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判断推理专项常考题集合629

发布时间:2022-11-06 20:13     浏览量:7

1、【判断推理】有科学家此前已经发现,生活在高原地区寒冷水域中的蛤蜊,寿命可比生活在暖水中的同类长10倍。科学家对此现象的解释是,冷水环境里的蛤蜊新陈代谢较慢,因此寿命更长。但是科学家最近发现,一种4500万年前生活在南极洲的蛤蜊,寿命可长达120年,这在动物中是少见的高寿,但是当时南极洲海域水温比现在高10℃左右,较为温暖。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合理地解释上述现象?

A:研究发现,4500万年前南极洲的蛤蜊在冬季生长而非夏季

B:新陈代谢缓慢并不是蛤蜊长寿的唯一原因

C:生活在寒冷水域的鱼类比生活在热带的鱼类寿命更长

D:生活在热带水域的蛤蜊的寿命并不比冷水环境中的蛤蜊的寿命短

正确答案:B

解析:题干要解释的现象:虽然冷水环境里的蛤蜊新陈代谢较慢,寿命更长;但是4500万年前南极洲海域水温比现在高,蛤蜊也特别长寿。
A项,指出4500万年前南极洲的蛤蜊在冬季生长而非夏季,无法解释为何当时南极洲海域的水温比现在高,但蛤蜊寿命却很长,排除。
B项,指出新陈代谢缓慢并非蛤蜊长寿的唯一原因,则4500万年前南极洲海域的水温虽然比现在高,但有可能存在其他影响蛤蜊寿命的因素,使得当时的蛤蜊寿命很长,能够解释题干现象。
C项,指出水域温度与鱼类寿命的关系,与蛤蜊的寿命无关,不能解释题干现象,排除。
D项,指出热带水域的蛤蜊寿命并不比冷水环境中的蛤蜊寿命短,否定寒冷水域环境中的蛤蜊寿命更长这一科学发现,不能对题干看似矛盾的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排除。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0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甲类)第55题

2、【判断推理】某公共服务部门发言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去年没有群众针对该部门的服务工作提起投诉,因此社会对于该部门去年的服务工作是满意的。
上述发言人的结论基于的假设是:

A:该部门的投诉渠道不畅通,投诉信箱只是摆设

B:如果接到群众投诉,该部门会进行整改

C:群众只要对该部门的服务不满意,就会提起投诉

D:上级对于该部门去年的服务工作十分满意

正确答案:C

解析:题干由“没有群众针对该部门的服务工作提起投诉”推出“社会对于该部门去年的服务工作是满意的”,要使该论证成立,要在“没有提起投诉”和“满意”之间建立联系。
A项,投诉渠道不通畅,只能解释没有投诉,没有在论点和论据之间建立联系。
B项,部门整改,文段未提及,与题干结论无关。
C项,群众不满意就会投诉,说明没有投诉则没有不满意,在论点和论据之间建立了联系,是结论基于的假设。
D项,上级满意与否,未在论点和论据之间建立联系。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3、【判断推理】重力 对于 (       ) 相当于 (       ) 对于 昼夜交替

A:物体质量 月圆月缺

B:潮汐 地球公转

C:地球 月球

D:自由落体 地球自转

正确答案:D

解析:A项,物体所受重力和质量成正比,月圆月缺和昼夜交替无直接关系。前后关系不一致。
B项,潮汐是受天体的吸引产生的,昼夜交替是由地球自转产生。前后关系不一致。
C项,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力产生的,月球和昼夜交替无直接联系。前后关系不一致。
D项,自由落体是在重力作用下产生的,昼夜交替是由地球自转产生的。前后关系一致。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6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副省级)第104题,2016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市地级)第99题

4、【判断推理】对抗,在生态学中指生活在一起的两种不同种类的生物,一方或双方遭受损害的关系。对抗通常是不同生物为占据同一生态位而产生的结果。可分为侵害、抗生和竞争,一种生物受益而另一种生物遭受损害的属于侵害;一种生物遭受损害而另一种生物不受影响的属于抗生;两种生物相互施加不利影响的属于竞争。
以下属于竞争的是:

