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言语理解】有人总是把工作当成一种负担,得过且过,搪塞敷衍,这是很可怕的,因为慢慢地你的理想就会被________,志气就会被蚕食,最终难免迷失方向,沦为平庸之辈。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磨灭
B:摧毁
C:丢弃
D:消磨
正确答案:A
解析:由句中的“慢慢”“蚕食”可知,横线处要填入的词义应有一种渐渐变化的过程,“摧毁”“丢弃”表现的是短时间内的变化,排除B、C。“消磨”一般与“时间”“光阴”等搭配,与前面的“理想”相搭配,用“磨灭”更恰当。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2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3题
2、【言语理解】站在风口的物联网应用,2016年居然是自行车。共享经济让自行车回归了城市,因其灵活便捷、低碳环保成为许多城市常见的“短途代步神器”,最大限度地实现了资源共享。但随之发生的共享单车乱停放问题——绿化带内、人行道边、商场前等随处可见;随意丢弃垃圾堆旁、大江大河的有之;停进自家车库占为己有的有之;偷换二维码借机敛财的有之……公民规则意识淡薄、社会信用体系缺失、城市基础设施不到位……原本多赢的局面,极有可能会因为少数人不遵守规则而造成“多输”。
最适合作这段文字标题的是
A:共享单车叩问共享经济发展短板
B:共享单车引发的思考
C:共享经济时代规则意识的确立
D:共享经济呼唤社会诚信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首先肯定了共享单车发展的成果,接着由“但”一转指出共享单车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分析了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共享单车展现了其便利的一面,其负面影响也反映出这一经济模式存在的问题。只有A项的“经济发展短板”能够体现这一经济模式存在问题这层含义。
B项的“思考”过于宽泛。C、D两项是文段可以推出的结论,但不能概括本文。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7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招警类)第23题
3、【言语理解】对于环境与建筑的保护,我们一直局限在那些大家都认为有高度历史或文化价值的部分,而对于那些历史不算久远,或者根本就不被认为有特殊意义的环境与建筑,对于那些相对只是绿叶角色的城市建筑环境都非常漠视。我们虽然可以拆掉这些旧工业文明的老建筑,建造一大批摩天大楼,但是十年,二十年之后,下一代就要开始批评我们曾经的鲁莽了,我们要世代居住的这座城市已经失去了一段记忆,而那是20世纪中国城市最骄傲的工业文明具象的记忆。所以我认为应该保护她,尽可能留下她美丽或者被人认为不很美丽的有形的载体。
文中“有形的载体”指的是:
A:有特殊意义的环境与建筑
B:最骄傲的工业文明
C:世代居住的这座城市
D:旧工业文明的老建筑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中“有形的载体”指的是一种具体存在的实体,B项“工业文明”与此不符,排除。文段中提到的我们所漠视的“环境与建筑的保护”特指“那些历史不算久远,或者根本就不被认为有特殊意义的环境与建筑”,即“旧工业文明的老建筑”。且由“有形的载体”之前的修饰语“或者被人认为不很美丽的”可知,D项正确。本题答案选D。
考题出处:2010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乙类)第44题
4、【言语理解】①人的一生约三分之一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睡眠是人的生命再生产的过程
②在睡眠日把睡眠作为一个“公共议题”,这本身就说明人们的健康意识在提升
③没有良好的睡眠,就没有清醒的头脑和健康的体魄
④放在以前,人们常认为失眠是一个隐私问题,说出来会被人认为“有心事”,因此往往羞于启齿
⑤对健康而言,睡眠与阳光、空气、食物和水一样重要
⑥而当很多人都遭遇失眠的困扰,就说明睡眠不仅是一个个人问题、健康问题,更是一个群体性和社会性的现象
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A:①⑤③②④⑥
B:①③⑤④②⑥
C:⑤①③④⑥②
D:⑤③④①⑥②
正确答案:B
解析:①由“人的一生约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引出“睡眠是什么”的话题,⑤通过与阳光、空气、食物、水类比,强调睡眠对健康的重要性,①更适合作为首句,排除C、D。
由“放在以前,人们常认为失眠是一个隐私问题”和“在睡眠日把睡眠作为一个‘公共议题’”的前后对比可知,④应放在②之前,排除A。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7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7题
5、【言语理解】根据现行的法律、法规,所有与用人单位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不管是签订劳动合同的,还是存在事实劳动关系的,不管是原有的所谓编内职工,还是所谓的“非正式人员”如农民工、临时工,都是企业的正式员工,所不同的只是进单位迟早不同或劳动合同长短有别而已。
由此可知劳动者之间没有差别的一方面是:
A:身份
B:待遇
C:权利
D:与企业的关系
正确答案:D
解析:由“不管是……还是……,都是企业的正式员工”可知,劳动者之间没有差别的一方面是与企业的关系。由“编内职工”和“非正式人员”的差别可知劳动者之间的身份是有差别的;文段未涉及劳动者待遇、权利的问题,且由常识可知,劳动者之间的待遇和权利通常是有差别的。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6、【言语理解】过去20年中,美国玉米年产量一直在全球产量的40%左右波动,2003-2004年度占到41.8%,玉米出口更曾占到世界粮食市场的75%。美国《新能源法案》对玉米乙醇提炼的大规模补贴,使得20%的玉米从传统的农业部门流入工业部门,粮食市场本来紧绷的神经拉得更紧。由于消费突涨,2006-2007年度全球玉米库存出现历史低位,比2005-2006年度剧减了2800万吨。难怪一年中全球粮油主产区的任何一个地方出现持续干旱或洪涝灾害,全球期货现货市场都会出现强烈反应。
这段文字意在表明:
A:全球粮食市场正面临着库存紧张的严重危机
