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专项常考题集947

发布时间:2023-01-10 9:18     浏览量:25

1、【言语理解】一个政党执政,最怕的是在重大问题上态度不坚定,结果社会上对有关问题沸沸扬扬、________,别有用心的人趁机________,蛊惑搅和,最终没有不出事的。所以,道路问题不能含糊,必须向全社会释放正确而又明确的信号。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众说纷纭 雪上加霜

B:无所适从 落井下石

C:首鼠两端 推波助澜

D:莫衷一是 煽风点火

正确答案:D

解析:第一空,由“、”可知,所填词语应与“沸沸扬扬”意思并列,形容议论纷纷。“无所适从”指不知道该怎么办。“首鼠两端”指迟疑观望,犹豫不决。两者均不符合句意,排除B、C。第二空,“雪上加霜”比喻接连遭受灾难,损害愈加严重。“煽风点火”比喻煽动别人闹事。此处是说别有用心的人趁机捣乱,“煽风点火”最能体现出这一点,排除A。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9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题

2、【言语理解】

人体严密的免疫防御系统,会在细菌入侵时引起炎症反应,白细胞和大量“防御斗士”对病原体展开攻击,防御的一方通常会胜利。理论上讲,“刺激”消除后,炎症反应会逐渐消失,组织回到正常状态。但在某些特定情况下,炎症依然会持续,这种低度炎症不像通常的炎症那样可以明显感觉到它的存在,其更像人体内未被完全熄灭的“火苗”。机体通过炎症反应抵抗病原体的过程,保障了人类的生存,但是科学家发现,这种低度炎症会缩短生命,促进许多年龄相关性症状,如认知衰退、神经变性、动脉粥样硬化等。不过,引起和维持这些变化的机制,目前尚不能明确。

这段文字主要介绍:

A:

人体免疫系统的防御机制

B:

低度炎症的发生机制与影响

C:

细菌对人类生存的影响

D:

年龄相关性症状的研究现状

正确答案:B

解析:

文段首先指出,人体的免疫防御系统会在细菌入侵引起炎症反应时,对病原体展开攻击,“刺激”消除后,炎症反应会逐渐消失;接着以“但”转折,指出在某些特定情况下,炎症依然会持续——出现低度炎症;然后详细介绍了低度炎症的不良影响。分析可知,转折后内容为文段重点,即低度炎症的发生机制和不良影响。B项表述与此一致。

A项是转折前提及的内容,非文段重点,排除。

C项,“细菌”不是文段论述重点,排除。

D项,“年龄相关性症状”对应低度炎症产生的部分不良影响,其研究现状非论述重点,排除。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21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44题,2021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36题,2021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40题,2021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39题,2021年广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34题,2021年宁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88题

3、【言语理解】在产品广告和自媒体营销号中,我们经常看到对“防癌食品”“抗癌保健品”的________。许多营销文案还能列出一篇篇的科学文献,动不动就说“某著名大学发现”“某权威医学期刊证实”等,显得“很有科学依据”。其实,科学领域说的“致癌”和“防癌”,跟广大公众心中所想的“致癌”“防癌”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鼓吹 相去甚远

B:宣传 毫不相干

C:炒作 南辕北辙

D:正名 判若云泥

正确答案:A

解析:第一空,由后文对营销文案的批评可知,作者对产品广告和自媒体营销号中号称“防癌”“抗癌”的所谓标榜是不认可的,此处应填入一个含有贬义的词语,“宣传”“正名”填入不恰当,排除B、D。第二空,“相去甚远”指互相之间存在很大差异和距离,“南辕北辙”比喻行动和目的相抵触。此处是在说明科学领域说的“致癌”“防癌”和大众心中想的有差距,不一致,“相去甚远”填入符合句意,排除C。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9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27题,2019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边远地区)第36题

4、【言语理解】中央纪委监察部发出通知,要求党员领导干部在2013年元旦、春节期间,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加强廉洁自律,不仅做了整体要求,还规定了细节。比如“严禁领导干部擅自驾驶公车”,“严禁用公款搞相互走访、送礼、宴请等拜年活动”。但只靠规定效果有限,关键在于一切放在阳光下,让所有的公务支出、官员财产都置于纳税人的监督之下,才能达到真正的廉洁。
这段文字的关键词是:

A:通知 廉洁

B:规定 廉洁

C:廉洁 节日

D:廉洁 监督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可以分为两个部分,转折词“但”之前讲的是中央纪委发出通知要求领导干部廉洁的有关规定,转折词“但”之后讲的是,光靠规定还不够,还要靠纳税人的监督。故本文段的关键词是“廉洁”和“监督”。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4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20题,2014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15题

5、【言语理解】数字化阅读丰富了我们的文化生活,已经成为重要的阅读方式之一,也成为当下很多人尤其是年轻人学习知识和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然而,与传统阅读方式相比,数字化阅读华丽的外表下面,却有一种触手可知的冰冷感。古人讲开卷有益,但当开卷变成了开机,当纸张变成了按键,当厚重的二十四史变成了电脑里一个小小文档,我们又该何处寻找开卷阅读的乐趣呢?
作者对数字化阅读的态度是:

A:肯定性

B:否定性

C:怀疑性

D:批判性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首先肯定了数字化阅读的价值,其后以“然而”转折,阐述了数字化阅读相对于传统阅读方式的不足。首先排除持肯定态度的A。数字化阅读作为阅读领域的发展趋势,作者对其并非持完全否定态度,B、D两项程度过重,排除。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2年河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8题,2012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21题,2012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秋季)第79题

