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推理】由于近期世界范围内各种传染病疫情多发,我国必须在今后五年的时间里增加5%的财政投入用于疫苗研制和卫生防疫工作,否则就无法有效应对大面积疫情出现的情况。事实上,从目前我国医疗科研现状来看,如果能增加5%的财政投入,那么我国疫苗研制就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由此可以推出:
A:未来五年内如果不能增加5%的财政投入用于疫苗研制和卫生防疫工作,我国就无法有效应对大面积疫情的出现
B:未来五年内疫苗研制如果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我国就不会暴发大面积疫情
C:如果世界各国不暴发传染病疫情,我国就不需要增加医疗投入以应对大面积疫情
D:未来五年内如果增加5%的财政投入,可有效改善我国的医疗科研水平
正确答案:A
解析:题干的推理过程:有效应对大面积疫情出现→五年内增加5%的财政投入→疫苗研制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A项,否定后件可以否定前件,即五年内不会增加5%的财政→无法有效应对大面积疫情,可以推出。
B项,题干并未涉及“疫苗研制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与“暴发大面积疫情”之间的关系,排除。
C项,题干并未涉及“暴发传染病疫情”与“增加医疗投入”之间的关系,排除。
D项,题干并未涉及“增加5%的财政投入”与“改善我国医疗科研水平”之间的关系,排除。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8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38题,2018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118题
2、【判断推理】甲、乙、丙、丁每人只会编程、插花、绘画、书法四种技能中的两种,其中有一种技能只有一个人会。并且:
(1)乙不会插花。
(2)甲和丙会的技能不重复,乙和甲、丙各有一门相同的技能。
(3)甲会书法,丁不会书法,甲和丁有相同的技能。
(4)乙和丁中只有一人会插花。
(5)没有人同时会绘画和书法。
据此可知,下列推论错误的是:
A:甲会书法,也会编程
B:乙会绘画,也会编程
C:丙会绘画,也会插花
D:丁会绘画,也会编程
正确答案:D
解析:由(1)(4)可知,丁会插花。由每个人只会四种技能中的两种可知,丁除了插花,还掌握了一种技能,而D项推出丁会绘画和编程,与题干条件不符,因此推论错误。A、B、C三项均有可能推出。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9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9题,2019年河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9题,2019年广西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9题,2019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4题,2019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04题,2019年西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59题
3、【判断推理】树根:根雕:工艺品
A:纸张:风筝:春天
B:黏土:唐三彩:古董
C:消费:借贷:信用
D:泥沙:混凝土:建筑
正确答案:B
解析:树根经过加工可以制成根雕,根雕是一种工艺品。
A项,纸张经过加工可以制成风筝,风筝不是春天,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B项,黏土经过加工可以制成唐三彩,唐三彩是一种古董,与题干关系一致。
C项,借贷的钱可以用来消费,借贷需要信用支撑,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D项,泥沙经过加工可以制成混凝土,混凝土不是建筑,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5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9题,2015年青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5题,2015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55题,2015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56题,2015年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2题,2015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3题,2015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2题,2015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5题,2015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2题,2015年内蒙古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6题,2015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3题,2015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48题,2015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45题,2015年广西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3题,2015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3题,2015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50题
4、【判断推理】研究表明,肉食中的化合物可能引发部分儿童气喘,进而导致哮喘或其他呼吸道疾病。这些化合物被称作“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是肉类在高温烤炸烘焙时释放出的物质。所以,素食或者少吃肉可避免儿童罹患哮喘的风险。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质疑上述观点?
