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言语理解】有关权威人士表示,13亿人口规模的到来,使我国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面临新的严峻挑战。现在是人口低增长率、高增长量并存的时期,人口规模庞大的基本国情没有改变,目前的低生育水平并不稳定,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升高,流动人口、老龄人口将进入高峰期,劳动力人口剧增给充分就业增添了明显的压力。
根据这段话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近年来我国人口增长率持续升高
B:近年来我国人口增长量持续升高
C:我国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将增加
D:我国人口持续增长的趋势将得以改善
正确答案:C
解析:结合题干,文中“现在是人口低增长率、高增长量并存的时期”不能得出“我国人口增长率持续升高”、“我国人口增长量持续升高”的结论,故排除A、B两项。由文中的“人口规模庞大的基本国情没有改变”以及“高增长量”可知D项错误,排除D。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2、【言语理解】王尔德说,过去书是由文人来写,大众阅读,现在书由大众来写,无人阅读,这话在今天还能让人点头称是。虽然王尔德以后,一个多世纪之中人类世界又产生了无数的畅销书, ,但我们都心知肚明,王尔德此处的“阅读”,可不是茶余饭后,娱乐至死的意思,反而有点像中国人说的“皓首穷经”,至少也要先有个开卷获益的资格。
填入横线上最恰当的是:
A:有无数畅销书作家冉冉升起
B:又产生了无数的畅销书作家
C:有无数年轻作家冉冉升起
D:又产生了无数的年轻作家
正确答案:A
解析:由前文的“又产生了无数的畅销书”可知,横线处与之相对的作家应为“畅销书作家”,而非“年轻作家”,据此可首先排除C、D两项。A、B两项的区别在于句式不同,B项“又产生了无数的畅销书作家”与前句的“又产生了无数的畅销书”为并列关系,A项“有无数畅销书作家冉冉升起”与前句的“又产生了无数的畅销书”为承接关系。句中的“畅销书”与“畅销书作家”之间不是孤立的,正因为产生了畅销书,才相应地出现了畅销书作家,A项的句式恰当地体现了这层关系,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3、【言语理解】优化政务服务,不能与提速画等号;办事提速了,不意味着优化的工作就________、可以歇歇脚了。提速是服务优化的表现和结果之一,根本在于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服务能力。如果为了提速而提速,只追求办事速度,那就是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水到渠成 买椟还珠
B:功成名就 喧宾夺主
C:大功告成 本末倒置
D:坐享其成 故步自封
正确答案:C
解析:第一空,句中表达的是办事提速了,不意味着优化的工作就完成了,可以停止了。“功成名就”指功业建立了,名声也有了。适用对象为人,不能为工作,排除B。“坐享其成”指自己不出力而享受别人劳动的成果。不含有工作完成的意思,排除D。第二空,“买椟还珠”比喻没有眼光,取舍不当。“本末倒置”比喻把主要事物和次要事物或事物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弄颠倒了。由“根本在于提高工作效率”“只追求办事速度”可知,此处说的是搞错了优化政务服务的根本,“本末倒置”填入更恰当,排除A。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4、【言语理解】在作品主题上,中国现代文学带有深刻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对黑暗的社会进行犀利的________,对自身的弱点进行无私的________,对人性的弊病进行无情的揭露,对整个人类的命运进行深切的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控诉 打击 同情
B:批判 剖析 关注
C:抨击 否定 关怀
D:讽刺 批判 慨叹
正确答案:B
解析:第二空,分析可知,中国现代文学对自身的弱点进行分析和评判,“剖析”“批判”符合文意,排除A、C。
第三空,“关注”“慨叹”从词义看填入均可,但“进行慨叹”搭配不当,排除D。
第一空,填入“批判”也符合文意。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5、【言语理解】将下列句子组成一段逻辑连贯、语言流畅的文字,排列顺序最合理的是:
①然而,繁华盛景背后的旧制度却已是风烛残年、百孔千疮
②德国总理默克尔赠给中国贵宾的一幅古老地图,在无数国人心中激起波澜
③在当时已经踏上现代化之路的欧洲人眼里,君权专制的中华帝国“翻来覆去只是一座雄伟的废墟”
④那幅绘于乾隆年间的中国地图,刻画的是中国封建史上最后一个辉煌的年代
A:②③①④
B:①②④③
C:②④①③
D:③②④①
正确答案:C
解析:①中“然而”表转折,一般不做首句,排除B。若③做首句,“在当时”指代的时间不明确,排除D。②末尾提到“地图”,④具体介绍这幅地图,④应紧跟在②之后。①中的“繁华盛景背后的……”是对④中的“最后一个辉煌的年代”的转折说明,故三句的顺序为②④①,排除A。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4年广州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5题
6、【言语理解】最新研究表明,如果提高城市屋顶及道路路面的反射能力,可在成本极低的情况下降低地球大气温度。降低幅度虽然很小,但可被测量。在《环境研究报告》中有研究者表示,因为屋顶及道路占城市表面积的60%以上,使用淡色材料能把平均反射率提高到一定程度,使得全球平均气温降低多达0.07摄氏度。
根据这段文字,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A:人们在探索缓解全球变暖的新途径
B:深色材料的表面的反射能力强
C:新型材料能大幅降低室内温度
D:城市路面占城市总面积的一半以上
正确答案:A
解析:A项,由“最新研究表明,如果提高城市屋顶及道路路面的反射能力,可在成本极低的情况下降低地球大气温度”可推出。
B项颠倒黑白,由“使用淡色材料能把平均反射率提高到一定程度”可知,反射能力强的是淡色材料。
C项无中生有,文段中研究的是降低地球大气温度的材料,“降低室内温度的材料”文段未涉及。
D项,文段中说的是“屋顶及道路占城市表面积的60%以上”,“城市路面占城市总面积”的比例无法推出。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4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4题
