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推理】研究人员研究了来自110万人的DNA,得出了一个评分系统。利用该系统可以通过检测某人的DNA来大致预测某人的受教育程度。结果发现,那些基因得分最低的人只有10%的机会从大学毕业;相比之下,那些基因得分在前五分之一的人,有50%的机会从大学毕业。这是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人类认知遗传学研究。有些人据此以为,人类的基因与学历之间有极大联系。
下列( )项如果为真,最能质疑这些人的观点。
A:在110万被研究者中,抽样显示,只有不到30%的人是大学毕业的
B:在大学毕业的被研究者中,其父母之一是大学毕业的超过50%
C:在110万被研究者中,有超过60%的人是大学毕业的
D:基因得分最居中的人,也有40%的机会从大学毕业
正确答案:C
解析:题干论点:人类的基因与学历之间有极大联系。论据:那些基因得分最低的人只有10%的机会从大学毕业;相比之下,那些基因得分在前五分之一的人,有50%的机会从大学毕业。
A项,抽样显示被研究者中只有不到30%的人是大学毕业的,即证明基因得分靠前的人大学毕业的机会高于总体,基因得分最低的人大学毕业的机会低于总体,因此可以得出基因与学历是有关系的,支持了题干结论。
B项,大学毕业的被研究者父母的情况与题干论证无关,无法质疑题干结论。
C项,有超过60%的人是大学毕业的,说明基因得分最高的五分之一人的大学毕业的机会低于总体,即说明大学毕业率与基因得分无关,质疑了题干结论。
D项,得分居中的人从大学毕业的机会为40%,高于基因得分低的人群、低于基因得分高的人群,也证明了基因影响从大学毕业的机会,支持了题干结论。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9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53题,2019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56题
2、【判断推理】见微知著是指见到一点儿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发展趋向或问题的实质。
下列最能体现见微知著的是:
A:见一叶落而知秋之将至
B: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C: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D: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正确答案:A
解析:见微知著定义的关键信息:见到一点儿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发展趋向或问题的实质。
A项,“见一叶落而知秋之将至”意思是通过一片树叶的凋零就知道秋天要来了,符合定义。
B项,“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意思是千里长的大堤,往往会因为小小的蚁穴而崩溃,比喻小事不注意,就会出大问题。其并未体现“见到一点儿苗头”,也未体现“发展趋向或问题的实质”,不符合定义。
C项,“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意思是到了天气最冷的时候,其他植物大多数都凋零衰败了,只有松柏挺拔苍翠。其并未体现“见到一点儿苗头”,也未体现“发展趋向或问题的实质”,不符合定义。
D项,“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意思是经过遥远的路途,才可以知道马的耐力大小;相处的时间久了,才可以看出人心的好坏。其并未体现“见到一点儿苗头”,也未体现“发展趋向或问题的实质”,不符合定义。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21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生回忆版第51题
3、【判断推理】李尧棠:巴金:作家:家春秋
A:聂耳:聂守信:音乐家:义勇军进行曲
B:徐寿康:徐悲鸿:画家:愚公移山图
C:舒庆春:老舍:作家:子夜
D:李东璧:李时珍:医学家:本草纲目
正确答案:B
解析:李尧棠是巴金的原名,巴金是作家,《家春秋》是他的代表作。
A项,聂守信是聂耳的原名,聂耳是音乐家,《义勇军进行曲》是他的代表作,与题干关系一致,但词项位置不一致。
B项,徐寿康是徐悲鸿的原名,徐悲鸿是画家,《愚公移山图》是他的代表作,与题干关系一致。
C项,舒庆春是老舍的原名,老舍是作家,《子夜》是茅盾的代表作,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D项,李时珍字东壁,他的职业是医学家,《本草纲目》是他的代表作,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5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3题