6、【言语理解】在讨论留守儿童问题时,有些学者将其归咎于个体和家庭层面的因素,强调亲子分离。但无论是历史上的走西口、闯关东之类的人口国内迁移,还是下南洋形成的人口海外迁移,都曾产生大量留守儿童。明清时期,徽州商人大量外出经商,其家乡也存在大量留守儿童。而由城市化产生的留守儿童,在近代的浙北、苏北等地也早就初具规模。为什么20世纪90年代以后,留守儿童问题成为一个公共议题呢?这不仅因为其规模日益庞大,更因为乡村社会发生嬗变,从根本上改变了乡村的育人环境。在通往现代化、城市化的路途中,乡村社会完全处于劣势和被动地位,乡村文化衰落了。
对这段文字的主旨概括最准确的是:

A:探讨留守儿童问题不能仅从个体和家庭层面找原因

B:历史上有留守儿童却并未产生问题

C:中国乡村城市化对乡村文化的破坏是毁灭性的

D:乡村社会的衰落是产生留守儿童问题的主要原因

正确答案:D

解析:结合文段可知,留守儿童古已有之,之所以在20世纪90年代成了一个公共议题,不仅因其规模庞大,更重要的原因在于乡村社会在通往城市化和现代化的道路上发生了嬗变——乡村文化衰落了。由此可知,留守儿童成为公共问题的原因主要是乡村文化的衰落,D项表述与此相符,当选。
A项不是文段论述重点。B项无法从文段推出。C项为文段部分内容。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4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0题

7、【言语理解】

新的一年,我们将迎来新的历史坐标和奋斗起点,也必将面临一定的挑战。但只要我们迈出的步伐足够(       ),前进的意志足够(       ),奋斗路上的困难终将被克服,前进路上的沟壑终将被跨越。

A:坚实 坚定

B:坚固 坚强

C:牢靠 强大

D:牢固 奋勇

正确答案:A

解析:

第一空,括号处所填词语搭配“步伐”,根据文意要体现出我们走的每一步都是脚踏实地的,A项“坚实”指坚固扎实,可以搭配“步伐”,而且能体现出我们的步伐是扎扎实实、非常稳固的,符合文意,保留。B项“坚固”指事物不容易破坏,很牢固;C项“牢靠”指事物牢固、结实或办事稳妥可靠;D项“牢固”指事物坚固、结实,三项均与“步伐”搭配不当,排除。第二空,代入验证,“前进的意志足够坚定”,“意志坚定”是固定搭配,语义恰当,当选。故正确答案为A。

考题出处:2019年广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县级)第2题

8、【言语理解】①比起秋天的枫林来,夏天的枫林没有那么撩人的红韵,但那生机盎然的绿,________着的却是一股青春的朝气。
②推进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发展,有利于实现开发建设与生态保护的有机统一,有利于________经济结构,创造高效生态经济发展新模式。
③我们相隔的不是几小时的车程,而是一整块大陆,就像歌里所唱的,用我的晚安陪你吃早餐,但是________也隔不断彼此的思念。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萌动 调整 地久天长

B:涌动 调整 山长水远

C:萌动 调节 山长水远

D:涌动 调节 地久天长

正确答案:B

解析:①,“涌动”指像水一样冒出来,涌出。“萌动”指新生命的开始或者新事物刚刚出现,有时也指有新的思想或者心理活动。“青春的朝气”用“涌动”更贴切,排除A、C。
②,“调节”指从数量上或程度上调整,使适合要求。而题意说的是“经济结构”,搭配不当,排除D。“调整”指改变原有的情况,使适应客观环境和要求。符合题意,且“调整经济结构”为固定搭配。
将B项代入③验证,“山长水远”形容路途遥远艰险。由“一整块大陆”可知,两人之间是空间的距离远,用“山长水远”合适。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4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9题

9、【言语理解】①同一,是因为所有的现代人都是大约二十万年前从同一个人群繁衍下来的。
②分布各地的各个所谓种族也彼此杂居、通婚。
③遗传学家们早就意识到,人类的生物学特征是既同一又多样的。
④因此,将人类划分为几个种族,只有社会、文化意义,没有生物学意义。
⑤处于这个连续谱带两端的群体,比如东亚人、北欧人、南非人,他们的特征差异是明显的,但是中间还存在着大量的难以划分的族群。
⑥因此人类身体特征的变异,并不具有明显的界限,而是一条连续的谱带。
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A:③①②⑥⑤④

B:③①⑥②④⑤

C:⑥⑤②①③④

D:⑥①②④⑤③

正确答案:A

解析:⑥句以“因此”开头,属结论性表述,不能作为首句,排除C、D。⑤句开头的“这个连续谱带”指的是⑥句末尾的“一条连续的谱带”,故两句应相连,顺序为⑥⑤,排除B。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6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37题

10、【言语理解】将下列句子组成一段逻辑连贯、语言流畅的文字,排列顺序最合理的是:
①然而,繁华盛景背后的旧制度却已是风烛残年、百孔千疮
②德国总理默克尔赠给中国贵宾的一幅古老地图,在无数国人心中激起波澜
③在当时已经踏上现代化之路的欧洲人眼里,君权专制的中华帝国“翻来覆去只是一座雄伟的废墟”
④那幅绘于乾隆年间的中国地图,刻画的是中国封建史上最后一个辉煌的年代

A:②③①④

B:①②④③

C:②④①③

D:③②④①

正确答案:C

解析:①中“然而”表转折,一般不做首句,排除B。若③做首句,“在当时”指代的时间不明确,排除D。②末尾提到“地图”,④具体介绍这幅地图,④应紧跟在②之后。①中的“繁华盛景背后的……”是对④中的“最后一个辉煌的年代”的转折说明,故三句的顺序为②④①,排除A。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4年广州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5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教育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教育“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教育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教育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