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言语理解】颜真卿“守其正,全其节”的气节备受后世________,人见其书,往往________他的人品。欧阳修称“其字画刚劲独立,不袭前迹,挺然奇伟,有似其为人”,即使对其楷书有些________的米芾,也感到颜体具有一种“昂然不可犯之色”。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推崇 联想 微词
B:仰慕 追怀 保留
C:称颂 认同 不满
D:赞誉 映照 非议
正确答案:A
解析:第三空,对应后文的“也感到颜体具有一种‘昂然不可犯之色’”,可知“不满”“非议”与句意不符,排除C、D。
第一空,“推崇”与“仰慕”的区别在于侧重点不同,“推崇”侧重于“崇”,表示一种尊敬的态度;“仰慕”侧重于“慕”,表示一种羡慕的心情。对于“颜真卿‘守其正,全其节’的气节”,后世的态度显然是“推崇”,而不是“仰慕”,排除B。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0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9题
2、【言语理解】追剧成瘾的人,很难忍住不超前点播。因为有一项能力,他们是相对欠缺的,这个能力叫作延迟满足,延迟满足是自我控制的表现之一,反映的是一个人在面对诱惑时,能否为了长远收益,暂时控制自己的即时满足冲动。追剧成瘾且忍不住购买超前点播的观众,普遍都在寻求即时满足。
这段文字可用来回答:
A:追剧成瘾是因为缺少哪种特殊能力
B:即时满足行为的心理学解释是什么
C:为什么有人愿意为超前点播掏腰包
D:怎样评价延迟满足和即时满足行为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追剧成瘾的人,很难忍住不超前点播这一问题;接着说明原因,即他们相对欠缺延迟满足能力,并解释说明延迟满足能力可以暂时控制自己的即时满足冲动;最后补充说明追剧成瘾且忍不住购买超前点播的观众,普遍都在寻求即时满足。由此可知,文段重点在于分析“追剧成瘾的人,很难忍住不超前点播”的原因,所以文段回答的问题应是为什么有人愿意超前点播,C项正确。
A项仅涉及追剧成瘾,缺少核心话题“超前点播”,排除。B项无中生有,文段是对超前点播的心理学解释,而非对即时满足行为的心理学解释,排除。D项,“延迟满足和即时满足”均非文段重点内容,脱离文段核心话题“超前点播”,排除。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3、【言语理解】
网约车平台,理应承担管理和风险连带责任,并对造成的各类事故和损害优先承担赔付责任。这样才能让平台有从严管理的高度自觉,而不能以自己是第三方为借口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独善其身
B:
袖手旁观
C:
逃之夭夭
D:
置身事外
正确答案:D
解析:
文意是网约车平台应该承担起管理和风险连带责任,而不能以自己是第三方为借口推脱责任。“逃之夭夭”指逃跑或溜走,只适用于人,而不能用于“平台”。且此处表达的是逃避责任,而非逃走,排除C。“独善其身”原指独自修养身心,保持个人的节操。后指只顾自己,不管他人的个人主义处事哲学。与“兼济天下”相对。此处批判的是网约车平台逃避应尽的责任,而非未做到“兼济天下”,排除A。“袖手旁观”“置身事外”都含有不参与、不帮助的意思。“袖手旁观”侧重“旁观”,有在旁边看笑话的意思;“置身事外”侧重“事外”,有撇清责任的意思。对应“以自己是第三方为借口”,此处更强调撇清责任,选“置身事外”更恰当。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8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17题
4、【言语理解】“天下为公”的基本含义是,天下是天下人所共有的,不是一个集团、一个群体的。在“天下为公”观念背后,我们看到的是中国人最基本的政治观念,也是过去四千年来中国政治运作的基本原则,那就是政治平等,人人都有参与天下之治理的机会。当然,参与方式非常多样,一个普普通通的人,也可以参与天下之治理,比如修身、齐家,这就是治国、平天下的内容和基础。
这段文字主要介绍了:
A:中国政治运作的基本原则
B:“天下为公”的含义和表现
C:人们参与治理国家的多种形式
D:“天下为公”所反映的政治观念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首句介绍了“天下为公”的基本含义,第二句指出“天下为公”观念的背后可以看到中国人最基本的政治观念,第三句举例说明这种政治观念的表现。故“天下为公”背后反映的政治观念应是文段论述的重点。D项符合题意。A、C两项未提到“天下为公”,B项未提到“政治观念”,均可排除。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8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8题
5、【言语理解】现代社会的变迁使人们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与此同时,个体对社会事务的承担能力和意愿增强,科技的进步和网络的普及打破了时空的限制,社会的沟通更为便捷和________化,个体自由获得了广阔的空间。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即时
B:具体
C:程度
D:复杂
正确答案:A
解析:“打破了时空的限制”代表了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便捷”表空间,“和”连接前后两个并列成分,则横线处应填入一个表时间的程度词。四个选项中只有“即时”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1年内蒙古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6题
