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言语理解】英雄、英雄主义、英雄文化是互为依托、________的,没有英雄就谈不上英雄主义,谈不上英雄文化,而英雄文化又会源源不断地________、________英雄与英雄主义。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相濡以沫 产生 滋养
B:相依相伴 孕育 生长
C:相伴相生 孕育 滋养
D:生死相随 出现 滋长
正确答案:C
解析:结合句意,英雄、英雄主义和英雄文化的关系是相互依存、互相影响的。“相濡以沫”比喻同处困境,相互救助。“生死相随”指生死与共。这两个词语放在此处均不合句意,排除A、D。
第三空,“生长”与“英雄”搭配不当,排除。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4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乙类)第36题
2、【言语理解】
高校设立家政本科专业受到舆论的质疑,因为在传统观念中,大学生是“天之骄子”,保姆似乎“低人一等”,二者难以画上等号。正是这样的错误观念,导致家政行业从业人员良莠不齐,整体素质不高。其实,家政行业是考验从业者综合素质的行业,高校设立家政专业,符合市场需求。当然,目前来看,家政专业培养出来的学生很少从事家政实务,不少都是从事家政企业管理和家政教育。要想真正吸引更多优秀人才进入家政行业,就要破除职业偏见,让家政服务从业人员能够获得应有的尊严,让他们的工作能够体现应有的劳动价值,让他们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作者认为家政行业吸引优秀人才的关键在于:
A:
增强家政专业“含金量”
B:
提高从业者的综合素质
C:
尊重从业人员劳动价值
D:
破除家政专业职业偏见
正确答案:D
解析:
文段首先介绍高校设立家政本科专业受到质疑以及引起质疑的原因;接着说明这种错误观念产生的负面影响;然后以“其实”转折,指出高校设立家政专业符合市场需求,但目前家政专业的学生很少从事家政实务;最后针对这一问题给出对策,即要想真正吸引优秀人才进入家政行业,就要破除职业偏见,让家政服务从业人员获得应有的尊严。由文段最后的对策句可知,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破除职业偏见,D项正确。
A项,“家政专业‘含金量’”文段未提及,无中生有,排除。
B项,由“正是这样的错误观念,导致家政行业从业人员良莠不齐,整体素质不高”可知,从业者整体素质不高是由于错误观念即职业偏见导致的,“提高从业者的综合素质”不是家政行业吸引优秀人才的关键,排除。
C项是“破除职业偏见”后才能达到的目的,其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排除。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21年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60题,2021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40题,2021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53题,2021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59题,2021年天津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44题,2021年内蒙古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58题,2021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57题,2021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44题,2021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68题
3、【言语理解】反思世界文明史,从来没有一种文明或一个文明体可以长期孤立地存在和发展自身,长期单边地处于领先地位并保持发展优势。如果一种文明、一个文明体长久地比其他文明、文明体发达,它总会由于各种内外部原因导致冲突和衰落。在历史长河中,文明在总体上是以文明群、多极文明的方式存在和发展的,正如城市是以城市群的方式、人是以人群或社会的方式发展一样。在追求自身发展时,兼顾其他文明、文明体的利益,保持不同的文明、文明体之间的总体均衡,日益成为追求与推进发展的自觉选择。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应意识到:
A:总体均衡是文明演进的规律
B:世界文明总体呈现多样性态势
C:文明以集群方式存在和发展
D:不同文明共同发展是必然趋势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前两句从正反两方面强调了一种文明、一个文明体不可能长久地比其他文明、文明体发达,第三句指出文明总体上是以文明群、多极文明的方式存在和发展的,末句由此得出结论:保持不同的文明、文明体之间的总体均衡,日益成为自觉选择。B项强调“多样性”、C项强调“集群方式”,均与文段强调不同文明、文明体间总体均衡发展的重点不符;D项的“共同发展”表述不准确。A项是末句观点句的同义转述,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7年北京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9题
4、【言语理解】他们认为不应该纠缠于中日间的陈年旧账,要眼望中日友好的巨大利益,他们中一些“杰出的”代表还根据欧洲经济共同体的模式提出了一个中日关系新思维理论,认为如果早在20世纪就建立日本人设计的“大东亚共荣圈”将会给亚洲人民带来巨大福祉。
作者对“他们”的态度是:
A:否定
B:肯定
C:未置可否
D:有肯定有否定
正确答案:A
