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言语理解】原始社会,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在采集食物时,由于饥不择食可能吃到有毒的野草果,以致患上疾病甚至死亡。为了防止中毒,他们就对采集的各种植物,经过上千次的尝试、体验,逐渐积累了一些药物知识。《淮南子·修务训》中记载:“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之所避就。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在这些资料中可以看出,原始人就有了为他人不中毒,而自己去尝试的自我牺牲精神。
这段文字主要阐述的主旨意思是:
A:原始人自我牺牲精神
B:我国医德思想的起源
C:“神农尝百草”的来历
D:药物知识的积累过程
正确答案:B
解析:文段最后一句话是解题的关键:“在这些资料中可以看出,原始人就有了为他人不中毒,而自己去尝试的自我牺牲精神”,可见作者主要强调的是这种“自我牺牲精神”,而不是“‘神农尝百草’的来历”或“药物知识的积累过程”,排除C、D。由最后一句话中的“原始人就有了”可以看出,作者在此提到“原始人”强调的是时间之早,历史之悠久,由此排除A。再联系前文的“患上疾病甚至死亡”、“药物知识”等语句,可知作者这段文字主要阐述的是我国医德思想的起源,即答案为B。
考题出处:待更新
2、【言语理解】用人情做出来的朋友只是暂时的,用人格吸引来的朋友才是________的。所以,丰富自己比取悦他人更有力量。大多时候,我们的忙碌其实是________的。我们把自己累得气喘吁吁,最终却无功而返。与其追逐远方,不如做好脚下的事。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长久 盲目
B:永恒 必须
C:确定 无奈
D:可靠 无谓
正确答案:A
解析:第一空所填词语应与前句“暂时的”构成反义对应,据此排除无关的“确定”和“可靠”,即C、D。
第二空,对应“我们把自己累得气喘吁吁,最终却无功而返”可知,我们的忙碌并不是“必须”的,排除B。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3、【言语理解】
退行心理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是指人们在遭受挫折、面临困难时,以比较幼稚的态度,选择早期生活阶段的某种行为方式来应对当前情况。对于二三十岁的成年人来说,经常要面临来自各个方面的多重压力,于是在某些比较自由的环境中,很多人都会通过退行心理来调节情绪、释放压力,自称宝宝便是退行心理的一种具体表现。事实上只要无伤大雅,这种暂时性的退行心理不仅是正常的,而且在某些情况下是极其有必要的。但如果一个人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总利用退行心理去逃避现实问题或博取别人的同情,就很有可能发展成为某种心理疾病。
根据这段文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经常自称宝宝会发展为某种心理疾病
B:
时常回忆年幼时光是退行心理的表现
C:
人不应沉溺于用退行心理来逃避现实
D:
二三十岁的成年人自称宝宝极有必要
正确答案:C
解析:
A项说法错误,由“自称宝宝便是退行心理的一种具体表现”“总利用退行心理去逃避现实问题……就很有可能发展成为某种心理疾病”可知,“会发展为”为绝对表述,排除。
B项说法错误,由退行心理的概念可知,“时常回忆年幼时光”不满足退行心理的定义条件(“在遭受挫折、面临困难时”“以比较幼稚的态度”“选择早期生活阶段的某种行为方式”),因此其不是退行心理的表现,排除。
C项说法正确,由“总利用退行心理去逃避现实问题……就很有可能发展成为某种心理疾病”可知,人不应沉溺于退行心理来逃避现实。
D项说法错误,由“对于二三十岁的成年人来说……事实上只要无伤大雅,这种暂时性的退行心理不仅是正常的,而且在某些情况下是极其有必要的”可知,“极有必要”的是暂时性的退行心理,而不是“二三十岁的成年人自称宝宝”,且“极有必要”的前提是“在某些情况下”,概念变化,排除。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21年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59题,2021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38题,2021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51题,2021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46题,2021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57题,2021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58题,2021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61题,2021年天津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42题,2021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52题,2021年内蒙古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55题,2021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55题,2021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42题,2021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66题