6、【言语理解】自从邮票作为投资产品后,人们对于邮票收藏也________起来。原来大多数人还是采用把邮票从信封上剪裁下来,通过水浸等方式收集的方法来收藏。但是随着大家的要求越来越高,凡是有水浸、复新痕迹的邮票价值都________了,这就要求投资者要购买真正的“新票”,加入到邮市中来。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喜爱 大打折扣
B:青睐 一文不值
C:重视 不复存在
D:关注 一落千丈
正确答案:A
解析:第二空,对应“大家的要求越来越高”“投资者要购买真正的‘新票’”,句意为有水浸、复新痕迹的邮票与新票相比,价值低了很多。“一文不值”“不复存在”均强调没有一点价值,填入程度过重,排除B、C。“大打折扣”指大幅度减少或者降低事物的数量、质量;“一落千丈”形容声誉、景况、地位或经济状况急剧下降。邮票由于品相不好而价值降低的情况用“大打折扣”更恰当。第一空,“喜爱”填入也符合句意。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6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16题
7、【言语理解】近年来,国家有关部门加大了对非法盗版活动的打击力度,通过建立群众举报、定期检查等制度,有效________了非法盗版活动的势头。随着市场法律环境的日趋________,这种广大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的社会丑恶现象,终究会被根除。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制止 完美
B:遏止 完备
C:扼制 完整
D:遏制 完善
正确答案:D
解析:第一空,“制止”多与行为搭配,与“势头”搭配不当,排除A。“遏止”指阻止,“扼制”重在把守,“遏制”表示控制,文段中“势头”得到了有效的控制,故应选“遏制”。
第二空,“完善”与“环境”也搭配恰当。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6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8题,2016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县乡类)第110题,2016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83题
8、【言语理解】网络时代,几乎人人都能够给电影下评语,权威的声音逐渐淹没在喧嚣中。随着电影评论生态的变化,电影行业内也日益意识到了客观公正“电影批评”的力量,________________,调整自己浮躁的心态。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要放慢自己匆匆的脚步
B:要多听听来自权威的声音
C:提升自身审美的渴望与需求
D:做专业态度与民间立场的摆渡人
正确答案:A
解析:空缺处句子是针对“电影行业内”而言,C项的“提升审美的渴望与需求”应是针对电影观众而言的,D项的“摆渡人”起到的是中介作用,二者均不符合行业内的定位,排除C、D。与后句的“调整自己浮躁的心态”相对应,A项的“要放慢自己匆匆的脚步”填入更恰当。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7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7题
9、【言语理解】如果说逻辑源自“先验”,即逻辑超越经验、先于经验而存在,那么到底有无超越具象事物的抽象逻辑存在?如果有,我们又如何推知其存在?不少逻辑学家常以类似“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这样的命题来证明逻辑的先验性——自然,作为数理逻辑的符号系统尤其如此,似乎逻辑形式可以不依赖于人们的经验而具有推理的自洽性和永恒正确性,客观世界的事物都必须通过“逻辑的安排”才得以使人们有一清晰系统的认识。倘若真是如此,我们不禁要问,人类作为经验性的存在,又如何知晓有一个超越经验的逻辑存在?无疑,承认先验逻辑的存在,势必陷入独断论的泥潭或陷入神秘主义的窠臼。
这段文字意在:
A:质疑先验逻辑的存在
B:说明神秘主义是不可取的
C:论述逻辑是对经验的总结
D:解释客观世界有时是没有逻辑的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属于分总结构,尾句为总结句:无疑,承认先验逻辑的存在,会陷入独断论的泥潭或神秘主义的窠臼。可见作者是在质疑先验逻辑的存在。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10、【言语理解】运动员詹森平时训练有素、实力雄厚,但在赛场上却连连失利,人们把这种平时________良好,但由于缺乏过硬的心理素质而导致竞技失败的现象称为“詹森效应”。要 ________ 这种心理,就要平心静气地走出________的阴影,不贪求成功,只求正常地发挥自己的水平。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表现 摆脱 患得患失
B:状态 克服 畏首畏尾
C:感觉 调整 诚惶诚恐
D:能力 战胜 急功近利
正确答案:A
解析:第一空,由前面的“平时训练有素、实力雄厚”可知,詹森是确有实力,不是“平时感觉良好”,排除C。“平时能力”与“良好”搭配不当,排除D。
第三空,“患得患失”指对于个人的利害得失斤斤额计较。“畏首畏尾”指怕这怕那,形容疑虑过多。由后面的“不贪求成功,只求正常地发挥自己的水平”可知,此处填“患得患失”更恰当。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