解析:从“杰出的”这个引号和最后一句“认为如果早在20世纪就建立日本人设计的‘大东亚共荣圈’将会给亚洲人民带来巨大福祉”可以看出作者是以讽刺的口吻来叙述的,所以作者对“他们”的真正态度是否定的。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5、【言语理解】唐宋元750年的历史时期,是中国古典绘画成长、成熟并走向繁盛的辉煌时期,各种典范性的风格和样式不断地被创造和衍生出来,其间开宗立派的名家风格,被后世画家奉为传承和发展的________和基点,后人遵从这些规范,并根据时代的需求和个人的才情,不断生发、变革和________,推出新的范本,从而使中国绘画掀起一波又一波师古开新的浪潮。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圭臬 创新
B:范本 继承
C:精华 创造
D:楷模 延续
正确答案:A
解析:第一空,由“和”“这些规范”可知,空缺处所填词语应与“基点”并列,表示规范的意思。C项的“精华”、D项的“楷模”明显不符,排除。“圭臬”指准则或法度。“范本”指可做模范的样本。填入均符合题意。
第二空,“继承”与前文的“生发、变革”承接不当,排除B。“创新”与后句的“推出新的范本”对应恰当。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4年青海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5题
6、【言语理解】美德好比宝石,它在朴素背景的衬托下,反而更加华丽,同样,一个打扮并不华贵,却端庄严肃而有美德的人是令人肃然起敬的。
这句话的含义是:
A:华贵,要令人肃然起敬,要有华丽的外表
B:凡有美德的人,即使打扮得华贵也令人肃然起敬
C:凡有美德的人,即使打扮得不够华贵也令人肃然起敬
D:凡有美德的人,在朴素背景的衬托下更令人肃然起敬
正确答案:C
解析:由“同样”可知,文段论述的重点为“一个打扮并不华贵,却端庄严肃而有美德的人是令人肃然起敬的”,C项为这句话的同义转换,当选。
考题出处:2013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题
7、【言语理解】科学上有两种时间计量系统,基于地球自转的天文测量而得出的“世界时”和以原子振荡周期确定的“原子时”。“世界时”由于地球自转的不稳定会带来时间的差异,“原子时”则是相对恒定的。这两种时间尺度速率上的差异,一般来说一至二年会差大约1秒时间。
从这段话中可知:
A:世界时精度比原子时差
B:世界时不能用科学计量
C:目前使用原子时
D:原子时已取代世界时
正确答案:A
解析:A项,由文段中“‘世界时’由于地球自转的不稳定会带来时间的差异”“‘原子时’则是相对恒定的”可知,“世界时精度比原子时差”表述正确。
B项,由“科学上有两种时间计量系统,基于地球自转的天文测量而得出的‘世界时’和以原子振荡周期确定的‘原子时’”,选项表述有误。
C项,文段没有提及现在使用哪种时间计量系统。
D项,“取代”不能从文段中得出。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3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23题
8、【言语理解】经过长期努力,我国国内已经有了一支颇具规模的科普作家队伍。但这支队伍还需要不断壮大,需要更多富有朝气的新生力量加入进来。科普作家首先应是科学家或者有一定科学工作经验的专业人员,这需要一定的实践积累。也就是说,科普作家的培育造就需要一个较长过程。________________。也就是说,不能等一个人成了科学家,再去请他写东西。优秀的科普作家像高士其、茅以升等,都是很早就开始撰写科普文章,数十年如一日,笔耕不辍。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句是:
A:而且,有些优秀的科普作家并不想成为科学家,前者只有作家的修养和气质
B:诚然,并非每个科普作家最终都能成为科学家,后者需要丰富的理论和实践
C:况且,并不是每一个科学家都能成为科普作家,后者需要作家的修养和气质
D:显然,有些优秀的科学家并不想成为科普作家,前者只有丰富的理论和实践
正确答案:C
解析:前文的“科普作家首先应是科学家或者有一定科学工作经验的专业人员,这需要一定的实践积累。也就是说,科普作家的培育造就需要一个较长过程”论述了科普作家培育艰难性的一方面表现。与前文的“首先”相呼应,空缺处句子应承接论述科普作家培育艰难性的另一方面表现,即并不是科学家就能够成为科普作家,科普作家还需要其他方面的素质。A项的“而且”和C项的“况且”与前文的“首先”呼应恰当,排除B、D。A项的“前者”指的是科普作家,即强调科普作家只有作家的修养和气质,这与文段强调科普作家兼具科学家和作家两方面素质的观点不符,排除。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6年广州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4题
9、【言语理解】劳动不仅________着我们的生活,而且________着我们的灵魂;不仅创造着社会的财富,而且________着人类的文明。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滋养 铸造 积淀
B:滋润 锻造 积攒
C:滋养 锻造 积攒
D:滋润 铸造 积淀
正确答案:A
解析:第一空,“滋养”侧重于提供养分、养料,“滋润”侧重于湿润。此处表达劳动对生活的作用,用“滋养”恰当,排除B、D。
第三空,“积攒”常与“肥料”“钱财”搭配,与“文明”搭配不当,排除C。“积淀文明”为习惯搭配。
第二空,“铸造”填入与“灵魂”搭配恰当。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3年内蒙古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05题,2016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C类)第55题
10、【言语理解】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精兵减政 问心无愧
B:人所不耻 竭泽而渔
C:恃强凌弱 屈打成招
D:迫不急待 防微杜渐
正确答案:C
解析:A项“精兵减政”应为“精兵简政”,B项“人所不耻”应为“人所不齿”,D项“迫不急待”应为“迫不及待”。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4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17题,2014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17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