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判断推理专项常考题集1021

发布时间:2023-01-24 16:26     浏览量:26

1、【判断推理】学校工会举办“教工好声音”歌唱比赛,赛后参赛者们预测比赛结果。张老师说:“如果我能获奖,那么李老师也能获奖。”李老师说:“如果我能获奖,那么刘老师也能获奖。”刘老师说:“如果田老师没获奖,那么我也不能获奖。”比赛结果公布后发现,上述三位老师说得都对,并且上述四位老师中有三位获奖。
由此可以推出没有获奖的是:

A:张老师

B:李老师

C:刘老师

D:田老师

正确答案:A

解析:题干的逻辑关系为:①张老师获奖→李老师获奖→刘老师获奖;②田老师没获奖→刘老师没获奖。假设刘老师没获奖,由①可知李老师和张老师也没获奖,与题干三位老师获奖矛盾,即刘老师获奖了。由刘老师获奖,结合②可得田老师获奖,此时如果张老师获奖,那么李老师也获奖,四位老师均获奖了,与题干矛盾,则张老师没获奖,李老师获奖。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7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00题

2、【判断推理】好朋友问冰冰:“你是不是不能接受你没有被录取的结果?”
这句话隐含的前提是:

A:冰冰没办法接受自己没被录取

B:冰冰应该接受她没被录取的结果

C:冰冰没有被录取

D:冰冰是个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的人

正确答案:C

解析:冰冰好友的话是“你是不是不能接受你没有被录取的结果”,即询问冰冰对“没有被录取”这件事情的态度,所以“冰冰没有被录取”是题干问题隐含的前提。C项正确。
A项,冰冰对“没有被录取”这件事情的态度究竟是能接受还是不能接受,在题干中并未提及,不是题干这句话隐含的前提,排除。
B项,冰冰是否应该接受“没有被录取”这件事在题干中没有提及,不是题干隐含的前提,排除。
D项,冰冰的心理承受能力在题干中没有提及,不是题干隐含的前提,排除。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8年广西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9题

3、【判断推理】网络中立是指在法律允许范围内,所有互联网用户都可以按自己的选择访问网络内容、运行应用程序、接入设备、选择服务提供商。这一原则要求网络运营商平等对待所有互联网内容和访问,防止其从商业利益出发控制传输数据的优先级,保证网络数据传输的“中立性”。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哪项违反了网络中立原则?

A:某邮箱与网络运营商有合约,故网络拥挤时使用该邮箱更快

B:某网络运营商采取技术手段,屏蔽了带有欺诈性质的网站

C:某网站的某些图片只有注册用户才有权限浏览

D:某网络运营商向入网用户收取宽带使用费

正确答案:A

解析:网络中立的定义要点:①法律允许范围之内;②互联网用户按自己的选择访问;③网络运营商平等对待所有互联网内容和访问,防止其从商业利益出发控制传输数据的优先级。
A项,网络拥挤时使用该邮箱更快,体现了网络运营商从商业利益出发控制传输数据的优先级,不符合要点③。
B项,屏蔽了带有欺诈性质的网站,属于在法律允许范围之内,符合定义。
C项,只有注册用户才有权限浏览,属于按自己的选择访问,符合定义。
D项,向入网用户收取宽带使用费,属于在法律允许范围之内,符合定义。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5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6题,2015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2题

4、【判断推理】快递员:送货

A:护士:坐诊

B:学生:考试

C:律师:辩论

D:歌手:演唱

正确答案:D

解析:送货是快递员的工作。
A项,坐诊是医生的工作。
B项,考试并非学生的工作。
C项,律师的工作是帮别人辩护。
D项,演唱是歌手的工作。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5题

5、【判断推理】数十年来,在恐龙研究中存在这样一个观点:某些恐龙可以根据其骨骼差异来分辨性别。比如,雄性安氏原角龙与雌性的区别在于,雄性具有更宽的头盾,鼻子上的突起也更大。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上述观点?

A:研究者重新分析恐龙化石原始数据,利用混合模型等统计方法进行检验,结果发现恐龙并不存在两性骨骼差异

B:鸟类和鳄鱼是最接近恐龙的现存动物,雄性鳄鱼比雌性大得多,而鸟类的两性骨骼差异更加明显,如雄孔雀长着巨大的艳丽尾羽,而雌孔雀则朴实无华

C:目前,有关恐龙的数据样本十分零散,某些恐龙物种的化石也没有获得足够的数量

D:髓质骨富含钙质,能为蛋壳的生成贮存原料,仅存在于产卵雌性恐龙的长骨中

正确答案:D

解析:题干结论:某些恐龙可以根据其骨骼差异来分辨性别。
A项,直接说明恐龙并不存在两性骨骼差异,说明无法根据恐龙的骨骼差异来分辨性别,削弱了题干观点,排除。
B项,用接近恐龙的动物无法说明恐龙的真实情况,不能支持题干观点,排除。
C项,指出恐龙的数据样本零散,没有足够数量的化石,则据此得出的结论也许并不可靠,对题干结论有一定的削弱作用,排除。
D项,指出髓质骨仅存在于产卵雌性恐龙的长骨中,说明恐龙确实可以根据骨骼差异来分辨性别,支持了题干观点。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8年广西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0题

