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专项常考题集合613

发布时间:2022-11-03 20:16     浏览量:25

1、【言语理解】在嘈杂环境下,大脑会自动________不熟悉的人的声音,只________身边熟人所发出的声音。在这种情况下,那些不熟悉的话语声只好面对________的命运。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筛选 保留 置若罔闻

B:过滤 接收 充耳不闻

C:淘汰 选择 灰飞烟灭

D:排除 存储 烟消云散

正确答案:B

解析:第一空,题意为大脑会自动“拒收”不熟悉的人的声音。“筛选”侧重于挑出有用的,留下来。与文意不符,排除A。“淘汰”指在选择中去除(不好的、弱的或不适合的)。“排除”指除掉 ,消除。“过滤”指经过某种处理将无用或有害的东西分离出去。均符合题意。
第二空,三个词语较填入均无不妥,较难辨析,可考虑从第三空分析。
第三空,“灰飞烟灭”比喻人或事物迅即消失。“烟消云散”比喻某些事物、思想、情绪消失得无影无踪。“那些不熟悉的话语声”是客观存在的,并没有消失,排除C、D。“充耳不闻”指对外界的话或外界的事物不予理睬。与题意表达的大脑“拒收”不熟悉的声音的语境相符。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5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副省级)第38题,2015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市地级)第38题

2、【言语理解】收藏的功利性并不会削弱收藏作为高雅文化艺术活动的魅力,反而能够促进收藏事业的发展。从古至今,纯粹的非功利性的收藏可以说绝无仅有。保值、增值的客观需求,促使人们对各类器物的鉴定和欣赏水平不断提升。如果离开一定的历史条件来奢谈所谓纯粹的收藏鉴赏,对于收藏事业来说只能造成观念的混乱。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业界对收藏活动中的功利化不以为然

B:非功利性收藏对收藏事业发展意义不大

C:收藏事业中的“功利主义”思想无可厚非

D:绝大多数收藏活动是在获利驱动下进行的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首句指出收藏的功利性能够促进收藏事业的发展,末句进一步从反面论证,说明所谓纯粹的收藏鉴赏会造成收藏事业观念的混乱。由此可知,文段对收藏活动中的“功利主义”持肯定态度。C项表述与此相符,当选。
A项与此观点相悖,排除;B项“非功利性收藏”非文段重点,且“意义不大”从文段中无法推出;D项表述正确,但未体现对收藏中的功利主义的肯定这一论述主题,排除。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5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省直及公检法)第43题,2015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边远地区)第35题

3、【言语理解】目前禽流感疫情在非洲以及印度的家禽中已经蔓延开来,而且在尼日利亚,虽然政府已全力以赴,但疫情仍在不断地扩散。阿富汗发生疫情暴发流行似乎也在所难免。人们对此应予以高度重视。也许可以这么说,相比疫情进入欧洲(同样不可避免)而言,这些更至关紧要。贫穷国家农村人口多,无论是通过控制还是阻止周边地区内动物的流动,其对家禽中暴发的禽流感疫情的处置和扑灭能力,都远远弱于欧洲国家。在非洲和印度,人们的院子里来回走动的鸡、鸭随处可见,它们与人群、其他家畜以及野生动物密切接触后,疫情遂得以传播。而在欧洲,大多数家禽都养殖在管控严格的经济农场中。
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不一致的是:

A:禽流感疫情的传播与家禽间的密切接触有关,但与人群间的接触无关

B:在非洲和印度,由于缺乏严格的管控,禽流感疫情会比欧洲更加严重

C:控制和阻止周边地区内动物的流动对于遏制禽流感疫情扩散有一定作用

D:禽流感疫情进入欧洲虽较非洲以及印度要晚,但疫情进入欧洲实际上无可避免

正确答案:A

解析:A项,由“它们与人群、其他家畜以及野生动物密切接触后,疫情遂得以传播”可知,“与人群间的接触无关”表述有误,该项与原文意思不一致。
B项,由“在非洲和印度,人们的院子里来回走动的鸡、鸭随处可见……而在欧洲,大多数家禽都养殖在管控严格的经济农场中”可知,该项与原文意思一致。
C项,由“通过控制还是阻止周边地区内动物的流动……远远弱于欧洲国家……”可推断,该项与原文意思一致。
D项,由“目前禽流感疫情在非洲以及印度的家禽中已经蔓延开来……相比疫情进入欧洲(同样不可避免)而言……”可知,该项与原文意思一致。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9年深圳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2题

4、【言语理解】传统的纯文学杂志正在悄然地进行一场“时尚革命”。最近一段时间,陆续有著名纯文学杂志宣布“触网”,这些杂志都有几十年历史,从来都是“几十页纸走天下”,所以此番赶时髦引发了众多围观。不过本报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这些文学期刊大多面临传统读者减少、年轻读者难寻的窘境。因此“触网”对它们而言固然是时尚,也是一种顺应时代的自我救赎。
这段文字没有论及的是:

A:传统文学期刊面临着如何吸引年轻一代读者的问题

B:传统文学期刊“触网”是顺应时代潮流,大势所趋

C:纯文学杂志走向数字化是摆脱目前困境的唯一救赎

D:过去的几十年,纯文学杂志保持着纸质媒介的传统

正确答案:C

解析:由“这些文学期刊大多面临传统读者减少、年轻读者难寻的窘境”可知,B项正确。
由文段末句可知,B项正确。
C项的“是摆脱目前困境的唯一救赎”表述绝对,与文段的“是一种顺应时代的自我救赎”不符。
由“这些杂志都有几十年历史,从来都是‘几十页纸走天下’”可知,D项正确。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4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6题

