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言语理解】云团 地移动着,被吞没了多时的满月一下子跳出来,像一个刚出炼炉的银盘,辉煌灿烂,银光耀眼,把整个大地照得 的,荷叶上的青蛙,草丛里的蚂蚱和树枝上的小鸟,都被这突然 的光明惊醒,欢呼、跳跃,高声鸣唱起来。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慢慢 明晃晃 降临
B:缓缓 亮堂堂 降临
C:慢慢 亮堂堂 来临
D:缓缓 明晃晃 来临
正确答案:B
解析:根据摹状类题目材料具有散文化的特点,与“慢慢”相比,“缓缓”的散文风格更明显,排除A、C。再看第三空,“光明”是从天上照下来的,用“降临”这一具有空间感的动词更契合语境。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2、【言语理解】扶贫干部自掏腰包到基层扶贫,是真扶贫、扶真贫的体现。但若一味宣扬扶贫干部自掏腰包扶贫,不仅会加重扶贫干部的经济负担,还会在一定程度上让贫困群众产生依赖心理。
对这段文字理解准确的是:
A:一味宣扬扶贫干部自掏腰包扶贫具有一定的副作用
B:应该大力提倡扶贫干部自掏腰包支持贫困户
C:当前存在大量扶贫干部自掏腰包扶贫的情况
D:扶贫干部自掏腰包扶贫是不得已而为之的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首先肯定扶贫干部自掏腰包到基层扶贫的行为;然后由“但”转折提出,若是一味宣扬扶贫干部自掏腰包这种行为,会加重扶贫干部经济负担,也会让贫困群众产生依赖心理。转折之后是文段的重点,意在说明一味宣扬扶贫干部自掏腰包的行为会产生不良影响。A项对文段的意思概括准确。B项“应该大力提倡扶贫干部自掏腰包支持贫困户”的观点与文段观点相悖,排除。C、D两项内容文段没有涉及,无中生有,排除。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9年广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乡镇)第9题,2019年广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县级)第15题
3、【言语理解】历史叙事中的这一“场景再现”技巧,显然不能单独担当起史学方法变革的重任,却有可能妨碍一些历史问题的讨论,太过琐细的描写,弄不好会使得读者流连于局部的场景而忘却了历史展开的复杂逻辑。
关于历史叙事中的“场景再现”技巧,作者认为:
A:方法值得怀疑
B:轻视历史叙事的展开
C:不应过分依赖
D:不属史学方法变革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指出“场景再现”技巧可能妨碍一些历史问题的讨论,太过琐细的描写也可能使读者忘却历史展开的复杂逻辑,由此可推知作者认为不能过分依赖“场景再现”技巧。C项表述与此相符,当选。
A项文段未涉及。B项说法有误,技巧本身并没有轻视历史叙事的展开。由“不能单独担当起史学方法变革的重任”可知,D项说法有误。
故本题为C。
考题出处:2013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C类)第9题
4、【言语理解】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是商朝的开国君主成汤刻在澡盆上的警词,其本义是指洗澡除去肌肤上的污垢,引申为精神上的弃旧图新。也就是说,如果能每天除旧更新,就要________。“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从动态角度来强调不断革新。可见,中国传统文化是比较强调创新的,要求人们以一种革新的姿态,适应并推动社会发展,而不能________,阻挡历史前进的步伐。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锲而不舍 夜郎自大
B:
循序渐进 坐井观天
C:
迎难而上 抱残守缺
D:
持之以恒 因循守旧
正确答案:D
解析:
先看第二空,由“要求人们以一种革新的姿态,适应并推动社会发展,而不能”可知,所填词语应与“革新”构成相反相对关系,表达“不革新”之意。“夜郎自大”指妄自尊大。“坐井观天”比喻眼界狭窄,见识不够。两者均与文意无关,排除A、B。“抱残守缺”“因循守旧”填入符合文意。
再看第一空,“迎难而上” 形容不怕困难,不怕挫折,勇敢地挑战。文段并未表达有困难之意,排除C。“持之以恒”指以不变的意志长期坚持下去,填入与“日日新”对应恰当。
考题出处:2021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23题
5、【言语理解】①尤其需要说明的是,湖北发现的晚期猿人化石——郧县猿人和郧西猿人
②说明湖北是晚期猿人重要的生活区域之一
③湖北境内目前已经发现的人类化石主要是晚期人类化石
④因此具有十分重要的时空坐标意义
⑤不仅在时间上分别与蓝田猿人和北京猿人相当
⑥而且在空间上分别位于蓝田猿人和北京猿人的南方
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序,语序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⑤⑥④
B:①⑤⑥④③②
C:③④①⑤⑥②
D:③②①⑤⑥④
正确答案:D