6、【判断推理】理想:打算

A:计算:算计

B:品德:道德

C:人杰:人才

D:空闲:无聊

正确答案:C

解析:理想是对未来事物的想象或希望;打算是关于行动的方向、方法等的想法、念头。二者都是对未来的计划,但理想的程度更深。
A项,计算指根据已知数通过数学方法求得未知数或考虑;算计指计算数目或考虑。二者不存在程度深浅的区别。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B项,品德是品质道德;道德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道德是社会产物,品德是个体现象,品德是道德在个人身上的反映。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C项,人杰指杰出的人;人才指德才兼备的人,有某种特长的人。二者都用来表示有才能的人,但人杰的程度更深。与题干关系一致。
D项,空闲指有空,不忙;无聊指由于清闲而烦闷。二者语义并不相近,也不存在程度深浅的区别。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9年青海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4题

7、【判断推理】20世纪90年代初,由于社会游资大量涌入,集邮邮品价格飞涨,有的当年发行的邮品价格竟高于面值十倍以上。为抑制邮市价格,邮电部决定成倍增加邮品发行量,其时又适逢社会游资转向股市,导致邮市价格暴跌,大量新票跌破面值。
由此可以推出的正确结论是:

A:社会游资的流向对邮市的影响很大

B:成倍增加邮品发行量的决定是错误的

C:股市比邮市更容易赚钱

D:邮电部应减少邮票的发行

正确答案:A

解析:由题干信息可得,社会游资的流向对邮市的影响很大,即A项正确。邮票跌破面值的原因还有社会游资转向股市,而不单是由于成倍增加邮品发行量,所以B项错误。C、D两项都无法从题干信息中推出。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8、【判断推理】国富论:亚当·斯密

A:中山装:孙中山

B:西厢记:红娘

C:加拿大:白求恩

D:史记:司马迁

正确答案:D

解析:《国富论》的作者是亚当·斯密。
A项,中山装是服装,并非文学作品,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B项,《西厢记》的作者是王实甫,红娘是该作品中的人物,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C项,白求恩是加拿大人,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D项,《史记》的作者是司马迁,与题干关系一致。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9、【判断推理】甲、乙、丙、丁、戊5人近期均到一座大型购物美食广场打工。她们打工的商家有家用电器店、服装店、药店、馄饨店、拉面馆,每人各去一家。每人开始打工的时间各不一样,分别是去年的3月、4月、5月、6月、7月。已知:
(1)甲是厨师,她在一家小吃店顺利找到工作;
(2)乙去了服装店,但她开始打工的时间比甲晚3个月;
(3)丙与去家用电器店打工的人是同乡,5人中她开始打工的时间最晚;
(4)丁比戊开始打工的时间早,她去的是药店。
根据以上信息,可以得出以下哪项?

A:3月甲开始到馄饨店打工

B:5月戊开始到家用电器店打工

C:6月丁开始到药店打工

D:7月丙开始到拉面馆打工

正确答案:B

解析:先对题干条件进行分析:
(1)甲在小吃店找到工作,则甲要么去馄饨店,要么去拉面馆。
(2)乙去服装店,乙开始打工的时间比甲晚3个月,则打工时间的排序为甲、X、X、乙。
(3)丙不去家用电器店,丙开始打工的时间最晚,即丙7月开始打工。
(4)丁去药店,丁比戊开始打工的时间早。
因为丙7月开始打工,根据(2)中甲、X、X、乙的打工时间排序可知,甲只能在3月开始,乙在6月开始。结合(4)可知丁在4月开始,戊在5月开始。
因为乙去服装店,丁去药店,而丙不去家用电器店,则丙只剩下馄饨店和拉面馆可以选择,而甲也只能去这两家店中的一个,因此甲和丙各去一家,但具体谁去哪家无法推出。最后只剩下戊去家用电器店,B项正确。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7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C类)第92题

10、【判断推理】行政相对人是行政管理法律关系中与行政主体相对应的另一方当事人,即行政主体行政行为影响其权益的个人、组织。具有以下特征:(1)行政相对人是处在行政管理法律关系中的个人、组织;(2)行政相对人指行政管理法律关系中作为与行政主体相对应的另一方当事人的个人、组织;(3)行政相对人是在行政管理法律关系中,其权益受到行政主体行政行为影响的个人、组织。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行政相对人是受行政行为直接影响的个人、组织

B:非法人组织不能作为行政相对人

C:行政机关、非法人组织也可能作为行政相对人

D:国家公务员不可能作为行政相对人

正确答案:C

解析:行政相对人的定义的关键信息是:与行政主体相对应的另一方当事人,即行政主体行政行为影响其权益的个人、组织。
A项,根据行政相对人的定义可知,不涉及行政行为影响个人、组织的具体方式,说法错误,排除。
B项,非法人组织属于组织的一种,能作为行政相对人,说法错误,排除。
C项,行政机关、非法人组织均属于组织,能作为行政相对人,说法正确,保留。
D项,国家公务员属于个人,个人能作为行政相对人,说法错误,排除。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教育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教育“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教育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教育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