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专项常考题集合611

发布时间:2022-11-03 11:20     浏览量:24

1、【言语理解】在传播媒介极不发达的年代,要成为名人并非易事,他必须在某一领域________。才能通过________、书籍记载等方式广为人知。而在数字网络为媒介的时代,尤其在微博、微信公众号等自媒体平台上,人人都能成为信息和观点的发布者,人人都可能________,出名的成本大幅降低,于是“名人”遍地开花。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独当一面 街谈巷议 一夜成名

B:崭露头角 红口白牙 声名远扬

C:出人头地 道听途说 一鸣惊人

D:出类拔萃 口耳相传 声名鹊起

正确答案:D

解析:第一空,此处意为,要成为名人,他必须在某一领域特别出色,强调的是与他人对比,更优秀、出色。“独当一面”指单独胜任某一方面的工作,没有比较之意。排除A。“崭露头角”指突出地显露出才能。“出人头地”指高人一等,超出一般人。“出类拔萃”形容人的品德才能出众,高出同类之上。三者均与题意相符。
第二空,此处是说,名人需要通过口头传颂或书籍记载等方式让人知晓。“红口白牙”指一口咬定或指某句话确实说过。“道听途说”泛指没有根据的传闻。均与题意不符,排除B、C。D项,“口耳相传”指以口说耳听的方式传授,符合题意。
验证第三空,“声名鹊起”形容名声迅速提高,符合“出名”的语境。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7年甘肃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3题,2017年广西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5题,2017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5题,2017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0题

2、【言语理解】从宏观调控看,保持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是精准把握稳增长与调结构平衡的最优选择,这有助于我们在保持经济运行合理区间的前提下,既能实现稳就业的目标,又能促进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当务之急是做好处置预案和政策储备,加强相关的舆论引导、风险隔离和社会保障等配套工作,同时运用必要的金融工具,调整负债的期限结构,缓解地方政府和企业的短期债务压力。只要处置得当,就不会演变为系统性风险。
与这段文字意思相符的一项是:

A:促进结构调整取得进展的因素之一是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B:运用必要的金融工具,调整负债的期限结构,有助于实现稳就业的目标

C:处置预案和政策储备可以缓解地方政府和企业的短期债务压力

D:阻止系统性风险发生主要在于缓解地方政府和企业的短期债务压力

正确答案:A

解析:由“运用必要的金融工具,调整负债的期限结构,缓解地方政府和企业的短期债务压力”可知,B、C两项强加因果,与文意不符。D项的“主要在于”从文中无法得出。A项可由文段首句推出。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6年广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县级以上)第14题

3、【言语理解】留学精英在国内形成的权威主义人格,在他们浸润于西方文化环境之后会有所改变,但他们作为成年人,其人格特征的改变是很难的。从权威主义人格到最终形成现代的民主人格,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从中国人的整体上来看,需要几代人的进化。具体到一个留学精英,我们需要确认,他是处在怎样一个现代政治人格的形成阶段,他身上有多少权威主义人格特征,多少现代民主政治人格的因素。一个形成民主政治人格的人,无疑会认同和选择民主宪政的建国方案,即使他偶尔接受威权政治,也是不得已的权宜之计。但基本上属于权威主义人格的人,则会有两种情景:有的会选择民主宪政,但不会很彻底,容易动摇;大多数会选择各种威权政治方案。
以下各项中,与以上文字说法相符的是:

A:留学精英在西方文化影响下会迅速转化成民主政治人格

B:民主主义人格的人绝不会接受威权政治方案

C:留学精英多属于权威主义人格

D:权威主义人格的人只会选择各种威权政治方案

正确答案:C

解析:A项,由“但他们作为成年人,其人格特征的改变是很难的。从权威主义人格到最终形成现代的民主人格,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可知,“迅速转化”说法错误。
B项,由“一个形成民主政治人格的人……即使他偶尔接受威权政治,也是不得已的权宜之计”可知,“绝不会接受”说法错误。
C项由“留学精英在国内形成的权威主义人格,在他们浸润于西方文化环境之后会有所改变,但他们作为成年人,其人格特征的改变是很难的”可推知。
D项,由“:有的会选择民主宪政,但不会很彻底,容易动摇;大多数会选择各种威权政治方案”可知,“只会”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3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1题

4、【言语理解】两千多年前,孔子在竹简上写下“君子和而不同”,这不仅成为中华文化的内在品格,也代表着中国对世界秩序的想象。不同国家、民族的思想文化各有千秋。文化的共存,不是让一种文明普适化,而是要寻求大多数文明的共同点和公约数。毕竟,只有每一颗星星都发光,人类文明的星空才会更加璀璨。
这段文字主要说的是:

A:中华文化对世界的贡献

B:孔子对中华文化的影响

C:古人对世界秩序的想象

D:文化共存的实现途径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首句指出孔子的“君子和而不同” 代表着中国对世界秩序的想象,然后引出文化共存的实现途径,即“不是让一种文明普适化,而是要寻求大多数文明的共同点和公约数”,尾句补充说明只有多元文化共存,人类文明才会更加璀璨。“和而不同”“寻求大多数文明的共同点和公约数”“每一颗星星都发光”,说的都是多元文化和谐共存的问题,只有D项与此相关。
A项的“贡献”无中生有,排除;B项的“孔子”、C项的“想象”只在第一句提到,非文段重点,排除。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7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公检法)第39题,2017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31题,2017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区考)第27题

