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专项常考题集合751

发布时间:2022-12-01 3:22     浏览量:26

1、【言语理解】有的文明覆灭之后,原有的民族可能还在,但文化上却被征服者彻底________。中国历史上也不乏征服与被征服,中国文明却没有因此而断裂。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中国处于半封闭的状态,东面是大海,西面是高原和荒漠,与其他地区的文明虽有接触,但相互之间的交流与冲突总体来说并不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颠覆  充分

B:融合  频繁

C:改造  直接

D:同化  显著

正确答案:D

解析:第一空,句意是有的文明覆灭后,原有的民族还在,但是文化却被征服者彻底改变,不复存在。“融合”指几种不同的事物合成一体,强调的是互相融为一体,而文意强调的是原有的民族文化被征服者改变,不复存在,排除B。
第二空,由横线前的文意可知,中国文明没有断裂的原因是地理因素,即中国处于半封闭状态,与其他地区的文明虽有接触,但相互之间的交流与冲突较浅、较少。“充分”指足够,不能搭配“冲突”,排除A。“直接”指不经过中间事物的(跟“间接”相对),不符合文意,且填入与“虽有接触”相悖,排除C。“显著”指非常明显,填入符合文意。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20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17题

2、【言语理解】扶贫干部自掏腰包到基层扶贫,是真扶贫、扶真贫的体现。但若一味宣扬扶贫干部自掏腰包扶贫,不仅会加重扶贫干部的经济负担,还会在一定程度上让贫困群众产生依赖心理。
对这段文字理解准确的是:

A:一味宣扬扶贫干部自掏腰包扶贫具有一定的副作用

B:应该大力提倡扶贫干部自掏腰包支持贫困户

C:当前存在大量扶贫干部自掏腰包扶贫的情况

D:扶贫干部自掏腰包扶贫是不得已而为之的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首先肯定扶贫干部自掏腰包到基层扶贫的行为;然后由“但”转折提出,若是一味宣扬扶贫干部自掏腰包这种行为,会加重扶贫干部经济负担,也会让贫困群众产生依赖心理。转折之后是文段的重点,意在说明一味宣扬扶贫干部自掏腰包的行为会产生不良影响。A项对文段的意思概括准确。B项“应该大力提倡扶贫干部自掏腰包支持贫困户”的观点与文段观点相悖,排除。C、D两项内容文段没有涉及,无中生有,排除。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9年广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乡镇)第9题,2019年广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县级)第15题

3、【言语理解】清末学者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将晚清书法衰微的现象归咎为传统书法范本面目失真,这是承袭了清代中叶学者对书法范本的认识,与书法史的真实状况并不十分吻合,与书法史发展的实际趋势也多有出入。当代书法家启功先生则在《论书绝句》提出,这种令人生厌的“馆阁书”与朝廷在科举考试中标举卷面书写“黑大光圆”密不可分。那么,在不能废除“馆阁书”书写要求的前提下,士人即便有条件取法摹刻精良的书法范本,也不能从根本上改掉“馆阁书”的书写习惯,这在康氏写成《广艺舟双楫》之后的时代中得到了验证。
对这段文字的主旨概括最准确的是:

A:批评康有为书法研究中存在的误区

B:探讨晚清书法艺术衰微不振的原因

C:强调科举考试对书法艺术的负面影响

D:分析书写模式与创作风气之间的关系

正确答案:B

解析:文段先指出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将晚清书法的衰微归咎于传统书法范本的失真的观点是不准确的,接着指出启功先生认为,晚清书法的衰微与科举考试对书法“黑大光圆”的特别要求密不可分,最后指出启功先生的观点在《广艺舟双楫》写成后的时代中得到了验证。可见,作者是在探讨晚清书法衰微的原因,B项与此相符,为正确答案。
A项不是文段重点,C项“科举考试”和“书法艺术”都缺少“晚清”的时间限制,文段仅针对的是晚清书法衰微而言,D项在文中没有提及。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4、【言语理解】

