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专项常考题集合798

发布时间:2022-12-11 2:11     浏览量:7

1、【言语理解】英国著名学术刊物《自然》6日发布声明,就其网站刊载的一篇将中国游泳运动员叶诗文和兴奋剂联系在一起的文章道歉。这篇文章认为叶诗文夺得伦敦奥运会女子400米个人混合泳金牌的卓越表现是“异常”的,即使当前的药检结果清白,也不能完全排除服用兴奋剂的可能,道歉声明中提到:“我们注意到相关讨论中指出的一些错误,以及相关统计中缺乏更多的细节,造成了我们支持指责叶诗文的印象,而需要强调的是________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我们对此表示遗憾

B:这不是我们的意图

C:我们向叶诗文道歉

D:这确实是一个问题

正确答案:B

解析:文段首句介绍《自然》道歉这一事件的起因——网站刊载了一篇将叶诗文与兴奋剂联系在一起的文章。后文对文章的内容及道歉声明进行具体阐述。道歉声明中前文承认自己文章存在缺陷造成了支持指责叶诗文的印象,末句应对此进行澄清,即说明指责叶诗文并非自己文章的初衷,B项“这不是我们的意图”填入衔接恰当。
A项“表示遗憾”是外交领域常用的措辞,常含有失望、不满的意思,不符合道歉的语境,排除。C项直接向叶诗文道歉,未表明自己无意指责叶诗文的意思,衔接前文过于突兀,排除。D项肯定“这是一个问题”,未体现学术刊物《自然》道歉并解释的态度,排除。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2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甲类)第16题

2、【言语理解】夏季天气炎热,人很容易犯困、无精打采,这时不妨吃几颗葡萄来帮你提神、消除疲乏之意。因为在葡萄中含有丰富的葡萄糖成分,且很容易被人体吸收利用,从而为大脑供给所需能量,快速恢复大脑活力。同时,葡萄中还含有较多的氨基酸,能对神经产生良好的________,帮助人体________衰弱的神经,这也是提神醒脑的有效途径。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刺激 调理

B:应激 调节

C:激变 调整

D:激发 调剂

正确答案:A

解析:第一空,“应激”指对刺激产生反应,是被动行为。而题意是氨基酸对神经所起的作用,是一种主动行为,排除B。第二空,“调整”指改变原有的情况,使适应客观环境和要求。如“调整物价”“调整时间”“调整方案”等。“调剂”指把多和少、忙和闲等加以适当的调整。如“调剂物资”“调剂生活”等。两者均与“神经”搭配不当,排除C、D。“调理”指调养,调护。“调理身体”为习惯搭配,因此“调理”与“衰弱的神经”搭配也恰当。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9年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0题,2019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2题,2019年重庆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考友回忆版第30题,2019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公检法)第27题,2019年内蒙古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4题,2019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乡镇)第35题

3、【言语理解】目前,我国蓝领岗位中依旧还有大量的瓦工、钢筋工、锅炉工、油漆工等工种,而受专业“学科化”等影响,在我国中等职业教育专业目录中仅能找到相关的,且带有浓厚“学科”色彩的专业名称,而这些专业名称很难让学生将未来相应的就业岗位与上述蓝领岗位对应起来,造成真正进入上述蓝领岗位的毕业生数“大打折扣”。
这段文字意在指出:

A: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专业目录需要根据实际岗位需求调整

B: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专业教育无法培养学生进入蓝领岗位

C:瓦工、钢筋工、锅炉工等岗位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蓝领工种

D:专业名称设置与实际教育内容脱节导致中职学生就业困难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主要说的是我国中等职业教育中存在的专业目录中专业名称与实际蓝领岗位工种不对应的问题,而这种状况的存在造成真正进入蓝领岗位的毕业生很少。由此可知,文段意在说明我国中等职业教育专业目录应根据实际岗位需求调整,A项与此相符。
B、C两项未涉及专业目录不匹配的问题,排除。D项“中职学生就业困难”文段未涉及,且文段说的问题是专业目录设置与实际岗位需求不符,而非“专业名称设置与实际教育内容脱节”,排除。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8年广州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3.25)-考友回忆版第19题