A:肉类在非高温烤炸烘焙情况下,不产生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与哮喘的关联性未知
B:科学家研究显示,体内的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主要来自于但又并非仅仅来自于肉类
C: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除导致哮喘,还能加速人体衰老,引发各种慢性退化性疾病
D: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作为一种蛋白质,在人体中自然生成,并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积聚
正确答案:B
解析:题干论据:肉类在高温烤炸烘焙时释放出的“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可能引发部分儿童气喘,进而导致哮喘或其他呼吸道疾病。题干观点:素食或者少吃肉可避免儿童罹患哮喘的风险。
A项,指出肉类在非高温烤炸烘焙情况下,不产生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说明不吃高温烤炸烘焙的肉类可能就不会增加罹患哮喘的风险,但并不明确素食或者少吃肉能否避免儿童罹患哮喘的风险,无法质疑题干观点。
B项,指出体内的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并非仅仅来自肉类,说明即使素食或少吃肉可能也不能避免儿童罹患哮喘的风险,质疑了题干观点。
C项,指出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除导致哮喘,还能加速人体衰老,引发各种慢性退化性疾病,与题干论述无关,不能质疑题干观点。
D项,指出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在人体中自然生成,并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积聚,说明随着年龄的增长,罹患哮喘或呼吸道疾病的风险是越高的,但不明确在儿童阶段是否会患病,不能说明素食或少吃肉能否避免儿童罹患哮喘的风险,不能质疑题干观点。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21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101题,2021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90题,2021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91题,2021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101题
5、【判断推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十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的保护。除因国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者检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通信进行检查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依据上述规定,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某市人民法院为了查明案情,根据需要,可以对当事人王某的手机通话记录予以查验
B:某市人民法院不能对当事人王某所有与案件无关的通话记录予以查验
C:无论什么理由,某市人民法院都不得对当事人王某的通话记录予以查验
D:某市人民法院是否有权查验当事人王某通话记录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有助于法院作出公正的判决
正确答案:C
解析:由题干可知,对通信进行检查只能是公安机关或检察机关依法律规定的程序进行,而人民法院属于审判机关,并非公安机关或检察机关,因此人民法院不得以任何理由对当事人王某的通话记录予以查验,A、B、D三项均错误,只有C项说法正确。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2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0题
6、【判断推理】学校的校长坚持认为,学生的成绩不及格是由于老师没有教好。新学期开学不久,上学期学习成绩还不及格的学生已经没有不及格的了。因此,校长高兴地认为,这是学校教学质量得到改善的证据。
以下________项推理的缺陷与题干相似。
A:营养学家坚持认为,队员们的体重增加是由暴饮暴食引起的。在较短时间段内,所有队员都停止暴饮暴食。因此,营养学家认为,队员们的体重将不会增加
B:团队成员在抱怨体重增加,但营养学家认为体重增加仅仅是队员们的想象,为此向队员们发放了过去三个月的体重变化表。因此,营养学家很高兴关于体重增加的投诉减少了
C:经理坚持认为,工人投诉是由于他们的工作任务太复杂。经理简化了工作,工人的抱怨停止了。因此,经理高兴地认为工作环境得到了改善
D:经理坚持认为,工人提出投诉是由于工作量不饱和。不久以后,工厂里没有出现投诉。因此,经理高兴地认为,这是因为工人们的工作越来越充实了
正确答案:D
解析:题干的推理为:A(学生的成绩不及格)是因为B(老师没有教好)。非A,因此非B。
A项,A(队员们的体重增加)是因为B(暴饮暴食)。非B,因此非A。与题干推理形式不一致,排除。
B项,A(抱怨体重增加)是因为B(队员们的想象)。非B(发放了过去三个月的体重变化表,即不想象),因此非A。与题干推理形式不一致,排除。
C项,A(工人投诉)是因为B(工作任务太复杂)。非B且非A,因此C(工作环境改善)。与题干推理形式不一致,排除。
D项,A(工人投诉)是因为B(工作量不饱和)。非A,因此非B。与题干推理形式一致,保留。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5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34题,2015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32题
7、【判断推理】人类医学的发展与进步,既得益于科学家们的辛苦钻研,也离不开实验动物做出的默默牺牲。在药物开发进入临床前,需要做大量动物实验,探究药物的药效、毒性、安全剂量等。然而,人与鼠、猪、狗、兔子等动物毕竟存在不少差别,即使正确认识了动物的生理构造及药物反应规律,也不能将认识结果轻易、盲目地移用到人的身上。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上述观点?
