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专项常考题集合684

发布时间:2022-11-17 20:13     浏览量:7

1、【言语理解】与传统文艺评论相比,网络时代文艺评论工作中市场因素的影响更加________。对文艺评论而言,互联网是充满机遇的“风口”,文艺评论能否号准市场的脉搏,应当成为一个重要的价值评判标准。因此,网络文艺评论应瞄准市场前沿,善于在海量的网络文艺产品中________,紧盯市场“潜力股”。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深刻 去粗取精

B:显著 明察秋毫

C:凸显 慧眼识珠

D:深远 披沙拣金

正确答案:C

解析:第一空,此处强调的是网络时代,市场因素对文艺评论的影响更突出。“深刻”指透彻、深入,“显著”指非常明显,“凸显”指清楚地显露,A、B、C三项填入均能体现出网络时代和传统时代市场影响文艺评论的层次差异,符合句意。“深远”指影响、意义等深刻而长远,文段未体现“长远”之意,排除D。
第二空,句中表达的是网络文艺评论应视角敏锐,善于在海量的网络文艺产品中找到“潜力股”。A项“去粗取精”指除去杂质,留下精华,句中未体现“除去杂质”之意,排除。“明察秋毫”形容为人非常精明,任何小问题都看得很清楚;“慧眼识珠”指敏锐的眼力,善于识别人才。“慧眼识珠”的“珠”与后文的“潜力股”更能构成对应。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8年广西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5题

2、【言语理解】不管是无意还是有意,总有些________的“史实”并不真实。又或者,有些历史真相看起来无可置疑,但在它们背后,却隐藏着另一层真相。当我们试图从历史中汲取前人经验,为未来提供借鉴时,却发现历史并非全部都是真相,而是被________过的。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盖棺定论 增添

B:言之凿凿 加减

C:铁证如山 修饰

D:无可厚非 篡改

正确答案:B

解析:第一空,由“‘史实’并不真实”可知,此处所填词语应表达“真实”之意,据此排除不表真实性的“无可厚非”“盖棺定论”。
第二空,由“而是”可知,此处所填词语应与前文构成反应对应,即应与“全部”相对应,“加减”最恰当。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2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1题

3、【言语理解】①谣言止于智者,粉碎谣言靠的还是民众自身的审慎与理性
②流通的信息不仅要多,更要有质量
③一个信息自由流动的社会,会内生出强大的信息鉴别机制
④信息够不够有说服力,不是权力可以命令的
⑤消除谣言的最好方式并非杀鸡儆猴式的惩罚,而是保证提供充分信息
⑥一万个流言也抵不上一个权威的信息,虚假信息反令民众茫然失措
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A:①③⑤②⑥④

B:⑤⑥②④③①

C:③②①⑥⑤④

D:⑥④①③②⑤

正确答案:B

解析:通读六个句子可知,③讲的是“强大的信息鉴别机制”,①中“粉碎谣言靠的还是民众自身的审慎与理性”,③、①从信息的鉴别入手,从机制到民众,排序合理,故③①承接;且纵观六个句子,⑤具有较强的总起句特征,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2年河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7题,2012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20题,2012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秋季)第78题

4、【言语理解】汽车沿着公路稳稳地      而上。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盘旋

B:盘绕

C:环绕

D:蜿蜒

正确答案:B

解析:句中说的是汽车沿着盘山公路往上行驶。“环绕”与“蜿蜒”均未能体现“盘山”这一特点,故可首先排除C、D。“盘旋”与“盘绕”区别在于前者侧重于旋转,后者侧重于沿一中心作螺旋状或圈状运动。用于形容汽车绕盘山公路行驶,“盘绕”更贴切。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5、【言语理解】广大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要在常学常新中加强理论修养,在真学真信中坚定理想信念,在________中牢记初心使命,在________中不断修炼自我,在________中主动担当作为,保持对党的忠诚心、对人民的感恩心、对事业的进取心、对法纪的敬畏心,做到信念坚、政治强、本领高、作风硬。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学思践悟 细照笃行 知行合一

B:细照笃行 学思践悟 知行合一

C:学思践悟 知行合一 细照笃行

D:细照笃行 知行合一 学思践悟

正确答案:A

解析:第一空,“学思践悟”的意思是学习并思考,再通过实践去体悟。“细照笃行”侧重像照镜子一样,深入查找自己在思想境界、素质能力、作风形象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通过行动进行改进。与“牢记初心使命”相照应,“学思践悟”强调的“思考”“体悟”比“细照笃行”强调的“行动”更合适,排除B、D。第二空,与“知行合一”相比,“细照笃行”更能体现自我的完善,即“修炼自我”,排除C。验证第三空,“知行合一”填入与“主动担当作为”搭配恰当。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9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1题

