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言语理解】与下面句子语法结构相同的一句是:
人们才发现自己马群里的马在一夜之间忽然变多了。
A:有人看见你在大街上拿着书走来走去。
B:他曾经看见两位虎头虎脑的青年从桃园茶社里慢慢地走出来。
C:交通局派来的一辆由最好司机驾驶的最好的汽车,早已等在养老院门口。
D:他一直密切关注IT产业的发展情况。
正确答案:B
解析:例句存在一个复杂的语法结构,首先是一个典型的主谓宾结构,主语为简单的词“人们”,宾语为主谓结构的“自己马群里的马在一夜之间忽然变多了”。A选项主语“有人”为述宾结构短语,排除。C选项主语是“交通局派来的一辆由最好司机驾驶的最好的汽车”,为复杂的定中结构短语,排除。D选项宾语为“IT产业的发展情况”,是定中结构,排除。B选项与原句结构一致,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2、【言语理解】形成于西周时期的礼仪制度,最早采用规范人们日常行为准则的方式,并将这一传统推行到上层社会和家居生活中。尽管西周时期“礼不下庶人”,建立礼仪制度的初衷是为了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强化奴隶社会等级制度,以协调奴隶主阶级内部的关系,但进入春秋时期以后,随着奴隶制度“礼崩乐坏”,又出现“知识下移”“礼下庶人”的局面,这一传统和礼仪制度也因此深入到更为广泛的社会生活中,成为社会广泛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准则。
这段文字主要说明了礼仪制度:
A:贯穿于中国古代社会生活
B:是统治阶级树立社会准则的工具
C:产生的时期及进入下层社会的过程
D:由奴隶社会保存到封建社会的原因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第一句介绍了礼仪制度的产生和推行。第二句对其自上而下的发展过程进行了介绍,C项概括了这两点,为正确答案。
A项“中国古代社会生活”扩大了范围,文段只介绍了西周和春秋时期。B项“树立社会准则的工具”无法从文段推出。D项,礼仪制度的保存不是文段论述的内容。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0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3题
3、【言语理解】中国钢琴音乐经过百年的探索和积淀,已经形成蔚为大观的自身传统,其中确乎涌现出无愧于时代和民族的杰作,向世界乐坛发出中国的独特声音。但略显遗憾的是,某些出色的作品还没能得到更广泛的认可和传播,不仅公开演出率过低,而且在教学运用、批评研究、宣传出版等方面尚未得到应有的关注与重视。
这段文字接下来最可能讨论的话题是:
A:钢琴音乐发展的百年历史
B:中国钢琴音乐与世界音乐的关系
C:钢琴音乐的既有成就与影响
D:中国钢琴音乐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为转折结构,首先肯定了中国钢琴音乐取得的成就,然后以“但略显遗憾的是”转折,说明某些出色的作品未得到更广泛的认可和传播。文段最后提出存在的问题,接下来应该针对这一问题展开,D项与末句话题一致,当选。
文段围绕“中国钢琴音乐”展开,A、C两项脱离了“中国”这一限定范围,排除。B项与文段论述中国钢琴音乐状况的话题不相关,也可排除。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6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26题
4、【言语理解】
网约车平台,理应承担管理和风险连带责任,并对造成的各类事故和损害优先承担赔付责任。这样才能让平台有从严管理的高度自觉,而不能以自己是第三方为借口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独善其身
B:
袖手旁观
C:
逃之夭夭
D:
置身事外
正确答案:D
解析:
文意是网约车平台应该承担起管理和风险连带责任,而不能以自己是第三方为借口推脱责任。“逃之夭夭”指逃跑或溜走,只适用于人,而不能用于“平台”。且此处表达的是逃避责任,而非逃走,排除C。“独善其身”原指独自修养身心,保持个人的节操。后指只顾自己,不管他人的个人主义处事哲学。与“兼济天下”相对。此处批判的是网约车平台逃避应尽的责任,而非未做到“兼济天下”,排除A。“袖手旁观”“置身事外”都含有不参与、不帮助的意思。“袖手旁观”侧重“旁观”,有在旁边看笑话的意思;“置身事外”侧重“事外”,有撇清责任的意思。对应“以自己是第三方为借口”,此处更强调撇清责任,选“置身事外”更恰当。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8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17题
5、【言语理解】1616年,莎士比亚与汤显祖同年逝世。二人都可算作16、17世纪之交的伟大剧作家。二人都爱写剧本,不过写法却不大一样。比如《罗密欧与朱丽叶》故事临近结尾,一双恋人殉情身亡,惨烈的悲剧以双方家族的和解收尾。和解的意愿的确美妙,只可惜,莎翁用于和解的笔墨太过不经意,仿佛仅仅为了“和解”的概念草草应付收场。《牡丹亭》里的杜丽娘,因梦中的相遇而思,而哀,而死,又因此而还生,而圆满。汤显祖将笔墨挥洒于爱而不耗损于恨,推敲于柔美而不沉醉于暴力,他笔下的爱,期待、给予、容纳、无嗔。
这段文字的主旨是:
A:阐述莎士比亚和汤显祖的伟大之处
B:分析《牡丹亭》独特的写作手法
C:比较莎士比亚和汤显祖的艺术风格
D:总结中外古典戏曲的共同点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前两句点明主旨,阐明莎士比亚和汤显祖写剧本的写法不同的观点。其后通过对《罗密欧与朱丽叶》和《牡丹亭》两个剧的写作手法、艺术风格的比较分析论证这一观点。选项中只有C项符合题意,当选。
