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言语理解】由于环境公益诉讼所针对的是众多个体,受污染者与排污方间的博弈有着较高的交易成本,在先前缺乏环境公益诉讼渠道的情况下,受污染方其实很难在高交易成本条件下获得赔偿,也就是双方之间不可能形成合作型博弈。在新的法律环境下,可能发生的变化在于,排污方考虑到遭受公益诉讼的可能而更多地采取合作立场,就此而言,围绕环境问题,双方更有可能达成合作博弈,也就是排污方将部分污染收益分配给被污染方。从福利结果来看,交易成本固定的情况下,合作的总福利比不合作的福利来得更大。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受污染者如果不走法律途径很难得到赔偿
B:环境公益诉讼能促使受污染者和排污方达成合作博弈
C:新的法律措施使污染收益合理分配成为可能
D:交易成本是受污染者和排污方达成合作博弈的前提条件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先前在缺乏环境公益诉讼渠道的情况下,污染方和受污染方无法形成合作型博弈,然后说明“在新的法律环境下”,双方可能达成合作博弈,实现污染收益合理分配。由此可知,文段意在强调“新的法律”的积极影响。C项表述与此相符。
A、D两项非文段重点;B项“能促使”表述绝对,文段说的是“更有可能”。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5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省直及公检法)第49题,2015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边远地区)第41题
2、【言语理解】密码学的历史大致可以追溯到两千年前,相传古罗马名将凯撒为了防止敌方截获情报,便使用密码传送情报。凯撒的做法很________,就是为二十几个罗马字母建立一张对应表,如果不知道对应表,即使拿到情报也是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别致 前功尽弃
B:隐蔽 枉费心机
C:精妙 无所适从
D:简单 徒劳无功
正确答案:D
解析:第一空,由“就是”可知,空缺处所填词语与后文内容构成解释对应关系。作为密码学的萌芽,凯撒“为二十几个罗马字母建立一张对应表”的编码方式算不上“别致”也不够“隐蔽”“精妙”,“简单”更能描述其原始、稚嫩的特点。
第二空,“徒劳无功”指白费力气,没有成就或好处。填入亦符合句意。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7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副省级)第29题,2017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市地级)第30题
3、【言语理解】记得有一位诗人说过这样的话:诗人要做诗,犹如植物要开花,因为他非开不可的缘故。________你摘去吃了,________中了毒,也是你自己错。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如果 即使
B:既然 而是
C:所以 即使
D:如果 而且
正确答案:A
解析:第二空,“而是”、“而且”与“也”不搭配,排除B、D。
第一空,分析可知,题干第二句与第一句并非因果关系,而只是借用了第一句的比喻,排除C。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3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24题,2013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16题
4、【言语理解】网络问政,领导干部之责在于“问”,网民之责在于“正”。何谓“正”?就是要以正确的舆情信息影响领导干部。即使是涉及切身利益的问题,也应出以公心,不夸大,不歪曲,不谩骂。网络已经越来越成为人们反映意见、建议和诉求的重要渠道,这个渠道应当重用,但不能滥用,否则就会削弱其公信力。
这段文字主要讨论的是:
A:网络问政中领导和网民之间的相互责任
B:政府应该如何对待网络问政中出现的问题
C:网民在网络问政中的责任
D:如何增强网络问政的公信力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首句为主旨句,指出网络问政中网民之责在于“正”,其后围绕什么是“正”,为什么要“正”来阐述网民的责任。C项表述与主旨句表意一致,当选。
A、B两项没有突出“网民”的作用。D项不是文段论述的重点。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2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0题
5、【言语理解】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是:
A:中国农业对外开放的大门不会关上,如果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升级,其他竞争对手将占据美国在中国失去的市场份额。
B:新疆地广人稀,面积166万平方公里,是中国陆地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
C:八十挂零的耄耋老翁,还能在网球场上跑动,还能跳起拦网,这多少还是能引起很多人的好奇和点赞的!