4、【言语理解】楷树,果实椭圆形,红色,木材细致。相传这种树最早生长在孔子墓旁,树干挺拔,枝繁叶茂,似为众树的榜样。模树,春天青翠碧绿,夏季赤红如血,秋日变白,冬日变黑,因其色泽纯正,“不染尘俗”也为诸树之榜样,相传此树最早生长在周公的墓旁。这两种树分别称之为“楷”和“模”,以树喻人,故把人的模范行为称之为“楷模”。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楷”和“模”是两种树木的名称
B:“楷模”二字都带“木”字
C:“楷模”原指两种树
D:楷树、模树皆有灵气
正确答案:C
解析:这段文字主要讲述的是“楷模”一词的由来。作者先是介绍了楷树和模树的特质,然后阐述如何由这两种树名演变到现在“楷模”。四个选项中只有C项“原指”一词体现出了文段为“楷模”溯源的意图。
考题出处:2009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1题
5、【言语理解】________________。在社会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正当利益。维护自己的利益,同时也维护他人的利益,谓之正义。利与义的和谐,是社会生活中的人们共同追求的价值,也自然成为应共同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但少数人为了谋求自己的私利,损害和侵蚀多数人的利益,违反规则而得不到制止和惩处,反而变本加厉,以至形成风气,违规行为就成了潜规则。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潜规则实际上是一种社会契约
B:潜规则是公众利益和每个人正当权益的保障
C:潜规则制约着社会生活的正常运行
D:潜规则的本质是社会价值观被扭曲
正确答案:D
解析:横线处后文是转折结构。首先阐述正确的价值观,即利益与正义的和谐;接着以“但”转折指出另一种谋求私利、损害他人、违反规则的扭曲价值观,这种价值观形成风气就成了潜规则。可知文段主旨是阐述潜规则的本质,D项填入与后文对应恰当。A、B两项,潜规则是一种违规行为,不是一种社会契约,会损害和侵蚀多数人的利益,排除;C项,潜规则对社会生活运行的制约文段没有提及。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7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兵团)第57题
6、【言语理解】在中国,也许不是每位老人都能接受将养老院作为人生的归宿,好像只要有儿女在身边就应该和他们住在一起,去养老院是无奈的选择。说来也是,我们不是一直说“养儿防老”吗?在我们的观念里,几代同堂、儿孙绕膝恐怕被公认为是颐养天年最幸福的生活方式。加拿大的生活情形却截然不同:只要孩子一成年便搬出去,即使不搬家也要向父母缴纳房租,从此两辈人各过各的日子。一旦当上爷爷奶奶,老人们那股欢喜激动劲虽然绝不比我们中国人抱上孙子的心情逊色半分,可即使闲得再难受,他们也不会每天从早到晚帮儿女带孙辈的。
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作者对中加老人的养老观念的态度是:
A:赞成中国老人的养老观念
B:赞成加拿大老人的养老观念
C:对中加老人的养老观念都赞成
D:对中加老人的养老观念都不赞成
正确答案:B
解析:文段分别阐述了中加两种截然不同的养老观念,作者在此没有明确地表明对两种养老观念的态度,要判断作者的态度需仔细揣摩作者的字里行间的语气。由“好像只要有儿女在身边就应该和他们住在一起”“儿孙绕膝恐怕被公认为……”的表述来看,作者对中国养老的这种观念是不太赞同的。再结合文段最后一句“可即使闲得再难受,他们也不会每天从早到晚帮儿女带孙辈的”,由其中的“每天从早到晚”可以看出作者对中国老人必须帮着儿女带孩子的社会现象的不赞同,相对应的,是作者对加拿大老人晚年的自由、轻松的生活方式的认同。B项表述正确。
A、C、D三项都与作者的态度相悖,排除。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8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5题