5、【言语理解】作为可再生新能源,风能具有无污染、永不枯竭、综合社会效益高、研发成本相对低等特点。然而,风能行业建设投资回收周期长,客观上需要长期、稳定的优惠政策保障。美国风能增长潜力很大,但因美政府对风能税收鼓励政策不稳定,使包括中国风能企业在内的国际投资者在美国风能市场的增长前景变得不确定。
对这段文字理解不准确的是:

A:风能属于可再生新能源

B:风能行业的优势大于其劣势

C:美政府对风能企业的优惠政策不稳定

D:在美国投资的中国风能企业市场前景不确定

正确答案:B

解析:由文段首句“作为可再生新能源,风能……”可知,A项正确。
文段并没有将风能行业的优势与劣势进行对比,B项无中生有。
由“美国风能增大潜力很大,但因美政府对风能税收鼓励政策不稳定”可知,C项正确。
由文段末句“使包括中国风能企业在内的国际投资者在美国风能市场的增长前景变得不确定”可知,D项正确。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3年天津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3题

6、【言语理解】      不分青红皂白,      是和亲      一律加以反对,      在封建时代还有什么更好的方法可以取得民族之间的和解呢?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因为 所以 就 可是

B:由于 因此 那 然而

C:倘若 倘若 就 那么

D:如果 只要 就 那么

正确答案:D

解析:根据句意,句子的第一层是假设关系,据此可排除A、B。句子的第二层可以是条件关系,也可以是假设关系,但从语气和表达效果上来看用条件关系更恰当,即D项当选。

考题出处:待更新

7、【言语理解】沿着新修的国道从呼伦市出发一直向北,如果是在冬季,沿途草原大雪覆盖,松林点缀、白雪皑皑。间或有驯鹿从密林中迁徙、________雪原。黑白相间,宛如格林童话的冰雪世界。车行敖鲁古雅的布冬霞部落,驻足静听阵阵哨笛,鄂温克族人驯养的角鹿从四方密林中飞疾汇聚,场面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纵观 宏伟

B:横贯 宏大

C:穿越 壮观

D:穿过 雄伟

正确答案:C

解析:第一空,“纵观”意为纵览、博览,明显不合文意,排除A。“横贯”意为(山脉、河流、道路等)横着通过去,这里的主语是“驯鹿”,不合文意,排除B。
第二空,“雄伟”通常形容气势,“壮观”通常形容场面、景象。文段中说的是驯鹿在密林汇聚的场面,故用“壮观”。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4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2题

8、【言语理解】惠山细货泥人,主要指手捏戏文,更加脱离耍货的样态,成为纯粹的装饰品。细货重手工,有打泥、揉泥、捏脚、捏身、装头、开相、装鸾等约15道工序。塑造极细的手指不开裂断掉,则仰仗惠山地区黑色黏土所具备的极佳的强度硬度。手捏戏文主要表现京昆戏剧场景和一些佛道形象,多以两三人为一组。前面所说王春林、周阿生等敬献的作品当属此类。由于人物造型比例准确,抓住戏剧高潮时人物典型动作,彩绘生动、顾盼生姿,观之如临剧场。
关于惠山细货泥人文段未提及

A:传承关系

B:主要用途

C:材料特点

D:工艺流程

正确答案:A

解析:A项未提及,当选。
B项有提及,“惠山细货泥人,主要指手捏戏文,更加脱离耍货的样态,成为纯粹的装饰品”介绍了其主要用途是装饰,排除。
C项有提及,“仰仗惠山地区黑色黏土所具备的极佳的强度硬度”提到了材料特点是强度硬度极佳,排除。
D项有提及,“有打泥、揉泥、捏脚、捏身、装头、开相、装鸾等约15道工序”介绍了工艺流程,排除。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20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38题

9、【言语理解】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时期,科技管理制度可以不同,可以创新,但有一项制度特别重要并具有普适性:那就是创新主体的泛化,或曰创新战略的全民化或人民性。换言之,让每个人都有求变创新之心,让每一个发明不论大小都有展示的机会,应当是构建自主创新大制度、大环境的基本出发点。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科技管理制度的重要性

B:创新需要良好的环境作支撑

C:创新需要制度支持

D:科技管理制度应保证创新的全民性

正确答案:D

解析:由“但”、“特别”这两个关键词可知,第一句重点说的是创新主体的泛化。而第二句则是对第一句的进一步阐述。故整个文段强调的是应保证创新的全民性。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10、【言语理解】在读书时,围绕着某个问题、某种原有优势进行拓展,既可以在纵向上涉及古今,又可以在不同层面上涉及中外以及诸种学科。知今不知古,就罕能清理出事物的原委;知古不知今,就罕能悟透事物的意义;知中不知外,就容易使自己的知识封闭起来;知外不知中,就容易使自己的知识失去根,变得虚浮空泛。古今中外在某一问题上进行互参,是读书深入以后应该追求的通则。
这段文字强调了读书的真谛是:

A:日积月累

B:融会贯通

C:博古通今

D:博采众长

正确答案:B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读书时围绕某个问题进行拓展既可以在纵向上涉及古今,又可以在不同层面上涉及中外以及诸种学科;接着阐述了只知古、今、中、外其中之一的弊端;最后进行总结,古今中外在某一个问题上进行互参,是读书深入以后应追求的通则。可见,文段意在说明的是读书不能囿于一隅,对某一问题应结合多方面的知识进行考量、理解。
A项“日积月累”文中未提及,C项“博古通今”比较片面,B、D两项相比,B项“融会贯通”指把各方面的知识和道理融化汇合,得到全面透彻的理解;“博采众长”指从多方面吸取各家的长处。比较而言,“融会贯通”与文段尾句的“进行互参”更对应。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教育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教育“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教育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教育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