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专项常考题集合799

发布时间:2022-12-11 7:58     浏览量:7

1、【言语理解】英国著名学术刊物《自然》6日发布声明,就其网站刊载的一篇将中国游泳运动员叶诗文和兴奋剂联系在一起的文章道歉。这篇文章认为叶诗文夺得伦敦奥运会女子400米个人混合泳金牌的卓越表现是“异常”的,即使当前的药检结果清白,也不能完全排除服用兴奋剂的可能,道歉声明中提到:“我们注意到相关讨论中指出的一些错误,以及相关统计中缺乏更多的细节,造成了我们支持指责叶诗文的印象,而需要强调的是________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我们对此表示遗憾

B:这不是我们的意图

C:我们向叶诗文道歉

D:这确实是一个问题

正确答案:B

解析:文段首句介绍《自然》道歉这一事件的起因——网站刊载了一篇将叶诗文与兴奋剂联系在一起的文章。后文对文章的内容及道歉声明进行具体阐述。道歉声明中前文承认自己文章存在缺陷造成了支持指责叶诗文的印象,末句应对此进行澄清,即说明指责叶诗文并非自己文章的初衷,B项“这不是我们的意图”填入衔接恰当。
A项“表示遗憾”是外交领域常用的措辞,常含有失望、不满的意思,不符合道歉的语境,排除。C项直接向叶诗文道歉,未表明自己无意指责叶诗文的意思,衔接前文过于突兀,排除。D项肯定“这是一个问题”,未体现学术刊物《自然》道歉并解释的态度,排除。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2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甲类)第16题

2、【言语理解】海洋学家揭开了珊瑚礁颜色绚丽多变的秘密。原来,珊瑚虫体内负责控制色素生成的基因存在多种变异,激活的基因越多,珊瑚颜色就越明亮鲜艳。这些色素对与珊瑚共生并为之提供食物的海藻有保护作用。在日照强烈的地方,为了避免海藻被阳光杀死,珊瑚虫便会生成更多色素,珊瑚的颜色就会更鲜艳。
最适合做这段文字标题的是:

A:保卫海藻

B:阳光与珊瑚

C:多彩珊瑚之谜

D:乐于奉献的珊瑚虫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为总分结构,首句指出海洋学家揭开了珊瑚礁颜色绚丽多变的秘密,后文从珊瑚虫身体构造以及其与海藻的关系出发,具体解释其原因。故文段主要讲述的是珊瑚呈现多彩颜色的秘密。C项对此概括恰当,适合作为标题。其他三项均与珊瑚的颜色无关。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7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副省级)第40题,2017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市地级)第48题

3、【言语理解】在历史使命的________下,唯有深化改革开放,才能实现广东“三个定位、两个率先”的总目标。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指引

B:召唤

C:指导

D:召集

正确答案:B

解析:“召集”指通知人们聚集起来,发起者一般为人,与“历史使命”搭配不当,排除D。“指引”意为指点,引导,常与方向等搭配,与“历史使命”搭配不当,排除A。“指导”意为指示教导,主语常是人,也无法与抽象的“历史使命”搭配,排除C。“召唤”意为用某种方式或方法把人们叫来(多用于抽象事物),与“历史使命”搭配恰当。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5年广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县级以上)第1题

4、【言语理解】22.对联是中国特有的文学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作品

B:手段

C:方式

D:形式

正确答案:D

解析:对联是一种文学形式。文学形式指文学载体,即通过何种文字方式或是哪种构架来完成情感的表达。文学作品是散文、诗歌、小说或戏剧等形式的作品,尤指形式或表达优美并表现具有永久或普遍兴趣的作品。本题句子强调的是“特有的”,而“作品”是从宏观意义上而言的,因此,可以排除A。文学手段是指将文学作为一种手段,不符合事理。没有文学方式的说法。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5、【言语理解】中国是一个古代典籍十分丰富的国家,中华民族自古就是一个爱书、读书的民族。尽管因为各种天灾人祸,历代典籍遗留至今的十不存一,但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现存古籍仍有约 19 万种,其中保存在公共图书馆系统的就有 2750 万册,可列入善本的约有 250 万册。在长期的藏书、聚书活动中,古代读书人养成了鉴书、校书的传统,如西汉河间献王刘德从民间征购藏书,必留献书人的正本,且只收先秦古文字写成的旧籍;宋人欧阳修读书,闻人有善本者,必求而改正之。值得一提的是,不同历史时期的人们对书籍的选择形成了近乎相同的标准,即都把目光投向了善本。
根据这段文字,接下来最可能讲的是:

A:鉴书和校书传统对当代文化的影响

B:古代文人书籍选择标准的形成过程

C:善本在当代文化研究与传播中的作用

D:善本的具体概念及其文化、学术价值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先指出中国有着丰富的古代典籍,古代读书人养成了鉴书、校书的传统,然后指出不同历史时期的人们选择书籍有了近乎相同的标准,即把目光都投向了善本,因此后文应与“善本”这一概念有关。A项“鉴书和校书”在文段中已有提及,排除。B项没有具体指明“善本”这一概念,排除。根据逻辑顺序,应当先解释“善本”的概念,再介绍价值、作用等,排除C。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9年甘肃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汇编)第40题

6、【言语理解】灵感,一个很美的词汇,天生带有古灵精怪的流动感。它如同一尾滑溜溜的金鱼,极难抓,但真的抓住时,它又在手心扭动,让人________,一不小心又让它溜走了。灵感是如此琢磨不透又难以控制,到底如何才能在________灵感的游戏中享受到最大的快乐呢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一筹莫展 追寻

B:望洋兴叹 激发

C:不知所措 捕捉

D:爱莫能助 点燃

正确答案:C

解析:第一空,由“极难抓,但真的抓住时,它又在手心扭动”“一不小心又让它溜走了”可知,灵感让人难以把握,无法应对。“望洋兴叹”指要做一件事而力量不够,感到无可奈何,文意强调的是不知如何应对,而不是力量不足以应对,排除B。“爱莫能助”指心里愿意帮助,但是力量做不到。其与文意不符,排除D。“一筹莫展”指一点儿计策也施展不出,一点儿办法也想不出;“不知所措”指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受窘或发急。两者填入均能体现无法应对灵感,保留。
第二空,对应前文将灵感比作“金鱼”和“如此琢磨不透又难以控制”的表述,所填词语应体现捉住灵感,控制灵感,使灵感落入自己手中。“捕捉”指抓,捉,填入符合文意,且“捕捉灵感”搭配恰当。“追寻”指跟踪寻找,填入不符合文意,排除A。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21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26题,2021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19题,2021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20题,2021年广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15题,2021年宁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70题

7、【言语理解】下列各句中,表达正确的是:

A:这些人对个人利益斤斤计较,对广大群众的疾苦却漠不关心。

B:一个烟头引起了大火,这栋被烧毁的大楼让人叹为观止,唏嘘不已。

C:有人说:“生活提高了,生产就会提高。”这是舍本逐末的说法。

D:这场戏真演得绘声绘色,赢得满场观众的喝彩。

正确答案:A

解析:B项“叹为观止”为褒义词,指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此处用来说明被烧毁的大楼,感情色彩不符。C项“舍本逐末”比喻做事不注意根本,而只抓细枝末节,此处用来说明说法绝对,词义不符。D项“绘声绘色”形容叙述或描写生动逼真,此处形容演戏,适用对象不符。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1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3题

8、【言语理解】故事拥有直抵人心的柔性力量,一个故事对________知识世界的帮助可能微乎其微,对心灵世界的成长却可能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构造 无足轻重

B:建构 无关大局

C:建构 举足轻重

D:构造 事关大局

正确答案:C

解析:第一空,“构造”指制造、建造;“建构”指建筑起一种构造,“知识世界”有一个建立的过程,故此处填“建构”更恰当,排除A、D。
第二空,由“却”可知,填入词语应与“微乎其微”构成反义对应关系,“无关大局”指对整个局势没有关系或没有影响。不能构成这种关系,排除B。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7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题

9、【言语理解】大地春回,岭南世界姹紫嫣红,________常带朦胧烟雨,________时有料峭春寒,依然锁不住那勃勃生机,南国艳丽。读书品茗,林荫漫步,自然勾出一番醉人韵味,让人________顾盼频繁,________“不辞长作岭南人”。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不但 尤其 尽管 但是

B:尽管 尤其 尽管 但是

C:尽管 而且 不但 更是

D:不但 而且 不但 更是

正确答案:C

解析:第一空,由“依然锁不住……”可知,第一空所填词语应表转折关系,“尽管”填入恰当,排除A、D。
第二空,由“常带”“时有”可知,两者是并列关系,而非递进关系,排除B。
后两空,“顾盼频繁”与“不辞长作岭南人”之间为递进关系,“不但……更是……”填入恰当。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10、【言语理解】城市文明指人类创造的城市这种形式本身,以及以城市作为物质载体而创造的一切物质和精神成果。“城市文明”________着有城市出现,“文明”虽然有着更为________和抽象的含义,但是基本是指与城市和文字相联系的特定文化阶段。大多数情况下,城市与文字是同时存在的。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意味 宽泛

B:代表 特殊

C:标志 深刻

D:隐含 广阔

正确答案:A

解析:第一空,“城市文明”中“城市出现”是显而易见的前提,“隐含”填入不当,排除D。
第二空,由“文明……基本是指与城市和文字相联系的特定文化阶段”可知,此处对文明的定义缩小了范围,且具体化为特定文化阶段。与之相对,文明的内涵应更宽广,“宽泛”“广阔”填入符合句意,排除B、C。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6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15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公考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公考“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公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公考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