D:有一晚风大雨大,早上出门只见地下厚厚一层落叶被晨光照得一片金黄,抬头看树上的叶子也是一片金黄,宛如一幅巨大的立体油画。
正确答案:C
解析:C项,“耄耋”指八九十岁的老人,与前面的“八十挂零”语义重复,错误;另外,“多少”和“很多人”连用矛盾,可删除“多少”。A、B、D三项没有语病。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9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6题,2019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7题
6、【言语理解】“健康国家”战略是一个具有坚实科学背景的发展战略,它是基于公共卫生、流行病学、临床医学、卫生经济与卫生政策的学科,针对居民健康问题进行广泛研究,对居民健康发展高度关注的发展战略,也是不同政府部门和不同学科之间相互配合、共同研究、合作实施的高层次社会发展战略,这一战略以其充分的协调潜力而有助于改善居民的健康状况。
下列对“健康国家”发展战略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健康国家”发展战略研究居民健康,致力于改善居民健康状况
B:“健康国家”发展战略的独特之处是具有非凡的整合和协调潜力
C:“健康国家”发展战略的学科依据是公共医学与卫生经济政策等
D:“健康国家”发展战略是政府与不同学科间的高层次社会发展战略
正确答案:B
解析:由“针对居民健康问题进行广泛研究,对居民健康发展高度关注的发展战略”可知,A项正确。B项无中生有。由“它是基于公共卫生、流行病学、临床医学、卫生经济与卫生政策的学科”可知,C项正确。由“也是不同政府部门和不同学科之间相互配合、共同研究、合作实施的高层次社会发展战略”可知D项正确。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1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甲类)第34题,2011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乙类)第34题
7、【言语理解】网络热词“能靠脸,偏靠才”出自女喜剧演员贾玲的一条微博。素来以微胖、搞笑形象示人的贾玲昔日清秀照片被网友翻出,并在网上流传。贾玲立马通过微博机智回应:“我深情地演绎了,明明可以靠脸吃饭,偏偏要靠才华。”
对此热词网友做了全面阐释,请选出不恰当的一项:
A:在自身颜值高,又很有才华的前提下,此语强调“内外兼修,更显内在”
B:在颜值不够,但有才华的情况下,此语强调“用才华弥补颜值”
C:在颜值不够,且才华也不够的情况下,此语便是强调“人丑就要多读书”
D:在自身颜值高,但才华不够的情况下,就必须“帅出新高度”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论述的重点在于“偏靠才”。A、B两项均强调才华,符合文意。C项强调要多读书以修炼才华,也强调了才华,符合文意。D项强调的是“提高颜值”,未提到才华,不合文意。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5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甲-9月)第31题,2015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甲-4月)第31题
8、【言语理解】常有论调说,“网络”的种子一旦播下,人们再也不能控制它的生长。但是,一直为之浇水施肥的,是每一个使用它的人。目前还没有证据表明有意义的信息和数据能够凭空在虚拟世界产生,也就是说,网络上所有的信息终究是每一个活生生的人上传的。
这段文字所表达的主要意思是:
A:网络的发展不受人的控制
B:信息和数据不能在虚拟世界中凭空产生
C:有意义的信息和数据都是由人上传的
D:网络不能脱离人而独自发展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首先提出一种关于网络的发展不受人控制的论调,然后由“但是”转折,说明目前还没有证据表明有意义的信息和数据能凭空在网络产生,网络上的所有信息都是人上传的。“但是”后内容实质是对首句论调的反驳,言外之意为网络不能脱离人而独自发展。D项为文段观点的概括。
A项是首句的论调,为转折前内容,与文意相悖,排除;B、C两项是文段的论据,不如D项对文段观点的概括一针见血。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6年广州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7题
9、【言语理解】作为苹果公司的前设计主管,布兰纳最得意之作可能不是任何一部电脑,而是乔纳森·艾维——那个造就了苹果传奇、掀起iPad旋风的天才设计师。布兰纳曾开玩笑:“将来我的墓志铭就这样写:挖到了乔纳森·艾维。”布兰纳显然是在以伯乐________,但这句调侃的话却毫不过分地________了他的继任者的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自居 表扬 成就
B:标榜 表扬 成就
C:自居 体现 价值
D:标榜 体现 价值
正确答案:C
解析:第一空,“自居”指自认为具有某种身份。“标榜”表示夸耀、吹嘘。“伯乐”是一种身份,与之相对应,“自居”填入更恰当,且“以……自居”为习惯表述,排除B、D。第二空,“表扬”一般是人发出的动作行为,而第二空的主语是“这句调侃的话”,故此处用“体现”更为恰当,排除A。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10、【言语理解】随着社会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公共文明、社交礼仪有了更多的自我追求,恰当的外部倡议确实能够与个体心中觉醒的文明意识形成________,最终实现社会公共文明水平的整体提升。但还是得强调一点,这种倡导边界的拿捏很重要,底线是要有民意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合力 认可
B:共鸣 支持
C:呼应 支撑
D:共振 认同
正确答案:D
解析:第一空,文意是外部倡议和心中觉醒的文明意识共同作用,从而实现文明水平的提升。“共鸣”指由别人的某种情绪引起相同的情绪,文段说的不是情绪,排除B。“呼应”指一呼一应,相互联系或照应。不含有共同作用的意思,排除C。第二空,“认可”指许可,同意;认为好,觉得不错。“认同”指认为跟自己有共同之处而感到亲切;承认,许可。文意为这种倡导要以民意为基础,要形成共识。“认可”多用于具体事项,用来指民意的一致,“认同”更恰当,排除A。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9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29题,2019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89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