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常识判断专项常考题集合627

发布时间:2022-11-06 9:58     浏览量:7

1、【常识判断】下列言论中涉及到的人才选拔制度,按出现顺序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①学通行修,经中博士
②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
③九品访人,唯问中正
④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

A:②④①③

B:②①③④

C:①③②④

D:③②④①

正确答案:B

解析:①属于汉朝选拔官吏的四项科目之一。《后汉书·百官一·太尉·掾史属》注:“方今选举,贤倿朱紫错用。丞相故事,四科取士。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足以决疑,能案章覆问,文中御史;四曰刚毅多略,遭事不惑,明足以决,才任三辅令:皆有孝悌廉公之行。”
②指的是战国时期秦国的军功爵制度。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
③指的是九品中正制,属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选官制度。《晋书·段灼传》记载:“九品访人,唯问中正。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也。二者苟然,则荜门蓬户之俊,安得不有陆沈者哉!”
④出自唐代周匡物的《及第谣》,描述的是隋唐时期开创的科举制。
A、C、D三项不选,B项当选。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应为②①③④。
故本题答案为B。

考题出处:待更新

2、【常识判断】下列关于基因工程叙述正确的是:

A:各种遗传病的基因异常是不同的,同一遗传病的基因异常是相同的

B:一种基因探针能检测水体中的各种病毒

C:基因治疗就是把缺陷基因诱变成正常基因

D:基因诊断的基本原理就是DNA分子杂交

正确答案:D

解析:基因工程又称基因拼接技术和DNA重组技术,是以分子遗传学为理论基础,以分子生物学和微生物学的现代方法为手段的遗传技术。
A项叙述不正确。各种遗传病的基因异常是不同的,同一遗传病也可以有不同的基因异常,但这些异常大体可分为基因缺失和突变两大类型。可见,同一种遗传病的基因异常可能是基因缺失导致的,也可能是基因突变导致的。
B项叙述不正确。基因探针,即核酸探针,是一段带有检测标记且顺序已知的与目的基因互补的核酸序列(DNA或RNA)。一种基因探针的序列是一定的,而各种病毒的核酸序列各不相同,因此一种基因探针不能检测各种病毒。
C项叙述不正确。基因治疗是指将外源正常基因导入靶细胞,以纠正或补偿缺陷和异常基因引起的疾病,以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技术。可见这一治疗是将正常的基因转入患者机体内,取代致病的突变基因表达所缺乏的基因产物,而不是对缺陷基因进行诱变,使其成为正常基因。
D项叙述正确。基因诊断是指用放射性同位素、荧光分子等标记的DNA分子做探针,利用DNA分子杂交原理,鉴定被检测样本上的遗传信息,从而达到检测疾病的目的。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20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19题,2020年天津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64题,2020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20题

3、【常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B:《孔雀东南飞》与《长歌行》被称为“乐府双璧”

C:魏晋时期山水田园诗歌代表人物是王维、孟浩然

D:李白是我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被后人称为“诗圣”

正确答案:A

解析:《汉书》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A项说法正确。《孔雀东南飞》与《木兰诗》被称为“乐府双璧”,B项说法错误。魏晋时期山水田园诗代表人物分别是谢灵运、陶渊明。王维、孟浩然是唐代山水田园诗代表人物。C项说法错误。李白是我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成为“诗仙”,杜甫是我国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人成为“诗圣”,D项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为A。

考题出处:待更新

4、【常识判断】下列文学作品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错误的是:

A:《过秦论》—《隆中对》—《归去来兮辞》

B:《兰亭集序》—《岳阳楼记》—《滕王阁序》

C:《桃花源记》—《捕蛇者说》—《醉翁亭记》

D:《铜雀台赋》—《阿房宫赋》—《后赤壁赋》

正确答案:B

解析:

A项排列正确。《过秦论》创作于西汉,是贾谊政论文的代表作,分上中下三篇。全文从各个方面分析秦王朝的过失。《隆中对》创作于西晋,选自陈寿的《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讲述的是东汉末年,刘备三顾茅庐去邓县隆中拜访诸葛亮时的谈话内容。《归去来兮辞》是东晋文学家陶渊明创作的抒情小赋。这篇文章创作于作者辞官之初,是作者脱离仕途回归田园的宣言。由此,该项的文学作品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应为《过秦论》—《隆中对》—《归去来兮辞》。

B项排列错误。《兰亭集序》是东晋永和九年,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在山阴兰亭“修禊”,会上各人作诗,王羲之为他们的诗写的序文手稿。《岳阳楼记》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应至交好友岳州知州滕宗谅之请为重修岳阳楼而创作的一篇散文。《滕王阁序》是唐代文学家王勃创作的一篇骈文。由此,该项的文学作品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应为《兰亭集序》—《滕王阁序》—《岳阳楼记》。此选项排列错误。

C项排列正确。《桃花源记》是东晋文学家陶渊明创作的散文,该文通过对桃花源的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绘,表现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当时现实生活的不满。《捕蛇者说》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散文名篇。《醉翁亭记》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篇文章。由此,该项的文学作品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应为《桃花源记》—《捕蛇者说》—《醉翁亭记》。

D项排列正确。《铜雀台赋》是东汉末年曹植在今河北省邯郸市临漳邺城铜雀台落成时所做,为汉赋中的经典作品。《阿房宫赋》是唐代文学家杜牧创作的一篇借古讽今的赋体散文。《后赤壁赋》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赋。由此,该项的文学作品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应为《铜雀台赋》—《阿房宫赋》—《后赤壁赋》。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21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8题

5、【常识判断】中国古代诗歌中包含了大量的物候资料,下面诗句中反映了“高海拔地区一年四季天气寒冷”这一气候现象的是:

A: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B: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C: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D: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正确答案:A

解析:A项出自李白的《塞下曲·其一》,天山平均海拔较高,到了五月份仍然满是积雪,没有花,只有寒冷,只能在笛中吹奏的“折柳”中感受春天。仲夏五月尚且如此,其余时间(尤其冬季)的寒冷就更不用说了,A项正确。B项出自卢纶的《塞下曲·其三》,展现了西北边疆高远的美,粗犷的美;C项出自柳宗元的《江雪》,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冬天渔翁寒江独钓图;D项出自王之涣的《凉州词》,展现了西北边塞的雄奇广袤之美及边地的荒寒和征人的怨情;BCD三项虽有写寒冷,但是基本都是在冬季或初春,并不能推测夏季时是否寒冷,不选。故本题答案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6、【常识判断】望向大海,很多时间我们会发现海水呈现蓝、绿色,这是因为:

A:海水本身就是绿色和蓝色的

B:只有绿光才能被海水吸收并反射

C:只有蓝光才能被海水吸收并反射

D:蓝光和绿光都不能被海水吸收

正确答案:D

解析:太阳光照射到海面时,一部分光被反射回来,另一部分光折射进入水中。进入水中的光线在传播过程中会被水吸收。水对光的吸收与光的波长有关,即水具有选择吸收性。水对波长较长的光吸收显著,对波长较短的吸收不明显。红光、橙光和黄光在不同的深度时均被吸收了。而波长较短的绿光、蓝光和紫光遇到水分子或其他微粒会四面散开,或反射回来。所以当海水明净清澈时,目光中被海水吸收最少的绿光、蓝光和紫光就反射和散射到我们眼里,我们看见的大海就呈现出蓝绿色。实验表明,人眼对紫光很不敏感,因此对海水反射的紫光视而不见。

考题出处:2010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甲类)第72题

7、【常识判断】王某与张某为同一所大学同一个专业的教师,两人曾合作撰写过一本学术专著,后来王某欲将自己撰写内容中的一部分在公开刊物上发表,为此,王某:

