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言语理解】在北大西洋,浅层的热水向北溯流而上,与此同时,大洋深处的冷水则向南流动:这就是“热盐环流”,正是它把热传送到北极。环流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暖流,而全球性的气候变化可能会使暖流停止流动,导致北欧和北美气候变冷而不是变热。
这段文字主要说明了:
A:全球性气候变化对北欧和北美气候的影响
B:热盐环流对北极的影响
C:暖流对北欧和北美气候的影响
D:热盐环流对水流的影响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首先由“热盐环流”的概念引出暖流,接着转入文段要论述的内容——全球性气候变化可能会使暖流停止流动,从而导致北欧和北美气候变冷而不是变热。即文段主要是为了说明全球气候性变化对北欧和北美气候的影响,只有A项涉及了“全球性气候变化”“北欧和北美气候”两个关键词,当选。
B项明显不是文段的论述内容。C项是干扰选项,是全球性气候变化影响暖流,才会导致北欧和北美气候变化,根源在于前者,而非暖流。D项是文段的部分内容,作用是引出话题。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2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3题
2、【言语理解】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A:这次采访中一半以上的被采访者曾多年担任电商平台的客服,有极为丰富的人际沟通经验。
B:我舅舅是分子人类学家,许多人以为我进入这个看似古怪的领域是受我舅舅的影响,其实不是这样的。
C:在话剧演出过程中与他的灵魂有过碰撞的人都清楚,所谓的“现实”中的他不像在舞台上那样,是个踌躇满志、激昂慷慨的人。
D:近年来,物流行业的迅猛发展和物流价格的持续上涨,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正确答案:C
解析:C项表意不明,句末“踌躇满志、慷慨激昂的人”指的是“现实”中的“他”还是舞台上的“他”不明确。A、B、D三项没有语病。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9年深圳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7题
3、【言语理解】“一带一路”跨文化认同的矛盾除了语言障碍外,还源自文化冲突、利益偏差、政治误解等多种因素。实现价值共识的最好方式就是________共同的文化记忆,打开被现实利益束缚的________,找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感情共鸣。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唤醒 牵绊
B:挖掘 枷锁
C:搭建 锁链
D:追溯 牢笼
正确答案:B
解析:第一空,文意为实现价值共识的最好方法就是找到共同的文化记忆。“搭建”指搭盖(多用于建筑),与“文化记忆”搭配不当,排除C。“追溯”比喻探索事物的由来,文意强调的是要找到共同的文化记忆,而不是探索共同的文化记忆的由来,排除D。
第二空,所填词语与动词“打开”搭配。“牵绊”指纠缠使不能脱开,“打开牵绊”搭配不当,排除A。“枷锁”比喻束缚人的观念、制度等,“打开枷锁”搭配得当,且填入此处符合文意。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20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27题
4、【言语理解】人类历史的进程,充满着错综复杂的矛盾,理想的________与搏斗,社会的________与变革,历史的________与前进,绘制出人类自己创造自己,自己发展自己的扑朔迷离、色彩斑斓的画卷。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摩擦 发展 曲折
B:碰撞 平稳 反复
C:冲突 动荡 迂回
D:对抗 挑战 起伏
正确答案:C
解析:本题三空,根据表并举关系的词语“与”可知,所填词语应与对应的横线后的词语构成并举关系。第一空所填词语应与“搏斗”构成并举关系,含有激烈斗争之意。“摩擦”语义较轻,与题意不符,排除A。第二空所填词语应与“变革”构成并举关系。“平稳”指平安稳定,没有波动或危险。与“变革”构成相反相对关系,与题意不符,排除B。“挑战”指激使对方出战。强调的是双方之间的较量,而“变革”强调的是事物自身的变化,与题意不符,排除D。验证第三空,“迂回”含有的曲折前进之意,填入与“前进”构成并举关系,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5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3题,2015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5题,2015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4题
5、【言语理解】计算机时代,字库就在我们每个人手边,当我们在电脑上用文字处理软件打出一篇文章,想要给它换上一种好看的字体时,我们其实就已经在与字库打交道了。但很多人并不知道,目前我国汉字字库仅421款字体,而比邻的日本,汉字字库则多达2973款。
这段文字的主旨是:
A:我国汉字字库数量不及日本
B:我国汉字字库中的字体不及日本
C:计算机时代字库是文字处理的必需品
D:我国汉字字库的字体不够多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先介绍字库的常见,然后以“但”转折,用中国与日本字库中的字体数量作对比,来说明我国汉字字库的字体少。D项是对转折后内容的同义转述。A、B两项都强调“不及日本”,而文段是通过与日本对比反衬我国的不足,是否比得上日本不是文段论述重点,排除;C项强调字库的重要性,与转折后论述我国字库问题的话题无关,排除。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2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乙类)第14题,2012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甲类)第17题