解析:①的“尤其需要说明的是”不能放句首,故排除A、B。⑤的“不仅在时间上”、⑥的“而且在空间上”与④的“因此具有十分重要的时空坐标意义”构成因果关系,这三句顺序为⑤⑥④,据此排除C。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0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0题
6、【言语理解】
高校设立家政本科专业受到舆论的质疑,因为在传统观念中,大学生是“天之骄子”,保姆似乎“低人一等”,二者难以画上等号。正是这样的错误观念,导致家政行业从业人员良莠不齐,整体素质不高。其实,家政行业是考验从业者综合素质的行业,高校设立家政专业,符合市场需求。当然,目前来看,家政专业培养出来的学生很少从事家政实务,不少都是从事家政企业管理和家政教育。要想真正吸引更多优秀人才进入家政行业,就要破除职业偏见,让家政服务从业人员能够获得应有的尊严,让他们的工作能够体现应有的劳动价值,让他们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作者认为家政行业吸引优秀人才的关键在于:
A:
增强家政专业“含金量”
B:
提高从业者的综合素质
C:
尊重从业人员劳动价值
D:
破除家政专业职业偏见
正确答案:D
解析:
文段首先介绍高校设立家政本科专业受到质疑以及引起质疑的原因;接着说明这种错误观念产生的负面影响;然后以“其实”转折,指出高校设立家政专业符合市场需求,但目前家政专业的学生很少从事家政实务;最后针对这一问题给出对策,即要想真正吸引优秀人才进入家政行业,就要破除职业偏见,让家政服务从业人员获得应有的尊严。由文段最后的对策句可知,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破除职业偏见,D项正确。
A项,“家政专业‘含金量’”文段未提及,无中生有,排除。
B项,由“正是这样的错误观念,导致家政行业从业人员良莠不齐,整体素质不高”可知,从业者整体素质不高是由于错误观念即职业偏见导致的,“提高从业者的综合素质”不是家政行业吸引优秀人才的关键,排除。
C项是“破除职业偏见”后才能达到的目的,其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排除。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21年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60题,2021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40题,2021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53题,2021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59题,2021年天津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44题,2021年内蒙古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58题,2021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57题,2021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44题,2021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68题
7、【言语理解】向生产经营单位提供可能产生职业危害的化学品时,应当提供中文说明书。说明书应当载明产品特性、主要成分、存在的有害因素、可能产生的危害后果、安全使用注意事项、职业危害防护和应急处置措施等内容。产品包装应有醒目的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
这段文字旨在说明:
A:说明书中需要涵盖的内容
B:要提供说明书以警示危害
C:不能对潜在危害加以隐瞒
D:应该标注明显的中文警示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向生产经营单位提供可能产生职业危害的化学品时应当提供说明书,接着指出说明书应包含的内容,最后指出产品包装上应有警示标示和警示说明。故文段强调的是向生产经营单位提供可能产生职业危害的化学品时,要对其危害进行告知,C项与此同义,当选。其他三个选项都只是文段某一部分的内容,概括不全面。
考题出处:2012年河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4题,2012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17题
8、【言语理解】低碳消费方式体现人们的一种心境、一种价值和一种行为,其实质是消费者对消费对象的选择、决策和实际购买与消费的活动。消费者在消费品的选择过程中按照自己的心态,根据一定时期、一定地区低碳消费的价值观,在决策过程中把低碳消费的指标作为重要的考量依据和影响因素,在实际购买活动中青睐低碳产品。低碳消费方式代表着人与自然、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生式发展。低碳消费方式的实现程度与社会经济发展阶段、社会消费文化和习惯等诸多因素有关。因此,推行低碳消费方式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根据文意,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低碳消费方式是以“低碳”为导向,着力解决人类生存环境危机的一种共生型消费方式
