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言语理解】一个优秀的战略制定者,不仅要有很强的逻辑分析能力,还要具备很强的直觉感受。他们必须同时是优秀的经济学家和心理学家。近期关于人类认知的研究发现,战略制定者若能得到利用联想思维去发现、利用并说服各方接受潜在的机遇,通常会取得更好的结果。战略创新不仅依靠客观分析,同样也需要直觉灵感。
根据这段文字,可以知道:
A:心理分析将成为制定战略的秘密武器
B:战略制定者常常利用联想思维去说服他人
C:创新战略常常是理性和感性结合的结果
D:制定战略时直觉感受比逻辑分析能力更重要
正确答案:C
解析:A项,“成为制定战略的秘密武器”无中生有。
B项,文中说的是“若”,是一种假设,并不能推出战略制定者“常常”这么做。
C项,由“战略创新不仅依靠客观分析,同样也需要直觉灵感”可推知。
D项,文段说的是直觉感受和逻辑分析能力一样重要,“更重要”说法有误。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3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4题
2、【言语理解】
人类并不是唯一在个体之间留出空间以减少疾病传播的动物。在动物王国中,诸如龙虾、蜜蜂等,通过保持社交距离避免感染的例子很普遍。我们称之为“隔离”的最好例子来自群居昆虫,如蚂蚁和蜜蜂。在某些情况下,受感染的昆虫会主动离开集群。在上述类型的昆虫群落中,个体间的关系比人类家族中个体间的关系更为密切。因此,牺牲自己保护大家庭是最有利的行为。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
主动“隔离”可有效减少疾病的传播
B:
动物界也存在“保持社交距离”现象
C:
自觉保护种群繁衍是生物的本能
D:
昆虫群落和人类的群居模式相似
正确答案:B
解析:
文段首先指出人类不是唯一在个体间留出空间减少疾病传播的动物;然后介绍动物通过保持社交距离避免感染的例子也很普遍,并举了群居昆虫如蚂蚁和蜜蜂受感染后主动离开集群的例子来论证;最后由“因此”说明动物牺牲自己即“保持社交距离”的行为对于保护大家庭是有利的。因此文段意在说明的是在动物界也存在“保持社交距离”的现象,B项当选。
A项主动“隔离”是保持社交距离的一种方式,且该项未提及文段论述重点“动物界”,排除。
C项与文段所列举的动物王国中动物为了保护大家庭主动离开集群的例子相对应,是动物界存在社交距离的原因,非论述重点,排除。
D项,“群居模式”非文段论述的重点,且脱离了“保持社交距离”这一话题,排除。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21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C类-考友回忆版第25题
3、【言语理解】一份《2022国民专注力洞察报告》显示,当代人的连续专注时长,已经从2000年的12秒,下降到了8秒。在网络时代,专注力越来越像一种“________品”。人们的时间与注意力被不断地切割,保持长久的专注已经成为一种非常难得的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稀有 风格
B:稀缺 品质
C:珍藏 品行
D:稀罕 品格
正确答案:B
解析:第一空,由“当代人的连续专注时长,已经从2000年的12秒,下降到了8秒”“保持长久的专注已经成为一种非常难得的”可知,空缺处所填词语应与“非常难得”语义相近,且与“品”搭配。“稀有”指很少有的,极少见的;“稀缺”指缺乏,稀少。二者符合文意且与“品”搭配恰当,保留A、B。“珍藏”指珍重地收藏。其填入不符合句意,排除C。“稀罕”指稀奇,少有。其与“品”搭配不当,排除D。
第二空,所填词语搭配“保持长久的专注”。“风格”指气度、作风或某一时期流行的一种艺术形式。其填入搭配不当,排除A。“品质”指人的行为和作风所显示的思想、品性、认识等实质。其填入搭配恰当。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4、【言语理解】①随着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打工潮的涌动,春运在中国社会生活中的“存在感”越来越强
②1981年3月,“铁路春运”一词首次出现在《人民日报》新闻标题中
③但“春运的脚步”与“发展的车轮”始终协同前进
④相信不少人都曾有这样的经历:通宵排队买票,肩扛大包小袋,上车差点挤成“照片”,下车感觉脱了层皮……
⑤虽然依旧不乏“槽点”,但人们的诉求已经悄然从“走得了”升级到“走得好”
⑥当下,不管是购票途径,还是乘车体验、旅途时间、路径选择,都已经比从前有了长足进步
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A:②⑥④③①⑤
B:①④⑥②⑤③
C:②①④③⑥⑤
D:①⑤④③②⑥
正确答案:C
解析:①讲春运在社会生活中的存在感越来越强,②写了“春运”一词首次出现,故②排在①之前,排除B、D。③提到“春运的脚步”和“发展的车轮”协同前进,⑥具体论述在哪些方面取得了进步,因此③⑥应前后紧密相连,排除A。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9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甲)第44题
5、【言语理解】文学研究一直离不开两个维度:一个倾向于艺术的、内部结构的审美研究;另一个倾向于社会的、外部关系的意义揭示。两者原本可以________,互为补充,但在不同时代,由于对文学本体的追问,以及文学的主体性和文学的社会价值性上思考不同,两者关系变得复杂,甚至紧张和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珠联璧合 僵持
B:相得益彰 对立
C:互通有无 尖锐
D:并行不悖 冲突
正确答案:B
解析:第一空,由“互为补充”可知,所填词语应体现两者相互配合的促进作用。“互通有无”指商品交换或互相支援,调剂余缺,多用于两个地区或人之间,用于修饰两个维度之间的关系不恰当,排除C。“并行不悖”指同时进行而互不违背,填入不能体现两者互相促进的作用,排除D。