与数字应用相伴而生的是“数字鸿沟”难题。老龄群体在适应数字时代上的吃力,一方面是使用技能缺乏、文化程度限制或设备不足,另一方面许多数字产品在设计中忽视了老年人需求。我们正在步入老龄化社会,在线上线下日趋融合的当下,从立法规划、政府决策到产业发展都应该着眼长远,要充分保障老年人的社会需求、权利和尊严,而不光把目光停留在年轻人身上。这就需要在科技进步的同时,兼顾消除老龄群体参与家庭、社区、社会生活的种种障碍,为他们提供一个安全、便捷、多彩、温暖的社会环境。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

数字化生活应该重视老龄群体的需要

B:

部分老龄群体适应数字时代存在困难

C:

代际之间的“数字鸿沟”现象如何产生

D:

建设老年人友好型社会需要依靠数字技术

正确答案:A

解析:

文段首先指出“数字鸿沟”是与数字应用相伴而生的难题;然后说明老龄群体较难适应数字时代的原因;接着基于我国现状,指出从立法规划、政府决策到产业发展都应该保障老年人的需求、权利等;最后强调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在科技进步的同时兼顾老龄群体的需要,消除老龄群体的种种障碍。由此可知,文段主要强调的是面对“数字鸿沟”应该如何做的问题,即我们在发展科技时要兼顾老龄群体的需要。A项表述与此一致。

B项侧重老龄群体在适应数字时代上存在问题,未体现具体对策,非文段重点,排除。

C项强调“数字鸿沟”产生的原因,而文段主要强调的是面对“数字鸿沟”应该如何做,非文段重点,排除。

D项,“老年人友好型社会”无中生有,且该项侧重数字技术对于老年人的重要性,未体现如何帮助老年人解决“数字鸿沟”难题,排除。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21年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58题,2021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36题,2021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50题,2021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44题,2021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55题,2021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56题,2021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59题,2021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53题,2021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65题

5、【言语理解】政府提供公共服务所需的资源来自于公民交纳的赋税,而赋税是一种以国家暴力为
   的财政分配关系,这就使得政府与公民之间既有可能良好合作,也   着某种对抗的潜在的可能性。如果政府施政不当,不能造福于民,这种潜在的对抗就有可能转化为现实对抗。因此,即使只是作为对纳税人慷慨奉献的回报,政府也应该承担起向人民提供良好公共服务的   来。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依靠 包含 义务

B:依托 隐含 职责

C:信托 隐含 责任

D:依靠 包含 责任

正确答案:B

解析:第一空,“以……为依托”为固定用法。由“潜在的可能性”可知第二空填“隐含”比较合适。职责:指人或团体因自己所在的职位或所从事的行业而应承担的义务。与“责任”相比,“职责”是可以具体描述的,是应该做且必须采取具体行动去做的,类似于使命。结合题意,可知第三空填“职责”更合适。

考题出处:待更新

6、【言语理解】乡村文化的发展获取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但从长远看,文化产品更应注重它们的社会效益。社会效益会提高人们的幸福感,有助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当然,这并不是要求我们放弃经济效益,而是在两者发生冲突时应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乡村文化产业的社会效益,需要政府的监督引导以及政策支持,乡村文化企业自身更应不断提高创新能力,传播先进的文化思想。
这段文字主要说明:

A:发展乡村文化产业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

B:发展乡村文化产业的主要对策和举措

C:发展乡村文化产业中政府和企业的职责

D:发展乡村文化产业要重视其社会效益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乡村文化产品要注重社会效益并说明其重要性;然后指出这并不是要放弃经济效益,而是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最后说明乡村文化产业社会效益的实现需要政府及乡村文化企业采取一定的措施。故文段围绕“发展乡村文化产业”展开论述,“社会效益”为关键词,强调乡村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重视社会效益,对应D。
A、B、C三项均与“社会效益”无关,脱离文段论述重点,排除。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20年江苏省公务员《行测》试卷(B类)-考友回忆版第20题,2020年江苏省公务员《行测》试卷(C类)-考友回忆版第17题