B:推行低碳的消费方式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其根本原因在于低碳消费方式代表着人与自然、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生式发展
C:消费者对消费对象的选择、决策和实际购买与消费的活动会受到心境与价值观的影响
D:消费者在消费中把低碳消费的指标作为重要的考量就会更多地青睐低碳产品
正确答案:B
解析:推行低碳的消费方式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其根本原因在于“低碳消费方式的实现程度与社会经济发展阶段、社会消费文化和习惯等诸多因素有关”。B项表述错误,当选。
考题出处:2011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乙类)第35题
9、【言语理解】为了进一步探索乌龙茶香气的酶促形成,团队成员系统研究了乌龙茶香气的酶促形成与胁迫的关联性。通过筛选各类胁迫因子,发现在乌龙茶加工过程中,损伤和低温胁迫是诱导茶叶香气酶促形成的关键胁迫因子。乌龙茶加工过程中做青阶段的连续损伤可诱导来自不同生物合成路径的香气物质合成关键基因的表达水平升高,进而促使这些香气物质的蓄积。此外,低温和损伤双胁迫对这些香气物质的合成具有显著协同效应。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乌龙茶香气的酶促形成主要与胁迫相关
B:做青阶段连续损伤可诱导香气物质的蓄积
C:胁迫使香气物质合成关键基因表达水平升高
D:损伤和低温是香气酶促形成的关键胁迫因子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研究团队有针对性地、系统地研究了乌龙茶香气的酶促形成与胁迫的关联性,其目的是进一步探索乌龙茶香气的酶促形成,其后的内容都是对研究结果的说明。故文段为总分结构,重点是在说明乌龙茶香气的酶促形成与胁迫的关联性。A项与此相符。B、C、D三项均是研究中的具体发现,是为了佐证文段首句的观点,非文段重点,排除。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21年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46题,2021年河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17题,2021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36题,2021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37题,2021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42题,2021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42题,2021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44题,2021年天津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27题,2021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42题,2021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42题,2021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33题,2021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52题
10、【言语理解】就世界范围而言,在成熟的市场,大企业都是通过不断创新来赢得更多利润的。只有在不够成熟的市场,才有空间通过其他手段来获得高额利润。在一个信息日益对称的时代,畸形的高利润是不正常的,利用消费心理不成熟等因素获得高额利润的企业将不再受欢迎。随着国内市场和消费者的更加成熟和理性,企业的未来一定会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更多样的产品。
下列不符合作者观点的是:
A:未来企业可以通过不断创新来获得更多利润
B:未来企业只有通过更多花样营销才能获得高额利润
C:能够为消费者提供更好更丰富产品的企业才能在未来崛起
D:市场成熟度影响了企业获得高额利润的可能性
正确答案:B
解析:由文段第一句“在成熟的市场,大企业都是通过不断创新来赢得更多利润的”可知,A项说法正确。
由“在一个信息日益对称的时代,畸形的高利润是不正常的,利用消费心理不成熟等因素获得高额利润的企业将不再受欢迎”可知,B项说法不正确。
由最后一句“企业的未来一定会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更多样的产品”可知,C项说法正确。
由“在成熟的市场,大企业……赢得更多利润的。只有在不够成熟的市场……”可知,D项说法正确。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8年广州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3.24)-考友回忆版第20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