6、【言语理解】阅读场景的变化,引发了一场知识领域的大变革:传统的知识载体——书籍上的图钉被网络撬开了,知识信息漂浮了起来,成为碎片化的存在。网络放大了这些信息碎片,进而改变了人们的阅读心态。换句话说,面对海量信息,人们的信息焦虑症也更严重,时间不够用了,注意力也不够用了,读过的信息像手中的沙子一样,记不住,留不下。海量信息缺乏装订工具和装订方式,正是被很多人称为“阅读危机”的根本所在。
关于这段文字,以下理解准确的是:

A:“阅读危机”的产生是因为海量信息

B:读者的阅读心态随着阅读场景的变化而发生改变

C:传统阅读比网络阅读更能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D:全新的装订方式能够解决“阅读危机”

正确答案:B

解析:由尾句的“海量信息缺乏装订工具和装订方式,正是被很多人称为‘阅读危机’的根本所在”可知,A、D两项错误。文段说的是网络阅读面对海量信息,“注意力不够用了”,由此不能推出“传统阅读比网络阅读更能吸引读者的注意力”,C项错误。“阅读场景的变化……进而改变了人们的阅读心态”与B项表述一致。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8年广州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3.25)-考友回忆版第16题

7、【言语理解】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近几年,黄河、岷江的部分河段多次出现断流现象,面对这江河日下的情况,人们开始冷静地思考环保问题

B:相比银行一直以来利用低息储蓄来做这一市场,“余额宝”只是分走了银行业超过万亿利润当中的沧海一粟

C:《父母爱情》这部电视剧不仅主角的表现十分出色,就连配角都栩栩如生

D:新一代的彩色X光照排系统,在价格、灵活性和功能方面为传统电分机所鞭长莫及,但国外这些新系统均不能处理文字

正确答案:B

解析:“江河日下”比喻景象转衰,一天不如一天。句中误将“江河日下”理解为“水流一天天在减少”,A项错误。“栩栩如生”形容作品、画作生动逼真,就像活的一样。多指人工制造的艺术品,不能用于形容“配角”,C项错误。“鞭长莫及”比喻距离太远而无能为力。此处应为“望尘莫及”,D项错误。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4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乙类)第43题

8、【言语理解】“二战”之后,法国高等教育飞速发展,众多新生学科________兴起。不过,在布尔迪厄眼中,这与其说是学术________结果,不如说是资本转化的需要。以学位为标志的文化资本以其隐蔽性、________、长期有效性成为资本掌握者________资本的上佳选择。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突然 发展 合理性 运用

B:逐渐 创新 规范性 再生

C:猛然 延续 权威性 利用

D:渐次 延拓 合法性 转化

正确答案:D

解析:第四空,由前文的“是资本转化的需要”可知,“转化”填入恰当B。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3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6题

9、【言语理解】未来的旧金山将整个运转在一个被称之为“氢网”的系统上。按照设计师们的构想,在因海平面升高而被淹没的沿海地区,将建起新的水产资源开发区,在开发区内,一个个海藻池、一座座高层建筑林立而起。旧金山以多雾闻名,这个设计很好地利用了这一自然资源:新颖奇特的集雾装置“雾花”将从雾气和海藻中获取淡水并将其转变成氢气用作燃料。
关于未来的旧金山,下列说法与原文相符的是:

A:新的水产资源开发区将随着海平面的升高而扩大

B:可以通过集雾装置提供氢气来解决燃料能源问题

C:城市运转将建立在海水淡化技术提升的基础上

D:将全面使用“雾花”这种海水净化系统

正确答案:B

解析:A项,文段未涉及“新的水产资源开发区扩大”,无中生有。
B项,由“新颖奇特的集雾装置‘雾花’将从雾气和海藻中获取淡水并将其转变成氢气用作燃料”可得出。
C项,文段未涉及“海水淡化技术”,无中生有。
D项将“雾花”定义为海水净化系统,与文中“集雾装置‘雾花’”的表述不符。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5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省直及公检法)第41题,2015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边远地区)第33题

10、【言语理解】教育机会平等权问题,源自城市化。加强对我国教育机会平等权的保护,________已不在上不起学的问题,而在于如何配置相对缺乏的教育资源,使其更加________,从而克服城市化带来的弊病。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重点 平均化

B:重心 平等化

C:本质 均衡化

D:关键 均等化

正确答案:D

解析:第一空,文段讨论的是我国教育机会平等权保护的核心内容,据此排除C项的“本质”。
第二空,对相对缺乏的教育资源进行配置,一刀切式的“平均化”处理是不恰当的,排除A。此处是对如何落实“教育机会平等权”的解释,再用“平等化”表达不妥,排除B。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6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C类)第47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公考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公考“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公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公考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