7、【言语理解】大批博士涌入公务员队伍或可改变一下地方的政治生态,使得其他官员一个时期、一定程度上对知识和科技存有一些敬畏,兴起学习之风,避免一些________的官场沉疴。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本本主义

B:沾沾自喜

C:官官相护

D:陈陈相因

正确答案:D

解析:“本本主义”指一种脱离实际的、盲目地凭书本条文或上级指示办事的作风;“沾沾自喜”形容自以为很好而得意的样子;“官官相护”指当官的人相互包庇、袒护;“陈陈相因”指沿袭老一套,没有改变。“沉疴”指长久而严重的病,此处用来修饰“沉疴”,用“陈陈相因”最恰当。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2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乙类)第21题,2012年广州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题

8、【言语理解】现在许多学者在讨论“全球变暖”这一话题时,常将其作为“科学问题”来讨论。实际上,在涉及这种超长时段的复杂问题时,现在许多标准的科学验证方法都是有局限性的,因而从历史的角度来讨论这个问题,有其特殊意义。但众所周知,历史学家在建构历史时,必须依赖史料之外的东西,而“全球变暖”涉及长时段的气候变迁,文字记载往往十分缺乏,只能通过地质材料间接推测;而且地球不是人类,它的行为和规律,不可能借助“史料之外的东西”来推测。所以,________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句是:

A:“全球变暖”目前仍然是科学所无法确定的问题

B:将“全球变暖”视为一个历史问题显然是不妥的

C:讨论“全球变暖”比通常的历史学课题难度更大

D:积累丰富准确的地质材料形成证据链很难实现

正确答案:C

解析:由“所以”可知,空缺处所填句子是对前文内容的总结概括。文段首先指出将“全球变暖”作为“科学问题”来讨论其实并不恰当,而从历史的角度来讨论有其特殊意义,接着以“但”转折说明关于“全球变暖”的文字记载十分缺乏,且又不能借助“史料之外的东西”来推测,也就是说从历史角度来讨论全球变暖具有一定难度。A、D两项未提到“历史”这一重要信息,排除。B项与前文“从历史的角度来讨论这个问题,有其特殊意义”相悖,排除。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7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副省级)第48题,2017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市地级)第58题

9、【言语理解】18.政府要改变陈旧的行事模式,除了自我改革的意识,还需要社会的(       )与(       ),而这种社会性制衡最重要的表征,便是全社会的“法行动”。

A:监督 参与

B:变革 创新

C:协调 制衡

D:监督 制衡

正确答案:D

解析:由“这种社会性制衡”可知,第二空,选“制衡”合适,排除A、B。政府改革,需要的是社会的“监督”,而不是“协调”。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10、【言语理解】目前我国高校博物馆的数量已有150多座,然而这些博物馆却很寂寞,终年________,有的连自己学校的师生都不知晓,有的由于没有展出条件,众多的宝贝常年灰尘满面,利用率很低。至于说到免费开放和惠及民众,更是很________的话题。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门庭冷落 生僻

B:人迹罕至 超前

C:门可罗雀 遥远

D:无人问津 突兀

正确答案:C

解析:第一空,由“这些博物馆却很寂寞”可知,句意是说参观博物馆的人很少。“无人问津”比喻无人过问,词义过重,排除D。“人迹罕至”形容荒凉偏僻的地方,用来形容坐落于高校里的博物馆不恰当,排除B。“门庭冷落”指来往的亲友、宾客等很少,家门前十分冷清。“门可罗雀”形容宾客稀少,十分冷落。填入均符合题意。
第二空,“生僻”指不常见的,不熟悉的。“遥远”指很远。由“至于说到免费开放和惠及民众”可知,高校博物馆当前是收费的,基于各种原因“免费开放和惠及民众”还遥遥无期,因此这是个很“遥远”的话题,而并非说这个话题关注的人很少,很生僻,排除A。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1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7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教育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教育“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教育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教育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