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专项常考题集合642

发布时间:2022-11-09 7:36     浏览量:7

1、【言语理解】阅读推广,是向公众提供的一项重要的阅读服务。每个社会成员,既是阅读推广的对象,也是阅读推广的触角。实践已经证明,让每个社会成员养成阅读的自觉和习惯,把阅读当作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内容,是阅读推广中最难的事情,其难度远远超过阅读氛围的营造。而这件难事,也恰恰最有价值。社会成员若无自觉和习惯,全民阅读可能就只停滞于想象层面,这显然不利于书香社会的建设。
根据文意,作者认为阅读推广最难的事是:

A:阅读氛围的营造

B:阅读价值的创造

C:阅读服务的提升

D:阅读习惯的养成

正确答案:D

解析:由文段第三句话的“让每个社会成员养成阅读的自觉和习惯,把阅读当作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内容,是阅读推广中最难的事情”可知,“阅读推广最难的事”指的是“阅读习惯的养成”。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8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甲)第49题

2、【言语理解】①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②况且作风问题具有反复性和顽固性,作风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毕其功于一役,必须经常抓、长期抓
③作风建设给干部队伍带来的变化,令老百姓拍手称快
④观念不转,“官念”难正
⑤但也应看到,有一些干部观念并没有彻底转变,而是暂时收敛、回避,甚至暗地里还在做着锦衣玉食的“好梦”
⑥转观念,其实不易
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A:④②③⑤⑥①

B:⑥②④⑤③①

C:③⑤④⑥①②

D:①③②⑤④⑥

正确答案:C

解析:观察题干,③、⑤都提到了“干部”,且两句之间具有转折关系,故应紧密相连,且顺序为③⑤,由此排除B、D。④讲“观念不转,‘官念’难正”,即强调要转变观念,⑥讲转观念不容易,可见⑥与④具有顺承关系,故⑥应紧接④之后,由此排除A。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5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15题,2015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14题

3、【言语理解】

心理学教授丹·麦克亚当斯曾在一次访谈中形象地描绘道:“一个人的人格,就像是被种种人生故事包覆着的气质性格”。每个人所经历的人生故事,都在其内在人格特征中留下不一样的痕迹,所以没有两个人是完全一样的。在茫茫人海,熟识你的人能够一眼就认出你,正是因为每个人的认知、情感和行为都有其特有的模式,这些特征的总和构成了一个人独特而又稳定的人格。

最适合做这段文字标题的是:

A:

茫茫人海中,只有一个独特的你

B:

正是你的性格决定了你的命运

C: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这是真的

D:

人生故事,展现了故事中的人生

正确答案:A

解析:

完整解析:文段首先援引心理学教授丹·麦克亚当斯的观点引出人格与经历的话题;接着指出每个人的人生故事都在人格特征中留下不一样的痕迹;最后总结指出每个人特有的人格特征构成了一个人独特而又稳定的人格。由此可知,文段意在说明茫茫人海,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A项表述与此一致。

B项不合适,文段没有提及“性格决定命运”,排除。

C项不合适,文段未提及“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且文段强调的是每个人都有独特的人格,该项脱离话题,排除。

D项不合适,“人生故事”只对应文段一部分内容,未提及每个人都有独特的人格,排除。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21年北京市公务员《行测》试卷(区级及以上)-考友回忆版第37题,2021年北京市公务员《行测》试卷(乡镇)-考友回忆版第47题

4、【言语理解】

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是指行政机关依照宪法法律规定取得并行使其行政权力,并对其行政行为的后果承担相应责任。依法治国和依法行政的_______,需要各级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在法治________上行使权力、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实现  轨道


B:

实施  基础


C:

执行  框架


D:

履行  道路


正确答案:A

解析:

第一空,所填词语应与“依法治国”“依法行政”搭配。“实施”一般与“法律”“政策”“方案”等搭配。“执行”一般与“任务”“命令”“指示”等搭配。“履行”一般与“义务”“诺言”“职责”等搭配。三词均不能与“依法治国”“依法行政”搭配,排除B、C、D。“实现”与“依法治国”“依法行政”搭配恰当。