7、【言语理解】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家庭结构从几代同堂的大家庭,逐渐变成以三口之家为主的核心家庭。很多情况下,养孩子、做家务等劳动,很难再通过家庭内部分工来解决,需要到市场上寻求帮助。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往“添双筷子添个碗”式的粗放式养娃行不通了,人们对高水平家政服务的需求逐渐常态化。尤其是随着“互联网+”和连锁经营为代表的新经营模式不断涌现,购买家政服务只要在手机上动动手指就能完成,更为家政服务业发展带来重大契机。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
互联网助力家政服务业快速发展
B:
社会变迁促使家政服务业发展壮大
C:
传统家政服务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
D:
中国家庭结构的变化影响家政服务业经营模式
正确答案:B
解析:
文段首先指出家庭结构的变化促使家政服务业的需求增加;接着以“同时”并列指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高水平家政服务的需求常态化;最后指出“互联网+”和连锁经营为代表的新经营模式不断涌现对家政服务业快速发展的影响。文段为并列结构,主要讲述了社会的发展对家政服务业发展壮大的影响,B项表述与此相符。
A项,“互联网助力家政服务业快速发展”是文段论述的部分内容,概括不全面,排除。
C项的“传统家政服务难以满足……需求”无中生有,排除。
D项,“家庭结构的变化影响家政服务业经营模式”是文段论述的部分内容,概括不全面,排除。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21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A类-考友回忆版第44题,2021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B类-考友回忆版第69题
8、【言语理解】以经典重生为主线的怀旧音乐综艺扎堆亮相,让很多人在歌声中回忆往昔,也让部分年轻观众初听老歌惊为天人,从此进入到听歌的“考古”岁月。如今的年轻人成长在网络时代,在海量歌单的冲击下,唱片和专辑对不少年轻歌迷来说已经是很陌生的概念。在此情况下,经典老歌通过怀旧音乐综艺重新进入大众曲库,让不少年轻人开始追寻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甚至更早的歌曲。这几年,经典的滚石、宝丽金时代的老歌,越来越被年轻歌迷所认识和了解。
这段文字主要介绍:
A:经典老歌越来越被年轻歌迷所认识了解
B:怀旧音乐综艺进入听歌的“考古”岁月
C:年轻歌迷追寻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歌曲
D:唱片和专辑对于年轻歌迷来说非常陌生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首先介绍怀旧音乐综艺扎堆让部分年轻观众进入听歌的“考古”岁月;然后说明经典老歌通过怀旧音乐综艺重新进入大众曲库,越来越被年轻歌迷所认识和了解。由此可知,文段主要介绍的是经典老歌被年轻歌迷所认识了解这一现象,A项概括准确,当选。
B项未提到年轻歌迷这一对象,排除。
C项“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缩小了范围,文段说的是“八九十年代甚至更早的歌曲”。
D项偏离主题,未提到年轻歌迷对经典老歌的“考古”这一现象,排除。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9、【言语理解】从根本上讲,一部电视剧是因为故事、人物与情境让观众在大呼过瘾的同时有所感动和感悟,才能________人气甚至________为社会文化现象,而并非依赖于IP热钱或是演员颜值的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提升 演变 比试
B:积累 发展 拼争
C:增加 延伸 较量
D:聚拢 发酵 比拼
正确答案:D
解析:第三空,“比拼颜值”为习惯搭配。
第二空,“发酵”比喻事物受外力影响发生某种发展变化。填入句中形象地表达了由一部高人气电视剧到一种社会文化现象的演变过程。
第一空,此处填入“聚拢”亦与“人气”搭配恰当。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10、【言语理解】教育机会平等权问题,源自城市化。加强对我国教育机会平等权的保护,________已不在上不起学的问题,而在于如何配置相对缺乏的教育资源,使其更加________,从而克服城市化带来的弊病。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重点 平均化
B:重心 平等化
C:本质 均衡化
D:关键 均等化
正确答案:D
解析:第一空,文段讨论的是我国教育机会平等权保护的核心内容,据此排除C项的“本质”。
第二空,对相对缺乏的教育资源进行配置,一刀切式的“平均化”处理是不恰当的,排除A。此处是对如何落实“教育机会平等权”的解释,再用“平等化”表达不妥,排除B。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6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C类)第47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