4、【言语理解】阅读危机与障碍在发达国家与欠发达国家均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并且呈现出比较一致的规律。一项关于“阅读危机”的调查报告表明,人们在逐渐远离书籍,而接近电视和电子媒体。还有一项题为“读还是不读”的研究报告指出:人们读书的时间越来越少了,而青少年是读书最少的人群。和过去的20年相比,家庭用于买书的费用减少了;阅读理解技能正在退化;阅读质量受阅读者的社会、文化、经济状况的影响越来越大。
对这段文字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A:关于阅读现状的研究引起各界的关注

B:全球范围内人们的阅读现状令人担忧

C:青少年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普遍下降

D:电视和电子媒体对读书构成较大威胁

正确答案:B

解析:文段先提出“阅读危机与障碍在发达国家与欠发达国家均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并且呈现出比较一致的规律”的观点,然后通过两个报告具体地说明阅读危机与障碍的具体体现。故文段意在强调全球范围内人们的阅读状况令人堪忧,B想表述与此相符,当选。
A、C、D三项为论述部分内容,不是文段的中心。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5、【言语理解】这一系列因素最终可能引发全局性的金融风险。更重大的代价是在未来数十年中,国家的信用等级在国际社会中将大大下降,这方面有墨西哥的      为证。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他山之石 

B:

前车之鉴 

C:

囊中珍灿 

D:

重蹈覆辙

正确答案:B

解析:他山之石:比喻能帮助自己改正缺点的人或意见。前车之鉴:前面车子翻倒的教训。比喻先前的失败,可以作为以后的教训。囊中珍灿:指的是特别好的妙计或者借鉴。重蹈覆辙:重新走上翻过车的老路。比喻不吸取教训,再走失败的老路。由文中的“风险”、“代价”等词可知文段强调的是教训,故“前车之鉴”最合句意,故答案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6、【言语理解】许多跨国企业在进入中国市场时,都试图推行本土化的传播策略和营销方案,都期望得到中国消费者的关注和认同,在广告中运用“中国元素”就是一种体现。这本是值得肯定的,但这种运用要与人们的文化习惯和感情倾向相一致,如果仅仅在技术上简单地模仿和运用,缺乏文化上真正的尊重和理解,再美的“元素”也只会开出“恶之花”。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不同国家的消费者会有不同的审美取向

B:在广告中使用“中国元素”要适可而止

C:在广告中彰显文化特色是重要的营销策略

D:理解文化内涵是“中国元素”成功运用的前提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首先肯定了跨国企业进入中国市场时在广告中运用“中国元素”的做法,接着用“但”字转折,说明如果缺乏对文化真正的尊重和理解,而只进行简单的模仿是达不到预期效果的。文段围绕“中国元素”的运用问题展开,可首先排除脱离话题的A、C。文段强调的是对文化的理解和尊重,而非运用多少的问题,B项“适可而止”说法有误。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0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2题,2010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72题,2010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72题,2010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2题,2010年广西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2题,2010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2题,2010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72题,2010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72题,2010年内蒙古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72题

7、【言语理解】我国《民法总则》颁行以后,就将展开民法典分编的立法。期待在分编立法过程中,进一步强化对个人人格尊严的保护,进一步彰显人文关怀的时代精神。因为我们当前处在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高科技发明面临着被误用或滥用的风险,这会给个人隐私权等人格权带来现实威胁。例如,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各种“人肉搜索”泛滥,通过各种技术手段非法盗取他人的信息、邮件等行为屡见不鲜,诸如此类的行为严重侵害了个人人格权,甚至危及财产及人身安全,需要在立法层面做出有效应对
文中提出的“有效应对”,主要是指:

