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言语理解】要最大限度地提高老年人生命质量,就必须最大限度地了解衰老的机制。就目前所知,人体衰老是由器官衰老引起的,而器官衰老是由组织衰老引起的,人体的所有器官和组织又都由细胞组成,引起组织衰老的主要是干细胞功能的衰竭。
以此作为一篇文章的开头,接下来最有可能讨论的问题是:
A:如何提高老年人的生命质量
B:人体衰老是如何发生的
C:
人体衰老与器官衰老的关系
D:
干细胞功能衰竭的过程
正确答案:D
解析:这段文字主要说明老年人生命质量与衰老机制的关系。首句点题,提出要提高老年人生命质量,了解衰老机制是关键。第二句接着介绍了衰老机制的具体内容,通过演绎推理,逐层推出引起组织衰老的主要原因是干细胞功能的衰竭。题目要求是根据文段推出接下来最有可能讨论的问题,A项是整篇文章写作的目的,排除。B、C两项在上文已提到,排除。D项承接上文提到的干细胞功能的衰竭介绍其衰竭的过程,符合逻辑。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2、【言语理解】民俗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态,即传统与文化的活态形式。它是经过千百年岁月的淘洗留下来的文化精华与现实结合的产物。民俗对于特定的群体有强烈的认同功能,对于当代社会的建设,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这段文字是从什么角度来定义“民俗”的?
A:群体建构
B:社会功能
C:价值观念
D:文化传承
正确答案:B
解析:文段首先介绍了民俗与文化的关系,然后说明民俗具有的群体认同功能对当代社会建设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由此可知,文段是从民俗具有的社会功能的角度来定义“民俗”的。A项的“群体建构”、C项的“价值观念”、D项的“文化传承”均非文段重点,排除。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8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7题
3、【言语理解】客观地说,“网红”并不一定是________。这个时代,站在互联网风口,猪都能飞起来,何况是有看点、有炒点的“网红”呢?社会原子化、娱乐疯魔化、价值的多元、舆论的分野……给了“网红”勃兴与风靡的最佳土壤。若三观正,有节操,“网红”也可以“最美”;可一旦陷入眼球经济的“名利场”,这个时候,资本只要稍稍抛个媚眼,“网红”经济就容易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牛鬼蛇神 剑走偏锋
B:洪水猛兽 走火入魔
C:妖魔鬼怪 鬼迷心窍
D:狼烟烽火 趋之若鹜
正确答案:B
解析:第一空,“狼烟烽火”指的是古代边防军事报警信号。不能用来描述人们对“网红”的成见,排除D。
第二空,“剑走偏锋”比喻不按常规、常理思维或行动;“走火入魔”指痴迷于某种事物到了失去理智的地步;“鬼迷心窍”指受迷惑,犯糊涂。句意为“网红”一旦陷入眼球经济的“名利场”,就很难抗拒资本的诱惑,以致走入歧途。“走火入魔”用于描述“网红”偏离正道的语境最恰当。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7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乙)第27题
4、【言语理解】名人名言往往________,常被引用很正常,但如果不准确地引用或假冒名人名言,既是对名人的不恭,也是对读者的愚弄,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言简意赅 不足为训
B:微言大义 过犹不及
C:一针见血 名不副实
D:振聋发聩 得不偿失
正确答案:A
解析:第一空,“振聋发聩”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的人。不能描述名人名言常被引用的原因,排除D。第二空,“不足为训”指不能当作典范或法则。“过犹不及”指事情办得过火,就跟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好的。“名不副实”指名称或名声与实际不相符。此处表达对“不准确地引用或假冒名人名言”做法的批评,含有不提倡意思的“不足为训”最恰当,排除B、C。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5、【言语理解】“早教”最早起源于德国,是让孩子在游戏和与父母的交往过程中获得身体、情感、智力、人格、精神等多方面的协调发展与健康成长的互动式活动。简单说就是一种用亲子互动的方式,旨在促进孩子成长的活动。中国家庭的“早教”却是另一番样子。在一项针对“早教”的调查中发现,幼儿阶段的超前教育主要集中在识字、阅读、计算机和英语口语等。除了不少幼儿园在特色班里已有涉及,家长更多的则是花时间带孩子参加业余培训班,在语文、英语和数学上下功夫。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中国“早教”更注重知识学习
B:“早教”在中国已经偏离本源
C:中国“早教”不利于孩子成长
D:中国“早教”与德国的不同点
正确答案:B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早教”起源于德国,并介绍了它的初衷——用亲子互动的方式促进孩子的成长。接着阐明了中国“早教”的种种表现,显然偏离了这种初衷。即中国的“早教”已偏离了本源。B项表述与此相符,当选。
A项没有体现中国与德国早教的不同。C项“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在文中没有体现。D项“不同点”表述宽泛,没有体现不同点在哪里,不如B项表述准确。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2年河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9题,2012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22题,2012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秋季)第80题
6、【言语理解】广告所推销的不仅仅是商品,与之相伴随的还有商品所被赋予的某种身份、情感和品格,商品在这些象征意义上,成为了“有意义的形象”。
这个句子的意思是:
A:广告和商品都无意义
B:广告并不赋予商品以意义
C:商品本身就具有物质和意义的双重性
D:商品在广告的推销下,被赋予了某种象征意义