A:小菜蛾的天敌蜂把卵产在小菜蛾的幼虫体内。当蜂卵孵化成幼蜂时,幼蜂便会吃掉小菜蛾的幼虫

B:有种鸟儿常在鳄鱼身上寻找寄生虫,而由于掠食者不敢在鳄鱼身边攻击这些鸟类,使得鸟儿更安全

C:池塘中如果蝌蚪的密度过大,蝌蚪会分泌一种毒物,限制其他蝌蚪的生长发育,甚至增加其死亡率

D:萝卜蚜和桃蚜混合饲养达一定密度时,产蚜量均显著下降,但桃蚜产蚜量显著高于萝卜蚜

正确答案:D

解析:竞争定义的关键信息:两种生物相互施加不利影响。  
A项,幼蜂会吃掉小菜蛾的幼虫,只体现出幼蜂对小菜蛾施加不利影响,不符合定义的关键信息。  
B项,鸟儿常在鳄鱼身上寻找寄生虫,而鳄鱼间接保护了这种鸟儿,二者之间未体现出相互施加不利影响,不符合定义的关键信息。  
C项,蝌蚪会分泌一种毒物,限制其他蝌蚪的生长发育,甚至增加其死亡率,属于同种生物之间的不利影响,不符合定义的关键信息。  
D项,萝卜蚜和桃蚜混合饲养,产蚜量均显著下降,体现了两种生物相互施加不利影响,符合定义。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2北京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14题

5、【判断推理】不超出城市周边自然环境的承受能力是一座城市适宜向周边更大范围扩张的必要条件。不幸的是,有些城市的扩张超出了它周边自然环境的承受能力。
由此可以推出:

A:这些城市适宜向周边更大的范围扩张

B:这些城市向周边更大范围扩张的条件是充分的

C:这些城市不适宜向周边更大的范围扩张

D:这些城市向周边更大范围扩张的条件是不充分的

正确答案:C

解析:题干的推理:一座城市适宜向周边更大范围扩张→不超出城市周边自然环境的承受能力。已知“有些城市的扩张超出了它周边自然环境的承受能力”,即否定了题干推理的后件,可推出否定的前件“这些城市不适宜向周边更大的范围扩张”,C项可以推出。A、B、D三项均无法推出。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9年甘肃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汇编)第99题

6、【判断推理】非语言沟通是相对于语言沟通而言的,是指通过身体动作、体态、语气语调、空间距离等方式交流信息、进行沟通的过程。在沟通中,信息的内容部分往往通过语言来表达,而非语言则作为提供解释内容的框架,来表达信息的相关部分。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不属于非语言沟通的是:

A:交警向驶入路口的车辆打出通行的手势

B:接受采访时,小李有意降低语速,显得很自信

C:废墟下传来了求救者断断续续的敲击声

D:谈判陷入僵局,双方代表都身体后靠,拉开距离

正确答案:C

解析:非语言沟通的定义要点:①通过身体动作、体态、语气语调、空间距离等方式;②交流信息、进行沟通的过程。
A项,通过身体动作,属于非语言沟通。
B项,通过语气语调,属于非语言沟通。
C项,并不是交流信息、进行沟通的过程,不符合要点②。
D项,通过空间距离进行沟通,属于非语言沟通。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5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2题

7、【判断推理】人类从诞生之日起就在与疾病作斗争,各种疾病中最容易让人产生恐慌的是大范围传染性疾病。短短几年来,人们充分见识了重大疫情的威胁。特别是这次甲型H1N1流感疫情,蔓延速度之快,范围之广,令人吃惊。这不能不引起人们的警觉,所以说,人类与传染病斗争未有穷期。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不支持以上的结论?