验证第二空,“在……轨道上”表述恰当。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21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A类-考友回忆版第31题,2021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B类-考友回忆版第31题,2021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C类-考友回忆版第31题

5、【言语理解】敦煌的壁画,今天来看,有关它的艺术类别、作者群体之争早已淹没在它作为风俗记录的伟大功绩之下。它激发的久远的情感共鸣,它唤起的广阔的文化认同,它引导人们对祖先的精神信仰和世俗生活的深度理解,雄健地跨越历史的长河,如此鲜明和有力地以记忆的方式,作用在欣赏者的心田。
这段文字着重强调的是:

A:敦煌壁画的巨大成就

B:敦煌壁画的文化精神

C:人们对敦煌壁画的价值认同

D:人们对敦煌壁画的情感共鸣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为总分结构,首句总说敦煌壁画作为风俗记录的伟大功绩,后文对其展开论述。“它激发……情感共鸣,它唤起……文化认同,它引导……”“作用在欣赏者的心田”都是对首句的论证。A项是对首句观点句的同义转述。当选。
B项,文段并非论述敦煌壁画含有怎样的文化精神,而是着重强调敦煌壁画对欣赏者的影响,排除。
C、D两项分别对应“功绩”的两个方面,概括不全面,排除。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8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18题,2018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19题

6、【言语理解】水熊虫也叫水熊,是对缓步动物门生物的俗称,有记录的约有900余种,大多是世界性分布的。它们的体型极小,最小的只有50微米,最大的也只有1.4毫米,必须用显微镜才能看清。水熊虫是地球上已知生命力最强的生物,能在冷冻、水煮、风干的状态下存活,甚至能在真空中或者放射性射线下存活,而一旦将其放回到正常环境下,仍能恢复到正常状态。
这段文字旨在说明:

A:水熊虫是缓步动物门生物,种类繁多,分布性广

B:水熊虫体型非常小,使其易于在极端状态下存活

C:水熊虫生命力极强,在极端恶劣条件下也可存活

D:水熊虫可长时间放慢或停止自己的新陈代谢活动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首先介绍了水熊虫的基本生物特征,然后引出“水熊虫是地球上已知生命力最强的生物”的话题,接着具体介绍了其生命力强的表现。总结归纳,文段意在说明水熊虫生命力强这一事实,C项与文段主旨相符,当选。
A项,所述内容符合文段对水熊虫基本生物特征的描述,但此项仅是引出话题的内容,非文段主旨所在,排除。
B项,文段仅仅阐述了水熊虫生命力强这一事实,未提及生命力强的原因,因此无法推出水熊虫因体型非常小而易于在极端状态下存活的结论,排除。
D项,属于无中生有,文段未提及水熊虫新陈代谢的问题,排除。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8年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6题,2018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6题,2018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省直)第45题,2018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4题,2018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9题,2018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9题,2018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28题,2018年天津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4题,2018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区考)第14题,2020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40题

7、【言语理解】

网络并非法外之地,让肆意妄为的网络“喷子”们________,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政府应重点关注网络生态问题,建立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细化网络监管条例。监管部门要将规范落实到位,对违法行为重拳出击,还社会一片________的网络空间。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原形毕露  整洁

B:

谈虎色变  和谐

C:

惴惴不安  宁静

D:

无处遁形  清朗

正确答案:D

解析:

第一空,由“网络并非法外之地”可知,文意是全社会都需要努力,让网络“喷子”们无法隐藏在网络空间肆意妄为。“原形毕露”指本来的面目完全暴露出来。网络“喷子”的面目是已经明确的,文意强调的是网络“喷子”的行为无处隐藏,排除A。“谈虎色变”泛指一提到可怕的事物连脸色都变了。“惴惴不安”形容因害怕或担心而不安。二者填入均未体现让网络“喷子”们无处隐藏之意,排除B、C。“无处遁形”指没有地方可以隐藏形迹、身影,赤裸裸地展现在人们面前。其填入符合语境。