正确答案:D
解析:分析题干可知,广告既推销“商品”,又推销“商品所被赋予的某种身份、情感和品格”,又因为“商品在这些象征意义上,成为了‘有意义的形象’”,由此可以推出“商品在广告的推销下,被赋予了某种象征意义”,所以B项错误,D项正确。题干指明“商品在广告的推销下,被赋予了某种象征意义”,所以A项错误。C项从题干中推导不出。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7、【言语理解】传记,从本质上说,是人的生命活动的记载,是人类生命的一种特殊载体。人的生命活动,不仅表现出生存和发展的渴求,而且表现出自身潜能的开发、释放。这种自身潜能的开发、释放,就是一种力的创造。创造,包括多种形式,有政治家治国平天下的才能展现,有哲学家、思想家在精神领域的探索,有军事家运筹帷幄、驰骋疆场的战斗较量,有科学家的发明创造,有文学家、艺术家的才华展示,有改革家对生存环境的革新改造,等等。这是一幅幅壮丽的生命画卷,是活力向惰性的挑战。人类只有在这样的挑战中才能保持其生命的活力,并为活力的凝聚创造更好的条件。中国古典传记,正是这种生命活力的形象性展现。
这段文字主要说明了:
A:传记是人类生命活动最为生动的记载
B:中国古典传记从多角度展现了生命活力
C:人类自身潜能的开发包括多种形式
D:人类个体与整体创造性在传记中有不同的表现
正确答案:B
解析:文段通过长篇幅论述了传记能从多角度展现生命活力的观点,最后一句“中国古典传记,正是这种生命活力的形象性展现”又将论述重点归结到中国古典传记,B项中国古典传记从多角度展现了生命活力的论述符合题意,当选。
A项只提及“传记”,没有点出“中国古典传记”。C、D两项脱离论述对象“中国古典传记”。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3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3题,2013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1题,2013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3题,2013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7题,2013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00题,2013年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6题,2013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2题,2013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4题,2013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6题,2013年内蒙古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04题,2013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8题,2013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94题
8、【言语理解】近年来,民间文献的大量发现,为历史地理的研究开启了一扇新的窗口。以地名研究为例,地名________出一种历史记忆,它不仅具有地理方面的指标意义,而且还________着人群、商业、宗族社会、族性冲突、民间信仰以及国家政策等方面的诸多内涵。透过对历史地名________轨迹的追溯,可以揭示各地社会地理的背景,从中看出各色人群对历史记忆的创造和选择。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反映 饱含 变化
B:体现 蕴藏 演变
C:解析 体现 改变
D:折射 蕴含 变迁
正确答案:D
解析:
一般而言,地名直接体现了当地的历史记忆,并不需要进一步地解释分析,故“解析”用在此处不恰当,排除C项;“饱含”指满含,充满,强调的是“满”,与第二空应填入“含有”的词意不符,排除A项。“演变”指历时较久的发展变化。“变迁”指事物的变化转移。“变迁”更符合地名在名称、地理区域方面的变化与转移。因此本题答案为D。
考题出处:2011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秋季)第64题
9、【言语理解】核心竞争力是什么?不在于你学的是什么技术,学得多深,智商多少,而在于你身上有别人没有的个性、背景、知识和经验的组合。如果这种组合绝无仅有,在实践中有价值,具有可持续发展性,那你就具备核心竞争力。因此设计自己的发展路线时,应当最大限度地加强和发挥自己独特的组合,而不是寻求单项的超越。而构建自己独特组合的方式,主要是通过实践,其次是要有意识地构造。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甄别行业核心人才的标准
B:个人核心竞争力的构成及实现
C:如何设计符合自身特点的发展路线
D:个性特征保留越多越具竞争力
正确答案:B
解析:文段由“核心竞争力是什么”引出对“核心竞争力”的解释,即“别人没有的个性、背景、知识和经验的组合……那你就具备核心竞争力”,最后由“而”引出核心竞争力的实现途径。本文论述的重点是“个人核心竞争力”,只有B项与此有关,当选。
考题出处:2013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2题
10、【言语理解】现代自然科学,不是单单研究一个个事物,一个个现象,而是研究事物、现象的变化发展过程,研究事物相互之间的关系,这就使自然科学发展成为严密的综合起来的体系,这是现代自然科学的重要特点。
这段文字的主旨是:
A:现代自然科学,研究一个个事物,一个个现象
B:严密的综合起来的体系是现代自然科学的重要特点
C:自然科学发展成为严密的综合起来的体系
D:现代自然科学的重要特点是研究事物、现象的变化与关系
正确答案:B
解析:文段最后一句“这是现代自然科学的重要特点”是对前文的总结,分析此句中的“这”所指代的内容即可抓住文段主旨。根据就近原则,此句中“这”指代的是前一个句子,即“这就使自然科学发展成为严密的综合起来的体系”,结合文段最后的总结句,本文的主旨就是“严密的综合起来的体系是现代自然科学的重要特点”。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0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4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