A:新发传染病大都是病毒感染所致,抗生素对新的传染病基本无效

B:病毒越来越具有隐蔽性

C:病毒为了生存会不断变异

D:人定胜天,历史上曾有过的多次灾难性疾病最终都被人类打败了

正确答案:D

解析:题干结论是:人类与传染病斗争未有穷期。
A项,指出抗生素对新的传染病基本无效,加强了题干结论。
B项,病毒越来越具有隐蔽性,说明人类同疾病的斗争越来困难,加强了题干结论。
C项,病毒“不断变异”也说明人们还无法有效控制传染病,也加强了题干结论。
D项,说明人类有打败灾难性疾病的历史,因此不能加强题干结论。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0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8题

8、【判断推理】一项研究发现,二氧化硅是一种植物容易吸收的硅元素形态,通过使用二氧化硅改善土壤,植物可沉淀出称为“植结石”的小颗粒。颗粒中含有的硅元素可减缓昆虫的发育,颗粒的石头质地还能磨损昆虫口器,从而降低植物的虫害程度。由此,有关研究人员建议,可以在那些农作物经常受昆虫侵害的地区土壤中加入这类硅元素。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反驳上述建议?

A:各地区昆虫的耐药性及药物作用的敏感性都相同

B:受昆虫侵害严重的地区,土壤中普遍缺乏硅元素

C:农作物中的硅元素会对食用者的身体发育产生影响

D:富含硅元素的农作物的口感比普通农作物更好

正确答案:C

解析:题干的建议:加入硅元素能降低农作物的虫害程度。
A项与加入硅元素是否能降低农作物的虫害程度无关,排除。
B项说明硅元素与虫害有一定联系,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题干建议,排除。
C项指出此措施不具有可操作性,反驳了题干建议。
D项无法说明加入硅元素是否能够降低农作物的虫害程度,排除。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8年广州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3.25)-考友回忆版第72题

9、【判断推理】考试信度指考试的客观性,反映考生真实水平的程度。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各项对考试信度影响较小的是:

A:李老师押中了两道中考数学大题,同学们的数学成绩普遍较高

B:90%的女生没有答对“2013年世界足球先生是谁”的题目

C:考试前一周,政治经济学老师给自己的学生指定考试范围

D:同一篇作文,王老师给了50分,李老师却只给了40分

正确答案:B

解析:考试信度的定义要点:①考试的客观性;②反映考生真实水平的程度。
A项,押中两道中考数学大题,不符合要点②,不符合定义。
B项,虽然90%的女生没有答对题目,但确实能够反映出考生的真实水平,符合定义。
C项,指定考试范围,不符合要点①②,不符合定义。
D项,给分不同说明阅卷太主观,不符合要点①②,不符合定义。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4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9题

10、【判断推理】在有更新纪灵长动物(有人认为其是人类的祖先)遗骨的洞穴中发现了很多动物遗骨。从各种骨头出现的频率看,许多动物是死在别处后,只有身体的某些部分被带回了洞穴中。所以,能带回这么多猎物,更新纪灵长动物一定擅长捕猎。
下面哪项如果正确,最严重地削弱了上文结论?

A:包括更新纪灵长动物遗骨在内的所有骨头上的印迹都是那个时代的一种大型肉食动物的牙印

B:洞穴中的遗骨不包括与更新纪灵长动物同时期的一种大象类动物的骨头

C:在发现聚集了动物遗骨的洞穴中没有用火的证据

D:更新纪灵长动物有时在洞穴之间搬来搬去以寻找庇护,他们一生不只待在一个洞穴中

正确答案:A

解析:题干由“更新纪灵长动物遗骨的洞穴中发现了很多动物遗骨”推出“更新纪灵长动物一定擅长捕猎”。
A项,指出包括更新纪灵长动物遗骨在内的所有骨头上都有大型肉食动物的牙印,说明更新纪灵长动物和洞穴中发现的其他动物都是大型肉食动物的猎物,因此洞穴中的动物遗骨并非更新纪灵长动物带回的,不能据此说明他们擅长捕猎,削弱了题干结论。
B项,指出洞穴中的遗骨不包括一种大象类动物的骨头,但并不能说明更新纪灵长动物就不擅长捕猎,不能削弱题干结论。
C项,指出洞穴中没有用火的证据,无法说明更新纪灵长动物是否擅长捕猎,不能削弱题干结论。
D项,指出更新纪灵长动物一生不只待在一个洞穴中,无法说明更新纪灵长动物是否擅长捕猎,不能削弱题干结论。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2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48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公考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公考“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公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公考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