A:在发表论文时必须署两人之名

B:可以不署张某之名,但必须支付张某一定报酬

C:可以不署张某之名,但必须征得张某同意

D:可以不署张某之名,也无需告知张某

正确答案:D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2021年)第十四条规定:“两人以上合作创作的作品,著作权由合作作者共同享有。没有参加创作的人,不能成为合作作者。合作作品的著作权由合作作者通过协商一致行使;不能协商一致,又无正当理由的,任何一方不得阻止他方行使除转让、许可他人专有使用、出质以外的其他权利,但是所得收益应当合理分配给所有合作作者。合作作品可以分割使用的,作者对各自创作的部分可以单独享有著作权,但行使著作权时不得侵犯合作作品整体的著作权。”本题中,王某与张某合作写了一本学术专著,其各自撰写的内容是可以分割使用的。因此,王某对自己撰写的内容享有单独的著作权,可以将其在公开刊物上发表,不需要署张某之名,也无需告知张某。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8、【常识判断】“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与下列哪一观点属于同一学派?

A: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B: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C: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D:其用战也胜,久则钝兵挫锐,攻城则力屈,久暴师则国用不足

正确答案:C

解析:题干“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出自《孟子·梁惠王章句下》,意思是:以天下百姓的快乐为快乐,以天下百姓的愁苦为担忧,这样做了还不能称王的,从来没有过。孟子是儒家学派代表人物。
A项错误。“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出自《韩非子·有度》,意思是:惩罚罪过不避让大臣,赏赐善行不遗忘百姓。指惩罚和奖赏应一视同仁,不应因人的地位不同而区别对待。韩非子是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B项错误。“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出自《老子》第七十七章。其观点认为“天道”的特点在于减少有余而补给不足,而“人道”则反之。属于老子道家学派的哲学观点。
C项正确。“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出自《孟子·公孙丑下》,意思是: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划定的边疆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
D项错误。“其用战也胜,久则钝兵挫锐,攻城则力屈,久暴师则国用不足”出自《孙子兵法》作战篇。意思是:用这样大规模的军队作战,就要求速胜;旷日持久就会使军队疲惫,锐气受挫;攻打城池,会使得兵力耗竭;军队长期在外作战,会使国家财力不足。讲的是用兵作战的方法,是兵家学派的观点。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6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副省级)第13题,2016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市地级)第8题

9、【常识判断】甲乙二人决定一同毒死丙,于是趁丙不在,由乙在门外放风,甲潜入丙房间内往丙水杯中下毒。第二天,乙发现丙并未中毒身亡,于是持刀将其杀死。上述案件中,甲属于:

A:犯罪中止

B:犯罪预备

C:犯罪未遂

D:犯罪既遂

正确答案:C

解析: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的行为。本题中,甲已经实施犯罪行为,并没有自动放弃或者有效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行为,A项排除。
犯罪预备亦称预备犯,是为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行为。本题中甲已经实施犯罪,不是犯罪预备。B项排除。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三条规定,“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本案中,甲乙两人向丙水杯投毒,但由于甲乙意志以外的原因,丙并未中毒身亡,甲乙两人下毒的行为并未造成丙死亡的结果,构成故意杀人未遂。而第二天乙持刀将丙杀死,乙构成故意杀人既遂。C项当选。
犯罪既遂就是指行为人已经着手实施犯罪,并齐备了所有犯罪要件。甲的行为显然不符合既遂标准。D项排除。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7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兵团)第10题

10、【常识判断】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自然界中的金属在常温下一般呈固态

B:惰性气体不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C:天然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无毒的气体燃料

D:钢是铁和碳按照一定比例加工而成的合金

正确答案:B

解析:惰性气体,即稀有气体。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很不活泼,所以过去人们曾认为他们与其他元素之间不会发生化学反应,称之为“惰性气体”。但是在1962年,英国青年化学家N.Bartlett合成了第一个稀有气体化合物Xe[PtF6]之后,许多化学家竞相开展这方面的工作,先后陆续合成了多种“稀有气体化合物”,促进了稀有气体化学的发展。而“惰性气体”一名也不再符合事实,故改称稀有气体。B项说法错误,其他三个选项说法均正确。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2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5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公考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公考“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公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公考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