4、【判断推理】窑:陶瓷
A:唯物主义:唯心主义
B:整数:负整数
C:青年:少年
D:烤箱:面包
正确答案:D
解析:窑是制作陶瓷的场所,而面包要在烤箱中生产出来。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5、【判断推理】法律移植是指一个国家对同时代其他国家法律制度的吸收和借鉴。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法律移植的是:
A:非西方国家在西方列强殖民主义的扩张之后,被迫地或主动地施行西方国家法律
B:张某认为雅典城邦的法律思想体现了公平,认为我国法律也体现了公平
C:非洲某落后国家研究发达国家的法律史,并根据实际情况修改了本国的法律制度
D:法国18世纪借鉴了中国的科举考试,设置了本国的公务员考试
正确答案:A
解析:法律移植的定义要点:①同时代其他国家;②法律制度;③吸收和借鉴。
A项,非西方国家对西方列强国家法律的施行属于一种强行推行的法律移植,符合定义。
B项,雅典城邦和我国不属于同一时代的国家,不符合①,也没有体现③。
C项,发达国家的法律史记载的是之前的法律发展,不属于同一时代,也不符合①。
D项,科举考试制度不属于法律制度,不符合②。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 2016年北京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08题,2016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64题,2015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64题,2015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64题,2014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63题,2014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59题,2016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1题
6、【判断推理】定义:
①文化惰性:指既定文化在其赖以形成和发挥作用的环境发生变化后,仍按原有的惯性运行所表现出来的排斥一切变化的倾向。
②文化核心:指一种文化类型的代表性价值导向,它既包含自身文化的特质,又具有超越自身的人类文明共有的内涵,代表一种文化类型的历史与时代价值。
③文化变迁:指由于族群社会内部的发展或由于不同族群之间的接触而引起的一个族群文化的改变。
典型例证:
(1)传统的白裤瑶与外族通婚会遭到本族的阻挠、讽刺和轻视,随着白裤瑶青年外出读书、打工的越来越多,不与外族人通婚已渐被打破。
(2)羌族优美的叙事抒情山歌、丰富多彩的民间故事、潇洒大方的莎朗舞、别具特色的风情习俗,处处洋溢着对自然的崇敬及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3)小张、小李、小吴多年在一起工作,他们能够以最简单的语言或符号表达深层次的含义,也即以最小的物质媒介承载最大的信息量。
对上述典型例证与定义的关系判断正确的是:
A:例证(2)与定义②不相符
B:例证(2)(3)分别与定义①③不相符
C:例证(1)与定义①相符
D:例证(1)(2)分别与定义②③相符
正确答案:B
解析:文化惰性定义的关键信息:既定文化在环境发生变化后,仍按原有的惯性运行所表现出来的排斥一切变化的倾向。
文化核心定义的关键信息:代表性价值导向,既包含自身特质,又有超越自身文明共有的内涵,代表一种文化类型的历史与时代价值。
文化变迁定义的关键信息:族群社会内部的发展或由于不同族群之间的接触而引起的一个族群文化的改变。
例证(1),随着白裤瑶青年外出打工人数的增多,本族不与外族人通婚的风俗被逐渐打破,体现了由于不同族群之间的接触而引起的一个族群文化的改变,符合文化变迁定义。
例证(2),羌族的山歌、故事、舞蹈和风俗处处洋溢着对自然的崇敬及对生活的热爱之情,体现出一种文化类型的代表性价值导向,符合文化核心定义。
例证(3),三人能够以最简单的语言或符号表达深层次的含义,是一起外出打工多年养成的默契,未涉及到文化,不符合全部定义。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0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60题
7、【判断推理】人都容易得感冒,感冒又分为病毒性感冒和细菌性感冒,病毒性感冒是由于病毒所致,而细菌性感冒是由于细菌所致。对于病毒性感冒,因为人自身是有免疫系统的,所以不需要吃药,只要多喝水,一般一个星期就能痊愈了。由此可以得出结论,感冒也可以不用去看医生。
上述结论需要基于以下哪项才能得出?