A:加强人格权立法,提升人格权保护水平

B:通过分编立法,彰显人文关怀的时代精神

C:强化对“人肉搜索”等不法行为的打击

D:注重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的法治研究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首先表达了对民法典中强化个人人格尊严保护的期待,接着分析原因——高科技发明可能会对个人隐私等人格权带来现实威胁,甚至危及财产及人身安全,需要在立法层面上做出有效应对。因此,“有效应对”主要是指前文提到的在民法典的分编立法过程中强化对人格权的保护,A项与此相符。
C、D两项均未体现出“立法层面”,B项未体现“人格权”,均可排除。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8、【言语理解】英国保守党党魁亲自在广告中招揽年轻人。工党设有青年工党全国委员会,并在2005年修订的党章中指出,要争取年轻人对工党理念和主张的共鸣。自由民主党甚至放松年龄,连12岁的儿童都可以加入其青年组织。这也推动了政党领袖的年轻化趋势,给英国政界带来了活力:前工党首相布莱尔44岁就上任,现任首相卡梅伦39岁就当了保守党领袖。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英国鼓励青年从政的文化和环境俱佳

B:英国的三大政党都重视吸收年轻成员

C:英国年轻人有着较强的参政意识

D:英国政党领袖年轻化的趋势日趋明显

正确答案:B

解析:文段首先重点介绍了英国的三大政党在吸纳年轻人加入方面的举措,接着说明了这些举措产生的一种效果,即推动了英国政党领袖年轻化的趋势。
首先排除明显与主旨无关的C项。A项“文化和环境俱佳”在文中没有体现,排除。D项迷惑性比较大,但由“这也推动了”中的“也”可看出,“政党领袖的年轻化”只是英国政党重视年轻人的一种附带的结果,文段的重点不在于“政党领袖”,而是政党整体对年轻人的重视。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3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9题

9、【言语理解】台风是一种热带气旋,形成于赤道地区的温暖水域。当暖湿空气开始上升的时候,会产生一个低压区,进而吸引周围更多的暖湿空气。而且气团在上升过程中开始旋转,温度开始下降,冷凝生成云团,释放出热量,进一步加快上升运动。在这种正反馈机理的促进下,气旋不断加强,最终形成威力巨大的台风。
这段文字主要介绍了台风的:

A:形成原理

B:地理位置

C:反馈机制

D:巨大影响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首先引出了台风的概念,然后详细介绍了台风形成的过程,末句“最终形成威力巨大的台风”总结全文,故文段主要介绍的是台风的形成原理,A项正确。
B项“地理位置”对应于首句的“形成于赤道地区的温暖水域”,为引出话题内容,非文段重点,排除。C项“反馈机制”仅是台风形成原理的一个方面,文段末句落脚在“最终形成威力巨大的台风”上,排除。D项“巨大影响”文段未提及,排除。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8年广西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4题

10、【言语理解】城市首先是人的聚集,也来自人的聚集;城市的特质从来就是特定城市中人的群落性文化和精神的体现,它们是城市的活力之源,是城市的灵魂与核心。以城市主体人群的文化特质为核心的城市精神,其“现代性”关系着城市现代化的质量。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城市现代化必须增强城市成员对城市文化的认知和认同

B:城市现代化最终落实于人的现代化、市民精神的现代化

C:城市精神以城市文化为基础,表现为一种价值取向,一种城市主流追求

D:城市建设必须体现依靠人民、尊重人民、造福人民的“以人为本”的态度

正确答案:B

解析:文段是分总结构,先说明人的聚集形成城市,城市中人的群落性文化和精神形成城市的特质;最后总结,说明城市精神以城市主体人群的文化特质为核心,而城市精神的“现代性”关系着城市现代化的质量。A项属于无中生有,排除。C项论述城市精神,D项论述城市建设,均未体现城市精神现代性与城市现代化的关系,排除。B项是对文段尾句观点句的同义转述,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9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8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公考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公考“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公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公考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