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判断推理专项常考题集合606

发布时间:2022-11-02 6:33     浏览量:7

1、【判断推理】有三户人家,每家有一孩子,他们的名字是:小梅(女)、小媚(女)、小明(男);孩子的爸爸是老王、老张和老陈;妈妈是刘蓉、李玲和方丽。对于这三家人,已知:(1)老王家和李玲家的孩子都参加了少女舞蹈队;(2)老张的女儿不是小媚;(3)老陈和方丽不是一家人。
根据以上条件,可以确定以下哪项是正确的?

A:老王、刘蓉和小梅是一家

B:老张、李玲和小媚是一家

C:老王、方丽和小媚是一家

D:老陈、方丽和小明是一家

正确答案:C

解析:排除法。由(1)可知,老王和李玲不是一家,且两家的孩子都是女的;进而由(2)可知,老张的女儿是小梅,且老张和李玲是一家,排除A、B两项;由(3)可排除D项。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09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2题

2、【判断推理】当人们在海洋游泳时,身体会释放一种看不见的电信号。科研人员根据这一情况研制了海洋隐形衣。该隐形衣通过屏蔽身体释放的电信号,使得鲨鱼等海洋生物无法发现人们的踪迹。这样,人们就可以近距离接触并观察鲨鱼等海洋生物。
以下哪项是科研人员假设的前提?

A:有些海洋生物利用超声波进行信息交流、觅食、发现并躲避天敌

B:部分鱼类视网膜中含有很多视锥细胞,能够敏锐地感受水中细微的光线变化

C:鲨鱼等海洋生物是凭借人体释放的电信号来发现人们踪迹的

D:该隐形衣非常轻薄,对人们在水下的活动不会形成阻碍

正确答案:C

解析:题干由海洋隐形衣通过屏蔽人体释放的电信号,得出海洋隐身衣使鲨鱼等海洋生物无法发现人们的踪迹,进而得出人们可以近距离接触并观察鲨鱼等海洋生物。
A项,指出海洋生物利用超声波进行活动,但是题干探讨的是海洋生物利用电信号的情况,二者话题不一致,所以A项不是科研人员假设的前提,排除。
B项,指出鱼类可以通过网膜中的视锥细胞感受水中细微的光线变化,但是题干探讨的是海洋生物利用电信号可以发现人类踪迹,二者话题不一致,所以B项不是科研人员假设的前提,排除。
C项,如果鲨鱼等海洋生物并不是通过人体释放的电信号来发现人们的踪迹的,那么即使穿了隐形衣也不能避免被鲨鱼等海洋生物发现,所以C项是科研人员假设的前提,保留。
D项,指出该隐形衣对人们在水下的活动不会形成阻碍,但是题干探讨的隐身衣通过屏蔽人体释放的电信号是否可以使鲨鱼等海洋生物无法发现人们的踪迹,二者话题不一致,所以D项不是科研人员假设的前提,排除。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8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3题

3、【判断推理】

新学期伊始,研究生院发现有新生没有到教务处办理注册手续。 若该命题为真,则下列陈述不能确定真假的是: 

Ⅰ.所有新生都没有到教务处办理注册手续 

Ⅱ.所有新生都到教务处办理了注册手续

 Ⅲ.有的新生到教务处办理了注册手续

 Ⅳ.新生小明到教务处办理了注册手续

A:Ⅰ、Ⅱ、Ⅲ、Ⅳ

B:Ⅱ、Ⅲ、Ⅳ

C:Ⅰ、Ⅱ、Ⅲ

D:Ⅰ、Ⅲ、Ⅳ

正确答案:D

解析:

题干为直言命题,“有新生没有到教务处办理注册手续”可能包含两层含义:一是一个或多个(并非全部)新生没有办理注册手续;二是所有新生都没有办理注册手续。Ⅱ是题干命题的矛盾命题,必然为假;Ⅰ、Ⅲ、Ⅳ均不能确定其真假。故答案选D。