A:感冒时乱用药会有副作用
B:感冒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疾病
C:人感冒时多数得的是病毒性感冒
D:感冒会引起鼻塞、咳嗽、打喷嚏、发烧等症状
正确答案:C
解析:题干根据“病毒性感冒不需要吃药即可痊愈”推出“感冒也不用去看医生”。要使这一推理正确,还需要“感冒大部分都是病毒性感冒”作为前提,所以C项是必须假设的。
A项的乱用药是否有副作用、B项的感冒是呼吸道疾病和D项的感冒引起的症状都不是题干论证所必须的假设。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1年广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9题
8、【判断推理】科学家发现关闭实验鼠肌肉组织中的两个基因会严重限制它们跑动的能力,两个基因控制老鼠骨骼肌(身体中能够控制运动的肌肉)中名为AMPK的蛋白质的合成。这些基因让肌肉能够从糖中制造能量,如果这一过程受到干扰,肌肉中制造能量的线粒体水平较低,肌肉就不能正常工作。因此科学家认为整天窝在沙发上的人和奥运选手之间的差别可能全都源自基因。 如果以下各项为真,最能支持科学家观点的是:
A:有研究表明,经过基因改良的老鼠跑动能力提高了
B:整天窝在沙发上的人在科技帮助下能成为奥运选手
C:关闭构成AMPK蛋白质的基因会限限制老鼠跑动能力
D:部分奥运选手含有常人所没有的合成AMPK蛋白质的基因
正确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可知,论据是关闭该基因会严重限制老鼠的运动能力,可得出结论整天窝在沙发上的人和奥运选手之间的差别可能全部源自基因。D项中说明,部分奥运选手体内确实含有这种基因,是在论据和论点之间搭桥建立了联系,支持了题干观点;A项是进一步论证基因能够提高老鼠的运动能力,加强力度弱于D项;B项与题中结论无关;C项仅仅是对题干中论据的复述,不能起到加强作用。故答案选D。
考题出处:2012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春季)第101题,2012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01题,2012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5题,2012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01题,2012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05题,2012年青海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5题,2012年广西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01题,2012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01题
9、【判断推理】抹香鲸是体型最大的齿鲸。由于潜水能力极强,抹香鲸也是潜水最深、潜水时间最长的哺乳动物。只有在有大量乌贼存活且不结冰的海域,才会有抹香鲸存活。阿拉弗拉海域没有抹香鲸。
根据以上断定,可得出以下哪项结论?
Ⅰ.阿拉弗拉海域或者没有大量乌贼存活,或者是结冰的海域
Ⅱ.只有在不结冰的海域里,乌贼才能存活
Ⅲ.阿拉弗拉海域没有齿鲸
A:仅Ⅰ
B:仅Ⅱ
C:仅Ⅲ
D:Ⅰ,Ⅱ和Ⅲ都得不出
正确答案:D
解析:题干推理关系:有抹香鲸存活→该海域有大量乌贼存活且不结冰。“阿拉弗拉海域没有抹香鲸”否定了前件,不能进行有效推理,Ⅰ推不出;有大量乌贼存活和不结冰是两个并列条件,不存在推出关系,Ⅱ推不出;抹香鲸是齿鲸的一种,阿拉弗拉海域没有抹香鲸,但不确定是否存在其他类型的齿鲸,Ⅲ推不出。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8年北京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04题
10、【判断推理】英格兰有大片天然气资源丰富的湿地。环保主义者一直反对在湿地区域开采天然气,他们认为开采天然气会破坏英格兰湿地的生态平衡,其直接严重后果是会污染水源。然而,这一担心是站不住脚的。根据近50年的相关统计,从未有过因开采天然气污染水源的报道。
下列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加强上述论证?
A:在英格兰的湿地开采天然气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从未因此造成水源污染
B:英格兰有足够的能力治理因开采天然气导致的任何污染
C:在英格兰,开采天然气的湿地和未开采天然气的湿地没有实质性的不同
D:在英格兰,开采天然气的湿地和未开采前没有实质性的不同
正确答案:D
解析:题干由近50年从未有过因开采天然气污染水源的报道来反驳环保主义者的担心。
A项,从未造成污染不代表以后不会污染,是诉诸无知,不能加强题干。
B项,能否治理污染与是否造成污染无关。
C、D两项,均能加强题干结论,但D项同一湿地开采天然气前后的对比说服力强于不同湿地之间的对比。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5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02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