A:古希腊医学家盖伦根据自己对动物解剖的结果认为,无论是在人的静脉或是动脉中,血液都是做单程运动的,并非循环运动。这当然不符合现代科学观念
B:宋代《本草衍义》记载,有人以自然铜饲折翅的胡雁,后胡雁伤愈飞去,今人可以之治跌打扑损。食用自然铜治疗骨折,这在现代人看来是不可想象的
C:1882年,德国罗伯特·科赫利用豚鼠做实验得出结论:结核菌是结核病的病原菌,不论来自猴、牛或人均有相同症状,他因此发现而获得了诺贝尔奖
D:1957年,一种叫作沙利度胺的妊娠反应药物经过对大鼠试验后被投放市场,一段时间后发现,沙利度胺会造成人类胎儿畸形,但它不会对大鼠胎儿致畸
正确答案:D
解析:题干的观点:人与动物存在不少差别,即使正确认识了动物的生理构造及药物反应规律,也不能将认识结果轻易、盲目地移用到人的身上。
A项,说的是动物与人的血液运动方式不一致,但并未体现人与动物用药的区别,无法支持题干观点。
B项,在动物身上得出的结果,移用到人身上也同样奏效,通过举例削弱了题干结论,排除。
C项,在动物身上得出的结果,移用到人身上也表现出一致性,通过举例削弱了题干结论,排除。
D项,指出沙利度胺这种药物在大鼠身上实验时不会造成胎儿畸形,但用到人类身上却会导致胎儿畸形,说明人与动物有差别,在动物身上能用的不一定能在人类身上使用,有力地支持了题干观点。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7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93题
8、【判断推理】金风送爽:橙黄橘绿
A:春华秋实:冬日夏云
B:山寒水冷:集萤映雪
C:秋收冬藏:雪兆丰年
D:满园春色:花红柳绿
正确答案:D
解析:金风送爽指秋天带来了凉意。橙黄橘绿意思是橙子黄熟,桔子还绿;指秋季时节有明显颜色特征的景物。二者只涉及秋天一个季节。
A项,春华秋实指春天开花,秋天结果;冬日夏云指冬天的太阳,夏天的云层。二者涉及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与题干关系不一致,排除。
B项,山寒水冷指冷冷清清,形容冬天的景象。集萤映雪指晋代车胤少时家贫,夏天以练囊装萤火虫照明读书,晋代孙康冬天常映雪读书。二者涉及夏冬两个季节,与题干关系不一致,排除。
C项,秋收冬藏指秋季为农作物收获季节,冬季则贮藏果实以待一年之需要;雪兆丰年指冬天大雪是来年丰收的预兆。二者涉及秋冬两个季节,与题干关系不一致,排除。
D项,满园春色指整个园子里一片春天的景色;花红柳绿形容明媚的春天景象。二者只涉及春天一个季节,与题干关系一致,保留。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2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77题,2012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秋季)第53题
9、【判断推理】本能行为:学习行为:乌贼喷墨
A:合法行为:合理行为:盗窃财物
B:生产管理:销售管理:退货处理
C: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树木折断
D:社会现象:自然现象:四季变换
正确答案:C
解析:本能行为和学习行为是并列关系,乌贼喷墨属于本能行为。
A项,合法行为一定是合理行为,两者不是并列关系,且盗窃财物不属于合法行为,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B项,生产管理和销售管理是并列关系,退货处理属于销售管理,而非生产管理,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C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是并列关系,树木折断属于物理变化,与题干关系一致。
D项,社会现象和自然现象是并列关系,四季变换属于自然现象,而非社会现象,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20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省级)第102题,2020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市地)第96题
10、【判断推理】公众科学是指在科学公开化与科学政策公开化的必要基础上,公众直接参与科学知识产出过程。公共科学是指普通公众参与科学相关的科技政策审议、科学问题讨论以及科学成果转化等。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公众科学的是:
A:某调查公司就5G技术的商业前景在公共场所发放调查问卷
B:某手机公司研发部门就是否取消物理按键公开征询消费者意见
C:某医药公司为缩短研发的抗癌新药上市周期而招募试用志愿者
D:某医学伦理委员会就基因编辑的道德风险向科技工作者征询意见
正确答案:C
解析:公众科学定义的关键信息:公众直接参与科学知识产出过程。
A项,某公司就5G技术的商业前景发放调查问卷,公众并未参与科学知识产出过程,不符合定义。
B项,手机公司研发部门就是否要取消物理按键征询公众意见,公众并未参与科学知识产出过程,不符合定义。
C项,医药公司为了缩短新药上市周期招募试用志愿者,志愿者会直接参与科学知识的产出过程,符合定义。
D项,医学伦理委员会征求科技工作者的意见,公众并未参与科学知识产出过程,不符合定义。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9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5题,2019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1题,2019年河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5题,2019年广西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8题,2019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0题,2019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2题,2019年西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40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