6、【言语理解】“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意味着事物的毁灭往往酿生于自身。物自败,尔后生机失,物不腐,虫何生?事物兴衰存亡,内因是决定性因素。由此推及人事,古代哲人尤其强调求仁在己,祸福在我。孟子曰:“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然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太甲》曰:“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
上文作者意在强调:
A:人是自己命运的主宰
B:事物的发展自有其渐进的过程和内在的必然逻辑
C:人不能自暴自弃
D:人要不断自我省视、自我激励与自我进取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先介绍了内因是事物兴衰存亡的决定性因素;然后由事及人,强调人的成败也由自身决定。B项论述对象为“事物”,所指范围不准确,非文段重点,排除。C项“自暴自弃”、D项“自我激励与自我进取”属于推断过度,文段未体现,排除。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8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16题,2018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15题
7、【言语理解】老话“时间如流水”可能是错的。一个新的理论称,时间并不是向前流逝的,相反,时间中的一切都是始终存在的。该理论称,如果我们“俯瞰”宇宙,那么我们将看到时间是向着所有方向延伸的,正如我们此刻看到的太空。这个有趣的理论是由麻省理工学院的哲学副教授布拉德福德·斯科博士提出的。他认为事件并非从我们身边驶过并永远消失不见——相反,它们存在于时空的不同位置。
下列语句中,符合这一理论的说法是:
A:我们在时间中穿行,就像一艘船在水上航行
B:时间是对称的,在另一个宇宙中的智慧体看来,我们宇宙的时间是后退的
C:你在时间中被展开,类似于你在空间中被展开的那样,我们并非处于单一的时间中
D:现在是一个“焦点”。从过去移动至未来,我们处于这个焦点之中,并随着它前进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主要介绍了布拉德福德·斯科博士提出的关于时间并非向前流逝,而是向着所有方向延伸的理论。A、D两项均是这一理论否定的观点,B项的“后退”从文段无法推出。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8、【言语理解】关于培养创新人才,教育部最近提出的“新工科”教育非常重要。“新工科”最新公布的指标是“十、百、万”,即“十个专业方向,百种教材,一万名教师”。这是一次创新之举,不但要带来更多知识,更要搭建一个知识拓展的________,要培养造就一批多样化、创新型的工程科技人才,为我国产业发展提供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空间 人才队伍
B:舞台 智力保障
C:天地 人才保障
D:平台 智力支持
正确答案:D
解析:第一空,“搭建平台”“搭建舞台”为常见搭配,“空间”“天地”与“搭建”搭配不当,排除A、C。同时,第一空所填词语还应与“知识拓展”相搭配。而“舞台”通常是用来展示的,与“知识拓展”不搭配,排除B。验证第二空,“智力支持”填入也恰当。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9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甲)第23题
9、【言语理解】国际奥委会主席雅克·罗格在伦敦表示,2012年夏季奥运会的主办城市伦敦不必将超越2008年北京奥运会作为目标,只要“做好伦敦”就可以了。他说:“没有一届奥运会比其他奥运会更好。既没有‘最好的’也没有‘最大的’奥运会,它们只是各具特色而已,每一届奥运会都是独一无二的。资金不是决定奥运会质量的唯一要素,最重要的是在(主办)城市营造的氛围。”
对于2012年伦敦奥运会,下列各项能代表雅克·罗格观点的是:
A:反对将超越2008年北京奥运会作为2012年伦敦奥运会的目标
B:对2012年伦敦奥运会能否超越2008年北京奥运会持悲观态度
C:对2012年伦敦奥运会能否办出自己独一无二的风格特色表示乐观
D:资金投入和城市气氛的营造将是伦敦奥运会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首句提出观点“2012年夏季奥运会的主办城市伦敦不必将超越2008年北京奥运会作为目标”,接下来的几句话都是在阐述其原因。A项与观点句表意相符,当选。
文段并没有提到罗格对伦敦奥运会持悲观态度还是乐观态度,B、C两项的说法没有依据,排除。D项为文段部分内容。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0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0题
10、【言语理解】农村电网________升级,事关广大农村地区的长远发展。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改造
B:改线
C:改变
D:改良
正确答案:A
解析:“网络改造升级”为习惯表述。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6年广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乡镇)第2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