7、【言语理解】青铜镜背面的花纹随着时间的推移也有着各种各样的变化。齐家文化时期的青铜镜背面花纹较为简单,到了汉代,镜子的背面开始出现了几何图案,这些图案设计的灵感或者源于当时汉代丝绸上的花纹。科特森还特意提供了一些汉代丝绸的藏品与青铜镜共同展出,以便参观者进行比较。到了隋唐时期,镜子背面开始出现十二生肖、五岳四海等图案。而随着唐朝与西域和海外频繁的贸易往来,一些外来的艺术设计理念也反映到青铜镜上,其中包括葡萄藤,花草以及复杂的回纹样式。元代以后的青铜镜开始出现仿古的风潮,镜子背面的设计有模仿唐朝以前青铜镜的痕迹。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青铜镜背面花纹的演变
B:青铜镜背面花纹设计理念的回归
C:青铜镜所承载的文化内涵
D:中外交流对青铜镜纹饰的影响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青铜镜背面的花纹随着时间的推移也有着各种各样的变化,接着分别说明了“齐家文化时期”“汉代”“隋唐时期”“元代以后”四个代表时期青铜镜背面的花纹演变。A项与此相符,当选。
B、D两项是文段的部分内容,C项“承载的文化内涵”无法从文段中得出。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3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5题
8、【言语理解】哲学家们长久以来都对语言和思维的关系饶有兴致,许多人相信内部语言(也可叫做内在声音、内心独白或言语思维等等)在科学的范畴之外。这一观点正在被颠覆。人们有了新的实验方法激发内部语言的出现,对之进行干扰,并得到神经成像。研究者开始了解这些内部语言是如何在大脑中形成的、具有哪些主观特质以及在人们的思维和决策过程中扮演了何种角色。
这段文字主要介绍:
A:
B:
C:
D:
正确答案:B
解析:
考题出处: 2016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公检法)第78题,2016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县乡类)第103题
9、【言语理解】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取得了阶段性的发展成果,全国各地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稳步推进,国内形成了从原材料供应到整车制造的一整套产业链,并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规模。2016年全球年销售万辆以上的新能源汽车企业,我国占一半以上,遥遥领先于其他国家。清洁能源汽车再次引发关注,一方面有利于持续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有利于提升普通混合动力、天然气、甲醇等其他清洁能源,多种技术路线并存发展,这有利于促进我国汽车产业向低碳化、清洁化转型升级。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我国清洁能源汽车前景光明,且已经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B:清洁能源汽车可以推动我国汽车、能源等产业健康发展
C: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逐渐完善,社会综合效益明显
D:清洁能源汽车将成为我国汽车行业赶超欧美国家的利器
正确答案:B
解析:文段首先介绍了我国新能源汽车在产业链、产业规模、销量方面取得的成果,由此引出文段重点,即清洁能源汽车再次引发关注,并从两个方面论述了清洁能源汽车对汽车、能源等产业发展的积极影响。B项是对文段重点内容的高度概括,当选。
A项“已经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无法得出,排除。C项的“社会综合效益明显”、D项的“汽车行业赶超欧美国家”,文段均未涉及,排除。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8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3题,2018年甘肃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0题,2018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4题,2018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1题,2018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5题,2018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7题,2018年河南省选调生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6题
10、【言语理解】
过去几十年我们主要依靠引进外国技术实现发展,短期看这不失为加快经济发展的捷径,从长期看只靠引进是不行的,它会使我们与国外的技术差距越拉越大,将我们长期锁定在产业分工格局的低端。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为此,要加快推进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深入推进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增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
我国要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B:
我国要逐步掌握关键核心技术
C:
我国要依靠技术推动经济发展
D:
我国要减少对国外技术的依赖
正确答案:A
解析:
文段首先指出过去几十年我们主要依靠引进外国技术实现发展,从短期看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从长期看会使我们与国外的技术差距越来越大;然后针对上面的问题,以“为此”引出对策,即要加快推进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深入推进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以增强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由此可知,文段为“提出问题+解决对策”的行文结构,对策部分为文段重点,即我国应采取措施增强自主创新能力。A项表述与此一致。
B项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具体措施,非文段重点,排除。
C项,未体现文段关键词“自主创新”,排除。
D项,仅对应依赖外国技术的不利影响,但未体现针对问题应该如何解决,非文段重点,排除。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21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55题,2021年广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50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