A项没有突出两人的不同。B项是文段的部分内容。D项范围过大,脱离了莎士比亚和汤显祖这一话题。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3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8题,2013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8题,2013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8题,2013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64题,2013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8题,2013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03题,2013年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9题,2013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8题,2013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00题,2013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03题,2013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04题,2013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9题,2013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99题,2013年西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7题
6、【言语理解】城市减灾没有终止点,恰恰是减灾驱策着一座城市不断夯实功能,深挖基础。即使在发达国家的城市,一场风暴、一场大雪、一次大雨使城市困扰或瘫痪也是不时发生的。人们交口称赞的巴黎“地下宫殿”,在近日法国遭遇的强降雨天气中,也显现出疲惫,包括巴黎在内的中央大区和大巴黎地区等19个省发生了洪水灾害。由此可见,“下水道良心”如巴黎,同样面临自身的问题,自然灾害面前,城市建设有与时俱进的课题。
最适合做这段文字标题的是:
A:城市发展是漫长的建设过程
B:发展仍是城市建设的一项中心工作
C:城市减灾是长久课题
D:城市减灾的疑难杂症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可视为总分总结构。首先提出观点,城市减灾没有终止点;接着进一步论述,即使在发达国家,灾害致城市瘫痪也有发生,并举巴黎“地下宫殿”的事例进行论证;最后以“由此可见”再次总结提出观点:自然灾害面前,城市建设有与时俱进的课题。C项的“长久课题”是对“没有终止点”“与时俱进的课题”的同义转述。A、B两项未提到“城市减灾”这一话题,排除;D项强调城市减灾的困难,而文段强调的是城市减灾的长期性和持续性。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7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兵团)第45题
7、【言语理解】高友工在诗歌本文和抒情美学理论方面的 、宇文所安对诗中“时间”的 、孙康宜的诗人女权主义 、浦安迪的叙事文 、余国藩的明清小说跨文化 等,在此都各显“一家”之气象,颇能引发阅读兴趣。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研究 考究 分析 考究 解析
B:钻研 探索 追溯 解析 评析
C:探究 体味 辨析 分析 解读
D:探求 体会 追忆 考察 剖析
正确答案:C
解析:先看第二空。考究:考查研究;刻意讲究;精致。当它取“考查研究”的意思时,其对象通常为比较理性的事物,如:考究史实。而句中“诗中‘时间’”的“时间”若已经在诗歌中写明也就不需要再考查研究,若没写明,就是比较感性的事物,用“考究”不合适,所以第二空不能填“考究”,排除A。再看第三空。“诗人女权主义”不是历史,也不是往事,不能用“追溯”或“追忆”搭配,排除B、D。故本题答案为C。
考题出处:待更新
8、【言语理解】正如青春是什么样的并无标准答案一样,成人礼上的少男少女们也有选择的自由, 不可拘执一端。穿汉服当然可以,但并不意味着不可以有其他的选择。成人礼之所以令人难忘,正在于从这一天开始,这些走过“成人门”的男生女生具有了独立判断的个体权利。强求一律,横加指责,未免失之过苛。
文中画线处“选择的自由”指的是:
A:成人礼上学生或穿汉服,或穿西装
B:学生可以自主选择成人礼上的着装
C:学生可以自己决定是否参加成人礼
D: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带到成人礼上的礼物
正确答案:B
解析:由“穿汉服当然可以,但并不意味着不可以有其他的选择”可知,文段中的“选择”指的是着装方面,排除C、D。A项的“或穿西装”文段没有体现,排除。B项的“自主选择”对应画线处的“自由”。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9、【言语理解】在一些地方,夜间经常能看到美丽的极光,这种奇异又神秘的极光一直吸引着我们。产生极光的原因是来自大气外的高能粒子 电子和质子 撞击高层大气中的原子。现在所知,作为太阳风的一部分荷电粒子在到达地球附近时,被地球磁场俘获,它们与氧和氮的原子碰撞,击走电子,使之成为激发态的离子,这些离子发射不同波长的辐射,产生红、绿或蓝等色的极光。极光的形成与太阳活动息息相关。每逢太阳活动积极的年份,可以看到更为壮观的极光景象。当夜晚来临,红、蓝、绿相间的光线布满夜空中,场面极为壮观。
最适合做这段文字标题的是:
A:大部分地区还是看不到极光
B:极光的形成与太阳活动有关
C:极光场面极为壮观
D:极光是怎么形成的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首先引出“极光”这一话题;接着介绍极光产生的原因,即与高能粒子撞击大气中原子有关,并对这一原因进行了具体说明;其后又指出极光的形成与太阳活动息息相关,并对这一情况也进行了说明。综合可知,文段主要讲述了极光的形成原理,对应D。A项文段未涉及;B项只体现了极光形成与太阳活动的关系,不全面;C项非重点。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8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4题
10、【言语理解】①学术研究从来都是站在他人的肩膀上眺望,因此不可不对脚底下的肩膀心存敬畏
②写作也好搞学术也罢,哪些东西是人家的,哪些东西是自己的,这个道理本来就该清清楚楚
③更何况,西学东渐已有百年以上历程,没有建立起相应的学术规范,这无论如何也说不过去
④否则以后别人踩在你的肩膀上却吭都不吭一声,恐怕自己也会觉得受到了侮辱和损害
⑤把他人的学术成果当作“垫脚石”,总该做个记号表示致敬
将以上5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⑤④
B:②①③⑤④
C:①②④⑤③
D:②①⑤④③
正确答案:D
解析:分析句意可知,⑤与④联系紧密,应放在一起,且顺序为⑤④,排除C。另由①的“因此不可不对……心存敬畏”与⑤的“表示致敬”可知,⑤应排在①的后面。由“否则”和“更何况”可知④和③应该相连,且顺序为④③。综合起来,顺序便是①⑤④③,与此相符的为D。
考题出处:2011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0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