考题出处:2014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6题,2014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00题,2014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100题,2014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100题,2014年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0题,2014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5题,2014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6题,2014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02题,2014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7题,2014年内蒙古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00题,2014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00题,2014年上半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00题

4、【判断推理】心理学家将人的智力分为晶体智力和流体智力。晶体智力指以学得的经验为基础的认知能力,受后天的经验影响较大,主要表现为运用已有知识和技能去吸收新知识和解决新问题的能力,这些能力一般不随年龄的增长而减退。流体智力是一种以生理为基础的认知能力,它随年龄的衰老而减退。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不属于晶体智力的是:

A:小李毕业后找了一份文秘的工作,入职一年后,她已经能熟练掌握各种常用的文字及图片处理软件

B:小张被称为“神童”,因为他4岁半就能背诵上百首古诗文,对于电话号码等数字信息更是过目不忘

C:赵阿姨是小镇上远近闻名的“神厨”,她经常在家里试验各种美味佳肴与朋友分享,并出版了美食书籍

D:王女士的父亲在清史研究领域独树一帜,王女士从小耳濡目染,具有很强的文字驾驭能力,已经发表数篇小说

正确答案:B

解析:晶体智力的定义要点:①以学得的经验为基础;②受后天的经验影响较大;③主要表现为运用已有知识和技能去吸收新知识和解决新问题的能力;④一般不随年龄的增长而减退。
A项,做了一年文秘工作后具备了相应的能力,是以学得的经验为基础的,且不随年龄的增长而减退,符合定义。
B项,4岁半就能背诵古诗文,对数字等信息过目不忘,并非后天学得的经验,也未体现运用已有知识去吸收新知识,不符合要点①②③,不属于晶体智力。
C项,试验各种美味佳肴并出版书籍,是以学得的经验为基础的,且不随年龄的增长而减退,符合定义。
D项,王女士从小耳濡目染,具有很强的文字驾驭能力,是以学得的经验为基础的,且不随年龄的增长而减退,符合定义。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5、【判断推理】数据资料表明:“不让一个孩子落后”法案实施后,四年级、八年级学生的英语阅读科目和数学科目平均得分确实明显提高了。因此,得出结论:这一教育改革法案在美国各地中小学取得了惊人的成就。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对上述论证的质疑力度最弱?

A:十二年级学生的英语阅读科目平均得分在同一时期出现了明显下降

B:只关注英语阅读和数学成绩的变化,并把它作为评价教育改革成果的标志,这是很片面的

C:改进教育体制确实很难,想要在这个带有极大惰性的庞大官僚体制上作一番改动,需要大量金钱、努力和时间

D:四年级、八年级学生的英语阅读科目和数学科目平均得分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就在逐年按基本相同的比例提高,这种状况早在法案通过前就出现了

正确答案:C

解析:题干由“法案实施后,四年级和八年级的英语和数学科目平均分提高”得出教育改革法案取得了惊人的成就。
A项,指出十二年级的英语阅读科目明显下降,质疑了法案的成就。
B项,指出单纯看英语阅读和数学科目成绩的变化是片面的,因此也能够有力地质疑法案的效果。
C项,属于无关项,不能够质疑。
D项,指出这两项科目成绩的提高,在法案实施前就已经开始了,因此也能够质疑。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5年天津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2题

6、【判断推理】优雅:优美

A:黑暗:黑色

B:雨天:湿润

C:迅速:迅捷

D:距离:质量

正确答案:C

解析:优雅和优美是一对近义词;迅速和迅捷也是一对近义词。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7、【判断推理】实现:远大:梦想

A:完成:重要:任务

B:建造:高楼:大厦

C:购买:消费:物品

D:补给:粮食:物品

正确答案:A

解析:实现远大的梦想。
A项,同样用遣词造句法,完成重要的任务,与题干关系一致。
B项,建造高楼大厦,高楼和大厦是并列关系,与题干关系不同。
C项,购买是一种消费行为,消费不能修饰物品,与题干关系不同。
D项,粮食属于物品的一种,不是修饰关系,与题干关系不同。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7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兵团)第91题

8、【判断推理】一类疫苗是国家根据目前国内疾病流行情况以及我国儿童的普遍身体状况规定的必须接种的疫苗,接种费用由政府支付,而其他不属于一类疫苗并且需要家长自费的疫苗属于二类疫苗。由此,家长们普遍认为,二类疫苗只是预防一类疫苗之外的疾病的。
以下哪项最能反驳家长们的看法?