验证第二空,“清朗的网络空间”搭配恰当。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21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A类-考友回忆版第31题,2021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B类-考友回忆版第56题

8、【言语理解】海洋是陆域通过流域的自然延伸,在海洋开发活动中,海洋捕捞、海上运输、海洋矿产开发和海水养殖等生产环节是在海域和流域共同完成;而海盐业和海水利用等则完全是在陆域上完成所有生产环节。此外,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在推动海洋科技进步、海洋产业发展的同时,海洋高新技术的发展以及新产品的出现,也促进了流域科技进步和相关产业的发展,海陆产品通过这种技术延伸得到互动发展。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海洋经济与流域经济空间布局的依赖性

B:现代科技的发展推动了海陆经济的进步

C:海洋经济与流域经济在产业上相互交错

D:现代科技的发展促进了海陆经济的交汇

正确答案:A

解析:“此外”提示文段为并列结构。文段首先论述了海洋是陆域通过流域的自然延伸,海洋产业活动对沿海陆地空间具有很强的依赖性;接着指出海洋高新技术的发展及新产品的出现,也促进了流域科技的进步和相关产业的发展。由此可见,文段主要论述的是海洋经济与流域经济相互依赖、相互促进。A项表述与此相符。
B、D两项“现代科学技术”只是“此外”后论述的内容,都只是文段的一部分,排除。C项强调两者相互交错,未体现两者之间相互促进、依赖的关系,排除。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6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4题, 2016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公检法)第69题,2016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省市类)第76题,2016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8题,2016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85题,2016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69题,2016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69题,2016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70题,2013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甲类)第39题,2012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甲类)第38题,2016年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3题,2016年甘肃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5题,2016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3题,2016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4题,2016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7题,2016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3题,2016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招警类)第73题,2016年内蒙古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2题,2016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6题,2016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5题,2016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71题,2016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1题,2016年广西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1题,2016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4题,2016年天津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76题,2016年青海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4题,2016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63题,2016年河南省选调生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9题

9、【言语理解】莎士比亚戏剧中体现的很多观点、态度和思想——莎士比亚本人是否赞同有待探究,但放在今天无论如何是难以接受的。其中确有赤裸裸的政治不正确之处,弄得一些改编作品简直就像在讨伐莎士比亚。不过,这些貌似不敬的行为反倒是帮了莎士比亚的大忙。因为这些莎士比亚原作的衍生作品看似要把偶像打翻在地,而实际上却使得莎士比亚永远鲜活。
这段文字所表达的主要观点是:

A:莎士比亚被后人误解,其作品也遭到批评

B:无论莎士比亚的作品是否有错误,都堪称经典

C:后人对莎士比亚作品的“批评”反而使其更加鲜活

D:莎士比亚的作品不应被奉为经典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先提到莎士比亚戏剧中存在政治不正确之处,一些改编作品像是在讨伐莎士比亚。然后以“不过”转折,分析了这一行为带来的正面效应,即“使得莎士比亚永远鲜活”。C项是文段主旨的同义转述。A项是转折前内容,且“被后人误解”无从体现,排除。文段没有说明莎士比亚的作品是否能称为经典,B、D两项无中生有,排除。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10、【言语理解】19世纪中叶以后,中国国内战争频仍,很多古籍________海外。时至今日,究竟有多少古籍在海外存藏,还是一个未知数。而将分散在海外至少上百家图书馆的中文古籍全部统计清楚,________在一个总目录之中,难度可想而知。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流散 囊括

B:流落 涵盖

C:流失 收录

D:散佚 罗列

正确答案:A

解析:第一空,由“分散在海外至少上百家图书馆的中文古籍”可知,此处强调的是由于中国的国内战争,很多古籍被带到海外,散落在不同国家的图书馆里。“散佚”多用于文献、诗歌等文字性著作的失传。词义与句意不符,排除D。“流散”侧重于分散;“流落”侧重于沦落、失落;“流失”侧重于失踪、找不到。“流散”的“散”与后文强调整理统计工作的“难”更能构成呼应。
第二空,“囊括”指全部包罗,填入符合句意。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公考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公考“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公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公考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