第二空,由“变得复杂,甚至紧张和……”可知,所填词语应与“复杂”构成递进关系,与“紧张”程度相近。“僵持”指相持不下。“对立”指互相抵触,敌对。“僵持”与“复杂”无法构成递进关系,排除A。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21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生回忆版第18题
6、【言语理解】从碎片化、孤立化应用为主的起步阶段,迈入跨界融合、集成创新的新阶段,物联网大规模爆发式增长的序幕已经开启。智能硬件、可穿戴设备、联网车辆发展迅猛,正是物与物、物与人加速连接的________。物联网将信息化与传统领域深度融合,也在重塑生产组织方式,________产业形态。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诱因 调整
B:条件 创新
C:结果 构建
D:印证 变革
正确答案:D
解析:第一空前后描述的是产业链之间的关系,专业性较强,难以入手破题,可从第二空入手。
第二空,分析可知所填词语应与前面的“重塑”构成并列关系,两个词语意思相近。“重塑”有重新塑造之意。“调整”指重新调配或安排,语义程度过轻,排除A。“构建”指建立,强调从无到有;“创新”指创造新事物。二者均不符合“重塑”的含义,排除B、C。
验证第一空,由“物联网大规模爆发式增长的序幕已经开启……发展迅猛,正是……”可知,“智能硬件、可穿戴设备、联网车辆发展迅猛”体现的正是“物与物、物与人加速连接”的发展现状。“印证”所体现的证明与事实相符合之意,符合句意。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8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题
7、【言语理解】任何信息传输体制都有其自身无法克服的弊端,都可能出现信息不畅的情况。信息的传输者和接受者之间在主观上和客观上存在着信息供给与信息需求的矛盾,很容易为非正规传输渠道打开方便之门;了解信息无门,就会寻找体制外的信息渠道。于是某些知情或者号称知情者,就会“各投所好”,传播或者制造小道消息。小道消息作为社会信息需求的一种自我补救,它是在组织交流不充分、不通畅的情况下出现的,是一种不正常的畸变信息。尽管其可能存在一定的真实性,但其扩散的结果很难控制,容易引发社会盲动。
这段文字说明了什么?
A:小道消息出现的原因
B:信息传输体制的弊端
C:形成信息不畅的原因
D:信息不对等造成的后果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先说任何信息传输体制都有可能出现信息不畅的弊端,接着说这些弊端会产生矛盾,由“于是”引出文段的论述对象“小道消息”。即文段论述的是小道消息是如何出现的。A项准确,当选。B、C、D三项均为文段的部分内容。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3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题
8、【言语理解】一根网线、一部手机,把偏远的贫困地区链接进了广阔的大市场。电商扶贫,不是________地把农产品搬到网上,更是在深层次地倒逼农业产业转型升级,进而扩展到其他相关领域,创建出中国式扶贫的新________。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简单 范本
B:盲目 方向
C:机械 蓝图
D:被动 模式
正确答案:A
解析:第一空,由“不是……,更是在深层次……”可知,所填词语应体现浅层次的做法。“盲目”比喻认识不清,考虑不慎重,目标不明确,强调不清醒。“机械”指方式拘泥死板,没有变化,强调不灵活。“被动”强调不主动。三者均未体现做法浅显之意,排除B、C、D。“简单”指结构单纯,容易理解、使用或处理,填入此处可以体现只是浅层次利用网络卖农产品之意。
验证第二空,“范本”指典范的样本,填入句中表示电商扶贫创建出中国式扶贫的新样本,符合语境。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21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市地)-考友回忆版第27题
9、【言语理解】看到室内墙角处的一轮旧纺线车,耳际似乎响起那彻夜不眠的嗡嗡声;目睹旧织布机,往事仿佛在那节奏感强烈的织布声中浮现脑海。家织土布属于古老的传统技术,男耕女织,天经地义。土布常被作为农村姑娘的嫁妆和她们心灵手巧的见证。农家妇女坐在织布机旁,把她们多姿多彩的生活与梦想编织在或清白如雪或繁花似锦的土布里。
这段文字表达的主要是:
A:心灵的归本还原、还淳返朴
B:人间的真情珍藏在土布中
C:旧事民风,睹物生情
D:昔日的浮华如梭穿过
正确答案:C
解析:这段文字主要讲述了由看到旧纺线车及旧织布机引发的一系列感想。第一句是中心句,由眼中所见,引发脑中所想。后三句具体描写了想的内容——家织土布的来历及其中蕴含的感情。C项符合题意。
考题出处:2009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5题
10、【言语理解】①网坛女将郑洁几经________,才进了国家队。
②我将于18日________去上海参加比赛。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转折 启程
B:周折 起程
C:周折 启程
D:转折 起程
正确答案:B
解析:①句,“周折”意为波折,曲折,指不顺利;“转折”意为转变,变化。由“几经”可知,文句侧重于不顺利,排除A、D。
②句,“启程”和“起程”都有“动身、出发”的意思,区别在于“起程”对于动身、出发的时间和指向更明确,而“启程”则泛指行程,不强调“具体时间”。由“18日”这一具体时间可知,此处填“起程”更恰当。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5年深圳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8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