A:二类疫苗中的五联疫苗可以预防一类疫苗已覆盖的一些疾病,因此可减少接种次数

B:一类疫苗预防的是可能给孩子带来更大伤害的疾病,二类疫苗则不一定

C:同一种疫苗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可能属于不同类型的疫苗

D:选择不接种二类疫苗除了经济原因,还有对其安全性的考虑

正确答案:A

解析:题干论据:一类疫苗是国家规定必须接种的疫苗,接种费用由政府支付,而其他不属于一类疫苗并且需要家长自费的疫苗属于二类疫苗。题干结论:二类疫苗只是预防一类疫苗之外的疾病的。
A项,指出二类疫苗中的五联疫苗可以预防一类疫苗已覆盖的一些疾病,即有些二类疫苗可以预防一类疫苗预防的疾病,直接否定了家长的看法,可以削弱,保留。
B项,指出一类疫苗预防的是危害性更大的疾病,二类疫苗则不一定,即二类疫苗预防的疾病种类未必和一类疫苗相同,不能削弱,排除。
C项,指出同一种疫苗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可能属于不同类型的疫苗 即疫苗的划分方式在别的国家和地区可能有所不同,与一二类疫苗的预防范围无关,不能削弱,排除。
D项,指出选择不接种二类疫苗的原因,与一二类疫苗的预防范围无关,不能削弱,排除。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4北京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03题

9、【判断推理】甲是乙的必要条件,丙是乙的充分条件但不是乙的必要条件,那么:

A:丙是甲的充分条件但不是甲的必要条件

B:丙是甲的必要条件但不是甲的充分条件

C:丙是甲的充分必要条件

D:丙既非甲的充分条件,又非甲的必要条件

正确答案:A

解析:由“甲是乙的必要条件”可知:甲←乙;由“丙是乙的充分条件”可知:丙→乙;因此可得:丙→乙→甲。但由甲不能推出丙,故丙是甲的充分条件但不是甲的必要条件。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3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41题,2013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34题

10、【判断推理】口碑营销,指运用有效手段,让消费者在亲朋好友之间对企业的产品、服务或整体形象进行介绍、推荐的营销方式。
下列属于口碑营销的是:

A:小张是个美妆达人,家里堆满了各式各样的化妆品,还经常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晒照片,为亲戚朋友推荐自己喜爱的化妆品

B:为了把某小镇打造成旅游名镇,市旅游局请文化传播公司精心策划了一则创意广告,引发了公众的广泛关注,默默无闻的小镇变得名闻遐迩

C:李阿姨购买了一款理疗仪后,每天在朋友圈图文并茂地发布自己的使用过程,赢得了几千条点赞后,在理疗仪公司换回了一个保健枕

D:某商场半个月以前在电视台发布节日促销信息,还雇了许多退休的大爷大妈到各个小区发放促销小广告,节日当天又让员工及家属在商场门口排起了百米长队

正确答案:C

解析:口碑营销的定义要点:①消费者;②在亲朋好友之间对企业的产品、服务或整体形象进行介绍、推荐;③营销方式。
A项,小张自发做的化妆品推荐,不是企业的营销方式,不符合要点③。
B项,市旅游局请文化传播公司策划广告,不是消费者在亲朋好友间推荐,不符合要点①②。
C项,理疗仪公司通过赠送保健枕的营销方式,让李阿姨购买理疗仪后在朋友圈推荐,符合定义。
D项,在电视台发布促销信息,雇大爷大妈发放小广告,节日当天让员工及家属排队,不符合要点①②。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9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C类)第109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公考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公考“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公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公考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