5、【言语理解】科幻小说大师阿瑟·克拉克说:如果一个德高望重的老科学家说“某件事情是可能的”,那他可能是正确的;但如果他说“某件事情是不可能的”,那他也许是非常错误的。
阿瑟·克拉克想说的是:

A:科技进步永无止境

B:想得到就能做得到

C:未来可能远远超出想象

D:迷信权威会阻碍前进的步伐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通过对比,指出什么事都可能发生,再结合“科幻小说”的特色——用幻想的形式表现人类在未来世界的物质精神文化生活和科学技术远景,其内容交织着科学事实和预见、想象——可见作为科幻小说大师,阿瑟·克拉克想说的是未来可能远远超出想象。C项表述与此相符。其他三项均理解不正确。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1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春季)第17题,2011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7题,2011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7题,2011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7题,2011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7题,2011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17题,2011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7题,2011年青海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7题, 2011年天津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7题,2011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7题,2011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7题,2011年广西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7题,2011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7题,2011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7题,2011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7题,2011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7题,2011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7题

6、【言语理解】清明祭祀,向已逝的祖先亲人送上思念与敬意,更多的是传承中华民族的孝道传统,把对逝者的怀念转化为对生者的关怀,祭奠死去的人是为了让活着的人更有尊严地活着:通过祭祀更加认识自己的人生职责和使命;通过祭礼认识每个人的位置和角色;通过祭悼来反省人生的终极归宿,来不断校正我们的人生态度和价值。
这段文字主要说明的是:

A:清明节的启示

B:应该重视清明节

C:清明祭祀的意义

D:清明节对于传承文化的作用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主要说的是,清明祭祀是为了传承孝道传统,是为了让活着的人活得更有尊严,通过祭祀更清楚地认识自己的职责使命、角色位置,校正自己的人生态度与价值。可见,文段主要说明的是清明祭祀的意义。C项表述与此相符,当选。
文段围绕“清明祭祀”展开,B、C、D三项均阐述的是“清明节”,排除。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 2016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公检法)第81题,2016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4题

7、【言语理解】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对比修辞手法的一句是:

A: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B: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C: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D: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正确答案:C

解析:A项对比了君子和小人。B项对比了生与死的意义。C项没有对比。D项对比了对待小人、贤臣两种不同态度造成的两种不同结果。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4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甲类)第49题

8、【言语理解】说话不仅是一种生理功能,更是一种能力。会说话的人,纵然________,滔滔不绝,听者也不以为苦;纵然________,一字千金,也能绕梁三日。成功人士大多是成功的说话者,毫不夸张地说,其成功至少有一半是用舌头________的。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能言善辩 讷口少言 实现

B:绘声绘色 不露声色 完成

C:口若悬河 片言只语 创造

D:侃侃而谈 缄口不言 获取

正确答案:C

解析:第一空,分析可知,此处应填入一个与“滔滔不绝”意思相近,即表示一个人很能说的词语。“能言善辩”形容能说会道,有辩才,侧重的是言辩的能力;“绘声绘色”形容叙述、描写生动逼真,侧重的是言语的生动;“侃侃而谈”形容理直气壮地谈论或演讲,侧重于谈话的神态。这三个词语均不合句意,排除A、B、D。
“口若悬河”形容说起话来像河水倾泻一样滔滔不绝,与句意相符,且“悬河”也与后句的“滔滔不绝”构成语意上的衔接。同理,第二空中“片言只语”与“一字千金”连用最恰当。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2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1题

9、【言语理解】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一年一度的东海市第六届集邮活动日主会场活动今天在邮电大厦举行,李副市长到会表示祝贺。

B:人的素质的提高,不仅体现在物质生活条件和生活水平的改善上,也体现在精神生活和思想素质的提高上。

C:现代文化,无论是其物质的、形式的或是精神的方面,都必须以传统作为根基,才能深沉,才能有底蕴,才能生生不息。

D:林老师对自己的教学严格要求,对年轻教师悉心指导,所以我们选他做学科带头人是当之无愧的。

正确答案:C

解析:A项“第六届”不可能“一年一度”,可将“第六届”或者“一年一度的”删除;B项搭配不当,“生活水平”与“改善”不搭配,“精神生活”与“提高”不搭配;D项句式杂糅,可改为“所以我们选他做学科带头人”或“所以他被选为学科带头人是当之无愧的”。C项没有语病,故当选。

考题出处:2015年深圳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0题

10、【言语理解】中国古代都城的规划建设,特别注重的是突出皇权至上的思想。这一思想的体现莫过于历代对于宫阙正门的精心设计和建筑布局的巧妙构思。天安门就是这种建筑的典型形式。因此,追溯天安门的历史,不能不提到古都北京的历史与演变。天安门和北京城的每一处古城垣一样,都在历史的长河中烙下了深深的印记。
下列说法中,不符合上文意思的一项是:

A:皇权至上的思想极大地影响了中国古代都城的规划建设

B:天安门的历史与北京城的历史与演变有着莫大的关系

C:作为一座历史悠久的古都,北京城每一处古城垣都体现出历代的精心设计和巧妙构思

D:天安门是典型的中国封建时代的都城建筑

正确答案:C

解析:由文段首句“中国古代都城的规划建设,特别注重的是突出皇权至上的思想”可知,A项正确。
由文段“追溯天安门的历史,不能不提到古都北京的历史与演变”可知,B项正确。
C项中“每一处”表述过于绝对。“精心设计”和“巧妙构思”说的是历代的宫阙正门和建筑布局,而不是北京城的每一处古城垣。
由文段“中国古代都城的规划建设……天安门就是这种建筑的典型形式”可知,D项正确。

考题出处:2014年深圳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1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教育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教育“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教育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教育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