。由此可知,文段意在阐述通货膨胀引起的连锁反应:通货膨胀→现金购买力降低→诚实的劳动者产生愤怒心情,触犯法律→社会的道德水平降低,破坏社会安定。B项未提到“通货膨胀”,A、C两项是通货膨胀影响的一个表现,均未提到通货膨胀和社会安定的关系,排除。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公考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公考“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公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公考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