B:美国在世界玉米市场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C:美国生物能源业的发展影响全球粮食供求关系
D:对玉米乙醇提炼的补贴是一个不合时宜的举措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首先通过一系列数字说明了过去20年中美国在世界玉米市场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接下来说明美国《新能源法案》对玉米乙醇提炼的大规模补贴,使大量玉米流入工业部门,加剧了世界粮食市场的紧张。由此可知文段主要说的是美国对全球粮食市场的影响。A项脱离了美国单纯谈全球粮食市场的紧张状况,可首先排除。D项是对美国补贴法案的一个评价,从美国的立场看这个补贴使得大量玉米流入工业部门,促进了美国经济的发展,未必是不合时宜的,故可排除。B、C项相比,B项只点明了美国在世界玉米市场的地位,未突出其《新能源法案》对全球粮食供求关系的影响,不如C项贴切,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7、【言语理解】前不久热映的香港电影《桃姐》,反映香港老人院生活的片段让人难忘,催人泪下,当片中一群老人机械地张着嘴巴,护工挨个喂饭过去的场景出现,许多观众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唏嘘不已
B:感叹不已
C:感喟不已
D:伤感不已
正确答案:A
解析:由前文的“催人泪下”可知,此处所填词语应含有哭泣之意。“唏嘘”指哭泣后不由自主地急促呼吸;抽搭。“感喟”“感叹”均指有所感触而叹息。“伤感”指因感触而悲伤。四个词语中只有“唏嘘不已”含有哭泣之意,填入句中最恰当。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3年天津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3题
8、【言语理解】28.神话基本上不是靠理性原则、逻辑思维来安排的,而是依 展开, 因此充满了 的色彩。神话之中的神,往往都会有明显的情绪表现,代表着一种尚未经过文化陶冶及修饰的,较为自然、原始、粗糙的人性面貌。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情感 感性 B.情节 朴实 C.情绪 率性 D.情趣 喜剧
B:情绪 率性 D.情趣 喜剧
C:无
D:无
正确答案:A
解析:由文中“不是……而是……”的转折词可知,要选择与“靠理性原则逻辑思维”相反的词语,理性与情感相对应,第一空中选入“情感”。而如果“依情感展开”,那么必然充满了感性的色彩,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9、【言语理解】在电影表现的技术层面,数字技术事实上已代替了同源成像技术,出现了由电脑生产影像所构造的故事片。电脑生产的影像已经不再局限于单纯的特技效果,它们构成了影片全部蒙太奇中的镜头,主要角色都是完全或部分由电脑合成。在电影的发行和放映环节,具有质感的胶片卷,放映机吵闹的声音,抑或是影像剪辑表,还有流动于影院之间装胶片的金属盒,正在一个个地消失于我们的视线之中,成为历史。
下列对文意的概括最恰当的是:
A:数字技术已经颠覆了以往电影生产发行全过程
B:当前电影艺术表现完全离不开数字技术的辅助
C:数字合成技术取代了电影制作中各种拍摄手法
D:同源成像技术在电影拍摄技术层面已成为历史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为并列结构,首先说明,在电影表现的技术层面,数字技术已经代替了同源成像技术,电脑生产的影像不再局限于单纯的特技效果。然后说明,在电影的发行和放映环节,之前的胶片放映是影像剪辑表在一个个地消失。综合分析可知,文段从电影表现的技术层面以及电影的发行和放映环节两方面说明了数字技术对电影行业的影响。
A项概括恰当,“电影生产发行全过程”恰能与电影表现的技术层面以及电影的发行和放映环节两方面相对应,当选。
B项,“电影艺术表现”表述片面,且“完全离不开”表述绝对,排除。
C项,数字合成技术仅对应文段部分内容,不具概括性,排除。
D项,同源成像技术非文段重点,文段重在强调数字技术对电影行业的影响,排除。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20年江苏省公务员《行测》试卷(A类)-考友回忆版第30题,2020年江苏省公务员《行测》试卷(B类)-考友回忆版第21题,2020年江苏省公务员《行测》试卷(C类)-考友回忆版第24题
10、【言语理解】
直到3月中旬,长白山远望还是一片白雪皑皑。春天的脚步出了关外,到长白山脚下时,就有点________了。其实,立春以后没几天,长白山区的积雪就开始悄悄融化了,别看山里依旧寒风刺骨,但这与严冬腊月已经大不一样,凛冽中还夹杂着一丝潮湿、________的暖意。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外强中干 乍暖还寒
B:
入不敷出 犹抱琵琶
C:
优柔寡断 东躲西藏
D:
踟蹰不前 若隐若现
正确答案:D
解析:
第一空,“外强中干”形容外表好像很强大,实际上很空虚;“入不敷出”指收入不够开支;“优柔寡断”指做事犹豫,缺乏决断;“踟蹰不前”指迟疑不决,不敢前进。文段说的是春天到关外放慢了脚步,“外强中干”“入不敷出”不能形容脚步放缓,排除A、B。
第二空,分析文段可知,所填词语应能形容严冬中夹杂着一丝丝的暖意。“东躲西藏”指到处躲避藏匿;“若隐若现”指隐隐约约,看不清楚。“若隐若现”恰能体现文段中“乍暖还寒”的情景。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8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7题,2018年甘肃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1题,2018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3题,2018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9题,2018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3题,2018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6题,2018年河南省选调生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0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